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设计期末考试要点总结.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553189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6.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考试要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考试要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考试要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考试要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考试要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考试要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系统设计期末考试要点总结.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系统设计期末考试要点总结教学系统设计 题型:单选 20分=20*1分; 多选 10分=5*2分; 判断 10分=10*1分;T或F 简答 20分=4*5分;步骤、方法类 材料分析 20分=2*10分;给出一个案例判断其优缺点、特点、或教学策略分析。 设计题 20分=1*20分。学习者特征分析、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 第一章 基本原理 一、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 /给一个定义能分清属于哪一个观点 1、是系统计划或规划教学的过程; 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

2、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 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2、是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 教学是一门科学,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 3、是一门设计科学。 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教

3、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二、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综合交叉学科、规定性学科、应用性和桥梁性学科。 三、应用范围:萌芽于军队和工业培训领域。推广应用于正规的学校教育、全民的社会教育和继续教育以及工业、农业、金融、军事、服务等各行业、各部门的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中。 四、应用层次:1、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录像、课件; 2、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教案; 3、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 教

4、学系统设计最早由杜威提出,“我们要建立连接教育学与心理学的桥梁” 五、教学设计的典型模式 /P42知道每个模式图即可 1、狄克柯瑞模式 环形,以行为主义为根本,类似于S-O-R。 2、肯普模式 第一代教学系统设计的代表模式 优点:应用性强、重视学习需要、强调评价与修改贯穿真个过程始终。 3、史密斯雷根模式 第二代教学系统设计的代表模式 4、加涅 “九五矩阵”九个教学事件,五个学习结果类型 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事件:引起注意、告诉目标、回忆原先的知识、呈现学习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发行为、提供反馈、评定行为、增强记忆促进迁移。 上好一堂课须具备的过程:学习需要分

5、析、制定人才培养教学目标分析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评价 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评价融入到各个环节。 六、理论基础之系统科学的旧三论与新三论 旧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观点:整体;动态、能动;组织等级性。 新三论:自组织理论、协同论、混沌理论;观点:事物的发展是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有序相互交替的过程。 1 第二章 学习需要分析 一、几个基本概念 1、需要:某事物的现实与期望之间的差距。 2、学习需要:学习者在学习方面的现实与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 现状:知识水平、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已达到的水平。 期望:社会发展对学习者所提出的在这些方面要达到的水平。 3、学习需要分析:指通过

6、系统化的调查研究过程,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论证解决改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需要的类型 /给出例子能区别属于那种类型P70 1、标准的需要;国家统一标准测验和各类认可的标准教学大纲等,如四六级。 2、感到的需要;个体认为的需要,如认为在信息时代应掌握计算机技术。 3、表达的需要;认识到有需要,为满足该需要而表达出来,如报名选修相应课程,表达了要学习的需要。 4、比较的需要;同类个体或集集体通过比较而显示出来的差距。 5、预期的需要;预测未来社会或工作岗位对学习者可能的要求。 6、紧急事故需要;通过分析潜在的、很少发生但会引起重大后果的问题引出培训的

7、需要,如地震逃生训练。 三、学习需要分析的方法: 1、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 教学目标学习现状=需要 数据收集:学生教师访问法、测试法; 2、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方法 社会要求学习现状=需要 数据收集: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法、调研法; 3、内外结合法 验证教学目标是否合理。 四、学习需要分析的步骤: 1、规划:确定分析对象、选择分析方法、确定收集数据的技术、选择参与学习需要分析的人员; 2、收集数据:选择样本大小与结构、日程安排、分类收集问卷; 3、分析数据:SPSP软件。 4、写出分析报告:现状:数据收集访谈教师;问卷调查学生;社会调查; 原因分析: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分析; 设备等的可行性分析; 总的教

8、学目标。 第三章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给出实例能判断所属阶段 1、感知运算阶段 听觉发育成熟;视觉逐渐发展,喜欢鲜艳色彩;触觉敏感,多种感观刺激有助于大脑发育。 特征:客体永久性。原始生理需求的满足。 2、前运算阶段 特征:知觉的集中倾向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主义,非“自私”。 3、具体预算阶段 特征:去中心化;具有预算能力,但无法摆脱具体事物。 4、形式运算阶段 特征:运算不必借助于具体事物;是儿童思维发展的最高阶段。 二、认知结构 1、认知结构:指个体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或就教材而言,指个体关于特殊知识领域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2、认知结构的三

9、个变量: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认知结构的“可分辨性”;认知结构的“稳固性”。 3、认知结构的三个关系:类属关系;总括关系;并列组合关系。 三、学习者起点水平从哪三个方面分析: /用于设计题之学习者特征分析 2 1、预备能力分析,明确学习者对于面临的学习是否有必备的行为能力,应该提供给学习者哪些“补救”活动; 2、目标能力分析,了解学习者对所要学习的东西已经知道了多少; 3、学习态度分析,方法:态度量表、观察。 四、学习风格 1、学习风格: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学习者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做出反应这两个方面产生影响的所有心理特征。 2、分类,场

10、依存与场独立,威特金,认知的角度 场依存:优点:社会学科的学习记忆效果好;更易于适应环境;系统学习资料。 缺点:易受外界环境干扰;学习欠主动。 注意:批评时要婉转一点;鼓励他们自主探索;提醒他们当别人批评自己时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不能气馁。 场独立:优点:自主性强;坚持性强;非良构的学习资料;偏爱自然学科。 缺点:冲动、冒险、容易过分主观;不善于合作。 注意:慎重表扬,有缺点马上指出,循序善诱。 3、构成要素 环境:声音、光线、温度、环境、坐姿。 生理:信息获取渠道:听觉型、视觉型、运动型;性别;时间。 社会因素:独立与写作;权威性与多样性。 情感因素:学习归因 动机: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推动

11、力。 分类:按需要: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按来源:内部动机;外部动机。 学习坚持性:是学习者意志方面的特征,受环境、任务大小、兴趣、态度、动机强弱、年龄、性格、意志发展水平等方面因素影响。 学习焦虑:是学习者情绪方面的特征,指个体对某种预期会对他的自尊心或自身利益构成潜在威胁的情绪所产生的担忧反应或反应倾向。分为低焦虑、中焦虑、高焦虑。 思维:综合与分析、发散与集中、冲动与沉思、趋异与趋同。 第四章 学习内容分析 一、学习内容分析的步骤:组织选择单元、确定单元目标、确定学习任务、分析学习任务、评价以上步骤。 二、学习内容安排的方法 /有哪些原则谁提出的 1、布鲁纳,螺旋式编

12、排教学内容;先学习学科框架基础知识概念,然后一步一步向上加深。如语文学科在小学、中学、大学学习内容一样,但知识逐渐深度化。 2、加涅,直线式;把教学内容按等级来安排,每一个简单的部分都是复杂部分的先决条件。如物理学科先学力、电等基础概念,然后学习复杂问题需要多方面知识来解决。 3、奥苏贝尔,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原则;逐渐分化:学科的最一般和最概括的观念首先呈现,然后按细节和具体性逐渐分化;综合贯通:强调学科整体性。 4、梅里尔,最短路径序列。 三、学习内容分析的基本方法 /与各类学习内容分析结合,给定例子知道用了怎样的分析方法。 1、归类分析法,按教学目标的分类来划分教学内容,如属于知识技能的内

13、容;过程方法的内容;情感价值的等。 2、图解分析法,用形象的方式展现教学内容使学生容易接受。 3、层级分析法,逆向分析过程。 4、信息加工分析法,如解题过程,反映认知过程。 5、卡片法,适用于新手教学应用,将教学内容和各项内容要点分别写在各张卡片上,对它们的关系进行安排,经过讨论修改后,再转抄到纸上。 6、解释结构模式法。 四、各类学习内容的分析 1、言语信息内容分析常用方法:归类法、图解法、也可用信息加工法; 3 2、智力技能常用:层级分析法; 3、认知策略常用:结合具体内容才能讨论分析法; 4、动作技能常用:层级分析法、结合所涉及的内容具体分析; 5、态度常用:分析两个方面:能做什么?同智

14、力技能、动作技能; 为什么要形成这一态度?同言语信息。 五、学习的分类 1、布鲁纳按教学目标分: 认知领域: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动作技能:A辛普森微观上按一个技能掌握的过程:感知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行为适应创新 B基布勒宏观上按人的动作技能年龄的划分:全身运动细微协调动作非语言性表达言语行为 情感领域:接受或注意反应评价组织价值或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2、加涅按学习结果分: 言语信息,学习者知道“是什么”; 智力技能,知道做什么,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认知策略,知道怎么写; 动作技能; 态度,愿不愿意去做。 3、奥苏贝尔,按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是否发生联系:机械学习、

15、意义学习; 按学习进行方式: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六、知识的分类: 陈述性知识:用来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具有一定的线索提取,回答问题时能够陈述出来。 表征方式:命题(词语表达意义的最小单位)或命题网络、图式的方式来呈现。 程序性知识:关于方法、策略的知识,包括:智力技能;认知策略。 表征方式:产生式的方式呈现 表征:当事物不在眼前时,在头脑中呈现这一事物的方式。 第五章 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影响制定的因素:哲学、教学观念;政治、经济;学校性质;教育者的价值观念和水平。 二、教学目标陈述的要素:ABCD模式:A对象、B行为、C条件、D标准。 注意:行为是可测可察的外显行为;教学目标的陈述表明学习

16、类型;目标设计编写要全面考虑。 三、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1、两步法,母目标,具有抽象和可包容子目标的子目标;子目标,落实到可测可察的行为目标,是围绕着母目标的具体目标; 2、内外结合法,同时兼顾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的变化及可观察的外在行为的变化; 3、三因素法;4、四因素法。 /行为动词的选择P97 第六章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制定 一、教学策略: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综合。也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对系统的行为。 二、教学策略的分类 /用于案例分析 、按教学策略的形成不同分:生成性、替代性、指导性。 、按学习结果分: 1、言语

17、信息的学习 先行组织者策略,阶段:呈现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任务和材料扩充与完善认知结构。 2、智力技能的学习 概念的学习:概念获得,过程:呈现例证假设例证假设例证; 概念形成,过程:呈现图片分类命名。 4 问题解决:如何进行,提供轻松愉快的环境;与已有经验发生联系;鼓励学生直觉解决;归纳学生直接解决。 注意:问题能激发学生去思考;引导问题解决技能的迁移;构建问题解决的合作关系。 策略:支架式教学策略,步骤: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 抛锚式教学策略:步骤: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 协作式教学策略:要素:协作小组、成员、辅导老师、环境;方式: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竞争、协同伙伴。 启发式教学策略,

18、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以学生为中心,适用于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苏格拉底,抓住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启发诱导,层次分析,步步探入,最后导出正确的结论。评价: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完全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这种启发式虽然也能使学生印象深刻,但是由于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不够,对于较复杂问题的理解,即涉及高级认知能力的场合,对问题难以理解得很深入。 3、认知策略的教学策略:步骤,具体确定何时何地运用这种认知策略概述具体步骤进行演示提出正反例在各种情境中进行联系反馈迁移。 4、动作技能:示范模仿教学策略,步骤: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迁移。 5、态度:情境陶冶教学策略,步骤:创设情境参与各类活动总结转化。 行

19、为规范观察教学策略,步骤:榜样示范引起注意保持再生强化形成活动 三、教学过程的代表性模式 1、赫尔巴尔学派:“统觉”四阶段,清楚联合系统方法。“五段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2、杜威学派,步骤:激发动机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学生实践评价。 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师要求高,知识学习不系统。两者互补扬长避短,赫派适用于书本科学知识杜派适用于操作技能性知识。 3、前苏联,步骤:组织上课复习旧课提出上课目标、要求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 四、常用模式 /用于设计题教学过程 1、传递接受模式,适用于认知领域教学目标的教学领域; 步骤: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运用检查。 2、引导发现模式,以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

20、活动能力的培养,以设计教学为基础; 步骤: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假设对假设进行推理验证结论。 3、示范模仿模式。4、情境陶冶模式。 五、加涅9个教学事件 /用于设计题教学过程 1、引起注意,使学生处于接受信息状态; 方法:改变刺激、提问、讨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体态语。 2、告诉目标,方法:设置先行组织者、预习、直接告知。 3、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作用:新旧知识之间产生联系,将长期记忆暂时调入短时记忆; 方法:告知学习目标、引导回顾。 4、呈现刺激材料,方法:资料、教材、多媒体;要求:鲜明、顺序、组快。 5、提供学习指导,方法:提问、讲解、问题解决、讨论、个别指导、示范、网络。 6、诱因行为,方法

21、:回答问题、讲解生动、积极参与问题解决。 7、提供反馈,方法:语言评价、微笑、点头、作业批改。 8、评定行为,作用:强化;方法:插入式测验、自我检测、后测。 9、增强记忆促进迁移,方法:课外活动。 五、教学方法分类 按外部形态 1、以直接直觉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图示法。 2、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5 3、以实训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4、以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情感陶冶法、愉快教学法、暗示教学法。 5、以引导发现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探究法、任务驱动法。 按学习结果 1、认知类: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

22、实验法、发现法。 2、动作技能:示范模范法、练习反馈法。 3、情感态度:直接强化法、间接强化法。 选择学生尊重的人物,学生之间并无攀比性、角色扮演。 六、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的优缺点 /用于案例分析 1、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辅以板书、挂图、幻灯、投影或其他媒体向学生传授言语信息的方法,主要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活动。 优点:效率高,短时间内学到大量系统的知识;系统性强,提供的是良构知识 缺点:学生学习被动;互动少;不能及时反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 2、谈话法:教师和学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一种方法。可以弥补讲授法的不足,注意:问题的难度适宜;时间把握,让学生都有思考过程。 3、讨论法:是在教

23、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学生围绕某一问题进行交流、切磋,从而相互学习的方法。 要求:讨论问题的提出:学生感兴趣、难度适中、有多种解决方法。 讨论活动的组织:尽可能让所有学生参与讨论、学生发表的意见不可过于偏离主题、鼓励学生发表创造性的见解、避免重复讨论、调和讨论中的争执。 优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协作能力。 七、教学媒体 四个概念及之间的关系 1、媒体:承载信息使用的符号,储存加工信息的实体如挂图。 2、教学媒体:直接加入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传输信息的手段。 性质:固定性、扩散性、重复性、组合性、工具性。 3、教学资源:能够用于教学的一切资源,包括教学媒体。 4

24、、教学环境:教学资源与人际关系的动态组合。 教学媒体选择原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者、教学条件、媒体自身的功能。 如:教学目标,认知类听觉型媒体、动作技能视觉媒体、情感类视听结合 第七章 教学评价的设计 一、教学评价: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 分类:1、按评价基本标准:相对评价、绝对评价。 2、按评价功能: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3、按评价分析方法: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二、评价对象 1、课程材料:评价标准:合理性、可行性。 评价方法:专家评价法、观察法、调查法、综合发。 2、教师教学质量:

25、评价标准:目标、过程、效果、效益。 评价方法:综合量表、听课。 3、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标准:课程大纲、人才培养目标。 评价方法:考试、观察、调查。 三、测验评价工具 1、编制原则:题目的含义应该是单一的明确的;题目的词句通俗易懂;题目的表述简明扼要;题目的语法规范;防治可能给予学生正确答案的提示。 2、题型:建构式,自己组织语言来回答的题目,包括:填空、填图、填表、简答、论述、操作。 选择式,包括:单选、多选、判断、选择并判断、题干复杂的单选、匹配。 6 第八章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是第三代教学模式的代表模式,理论基础:建构主义。 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与人际关系的组合。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