我的立裁实训报告.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32414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0.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立裁实训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我的立裁实训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我的立裁实训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我的立裁实训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我的立裁实训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的立裁实训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立裁实训报告.docx(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的立裁实训报告立 体 裁 剪 Three-dimensional Cutting 李芳芳 编著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立体裁剪的概述 第一节 立体裁剪的简介 第二节 立体裁剪的工具与材料. 第三节 布纹的整理与针的别法 第四节 人台模型的标示 第二章 立体裁剪的基础 第一节 手臂的制作. 第二节 基本原型的立体裁剪 第三节 紧身原型. 第四节 省道的转移. 第三章 基本款式的立体裁剪 第一节 女衬衫. 第二节 裙子. 第三节 连衣裙. 第四节 礼服. 第四章 领子的立体裁剪 第一节 立领. 第二节 翻领. 第五章 后记 前 言 进入21世纪后,服装产业越来越广泛地向着全球化趋势发展。立体裁剪也

2、越来越受关注了,现在立体裁剪必须使用适合新文化式原型的新文化原型。为了跟随时代潮流,追求时尚的视觉和感性,寻求修炼发掘造型的源泉,必须用裸体人台。同时,清楚的掌握与包裹人体的衣服相关的人体构造、形态也是有必要的。 立体裁剪这一造型手段是随着服装文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西方服装史对服装造型的分类为:非成型、半成型和成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代表了西方服装史的发展过程,而立体裁剪产生于服装发展的第三个时期,也就是历史上的哥特时期,在这一时期,随着西方人文主义哲学和审美观的确立,在北方日耳曼窄衣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强调女性人体曲线的立体造型,这种造型从此成为西方女装的主体造型,因此,欧洲历史上的哥

3、特时期,也是欧洲服装史上窄衣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随后,在服装的定制过程中逐渐得到发展,因为定制服装要求合体度高,所以以实际人体为基础进行立体裁剪是必然的,这种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的高级时装制作。随着成衣业的发展,人们开始采用一种标准尺寸的人体模型来代替人体完成摸某个服装号型的立体裁剪。 立体裁剪,重要的是培养平衡感,掌握基本知识,不进行重复操作。立体裁剪技术广泛地运用服装生产、橱窗展示和服装教学中。 第一章 立 体 裁 剪 的 概 述 第一节 立体裁剪的简介 立体裁剪是区别与服装平面制图的一种裁剪方法,是完成服装款式造型的重要手段之一。服装立体裁剪在法国称之为“抄近裁剪(cauge)”,在美国和

4、英国称之为“覆盖裁剪(dyapiag)”,在日本则称之为“立体裁断”。它是一种直接将布料覆盖在人台或人体上,通过分割、折叠、抽缩、拉展等技术手法制成预先构思好的服装造型,再从人台或人体上取下布样在平台上进行修正,并转换成服装纸样再制成服装的技术手段。 1 用于服装生产的立体裁剪 U6 s. Q 服装生产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即产量化的成衣生产和单件的度身定制形式,因此,立体裁剪在服装生产中也常常也因生产性质的不同而采用的技术方式一种为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相结合,利用平面结构制图获得基本板型,再利用立体裁剪进行试样、修正;另一种为直接在标准人台上获得款式造型和纸样。立体裁剪在服装生产中要求技术操作的严

5、谨性。/ i# T7 n* D# f7 i/ t( D v 2 用于服装展示的立体裁剪 立体裁剪因其在造型手段上的可操作性,除用于生产同时也较多地运用于服装展示设计,如橱窗展示、面料陈列设计、大型的展销会的会场布置,其夸张、个性化的造型在灯光、道具和配饰的衬托下,将款式与面料的尖端流行感性地呈现在观者眼前,体现了商业与艺术的结合。% b7 p+ Y, v) u1 ?; _8 K- v 3 用于服装教学的立体裁剪, L t, e& 5 K1 9 B 在服装教学中,除了上述两方面的学习与运用外,应更加注重造型能力和材料的运用能力的潜能的开发,通过设计、材料、裁剪和制作等环节的研究,逐步掌握立体裁剪

6、的思维方式和手工操作的各种技能,从而熟练地将创作构想完美地表达出来。在教学实践中应鼓励学生拓展思维,大胆实践,从造型到材料的选择都应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同时建立造型、材料和缝制间的相互联系,并对其进行相关评价。 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比较 1 平面结构的优势 (1)平面结构是实践经验总结后的升华,因此,具有很强的理论性。 (2)平面结构尺寸较为固定,比例分配相对合理,具有教强的操作稳定性和广泛的可操作性。 (3)由于平面结构的可操作性,对于一些定型产品而言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一个有效方式,如西装、笳克、衬衫以及职业装等。& n0 z$ B* g8 g, K7 w6 O) | (4)平面结构在松量的控制

7、上,能够有据可依,例如,1/4B+5,5即为松量,便于初学者掌握与运用。 0 $ D6 H) Y% Z1 M! N 2 立体裁剪的优势4 R$ X5 Z( e3 w0 U- b3 d (1) 立体裁剪是以人台或模特为操作对象,是一种具象操作,所以具有较高的适体性和科学性。 7 p8 p( y; M5 q! N (2)立体裁剪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二次设计、结构设计以及裁剪的集合体,操作的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美感体验的过程,因此立体裁剪有助于设计的完善。 + Y! Y$ K& j9 J$ (3)立体裁剪是直接对布料进行的一种操作方式,所以,对面料的性能有更强的感受,在造型表达上更加多样化,许多富有创造性

8、的造型都是运用了立体裁剪来完成的。 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关系 1、立体裁剪离不开平面裁剪的支持,因为立体裁剪的最终目的是得到平面的纸样,再用平面纸样来裁剪平面的服装面料,缝纫成形。平面的布样整理是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的结合点之一。另一个结合点就是立体裁剪最后体现形式是平面的纸样,要用这一纸样进行批量的成衣生产。 2、平面裁剪里离不开立体裁剪。平面裁剪的方法,比例法的公式的取的和人体体型的分析,是以着装的人体形态为基础来进行的。原型法的确定是大量立体裁剪原理结构的分析和归纳。另外,立体的试样补正更是为平面裁剪经验的积累提供了源泉。 第二节 立体裁剪的工具与材料 1 人台;人台是现代立体裁剪中必备工

9、具,包括用于成衣生产的标准人台和用于度身定制的特体人台以及用于内衣研究的裸体人 台。人台还分为半身人台、全身人台等。 2 珠针:立体裁剪的专用大头针,针身细长,便于刺透多层次的布料之中。 3 坯布:立体裁剪多用白坯布作为代用布,以降低成本,在选择代用布上则应尽量选择与 面料质地相近的代用布,以保证最终面料造型的完整性与稳定性。 4 剪刀:由于立体裁剪操作的独特性,因此立体裁剪时一般采用9号或10号的剪刀。 5 粘合带:用于人台上表示线和款式造型线的确定,一般采用及时贴来代替,因其起到标识的作用,所以粘合带的宽度越细越好,最大不能超过0.4厘米。 6 其它:除了上述的基本工具与材料外,熨斗、笔、

10、划粉、尺、有齿滚轮、复写纸、牛皮纸等也是必需的。 第三节 布纹的整理与针的别法 一、布纹整理 立体裁剪的第一步即是整理面料的纹路。一般布在织造、染整过程中,常会出现布边过紧、纬斜、局部拉延等现象,导致布料丝缕歪斜、错位,这样布料做出的衣服会出现形态畸变,这是立体裁剪的大忌。 1.矫正布纹:把纬斜的面料用水均匀喷湿,用双手拽住面料的对角,朝反方向拉伸,再用熨斗进行推拉定型,直至布料丝缕顺直为止。 2检查整理:用直角尺的两条边对合布料的丝缕,直至各自垂正吻合,不歪斜为止。 二、立体裁剪对大头针别法有一定的要求: 1.大头针针尖不宜插出太长,这样易划破手指; 2.大头针挑布不宜太多,防止别合后不平服

11、; 3.别合时,一进一出要用大头针的尾部,固定后较稳定; 4.衣片直线部分的针距可稍大些,曲线部分的针距要小些。 三、大头针别法 1. 对别法:将两块布料的边沿对齐合拢,大头针沿着欲缝合的位置扎别,大头针方向一致,别合的位置即缝合线,是立体取样及造型时常用针法。 2.重叠法:将两块布重叠一起,用大头针依次 固定,此针法适合于布料拼接及需要平服的部位。 3.折叠法:又称盖别法。先将一块布边缝份折叠,覆盖在另一块布完成线上,用大头针依次固定。这方法便于半成品试穿、做标记等,常用于别合侧缝、袖缝、肩缝等部位。 4.隐藏针法:从一块布的折线处插入大头针,穿过另一块布,再折回到折线内,这方法能显示造型完

12、成缝合效果,常用于装袖子等部位。 5.抓缝针法:用大头针固定布与布之间的抓合。线的移动恨方便。 第四节 人台模型的标示 人体模型基准线是为了确保立体裁剪造型准确而设置。其像一种立体的“尺”,帮助我们在三维空间造型中把握人体模型结构转折的变化及布丝缕方向,且对确定服装各部位的比例关系及分割设计发挥重要作用。 一、前、后中心基准线标记 1. 前中心线:自颈中心点固定标示带的一端,另一端系一重锤下垂地面,不偏斜后,标示线固定在人体模型前中心线表面。 2. 后中心线:标记方法同前中心线。当前、后中心线标记后,要用软尺测胸、腰及臀部的左右间距是否相等,若有差距应调整相等为止。 二、三围基准线标记 3.

13、胸围线:人台脖子的1/2处向后1CM为侧颈点,从侧颈点量到胸高点至少24.5CM,然后取点水平围一圈为胸围。是胸部最高位置。保证胸围线与地面平行。 4. 腰围线:找到正确的后颈点,向下量取后背长38CM,取点,水平围一圈为腰围。在腰部最细处。与地面、胸围线保持平行。 5. 臀围线:在臀部最丰满部位,距腰线1820cm,与地面保持平行。 三、颈、袖窿弧线、肩与侧缝基准线标记 6.颈围线:为环绕人体模型的颈根处的基准线,约38cm,经前后中心点标示成圆顺曲线。 7. 袖窿弧线:前后袖窿弧线的长度是有差距的,一般后袖窿弧线比前袖窿弧线长1CM是比较好的,在贴前后袖窿弧线是一定要站在人台的正侧面进行。

14、 8. 肩线、侧缝线:在袖窿弧线最高处,既袖窿弧线圆圈正中,侧颈点在一半领圈的1/2出向后1CM的地方,小肩长大约12CM。以颈部厚度中心略偏后,先确定肩颈点,再以肩部厚度中心点确定肩端点,两点间贴标示线;通过臂根截面中点向下将模型的侧面均分为两部分,标示侧缝基准线。 四、整体调整 9.领围线与前后中心线相交要圆顺,不要受人台脖子上缝合线的影响。在1/2围度的情况下,一般前臀围比后臀围长0.50.7CM,前胸围比后胸围长0.50.7CM,前腰围比后腰围长。基准线全部标记后要从正、侧、背面进行整体观察,调整不理想的部位,直至满意为止。 第二章 立 体 裁 剪 的 基 础 第一节 手臂的制作 手臂

15、与身体部分仅由关节联系在一起,因此其活动范围较大,从功能设计的角度出发,袖子结构一般都与衣身分开。通过对人体的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手臂向前弯曲的状态,因此不难理解合体袖向前弯曲的结构,以及前袖窿挖度大于后袖窿。在袖子的立体裁剪中较多采用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的方法。 所用的填充棉是能便于肘部的弯曲,能上举到头部、形状不易走形的轻型弹力棉。上臂部分应考虑能从人台装上或拿下,棉絮的厚度应稍薄些。 需准备的物品 作图(图1) 白坯布 棉絮 缝纫线 厚纸 粘带 裁剪 用薄型白坯布粗裁,袖中线、袖底线、袖肥线、袖肘线各部位处的纵横线丝绺用有色线缝出或者手缝作出标记。这些线与纸样对准,四周加放缝份,进行裁剪。填

16、充棉也要裁剪 图2 缝制 前后袖底缝对齐缝合。前弯袖缝袖肘处稍拉伸缝合,后弯袖缝袖肘处则要放些缩缝量进去缝合。并缝份分烫开。袖山的净缝线出0.2CM处缩缝,袖山裁剪进0.7CM处以及腕围裁剪线进0.5CM处用缝纫机缝一道。填充棉折叠并用扎纱线固定,再折叠并用扎纱线固定。 填充棉的端口处下折,与缝好的手臂布套对合,确认厚度,长度。用双手将手臂布往身体方向拉。左手伸入手臂布中,右手拿住填充棉,用左手的指尖将填充棉端部拉出来。 确认,整理手臂,臂根围档布与腕围档布周围抽缩缝。对位记号对准,并放入厚纸,拉紧抽缩缝的线。手腕处用大针迹车缝并抽缩,然后均匀分配调整。 手腕档布与手臂布对位记号对准,用涤纶线

17、或者棉线密密地缲缝。上臂部的棉絮用手针交叉缝合,拉紧手臂根围侧缝份处的缝纫线,将棉絮包在其中。抽缩臂根围并分配、整理好缝缩量。 手臂根围与臂根围档布对准,用涤纶线或者棉线在四周密密地缲缝。 准备好布条的位置的两倍长,加1CM缝份的布条。布条的两端折边0.5CM,长度对折,四周折边缝,或用手针密缝。袖山布的边缘将布条用密针固定。完成。 第立体裁剪 二节 基本原型的 一 原型的立体裁剪 原型是最基本的也是最简单的纸样,是一切款式的基础。立体裁剪原型是衣身立体裁剪的基础。操作步骤如下: 1 将确定好前中心线、胸围线和基准线布料覆于人台上与人台上的同名线条符合,在前中心和B.P点处用大头针固定在人台上

18、。 2 将胸围线以下多余的量推到B.P点下面,形成腰省量并用大头针固定腰省,同时确定侧缝线的位置并固定。 3 将胸围线以上的余量推向肩部,在领口处需打剪口,以消除领口处的牵扯力,根据领围、肩部、袖窿的基础线在布料上作出点影线。 4 后片的操作方法与前片相同。 注意:肩部要放入一指的量 补充:原型宽放量的设计:主要有两种方法: 1 推移法:在操作之前在胸宽处推出一定的松量,并用大头针临时固定。 2 放置法:在立体裁剪完成之后,直接在侧缝处加放松量。 3 衣身的修正:由于立体裁剪的技术难度角度较大,裁剪部位较难保证精确,因此,对于左右对称服装常常只作出右衣身,而左衣身则根据右衣身进行裁剪,因此衣身

19、的修正是必不可少的; 将布样从人台上取下,置于平台上,用熨斗熨平; 用打样尺重新描顺领窝、袖窿弧线以及侧缝、肩缝等; 检查相关部位是否合理,在依据右衣身剪裁左衣身; 将左右衣身用手针连接起来并重新固定在人台上,各相关部位如 口袋、纽扣均按实样裁剪并置于相应的部位,以检查服装的整体造型是否完善。 第三节 紧身原型 紧身原型是在原型的基础上进行省的转移 步骤: 1.坯布准备。长度的确定:前衣身从点到点到的尺寸,上下各加的缝份量。后衣身从点经肩胛骨位置到的尺寸,上下各加的缝份量。宽度的确定:前衣身从前中心到侧缝的尺寸加上缝份量及前中心侧加尺寸。后衣身从后中心到侧缝的尺寸加上缝份量及中心侧加上尺寸 裁

20、剪主要分为撕,烫,绘这三步骤。 别样。准确的对准纵横丝绺线,前衣身中心线与人台的中心线竖直对齐,胸围线水平对齐,用大头针固定。在点上方,让布平整、不起皱,通过布纹线轻轻用大头针固定。之后将布翻过来,的上方中心处剪口沿领围剪去多余布,为了覆盖锁骨,领围线处放点松量,附近用大头针固定。从点到肩端点自然连接,肩端点用大头针固定,余量移到袖窿处。 捏出袖窿省。保留胸宽处的松量,前腋点附近从袖窿线开始,指向BP点,捏出省道。省道用抓合针法别出。变为腰部合身型,剪去肩部与袖窿处多余的布。侧缝线自然的与人台适合,确认腰围的松量。 在做后衣片之前,将前衣身侧边的布轻轻地翻过去放着,肩缝的缝份也确定放着。 后衣

21、身的中心线与人台中心线对齐,肩胛骨处的标志线水平的对齐,用大头针固定。把布沿着人台往下捋平,后中心线倾斜。腰部的量为后中心的省道量。BNP点出中心线上剪刀口。 捋平,剪去领围处多余的布。在后背宽侧面放入松量,向肩端点方向将布向下捋平,在肩缝线形成的余量作为肩省捏出。剪去肩部与袖窿多余的布,侧面的标志线贴合于人台。确定腰省的量,位置,方向及省尖位。侧缝自然的适合人台,确认腰部松量,前后侧缝对齐,再次确认衣身的松量,用抓合针法固定。 点影做标记,检查,修改,描图,完成 第四节 省道的转移 在原型的立体裁剪中我们可以看到衣身的造型呈现出两中基本状态:宽松式与合体式。宽松式表现为面料与人体是一种离体状

22、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而合体式则是面料与人体的符合,呈现出贴体状态,这种贴体状态的产生关键就在于省的运用。 1 省的概念与意义 省是服装制作中对余量部分的一种处理形式,省的产生源自于将二维的布料置于三维的人体上,由于人体的凹凸起伏、围度的落差比、宽松度的大小以及适体程度的到低,决定了面料在人体的许多部位呈现出松散状态,将这些松散量以一种集约式的形式处理便形成了省的概念,省的产生使服装造型由传统的平面造型走向了真正意义上的立体造型。 2 省的转移及其运用 省的转移是省道技术运用的拓展,使适体装的设计走向多样化,立体裁剪中省道转移的原理实际上遵循的就是凸点射线的原理,即以凸点为中心进行的省道移位,

23、例如围绕胸高点的设计可以引发出无数条省道,除了最基本的胸腰省以外,肩省、袖窿省、领口省、前中心省、腋下省等,都是围绕着突点部位即胸高点对余缺处部位进行的处理形式省的表现形式,此外,肩胛省、臀腰省、肘省等,都可以遵循上述原理结合设计进行省道转移。 3 几种省形的立体裁剪操作 腰省这是省形中最基本的一种形式,将全部余量转至胸点下方。既之前的紧身原型就是这种形式。 肩省+前中心省这是将全部余量分成两部分分别转移推移到设计的位置,这与平面结构中所讲的省的分解与转移是同一概念。 人字省省形表现为人字形,故由此冠名。人字省不同于以上省形的对称特点,它表现为不对称,同时还表现为子母省的特点,这类的省还包括Y

24、形、T形等。 举例: Y字型的省 第三章 基 本 款 式 的 立 裁 第一节 女衬衫 立领女衬衫 腰部稍吸进,基本轮廓造型的立领女衬衫,从下摆方向向BP点方向的腰省,具有充分的表现效果。 坯布准备 领子长15CM,宽35CM 前衣身长70CM,宽50CM 后衣身长70CM,宽40CM 人台的准备 前领围在基型下降1.5CM左右,后领围下降0.3CM,在前中心标出2CM的跌门量,确定衣身长度 别样 前衣身中心线对准人台中心线,胸围线对准人台胸围线,从BP点开始往上,让布料丝绺正确,整理领围线。确认领围松量,肩端点与BP点之间自然的融成一体,作出胸宽处的松量。从点到肩端点自然连接,肩端点用大头针固

25、定,余量移到袖窿处。 捏出袖窿省。保留胸宽处的松量,前腋点附近从袖窿线开始,指向BP点,捏出省道。省道用抓合针法别出。变为腰部合身型,剪去肩部与袖窿处多余的布。侧缝线自然的与人台适合,确认腰围的松量。 后衣身的中心线与人台中心线对齐,肩胛骨处的标志线水平的对齐,用大头针固定。把布沿着人台往下捋平,后中心线倾斜。腰部的量为后中心的省道量。BNP点出中心线上剪刀口。 捋平,剪去领围处多余的布。在后背宽侧面放入松量,向肩端点方 向将布向下捋平,在肩缝线形成的余量作为肩省捏出。剪去肩部与袖窿多余的布,侧面的标志线贴合于人台。确定腰省的量,位置,方向及省尖位。侧缝自然的适合人台,确认腰部松量,前后侧缝对

26、齐,再次确认衣身的松量,用抓合针法固定。 点影做标记,检查,修改,描图,完成 领子 1 取长=1/2颈围+5厘米、宽=设计宽度+6厘米的经向布料,使用前将布料用熨斗熨烫拉伸成稍弯曲形,将布料的中心线与衣身后领窝的中心线复合一致。 2 将其余面料顺着领围线继续安装,边安装边观察造型边调整。 3 在做好的领型上做上标记,修剪多余的布料。 结构图 第二节 裙子 波浪裙 波浪裙的裙摆量较大,在臀围处较贴体,裙子在纵向形成波浪,因此在面料的选择上应采用轻薄、悬垂性良好的织物,对于较厚实的面料应采用45度斜裁面料。 一、款式分析 波浪裙基本上是腰部无省,从腰到下摆呈波浪状的松弛下摆的裙子。可根据波浪量的变

27、化来表现各种造型。 二、剪裁线的标定 后腰下降1cm做标示线,腰部在裙摆的波浪点标上标志线。 三、坯布准备 前片 72X80 后片 62X80 裁剪布样,画标志线,可将布样先熨 烫,再用铅笔在不上画上前中心线、胸围线、后中心线。归正丝绺,使纵、横丝绺线竖直、水平,熨烫、整理布样。 步骤: 取45度正斜布料一块,在布料上标出经纱方向和臀围线。 将布料与人体模型的同名线条对齐,45度斜裁面料将斜纱方向与前中心对合。 在腰围处向上提拉在与之对应的下摆处向下拉,同时在腰部做剪口。 波浪完成后将腰围线与下摆修整,裙样便完成。 A字裙 一、款式分析 A字裙是指从腰到臀是合体的,然后就那样往下成A字型轮廓的

28、裙子,也称为A型裙。根据臀腰差,设置2个省道的结构形式。省道的数量、位置、省量及长短则据体型而变化。 二、坯布准备 前片76X42 后片76X35 裁剪布样,画标志线。可将布样先熨烫,再用铅笔在不上画上前中心线、胸围线、后中心线。归正丝绺使纵、横丝绺线竖直、水平,熨烫、整理布样。 步骤: 取出经向布料一块,在布上需标出臀围线与前中心线。 将布料与人台的同名线条相复合。 在腰围处将余量推向公主线处,并用大头针固定,作为腰省处理。 在腰围线、侧缝线处做点影,留出缝份。 拼片裙 一、款式分析 拼片裙是由几片裙片拼合而成的裙子。在人体曲面变化较大的地方设置分割线,能连省成缝,产生优美的造型。 二、坯布

29、准备 前片 76X34 前侧片 76X30 后片 76X28 后侧片 76X30 裁剪布样,画标志线,可将布样先熨烫,再用铅笔在不上画上前中心线、胸围线、后中心线。归正丝绺,使纵、横丝绺线竖直、水平,熨烫、整理布样。 三、别样 前裙片的中心线与人台中心线重合。臀围线水平放置。在臀围线处放入松量,用大头针固定,在轮廓线上标注分割线,除去多余的布。 放上侧面布片,从人台分割线位置处的基准线到侧缝的基准线中心处,将侧布垂直放置。 在臀围线处放入松量后接缝记号重合,用大头针固定。臀围到腰围处将布向中心侧放,在腹部加入松量后固定。侧缝标上轮廓线。 剪去腰围处多余布,检查松量与下摆是否平衡。 后裙片与前裙

30、片一样制作,在侧缝的臀围线处重合。 在腰围上贴出基准线,裙片的长度用水平修剪法确定。 做标记,用大头针装上腰头。 点影,做标记。将布样从人台取下拷贝纸样后进行校对。 将校对好的纸样拷贝在布样上,放缝,别于人台。 完成图 第三节 连衣裙 一、款式分析 衣身由刀背分割线组成,塑造合体细身轮廓,裙子是波浪形的低臀分割连衣裙,裙摆上有压花的造型。 因其具有假小子的特征,分割的平衡为4:6或3:7,而且分割的位置能使款式变化多端,领围是凹型的,无袖,所以更能表现女性化外轮毂造型。 二、坯布准备 前衣片65X30 前侧片45X21 后衣片65X33 后侧片45X17 裁剪布样,画标志线,可将布样先熨烫,再

31、用铅笔在不上画上前中心线、胸围线、后中心线。归正丝绺,使纵、横丝绺线竖直、水平,熨烫、整理布样。 三、别样 前衣片沿经向布纹正确放置,在中心线剪口。胸围线对准人台胸围线, 从BP点开始往上,让布料丝绺正确,整理领围线。确认领围松量,肩端点与BP 点之间自然的融成一体,作出胸宽处的松量。从点到肩端点自然连接,肩端点用大头针固定,余量移到袖窿处。 胸围线及低臀拼接处放入松量,用大头针固定。裁去多余布料。在人台前侧中央垂直放上前侧片,放入松量,剪去多余布料。 标出肩线,裁去多余布。在侧边放入松量,贴上侧缝线。 后片与前片步骤一样,做完后点影做标记,将布样从人台取下拷贝纸样后进行校对。 将校对好的纸样

32、拷贝在布样上,放缝,别于人台。 在立体状态下确认衣片覆盖后的外形。标出波浪的位置,放上前裙片中心线与臀围中心线要对准,在分割线位置上,从前中心到A点出剪去多余布料,大头针固定。整理拼接线处衣片,在B点作波浪,标记处打剪口。与第一波浪相同,作裙摆。 摆缝处作波浪裙摆,后裙片与前裙片一样。点影做标记,裙长度用水平测量法确定。 完成 第四节 礼服 礼服设计与上述成衣设计不同在于其侧重于服装造型的体积感,服装设计的创造性,其设计的自由度较大,因此,礼服设计强调的是立体裁剪的艺术性。操作原理同成衣类相同。 一、款式分析 斜领式折裥收腰晚礼服,上身有折裥组成,下身为长款折裥裙。这礼服体现了女性的曲线美,既

33、高贵又优雅。繁中由简的不规则设计。 二、坯布准备 裁剪布样,画标志线,可将布样先熨烫,再用铅笔在不上画上前中心线、胸围线、后中心线。归正丝绺,使纵、横丝绺线竖直、水平,熨烫、整理布样。 由于上身全由折裥作出,面料采用45度斜向。 三、别样 在人台上找到合适为置,每个折裥的量不同,不过要贴合人体。腰部要有松量,整理,用大头针固定。 后片的后中心线与人台中心线对齐,侧缝用大头针固定,作出后腰省,大头针固定。用标示线标出领圈造型和腰部不规则的造型,剪去多余的布。 点影做标记,把拷贝到纸上,校对。 校对完后,描到布上,放缝裁剪,别和到人台。 前裙片折裥的量也不同,下摆放大。后裙片只是普通的收省贴臀,下

34、摆放大。 点影做标记,校对、别和。 为了使衣服整体效果好的话,在下摆刺绣。 第四章 领 子 的 立 体 裁 剪 第一节 立领 颈的构造 由于人体颈部构造与胸腔呈一个较大的角度,从功能性角度出发,决定了领的造型原则上应与衣身分开。仔细观察颈部形状近似圆柱形,略向前倾斜,有自上而下渐粗的特征。进一步观察会发现后颈根中心点比前颈根中心点高,将两点连接起来便形成后高前低的斜线,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前开领要大于后开领了。 立领 立领是立体裁剪中最基本的一种领型,实际上是颈部结构的平面展开形式。操作步骤如下: 1 取长=1/2颈围+5厘米、宽=设计宽度+6厘米的经向布料,使用前将布料用熨斗熨烫拉伸成稍弯曲形,

35、将布料的中心线与衣身后领窝的中心线复合一致。 2 将其余面料顺着领围线继续安装,边安装边观察造型边调整。 3 在做好的领型上做上标记,修剪多余的布料。 第二节 翻领 翻领 翻领不同于立领只局限于颈部,与肩胸部分不发生联系,因此结构相应要简单,翻领不仅有立领部分同时还有翻领部分,即还需考虑领与肩的关系。 操作步骤如下: 1 取长=N/2+10厘米、宽=设计量+5-8厘米的斜纱面料一块,划出中心线。 2 将中心线与后领窝的中心线复合,再依据领窝来确定翻领形状。 3 调整好翻领形态后用笔在领窝处做上记号,并用标识带作出翻领的造型。 4 从人台上取下之后置于平面上进行修正。 第五章 后 记 后记 这门

36、课我学了一个多月了,当初从一个只知道浅显的立体裁剪,而不了解真正的立体裁剪。到现在已经算进入门道了,虽然还有很多很多的立裁不懂,但是我会学着去了解,多练习、分析找出适合自己的立裁。每次看老师做的很好很符合人体时,我就会想到这很简单。可是,当自己做的时候,问题出现了:一、人台跟老师的不一样号型,这面料大小该如何定,如何剪裁。二、在坯布准备时,撕、烫、绘这三字虽然简单,但是要做好很难。三、整理领子时,布料剪多了,就要重新裁面料做。四、在放省上边把握不准,当在人台上放省正好,可到校对完之后,重新别到人台上,发现衣服紧了或大了。立裁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实际它是有很多知识藏在里面。我一直信奉者多看书、多练习、多实践、多观察,知识会变多的。老师说过,立裁以后会成为主流。我相信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