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教学方法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40312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8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的教学方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有效的教学方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有效的教学方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有效的教学方法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有效的教学方法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效的教学方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的教学方法课件.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有效教学的方法(技能),2,教学方法分类,直接呈现:以定论形式直接呈现 听讲法读书法自学法间接呈现: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 发现法探究法研究法,其中:听讲法对应讲授法有效讲授读书法、自学法对应指导法有效指导间接法(以问题形式呈现)对应提问法有效提问所有方法的运作都需要调控有效调控(管理),知识呈现方式,2,方式的有效性学生学习能力方法(技能)的有效性工具的优劣,3,每种教学法按其本质来说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一些问题,而解决另一些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种目的。(巴班斯基),4,一、有效讲授,4,(一)有效讲授的基本要求,

2、5,深入浅出这是讲授的功能和优点,也是有效讲授的基本要求。为什么需要教师的讲,就是因为教师的讲能够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象,从而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5,6,富有感染力浅入浅出是对教学内容而言的,富有感染力则是对教学表达而言的。有效讲授不仅要求教师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措辞精当、条理清晰,更要求教师情真意切,平易流畅,真挚感人,生动有趣,富有激情和个性色彩。,6,7,苏霍姆林斯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总之,“语言就是力量”(雨果语),教师应努力成为语言艺术家,练就一副好口才,平字见奇,句句见珍。很难想象,一个语无伦次、词汇贫乏的教师,能够清

3、晰、明快地表达丰富而深刻的内容,能够以广阔的思路去开发学生的智慧。,8,针对性从教学内容而言,要讲学生不懂的,即学生经过自己学习仍然不会的教材内容的疑难点以及课堂交流中生成的新问题;从教学时机而言,教师要相机而讲,使讲与学生的思维状态相合拍,让学生在思考中听讲。,8,9,启发性这是就教学方式而言的,一方面要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学习;另一方面要注重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不仅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掌握教师讲授的思路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9,10,10,(二)有效讲授的基本形式,11,1.讲述:描述、叙述(描绘情境、叙述事物),采用讲述法要

4、求教师对教材原文进行必要的删、增、改,即删去与讲述任务无关的内容,增加必须补充或更新的内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把教材语言、教案语言转换成讲述语言:变繁为简,变深为浅,变抽象为具体,变呆板为生动,变书面语言为口头语言,变一般交际语言为学科讲述语言。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感染性。,12,2.讲读:朗读、诵读,化文字为语言,将作者、文本的意图通过声音表达出来,对作者的“思想和内容”作尽量传神传情的还原和呈现。正如著名特级教师斯霞所说的“我讲到主要的地方就重复一遍;讲到快乐的地方就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就情绪高亢;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就变得低沉。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使别人也为这些感染,也体

5、验到这些。”,13,3.讲解:解释、解说、解答(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准确性、逻辑性、深刻性、本质性。,4.讲演:全面系统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专题性、系统性。,14,(三)体态语言,体态语言在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等作用方面有其独特的功能:表现对人的态度、情绪状态以及自我,有时比口头言语沟通作用大、效果好;补充或润色语言所表达的含义,使讲话富有情绪色彩,有助于理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替代言语沟通,“此时无声胜有声”。总之,体态语言对于增强教学的魅力,强化教学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善于利用体态语言的教师,嘴一撇、眼一瞪、手一摆、肩膀一耸,学生对内容便心领神会,顿然领悟。而不善

6、表演的教师一字不差地背几遍,学生仍然呆若木鸡。,15,表情(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面部五官组合的效应,它可表示多种情感和信息。如,面带微笑,给学生以亲切、和蔼和可信的感觉,才能使学生愿意与老师接近,对教学感兴趣。面容阴沉,横眉冷对,会让学生感到恐惧和谈漠,只能无形地从心理上拉开与学生的距离。,16,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表情这个信息工具,给学生以信任、鼓励、关怀、期待和耐心,增进师生问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当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一脸阳光地走进教室时,学生们的心情就会很舒展、很轻松;当我们一脸怒气地走近他们时,学生们则噤若寒蝉,生怕自己撞

7、到老师怨气的枪口上。,17,这里要特别强调微笑的价值。微笑是最能表情达意的面部表情动作。微笑能表达友好态度,微笑能使学生的心里感到轻松。借助微笑可以表达出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态度,发自内心的微笑意味着:“我喜欢你们”,“对你们的回答我很感兴趣”,“和你们在一起我很愉快”,以及“我相信你们也会喜欢我”。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不懂得微笑,那么学生可能会认为这个教师对他们并无好感,或者认为这个教师冷漠无情,不容易接近。,18,2.身姿(手势)身姿包括手势、点头、摇头、课堂走动等非语言的体态动作。其中手势是教学中最常用且最常见的身姿。手势语就是指用手、腕和臂等的活动来表达的信息。手势语是课堂上的“第二语言”。

8、它所表达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用手势表达丰富多样的内容,如强调重点、引起学生注意、示意学生回答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教师所要讲述和解释说明的事物。,19,3.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和互动的“窗口”。眼神是教学体态语言中最生动的部分。眼神可表达许多不同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眼神。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潜力会被挖掘出来,学习兴趣会被激发出来。,20,如,教师微笑着两眼较长时间地注视学生,表示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表示自己在专注倾听;个别学生上课说话、不专心时,教师紧盯着学生,表示提醒、责备、警告、制止和督促,既避

9、免了学生受到批评的尴尬,又达到让学生改正错误的目的。,21,教师在讲课时,应不时地用目光环视整个课堂,使学生感受到自己一直被老师的目光关注着、温暖着,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参与意识,打破课堂提问的冷场现象,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个别同学的走神或骚动。,22,二、有效指导,指导的使命:教学生学会读书和自学(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一)学生学会阅读和自学的内涵和前提1.学会阅读的内涵要有目的地读,防止盲读;要有思考地读,防止死读;要有兴致地读,防止硬读;要勤于动手地读,防止“懒”读。,23,2.学会自学一门学科的前提一是掌握基本语言。这包括基本符号、基本术语和基本的语言结构。实际上,一门课程的基本

10、语言也就是这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和这些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表现。只有掌握了一门课程的基本语言,才能谈得上有自学这门课程的能力。二是掌握基本思路。学生不论学习哪一门课程都必须通过思维,既要思维,就有一个思路问题,即想什么和怎样想或往哪里想的问题。掌握了一门课程的基本思路,也就是“入了门”,会自学这门课程了。三是掌握基本结构。一门课程的基本结构指的是各章节内容的有机联系。掌握了一门课程的基本结构,就从整体上抓住了学习这门课程的线索,知道了该怎样前进,自学起来就可以驾轻就熟。,24,24,(二)有效指导的具体形式,25,一是导法。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方法,让他们学会抓题眼,抓重点,抓思维方法,学

11、会边读边思,并且思之有理,思之有序,举一反三。二是导路。指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教科书的逻辑顺序,让他们有路可思,遵路识其真,循序见其明。三是导疑。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自学教科书过程,学会质疑问难的方法,做到善疑善问,激发学习热情,使其获得小疑小进、大疑大进的效果。四是导思。指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思维,教给他们科学思维的方法,培养思维能力,使其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品质。,26,教师的指导要能够保证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思考路线上进行阅读和自学,从而避免学生盲目的瞎猜和无效的活动,这是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的关键。当然,教师的引导不能太具体、太“露骨”,否则就无需学生的自主活动。教师的引导必须含

12、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从而给学生留下自我选择、判断、联想、开拓、发现、创造的思维空间。,27,27,(三)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三个阶段,28,第一阶段,教读阶段。它的特点是:教师教读,学生仿读。教师教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把课本读通、读懂。读通,即阅读后了解教材内容的概貌,理清教材内容的逻辑思路;读懂,即阅读后弄清教材每个术语、每个符号、每个公式、每句话的含义,理解例题解证的各个步骤或证明的各个环节。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形成阅读习惯。,29,第二阶段,引读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作用由讲转为引,教师着力于引导,而不是直接讲解。教师引导主要是通过设置阅读思考题来

13、进行的,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重点、关键地方多分析、多思考,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教材的重点,顺利通过难点。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有启发性、概括性和针对性,能充分体现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形式应多样,如表格式、填空式、问答式等。,30,第三阶段,自读阶段。这一阶段是“从扶到放”“从教到学”的落脚点,学生可以基本上独立地进行学习了。它的标志是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已经能够进行独立阅读了,而且重要的是学生已经学会自己质疑问难,学会自己提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已经由依赖阶段进入独立阶段了。而学生一旦进入独立阶段,就必须先学后教了,所以先教后学与先学后教具有内在的联系。,31,三、有效提

14、问,(一)设问的要求:问题要有思维性(含金量),31,32,案例一:,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刘胡兰一文时,与学生进行了这么一段问答。师问:这篇文章是写谁的?生答:是写刘胡兰的。师问:你怎么知道?生答:题目就是刘胡兰。师问: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生答:1947年1月4日。,32,33,师问:你怎么知道?生答:课文第一句就是这么写的。师问:这个云周西村在什么地方?有学生答是在陕北,有学生答是在延安。师说:云周西村在革命根据地。课文中有敌人对刘胡兰说了这么一句话:“你说出一个共产党员给你一百元钱。”,34,师问:谁知道那时发什么钱?有学生答是发银圆,有学生答是发铜板,而另有一位学生则说,那时候的钱中间是

15、有窟窿的。教师最后总结说:反正那时候的钱比现在的钱值钱。,35,案例二:,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地球上的水资源”这部分时,首先要求学生对着课本,回答下列几个问题:“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占多少?淡水占多少?”、“冰川水占淡水资源多少?”“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有哪些?占淡水资源的多少?”当学生把答案找出来以后,教师又提问:“你们说水资源是否宝贵?”,36,这样的教学设计,本意是以问题来引导学生从数据上理解“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珍惜水资源”,是一个很好的构思。但是,由于问题的答案都是教材中现成的,学生毫不费劲就可以找到结论,问题根本没有思考的价值,也就丧失了借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37,

16、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从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角度来看,可要求学生自己先看教材,然后请学生再论证回答“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珍惜水资源?”或者回答“地球上的水资源为什么非常宝贵?”之类的问题。这样设计问题,就扩大了问题的“解答距”,问题就具有了思维性。,来源:张逢成.优质问题的特征及设计.当代教育科学.2011(22).,38,案例三:围绕问题展开教学,在课堂上,全班学生几乎每个人都提出了一个自己的问题,如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会发生饥荒?”“为什么饿汉那么穷,财主却那么有钱有物?”“饿汉为什么说他情愿饿死,也不吃财主给他的食物?”等等。在这些问题中,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第三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学生探讨了

17、多种可能性。有一个学生回答“因为他很有骨气,很有尊严”。教师非常敏锐地抓住这个机会,利用学生的话进行引导:“对!他很有骨气,很有尊严。,39,可是他已经快要饿死了,你赞成他这样做吗?”新的问题立即又使学生的认识产生了分化。有的学生明确赞成,有的学生强烈反对。在他们分别阐述了自己的理由之后,教师又引导学生提升出了一个与此关联、又蕴含哲学意味的问题,即“生命和尊严到底哪一个更重要”?,40,在激烈的辩论中,有的学生认为生命比尊严更重要,“因为没有生命就什么也没有了”;有的学生觉得,尊严比生命更重要,“因为没有尊严会被人看不起”;还有的学生语出惊人,说生命和尊严同样重要,“因为没有生命就没有尊严,而

18、没有尊严生命就没有意义。生命和尊严的关系就像一个人的手心和手背一样”来源:姜荣敏.质量监控为“课改”保驾护航.中小学管理.2002(5)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会感受到思维的挑战,思考的深度和探究的收获。,41,2.问题要有趣味性,为增强情境的趣味度,情境设计要在新奇上下功夫。用“新”来一下子“粘住”学生,激活学生;用“奇 来牢牢地“套住”学生,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追问、想象、探究。,42,例如,学习“日界线”之前,教师先讲一个小故事:一位孕妇在乘船从中国的上海去美国的旧金山的船上生孩子,先生下一男婴(哥哥);10分钟后。船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她又产下一男婴(弟弟)。在登记兄弟俩出生时间时。哥哥是

19、2011年1月1日,弟弟是2010年12月31日,结果是弟弟的年龄比哥哥大。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对此感到新奇有趣,急欲弄清其中道理,思维一下子就会活跃起来。,43,3.问题要有人文性,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这样两个问句:“你能列举出一些天体吗?”“说说看,你都知道哪些天体?”这两个问句的不同在于:第一个问句是建立在对学生“知道一些天体”或“不知道天体”两种情形的认定上提出来的。“不知道天体”这一情形的认定表达出对学生的怀疑和不信任,影响了学生作为思考者的自尊。因缺乏对学生回答问题态度的有效激发和积极引导 学生可能会直截了当地说“不能”,关闭了思维的大门。,44,第二个问句是建立在对学生“已经知道一

20、些天体”的情形的认定上提出来的,表达出对学生认知的肯定和信任,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和情绪的愉悦。不仅排除了学生拒绝回答的可能,而且会促进学生欣然打开记忆之门,整理思路做出积极的回答。,(来源:张逢成.优质问题的特征及设计),45,(二)理答要有技巧学会等待、学会倾听;学会追问,让学生证明自己的回答;准确点评,及时反馈;尊重不同答案和看法。(三)有效设问观察分析表,45,46,46,有效设问观察分析表,47,有效设问观察分析表,48,有效设问观察分析表,49,有效设问观察分析表,50,小学语文四季一课的一次完整问答师:谷穗为什么是弯弯的?(提出问题)(教师给学生时间考虑这个问题,并注意学生的非

21、语言信息,看是否需要提示。)(学生举手,教师示意一位学生回答。)生:因为他在鞠躬呀。(学生应答)(教师等着该学生自己或其他学生考虑并肯定或否定这一回答,学生没有反应,教师回应。),51,师:他在向谁鞠躬呢?(教师追问)生:他在向大地鞠躬,表示感谢。师:还有不一样的吗?(教师追问)生:因为风吹过来了。师:对呀,调皮的风在和他做游戏呢!还有别的想法吗?(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追问)生:因为谷穗成熟了。师:你真聪明!知道谷穗弯弯是因为他成熟了。别的小朋友呢?(教师表扬学生的回答并转问其他学生),52,(四)有效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三个阶段,1.鼓励提问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只要心有所惑就要大胆地说出来,

22、哪怕是所提问题的思维层次比较低,甚至偏离了教师的教学意图,教师也应该宽容相待,肯定学生的态度,鼓励学生继续发问。课堂上,教师要尽量选择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全班研讨的任务。这样既给了提问者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也给了全班同学一个“互相欣赏、模仿借鉴”的机会。,53,2.学会提问阶段。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提问的技巧和方法,少提那些答案和求解思路都是现成的问题,多提那些紧扣核心概念、发问角度新颖、探索性较强的问题。3.善于提问阶段。这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学习周期。为了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可以评选“提问小能手”、问题征集比赛等活动为载体分步实施。,54,五、有效调控,所谓调控行为,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

23、堂教学的成功,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而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积极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活动。调控类型教师自控:诚实、幽默学生控制:宽容、机智教学控制:时间、活动(难度、容量)调控手段言语调控非言语调控,54,55,问题行为的类型与控制课堂问题行为的六种类型:隐蔽性行为,如上课不认真听讲、思想开小差、漫不经心等;轻度冲突行为,如同座或相邻同学发生纠纷、相互干扰等;不服从教师,如不听教师安排、不与教师合作;不遵守作息制度,如迟到、早退、随意离开课堂;扰乱性行为,如坐立不安、嬉笑吵闹、乱抛物品等;恶作剧,如做怪样、叫老师绰号等。,55,56,问题行为调控要考虑的七个因素:频

24、率,是否经常发生;维度,是否影响其他学生正常学习,影响面多大;强度,对个体和他人的干扰程度;时间,持续时间多少;态势,有无自然消失的可能;刺激源,是否来自课堂;离差,是否偏离学生的年龄特征。,56,57,4课堂纪律重建:从工具性纪律向发展性纪律转变,从外在的纪律向内在的纪律转变外在的纪律不是服务于学生的发展,相反,学生却要服务于纪律的存在,这就使学生变成了纪律的奴隶。这种纪律由于忘却了培育人的目的,因而失落了道德意义和人性基础。内在的纪律符合学生的本性需要,服务于学生的人性发展,是促进学生内在发展的教育因素。,58,从静止的纪律向活动的纪律转变,所谓静止的纪律是以追求表面的安静为旨趣的纪律。该

25、纪律常常采用“威胁、监视、惩罚、命令和禁止”的方法。所谓活动的纪律是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和表现在自由的活动中的纪律。这种纪律与那种绝对的、不容讨论的、高压下的“不许动”是截然不同的。,59,从被动的纪律向主动的纪律转变,如果纪律是由学生自主参与制定的,那他们就能理解纪律的意图与价值,亦即知道为何要制定出这样的纪律。这样,纪律就有可能变成学生自愿向往的东西。,60,从暂时的纪律向持久的纪律转变,所谓持久的纪律实质上是内化成了学生自己之所需的纪律、学生能自己为自己“立法”,“也就是说,将被动我必需(应当)如此行为,变为自觉的我立意如此行为,服从变为主动。“这样,学生遵从纪律纯粹是出自内在的道德需要。来源:刘德林.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纪律理念的转变.当代教育科学.2005(6),61,结合你所任教学科的性质和特点,阐述有效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和要求。如何设计有价值的问题,举例分析。结合你的教学实践,阐述有效调控课堂的措施。,61,思考与作业:,62,谢谢倾听!欢迎提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