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学.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47055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拿手法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推拿手法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推拿手法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推拿手法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推拿手法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推拿手法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拿手法学.docx(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推拿手法学推拿手法学 推拿学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研究推拿的理论、 手法及其作用于部位或穴位上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是 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拿学的内容包括推拿学基础、推拿手法学、推拿 治疗学、小儿推拿学和推拿功法学。以上五门课程是推拿 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目其中推拿手法学是推拿学的最 重要的内容之一。 推拿就是用手法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和穴位 来治病的一种疗法。 要学推拿首先要学手法。 推拿手法学共分三章 第一章手法概述 第二章推拿的基本手法主要介绍基本手法 第三章推拿手法的训练-沙袋上手法训练主要练 一指掸推法、滚法、揉法等 人体上手法训练各个部位的常规操作。 第一章 推拿手法概述 第一节

2、 推拿手法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一、 概念 用手或肢体其他部分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在体 表操作的方法称推拿手法。 手法形式有多种包括用手指、手掌、腕部、肘部以 及肢体其他部位直接在患者体表进行操作通过功力的“深 透”而产生治疗作用因主要以手进行操作故统称为手 法。 二、 重要性 手法是推拿治病的主要手段是临床的治疗工具疾病疗效 是依靠手法来保证的。其熟练程度及如何适当地运用手法对治疗 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通过艰苦的 磨练手法才能由生而熟熟能生巧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才能 在临床上发挥重要作用。也可以说没有熟练的手法就不可能取 得好的治疗效果。所以说要学推拿必须掌握好手法。 第

3、二节 手法的技术要求 手法必须具备持久、有力、均匀、柔和四个要求才能 达到深透的作用。 持久是指手法能按要求持续运用一定时间保持动作和力量 的连贯性不能断断续续。 有力是指手法必须具备一定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固定不变 的而是根据治疗对象、病症虚实、施治部位和手法性质而定。 均匀是指手法动作要有节奏性速度不要时快时慢用 力要平稳不能时轻时重。 柔和是指手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用力不可生硬粗暴或 用蛮力变换动作要自然。 柔和并不是软弱无力而是不能用滞劲、蛮力或突发暴力。 以上四个方面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 持久能使手法逐渐深透有力均匀协调的动作使手法更趋 柔和。 第三节 手法的临床运用 手法技

4、巧掌握后如何在临床上恰到好处地运用这 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下面就从五个方面来谈谈手法的临床 运用。 一、 手法的选择 手法的选择即手法辩证。推拿治疗时选用什么手 法好比处方用药一样首先要注意辩证然后再考虑用 什么手法用哪些手法如果根据治疗部位手法的选择 就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如果治疗范围较广部位较深或者肌肉较丰满的部位如 腰背部、大腿等则可选择接触面大而深刻有力的的手 法。如滚法、掌按法等 2. 若治疗范围较小部位较浅或者肌肉较薄弱的部位如 头面部腹部等应该选用柔和而又深透作用强的手法。 如一指禅推法、揉法等 3. 筋腱部如关节附近的治疗可选用拿法弹拔法拇指 按揉法等 4. 穴位或压痛点上可选择

5、点、按、掐法等 5. 对有关节功能障碍者则需要摇法扳法脊柱旋转复位法。 上述对手法的选择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论而在临床实 践中毕竟还有一个术者掌握手法的程度和使用的习惯问 题因此在应用时也可根据各人的经验而灵活运用所 谓“法虽有定变通在人”。 二、 手法的压力 推拿手法在临床运用时对肌体的压力要适当就是 要轻重适宜有的手法须重则重当轻则轻做到重而不 滞不板滞轻而不浮不浮滑而且要因人、因病、 因部位而异。一般讲 压力的大或小不是一个“量”概念。手法压力的大小与 刺激的强弱并不一定是成正比的。 所以说手法在临床应用时其压力的大小要因人、 因病、因部位而异不能一概而论千篇一律。 三、 手法的操作时间 临

6、床运用手法的时间长短不一样需长则长不需 长则短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如何掌握最佳标准呢则 要根据病情、部位等来决定太过和不及都会影响治疗 效果。一般地说重病用轻手法操作时间宜长轻病用重 手法操作时间宜短多个部位的手法操作宜长单一部位 宜短肌肉丰厚的部位时间宜长而肌肉少比较敏感的 地方手法操作宜短。 长和短是相对的不掌握时间的长短 就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操作时间过短疗效达不到。 过长对局部组织带来不良的反应。在临床上对运动系统 疾患一个部位一般操作为1015分钟对内脏疾患则 要增至2030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 四、 手法操作时可能出现的反应 手法在临床作为治疗手段对很多疾病都取得了良好 的效果但

7、也可能由于施术不当而出现一些不良的反应。 这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由于病人对手法治疗不了解精神紧张 产生恐惧心理因此而出现头晕、乏力的症状也有因过 敏体质接受手法后而出现局部的皮下出血初次接受手 法治疗的病人术后可能感到被治疗部位碰上去很疼痛 这是属于正常反应应该事先向病人解释清楚以消除恐 惧心理。 第二种则是由于手法操作不当而引起治疗部位疼痛 加重出现局部破皮和大片内出血甚至由于施用不当的 重手法粗暴蛮力而造成骨折、脱位的医疗事故也有 因病人忍受不了强刺激而出现暂时晕厥等反应。这种情 况是由于施术不当而造成的实际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五、 手法的禁忌症 每一疗法都有它的局限性手法治疗亦不例外根

8、据目前情况而论手法对下列病症尚不适宜请格外注意 以免发生事故。 1结核病菌化脓性病菌引起的运动器官病症不宜用手法治疗。 2肿瘤疾病一般不作手法治疗以防转移扩散。 3皮肤疾病不宜作手法治疗。 4水火烫伤和破皮损伤不宜作手法治疗。 5正在出血或内出血病变部位不能用手法治疗。 6骨折病人不能进行手法治疗操作但对脱臼或横断骨折病人 可用手法使其复位然后固定包扎为妥。 7、妇女怀孕期、月经期、腹部及腰胝部不宜作手法治疗。 8、剧烈运动后或饥饿患者不宜作重手法治疗。 第四节 推拿手法的命名和分类 一、手法的命名及原则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推拿手法都是单脉相承流传几千年来 有不少变异和发展过去没有条件进行地区性

9、的交流因此手法的 种类很多名称亦不完全统一。有的手法动作相似但名称不同 如按法、压法等。有的名称相同而手法动作却不一样如一指禅 推法与推法。也有把两种手法合并起来操作组成复合手法如按 摩、按揉等。 过去手法的命名有的是根据手法的外形来命名如推、拿、 按、摩、擦、拍等。有的是根据手法的作用来命名如顺、理、 疏、和等。这些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为了便于推拿的学 术交流和对手法的学习研究我们认为应把手法的动作和形态作为 手法的命名原则。这样临床上比较确切也易被各家流派所接受。 二、手法的分类 1、依手法动作的运动学与动力学特征分类 根据上述命名的原则把推拿手法分为六大类每类 各有数种手法组成。 其

10、中最常用的手法有23种之多。 摆动类一指禅推法、缠法、滚法、揉法。 摩擦类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抹法。 振动类振法、抖法。 挤压类按法、点法、捏法、拿法、捻法、踩跷法。 叩击类拍法、击法、弹法。 运动类关节法摇法、背法、扳法、拔伸法。 2、依手法动作结构的简繁分类 1单式手法又称基本手法是指以单一动作结构分为基本 单元的一类手法如推法、拿法、按法、摩法等。 2复合手法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式手法动作结构成分 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类手法如提拿法、按揉法、推摩法等。 3复式手法是指由几种单式手法在一组穴位或特定部位上 以约定程序操作的组合型手法在小儿推拿中又称为大手法。这类 手法往往根据操作方式和特

11、点冠以特定的名称如打马过天河、 水底捞明月等。 3、依手法的医疗作用分类 1主治手法是指医疗效果比较明显在推拿临床 使用频率最多的一类治疗手法故又称主要手法。此类手 法往往多是各推拿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手法也是最 具临床医疗实用价值的一类手法如一指禅推拿流派的一 指禅推法滚法推拿流派的滚法等。 2辅助手法在治疗中起疏理、放松、整理等辅助 作用的手法即为辅助类手法如抖法、搓法、捻法等。 4、依手法的作用部位分类 1作用于软组织类手法又称软组织类手法或软手 法包括摆动、摩擦、振动、按压、叩打等五类手法 2作用于骨关节类手法又称硬组织类手法或硬手 法包括摇动、扳动、拔伸、抻展、平端等。 第二章 推

12、拿的基本手法 推拿的基本手法有二十余种之多根据操作的动作和 形态把它们归纳为摆动类、摩擦类、挤压类、振动类、 叩击类和运动关节类等六类手法。各类分别有数种手法组 成便于临床选择使用。 第一节 摆动类手法 以指或掌、腕关节作协调的连续摆动称为摆动类手 法。这类手法主要有一指禅推法、滚法、缠法、揉法等。 一、一指禅推法属于摆动类手法它是“一指禅推拿” 流派的主要手法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 有人把目前推拿分为三大流派“一指禅推拿” 流派、 “滚法推拿” 流派、少林内功推拿流派。 定义用大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经络穴位 上沉肩、垂肘、悬腕通过腕部的连续摆动和拇指关节的屈伸活 动使产生的力持

13、续作用于治疗部位上称为一指禅推法。 动作要领 1沉肩肩关节放松肩部不能耸起用力。 2垂肘上肢肌肉放松肘部自然下垂略低于腕部。 3悬腕腕关节自然悬屈拇指处于垂直位便于腕部作左右摆 动。 4掌虚手握空拳指面不贴紧掌心使之虚掌 拇指自然垂直盖住拳眼拇指位于食指第二节处使腕及拇指活动 时起稳定作用。 5指实拇指端、罗纹面或偏峰自然着力吸定于治疗部位上 不能离开或来回摩擦。 6紧推慢移紧推就是腕部摆动及拇指关节伸屈活动要有节律 频率略快一般每分钟120-160次。 慢移指固定一点后移动时应随着腕部摆动拇指着力点作缓慢 的移动。紧推即推动的频率要快慢移即推动时拇指着力点的移 动要缓慢。 总体来说本法的动作

14、要领贯穿着一个“松”字。只 有将肩、肘、腕、掌各部都放松才能使功力集中于拇指 做到蓄力于掌发力于指动作灵活力量沉着刚柔相 济柔和有力才称得上为一指禅功。 注意1、操作时腕部摆动尺侧要低 于桡侧。 2、练习时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 协调。腕部摆动频率要有节奏不能时快时慢切忌用死力。 手法特点一指禅推法刺激量中等但由于接触面小压强与接 触面积成反比所以压强较大加上结经络穴位持续不断的柔 和而有力的刺激就更加强了它的“深透”作用。故其深透度大。 功能具有舒筋通络、调和营卫祛瘀消积健脾和胃以 及调节脏腑等作用。 主治适用于全身各部。临床常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等 处。用于头面部可开窍醒脑、

15、胸腹部有宽中理气 健脾和胃的作用颈项和四肢关节能温通经络活血 散淤祛风逐湿滑利关节。 可治疗头痛、失眠、面瘫、高血压、消化道疾病以及 关节筋骨疼痛等病。 一指禅推法在临床应用时根据治疗的部位和病种姿势不尽相同。如 治疗头面部一般用偏峰着力为了避免屈指时碰撞头面操作时其他四指需放开。 推胸腹部时还可结合指摩法操作称复式手法。 推颈项部时 用罗纹或偏峰吸定四指向上自然伸直两手同时操作称蝴 蝶双飞势。推四肢关节部位时指峰吸定用持续劲便于深 透。 手法训练 手法训练分两个阶段进行。即第一阶段在沙袋上按 动作要领进行基本训练。第二阶段在人体上操作练习。 沙袋上练习姿势可采取坐势和站势。一指禅推法练 习时

16、一般取坐势。 附 缠 法 定义“缠”的意思为缠绵不断。一指禅推法的频率提高到每分 钟220250次称缠法。即用大拇指指端或偏峰着力于一 定部位上以腕部快速摆动带动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 动作要领动作要领及基本要求与一指禅推法相同。 操作时要全神贯注集功力于指端由 轻而重同浅入深引导功力逐渐深透。 本法必须要在掌握一指禅推法的基础 上才能使用。 临床应用 手法特点动作快速快而不乱轻而不浮。 应用常用于急救对气闭、气厥、阳虚等险症有回阳 救逆之功。也可用于外科疮疡如乳痈、发际疮等 症有活血祛瘀生肌托毒之效。 一、滚法属摆动类手法也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 定义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

17、关节 背侧附着于一定部位上通过腕关节连续的屈伸活动使产 生的功力轻重交替而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上称为滚法。 动作要领 1肩臂自然放松肘关节微屈至120o左右。 2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能拖动、辗动或跳动不能与治疗部 位相摩擦。 3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频率一 般为120160次/分钟。 临床应用 手法特点由于腕关节屈伸幅度较大所以滚法具有 接触面广压力较重刺激量较大等特点。 功能具有舒筋活血、滑利关节、缓解肌肉、韧带痉挛 增强肌肉、韧带活动能力促进血液、淋巴循环 及消除肌肉疲劳等作用。 主治适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较丰厚的部位。 主治运动系统疾病。如风湿疼痛、麻木

18、不仁、 肢体瘫痪、运动功能障碍等症。 一、 揉 法 揉法属摆动类手法也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 定义用大鱼际、掌根部分或手指罗纹面部分吸定于一定部位或 穴位上作轻快、柔和的回旋运动称为揉法。 揉法分掌揉和指揉两种。用大鱼际或掌根着力的称为 掌揉法。用指面用力的称为指揉法。 动作要领 1肩臂腕部放松以腕关节带动前臂作小幅度的回旋活动。 2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 3揉动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揉动频率一般120160次/ 分 临床应用 手法特点本法轻柔缓和刺激量小。 功能宽胸理气、消积导滞、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等。 主治适用于全身各部。常用于头面、胸胁、脘腹及 伤筋部。主治头昏脑胀、胸胁痞痛、脘腹

19、胀满、便秘、泄 泻以及外伤肿痛等。指揉法多用于小儿疾患如揉太阳、 揉劳宫、揉脐等。 第一节 摩擦类手法 以掌、指或肘贴附在体表作直线或环旋移动称摩揉类手法。本 类手法包括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抹法、运法、刮法、扫散法、 托摩法、搔法等。 一、摩法是最早应用于推拿治疗的手法之一也是临床 常用手法之一。推拿古称按摩。按法、摩法在当时是具有 代表性的两种手法。摩是抚摩之意在推拿手法中主要分 为指摩法和掌摩法。 定义掌摩法是用掌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 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指摩法是用食、中、无名三指指面相并附着于一定部位上 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掌、指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动作要领 、

20、肩肘关节及手臂放松肘关节微屈。、掌摩法时腕关节微 伸作主动的环转活动带动前臂及掌作盘旋运动。 、指摩法时三指并拢腕关节悬屈作主动地环转活动带动前 臂及三指作盘旋运动。 、动作自然协调、轻柔压力要均匀。每分钟频率120次左右。 临床应用 手法特点本法轻柔、缓和舒适。属于轻刺激手法。石室秘录 说“摩法不宜急不宜缓不宜轻不宜重以中和 之义施之。” 功能和中理气消积导滞调节肠胃蠕动等。用于外伤肿痛 还有活血散瘀作用。 主治常用于胸腹、胁肋部。主治脘腹疼痛、食积胀满、气滞及 胸胁迸伤等病症。 二、擦法 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为内功推拿流派 的主要手法。 定义用手掌面、大鱼际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上作直线来

21、回的摩擦称为擦法。 目前擦法的操作基本分为三种用全掌着力摩擦称为 掌擦法。用大鱼际着力摩擦称为鱼际擦法。用小鱼 际着力摩擦称为侧擦法。 动作要领 、上肢放松腕关节平伸使前臂和手掌处于同一水平上。 、手掌、大鱼际或小鱼际紧贴治疗部位但压力不宜太大。 擦法时一般手掌出去时用力回来时不用力但要紧 贴皮肤。推动的幅度要大。 、以肩肘关节屈伸带动手掌或大小鱼际作直线往返运动。 上下或左右方向均可。 、动作均匀连续用力要稳呼吸自然不能迸气。 f100120次分钟 临床应用 手法特点本法刺激柔和温热。 功能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健脾和胃等。 主治常用于胸腹腰背和四肢关节。 由于手掌不同部位磨擦时所产生的热

22、量不同 所以各种擦法的主治亦不一样。 掌擦法温热量较低。常用于胸胁和腹部。多用于胸闷气急、虚 寒腹痛和消化不良等症。 鱼际擦法温热量中等。常运用于四肢部。适宜四肢关节扭挫伤、 劳损和类风关等。 侧擦法温热量较高。多用于肩背腰臀及下肢部。适宜急慢性损 伤、风湿痹痛、麻木不仁等症。 注意事项 、擦法是直接在体表上操作的手法故使用时要充 分暴露治疗部位。擦时必须在施术部位涂少许润滑剂如 冬青膏、松节油、麻油之类这样既可提高治疗效果以 能防止擦破皮肤。 、擦法使用后皮肤已经类似轻度烫伤可见局部 皮肤发红、灼热因此不能再在该部使用其他手法否则 容易造成破皮引起感染。所以在治疗时擦法一般都是 在使用其他手

23、法之后应用作为结束手法。但擦后可配合 湿热敷对提高疗效有一定帮助。 、进行擦法操作时医者要保持呼吸自然切忌迸 气。另外要把指甲修剪平防止戳破皮肤。 、天冷时要保持室内温暖防止着凉。 推拿时应用递质的作用 提高治疗效果 、有利手法的充分运用加强手法的作用。 、药物通过渗透到治疗部位发挥药物的作用。 润滑和保护皮肤防止皮肤擦破。 三、推法。推法是临床常用的手法之一。 定义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移 动称为推法。用指称指推法。用掌称掌推法用肘称肘 推法。 动作要领 、肩及上肢放松。 、指、掌或肘关节鹰嘴部吸定体表。 、以肩、肘、腕活动带动指、掌或肘部按规定方向推动。 、推时用

24、力要稳压力均匀速度缓慢。 临床应用根据历代在应用上的发展推法可分为平推 法、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合推法等。平推 法即现在说的推法。后四种推法是小儿推拿的常 用手法。推法分为指推法、掌推法和肘推法。 、指推法一般用拇指推刺激量较轻。常用于头部、胸部、背 部及四肢。有疏通经络理筋活血消瘀散结缓解软组 织痉挛等作用。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肉拘急等软组织 疾患。 、掌推法本法刺激缓和。刺激量较指推法为重。是活血解痉的 有效手法。常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腰背、胸腹及大腿部 等。治疗腰背疼痛、胸腹胀痛等症。 、肘推法本法压力重刺激量较大。是推法中刺激最强的一种 手法。常用于腰背部两侧膀胱经功能舒筋活血开通

25、 闭塞。适宜于慢性腰痛和麻木不仁的肌痹。 四、搓法定义用双手掌面挟住一定的部位相对用力作快速 搓揉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称搓法。 动作要领 、肩及上臂部放松。 、肘微屈面前两掌夹住治疗部位作上下搓动。 、两掌用力对称协调搓动要快速均匀移动要缓慢。 临床应用 手法特点搓法刺激量中等。属于一指禅推拿流派的 辅助手法。 功能调和气血舒筋通络。 主治常用于两胁、肩关节及四肢。以上肢部最为常 用。可治疗胸胁迸伤、肩周炎、四肢软组织疾患 等。它一般作为推拿治疗的结束手法。 五、抹法定义用单手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紧贴皮肤作上下 或左右往返移动称为抹法。 动作要领 、拇指面紧贴皮肤作缓慢的直线或曲线往返移动其余几指要

26、协 同助力。、用力重而不板滞轻而不浮滑。 临床应用 功能开窍镇静醒脑明目等作用。 主治常用于头面及颈项部。 多用于头晕、头痛、头昏脑胀、视力模糊、 高血压和颈项强痛等症。 指抹法属于一指禅推拿流派的辅助手法。 指推法与抹法的异同点 相同点 同为摩擦类手法 指推法与抹法动作相似。不同点 指推法是单方向移动一般作直线前进抹法则可根据不同治 疗部位而作任意往返移动可直线也可曲线弧形推动。抹法的着 力一般较推法为轻。推法一般单手推抹法一般用双手对称或 交替操作。 六、刮 法 定义术者用手指或刮痧板蘸上液体介质在一 定的穴位和治疗部位上做单方向的直线快速推擦以使 局部皮肤充血出现紫红色痧斑、痧点的手法称

27、为刮法。 刮法是民间刮痧疗法的主要手法因多使用汤匙、铜 钱、角质板等工具在皮肤表面操作故名之为刮。小儿 推拿还多以手指操作。 操作要领、操作时着力部位或刮痧板边缘要紧贴皮肤 压力均匀轻重适宜。 、局部要使用一定的推拿介质如清水、麻油、刮痧油等以保 护皮肤。 3、刮法操作频率宜快根据穴位和治疗部位不同应有一定的方向 性操作时须沿直线移动不宜歪斜。 4、以局部皮肤充血或出现紫红色痧斑、痧点为度不可刮破皮肤。 5、操作后以酒精棉球将局部擦拭干净注意避风寒并嘱患者12 天内不要用碱性皂液刺激所刮部位。 6、刮后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痧斑、痧点称之为出痧一般37 天后可自行消退也称为退痧。重复治疗时应待局部

28、退痧后 方可进行。 临床应用 刮法为中等刺激手法可用于颈项部、胸部、背腰部、 四肢部。小儿刮天柱骨治疗呕吐、恶心、外感发热等病 症具有降逆止呕、祛风散寒作用成人刮胸部、刮背腰 部和刮肘窝、月国窝部治疗感冒、胸闷、恶心、呕吐、中 暑、头晕、腹胀、腹泻、腹痛、晕车晕船、水土不服等病 症。刮痧疗法中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挤痧、扯痧、拧痧 等是民间治疗痧症的主要手段。 七、托摩法 定义五指并拢以小指及小鱼际尺侧着力在腹部沿逆时针方 向摩动并顺势将下垂之胃腑上托的手法称为托摩法又 称托法。 操作要领 、本法施术时必须配合受术者呼气动作进行呼气时手顺势向 上腹托摩。 、至胃大弯底部时宜稍用力下压腹部向上托摩等摩

29、至上腹 部时用力宜轻不要用力下压。 3、本法施术频率不宜太快一般1020次/分。 4、本法一般在餐后2小时再施术防止胃气上逆而导致恶心、 呕吐。 临床应用托摩法主要用于腹部具有升提胃腑、健脾 和胃等功能是临床治疗胃下垂的主要手法。配合插法、 一指禅推法、振法、揉法等可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下陷 所致的脘腹坠胀食后益甚、大便溏薄、气虚乏力、体质羸 弱等病症。 三、振动类手法以较高频率的节律性轻重交替刺激持 续作用于人体使之产生振动感觉的手法称为振动类手 法。包括抖法、振法等。 一、抖法定义用双手或单手握住患肢远端微微用力作连续 的小幅度的上下颤动。以放松肌肉、关节称为抖法。 动作要领 、肩部放松肘关节

30、微屈。、两手相对握住腕掌部或踝部前 臂用力将患肢作小幅度的上下颤动。即颤动的幅度要小。 、动作要有连续性频率略快具有节奏感。 临床应用 手法特点抖法是放松肢体的手法常与搓法配合使 用作为治疗的结束手法。 功能舒筋通络滑利关节。 主治适用于四肢部以上肢为最常用。 常作为治疗肩、肘关节功能障碍的结束手法。 二、振法定义用手指或手掌着力在体表前臂和手部的肌肉 强力地静止性用力产生振颤动作称为振法。 用手指着力称指振法。用手掌着力称掌振法。 静止性用力意思是在发力时做到内动而外不动。 即表面看不出大的振动而感应较强。 动作要领 、肩及上臂放松。、前臂及手掌肌肉要强力地静止性用 力使力量集中于手掌或手指

31、上而使被推拿的部位发生振动。、 振动的频率要快着力稍重。一般每分钟240300次 临床应用 手法特点振法是一种频率较快的刺激。临床使用时要求频 率越快越好但操作时间短促疗后患部可有温热感。本法一般多 用单手操作也可双手同时操作。 功能祛瘀消积、和中理气、消食导滞、调节肠胃功能等。 主治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和穴位。掌振法多用于胸腹部。指 振法多用于头面及胸腹部的穴位。主治胸腹痞满、消化不良、便秘、 近视眼等症。 第四节 挤压类手法 用指、掌或肢体其他部分按压或对称性挤压体表使 之产生挤压感觉的手法称为挤压类手法。这类手法包括 按、点、捏、拿、捻和踩跷等手法。 一、按法按法是最早应用于推拿治疗的手法之

32、一。 在内经中有多处提到过按法的使用。由于本法动作较 为简单便于掌握在临床应用中又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因此至今仍为各种推拿流派中的常用手法。 定义用手指或手掌面着力在体表某一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 下压称为按法。用手指按压称指按法。一般用大拇指按压。如 果单手指力不足时可用另一手拇指重叠按压。临床上以拇指按法 为常用。用手掌面按压体表称掌按法。可单掌或双掌亦可用双 掌重叠按压。 动作要领 、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按压方向要垂直。 、用力要由轻而重稳而持续。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力量 由轻而重并且稳而持续这样可使刺激充分透达到机体组织的深 部。同时切忌用迅猛的暴发力以免产生不良反应给病人增加

33、不必要的痛苦。 临床应用 手法特点由于本法的刺激较强故临床应用时常与揉法结合使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即在按压力量达到一定深度时再 作小幅度的缓缓揉动使手法刚中兼柔既有力而又柔和。 功能主治 指按法拇指按法的特点是接触面积小刺激的强 弱容易调节控制所以对全身各部的经络穴位或者各个部 位都可应用。具有较明显的开通闭塞散寒止痛等作 用。现代临床应用如按揉心俞、膈俞等穴治疗心绞痛按揉脾俞、 胃俞、足三里等穴治疗胃脘痛和腹痛按合谷以止牙痛等都取得一 定的效果。 掌按法本法适用于治疗面积大而又较为平坦的部位如腰背 部、腹部等。 手法特点是接触面积大刺激缓和。具有疏松筋脉温中散 寒等作用。临床应用如按脊柱

34、及其两侧骶棘肌部治疗急慢性腰痛、 腰背筋脉拘紧以及功能性脊柱侧突或后突畸形等症是一种简便有 效的手法。 二、点法定义点法分拇指点和屈指点两种。 拇指点是用拇指端点压体表。手握空拳拇指伸直。屈指点 屈拇指点用拇指指间关节桡侧点压体表。屈食指点用食指近侧 指间关节点压体表。 动作要领 、拇指点需手握空拳前臂及腕用力下压。 、屈指点时握拳前臂及腕用力下压。 、点时需贴紧穴位由轻而重由浅入深向体内挤压。 临床应用 手法特点本法刺激很强。使用时要根据病人的具体 情况和操作部位酌情用力。 功能开通闭塞活血止痛调整脏腑功能等作用。 主治常用在肌肉较薄的骨缝处。 对脘腹挛痛腰腿痛手足酸麻等病症常用本法治疗。

35、点法与按法的区别 点法是从按法演化而来属于按法范畴。其作 用面积比按法要小刺激量更大。 三、捏法 定义分三指捏和五指捏两种。 三指捏用大拇指与食、中两指夹住肢体相对用力挤压。 五指捏用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夹住肢体相对用力挤压。 动作要领 1、操作时要循序而下有连贯性。2、动作要轻快柔和均匀而有节律性。 临床应用 本法适用于头部、颈项部、四肢及背脊具有舒筋 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注捏法应用于脊柱背脊部称为“捏脊”或称捏积。 常用于小儿推拿。往往双手同时操作又称捏脊疗法。此 法将在小儿推拿中讲述。 四、拿法。拿法是推拿常用的手法之一。捏而提起谓 之拿。定义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作 相

36、对用力在一定的部位和穴位上进行节律性地提捏称为拿法。 动作要领 1、肩肘腕部放松手掌空虚。指腹贴紧患部。用指面着力。 2、动作缓和作连续性的一松一紧活动。 3、用力应由轻而重要在患者能忍受的范围内进行。 临床应用 拿法的刺激较强常配合其他手法应用于颈项、肩 部和四肢等部位。治疗头痛、项强、四肢关节及肌肉疼痛 等症。具有祛风散寒开窍止痛舒筋通络等作用。 临床应用时拿后常继以揉摩以缓和刺激。 三指拿即用大拇指和食、中指。拿两侧穴位时 为使对称用力常把中指指面压在食指指甲上多用于面 积较小的部位。如A 拿风池及颈项两侧能使毛孔竖起 有发散解表开窍醒脑的作用。常用于外感头痛。B 拿肩 井因刺激强两侧须

37、交替进行能通调周身气血拿后 使人精神为之一振。C 拿合谷能止牙痛等。 四指拿和五指拿适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如拿四 肢部有舒筋通络的作用。 拿法与捏法的区别 相同点 两者动作相似。都是相对用力挤压。不同点拿法用力较重作用部位较深适用于较深层的组织。捏法用力较轻作用 部位较浅适用于浅表的肌肤组织。 五、捻 法定义用拇、食指罗纹面捏住一定部位两指相对 作搓揉动作称为捻法。 动作要领 1、捻动要灵活、快速用力柔和不可呆滞。 2 、移作要缓慢有连贯性。 临床应用捻法的刺激较轻临床上常用于四肢小关 节。如手指和足趾关节具有理筋通络滑利关节消肿 止痛的作用。常配合其他手法治疗指或趾间关节的疼 痛、肿胀或屈伸

38、不利等症。 踩跷法本法临床不常用因需要附加设施加之操 作不当易出医疗差错事故。 定义用单足或双足踩踏一定部位称为踩跷法。 动作要领 1、患者俯卧在胸部和大腿部各垫34个枕头使腹部腾空离 床面1020cm。医者两手扶住预先设置好的横木上以控制自身 体重和踩踏时的力量。 2、用脚踩踏患者腰部并作适当的弹跳动作。弹跳时足尖不能离 开腰部。根据患者体质可逐渐加重踩踏力 量和弹跳幅度。 3、患者放松配合呼吸不要迸气随着弹跳的起落张口一 呼一吸即跳起时患者吸气踩踏时患者呼气。 4、踩踏速度要均匀而有节奏。 临床应用 本法属于重手法临床上适用于体质较强的患者常用于腰 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有纠正后关节错缝和帮助髓核复位的作用。 由于本法刺激强度大使用时需谨慎首先要排除患者的心、 肝、肾疾病和肺结核、胃肠道溃疡病否则容易产生医疗事故。对 体质虚弱和类风湿性脊柱炎及骨结核患者不宜使用。 六、弹拨法 定义术者用手指端面沿与筋腱等条索状组织相垂 直的方向做来回揉拨状如弹拨琴弦的手法称为弹拨 法又称拨法、拨络法、指拨法等。 操作要领 1、拨动时手指面不能在皮肤表面摩擦移动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