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例《黄山奇石》的导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实例《黄山奇石》的导入.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实例黄山奇石的导入教学实例:黄山奇石的导入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祖国有许多的风景区,你知道的有哪些?老师今天就要带同学们到安徽黄山去看看那儿的绝妙风景。 2、 3、 播放黄山风光录象 请学生说一说,黄山景观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交流讨论。 综合学生的回答,小结: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赢得了“人间仙境”的美称,“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是黄山风景区的“四绝”。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这些神奇的黄山奇石。 4、出示课题,齐读。 分析: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在处理这篇课文的导入时,并没有在课文的讲授中播放录象,而是选择在课文的导入中播放,
2、因为我觉得黄山对于我们班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课前调查发现,没有一个学生去过黄山,因此让学生对黄山有个大致的印象,引起他们领略黄山美景的兴趣尤其重要。这个导入,我觉得有几个特点: 一、 激发了学生兴趣,引起他们探究课文的热情。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映。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能愉快主动地去探求它,兴趣使人注意集中,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态度,对认识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说在一篇课文的起始阶段,对学生进行兴趣的激发,就显得尤其重要。如果学生对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被激
3、发,那么他们就会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探求。这个导入,我就想利用视觉上的感受,让学生被黄山的美景所吸引,进而想从课文中去看看黄山的其中一绝怪石,到底有多怪。这样,自然而然就把学生吸引到了课文中。 二、 丰富了课外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虽然这篇课文是在讲黄山奇石的,但是这只是黄山的其中一绝而已,黄山的美绝不仅仅是在于那些奇石的,所以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水的雄伟壮丽,为了让学生领略到黄山仙境般的美丽,必须在视觉上,让学生感受到那些美景,而且还必须结合其他三绝奇松、云海、温泉,使学生对黄山有一个比较整体的了解。所以我在让学生看视觉材料的时候,不仅仅局限在那些奇石上,而是把黄山的主要风光都囊括
4、其中,这样既不仅仅局限于课文内容,又让学生增长了知识,为在五年级时学习黄山四绝做好铺垫。 三、 导入自然,不矫揉造作。在欣赏完录象后,并没有非常突兀地把学生带入到课文学习中,而是问了学生看过录象后,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然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归纳出了黄山的四绝,并自然而然地导入到黄山四绝的其中一绝奇石。这样的导入学生觉得自然,教师也觉得贴切,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性。 四、 但是这样的导入也具有它的局限性,那就是在播放录象中,时间上可能会显得比较紧张,因为一段录象的时间是15分钟,那么这段导入的时间大概要用上20分钟,也就是半节课的时间。这样对于学习课文中的知识点存在着一定的阻碍。 总而言之,没有一堂课是完美的,同样也没有一个教学片段是 无缺的,我们只能在学习、实践、分析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