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备好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如何备好课.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师如何备好课教师如何备好课 一、明确教学任务,确立教学目的 教学的目的任务,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检查和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在整个教学工作中起着方向指导作用。因此,备课必须首先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然后再围绕着目的任务来准备其他方面。 确定教学的目的任务,必须注意三点:第一,全面。即坚持全面性原则,从知识的传授任务、技能的形成任务、能力的培养任务,到身体的发展任务、品德的陶冶任务等等,方方面面都要全面考虑,不可遗漏。否则,会造成教学的片面性,最终导致学生发展的片面性,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形成,违背教育目的。然而,坚持全面性原则,并不是要求每门课、每个单元、每节课都要面面俱到,不能有所侧
2、重。事实上,面面俱到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强调全面性,就是说在“思想上”应全面考虑,在“实践上”应突出重点。只有全面考虑,才能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只有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在天长日久的教学中,达到全面。思想上不全面,就会造成缺漏;实践中无重点,也会带来失败。第二,具体。即制定的教学目标任务要明确,可操作,能实现,切忌含混、笼统、空泛。必须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具体的教育对象、具体的教育环境人手,确定具体的教育目标。第三,适当。即教学的目的任务要切合实际,既不能太高太难,也不能太低太易。太高太难了做不到,太低太易了没意义。应根据教育对象的发展程度,确定适度的教学目的。如,曾有一位老师在
3、教小学语文第三册坐井观天一课时,要求小学二年级学生揭示出寓言的寓意,目标任务定得太高,违背了可接受性原则,费力不讨好,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其实,这篇课文的教学的目的任务,只要求学生读懂寓言,知道寓言讲的是什么就行了。人为地拨高教学目的要求,一旦学生达不到,教师就只能采取硬性灌输的办法,不但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而且带来更大的危害,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学生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学习就变成了一个被动的苦差事。所以,教学目标任务必须适当。 确定教学的目的任务,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第一,熟悉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明确国家的教育目的。这是我们制定教学目标的指导思想。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
4、,都是为实现国家培养人才的总要求而服务的。第二,熟悉本级本类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任务。这是我们制定教学目标的具体指南。第三,明确本学科的教育目的任务。这是我们制定具体目标任务的前提。第四,确定本单元、本课题、本节课的具体可行的目标任务。当然,每次备课,不一定重复以上步骤,因为对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应该滥熟于胸,成为自然而然不必考虑的前提。 总之,对于任何一节课,确定教学的目的要求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指出了教学的主攻方向,规定了全节课教学活动的归宿。 制定教学的目的要求,一要具体,二要明确,三要恰当。切忌笼统,模糊。 在制定目的要求的同时,还要构思落实的方案,使它真正能够变成现实。没
5、有具体实施的构想,再好的目的要求也等于零。 二、了解教学对象 教师讲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把知识学到手。所以要彻底改变那种只见物,不见人学生, 闭门造车的状况。教学和打仗一样,必须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所谓知己就是教师对教材做深入的钻研,所谓知彼,就是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 有的学校虽然师生也很努力,但是教学质量总也提不高。就是由于没有结合学生实际。他们以为,备课的过程仅仅是消化教材的过程,却不明白:不了解学生实际,就不可能处理好教材。因而在课堂上冒出许多问题,由于没有准备而无法解决;或者想去解决,却又没有时间。所以,在掌握教材的同时,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实际。 备课又备人,后者更重要
6、。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得不多也不少,不深也不浅,既能合乎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非下苦功不可。 所以说,教学对象是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没有对学生的了解就没有教师教学的成功。因此,备课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备学生。 备学生,包括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对学生集体的了解。对学生个体来说,个体的知识水平、智力能力、思想状况、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情绪情感、意志毅力、身心发育、家庭情况等,都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只有对每一个学生了如指掌,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健康成长。对于学生集体来讲,集体的人数、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民族构成、家庭背
7、景、人际关系、集体风气、凝聚力、向心力等,都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功能,才能促进集体及每个集体成员的健康发展,才能有效地进行“分类指导”。 要做到对学生的深刻了解,就必须热爱学生,心中充满对学生的爱。如果看见学生就厌烦,哪里还有心思去熟悉和了解学生。而对学生的爱,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才会热爱工作的对象。因此,要备好学生,就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 要做到对学生的深刻了解,就必须多接触学生,多关心学生;必须时时处处留心留意,坚持不懈;必须认真、细致,不能怕麻烦、怕花时间,也不能粗枝大叶、一曝十寒。 真正的
8、了解学生是备好课的关键 备课,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备课实际是备人”,教是为了学,所以,教师的备课应当在怎样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上下功夫。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备课就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了解学生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了解学生的内容。 了解学生的思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能否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取决于学生对学科的思想认识。因此,备课时,除了了解学生的年龄、性别、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及心理特点等情况外,还要了解学生对学科的思想认识,如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及该学科在学生思想中所占的位置等。 了解学生的学习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备课才能有针对性,教学时
9、就能因势利导,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备进去,是一件十分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它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诸如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的程度及接受能力等。只有对这些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细致的分析,才能正确的确定教学内容的深浅,知识面的宽窄,课时容量的大小、轻重及速度的快慢,才能采取恰当而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求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是了解学生的方式。 了解学生的方式很多,主要的分为两种,一是集中了解,二是分散了解。 集中了解一般在学期初、期中和期末进行。以分析研究学生的试卷、作业为主。还可以跟学生座谈,听取学生的反映、要求。还可以听其他任课教师或原
10、班主任的整体情况介绍等。 分散了解学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是经常性的,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提问、复习、讨论、辩论等来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等方式进行;可以通过日常观察来进行;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来进行;可以通过谈话来进行;可以通过家访来进行;可以通过辅导来进行,也可以通过查阅学生作业、间接调查等方式进行。以上方法途径,只有多种结合起来运用,才会得到比较可靠的结论,加深对学生的认识和了解。 总之,教师对所了解的情况,要做必要的统计,进行分析。各种情况在学生中占有多大的比重,要有数据统计,程度分析,并进行反复的分析和研究。这样,才能抓住主要矛盾,做到备课时有的放矢,并能根据情况的发
11、展变化及其趋势,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改进教学的方法。 三、掌握教学内容 掌握教学内容,这是备课工作的核心,是备课活动的主要任务。因此,掌握教学内容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是钻研教学大纲。 明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关系 教学计划是国家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制定的有关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学校教学、劳动、课外活动等诸方面作了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课程及各门学科开设的先后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编制等。 教学大纲则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各门学科的目的、任务、内容、范围、体系、教学进度与时间,以及在教学方法上的具
12、体要求等。它一般包括说明和正文两大部分。说明部分包括本门学科的教育目的和要求,教材编选的原则和方法上的必要揭示。正文部分是教学大纲的核心。它系统地规定了教材的全部主要课题、要目或章、节;规定了每个课题内容的要点和教学时数,以及实验、实习和其他作业等。各科教学大纲是国家各科教育目的要求对各科教学的统一要求,是选择和编写教科书及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钻研教学大纲是备好课的前提之一。通过钻研教学大纲,教师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本学科的基本结构,了解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联系,明确本学科的特点重点,明确本学科的基本任务和基本目的。也就是说,通过对教学大纲的钻研,可以在教师头
13、脑中建立起一个本学科知识的框架。 教科书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法的要求,系统而简明扼要的叙述了各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一般包括目录、课文、插图;习题、作业、实验提示和注释等。教科书是教师教学的直接依据,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 掌握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关系,备课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其次是熟悉教科书。教科书是备课的基本依据,凝聚了无数人的智慧。教科书是学生的学习用书,架起了沟通教和学的桥梁。因此,通晓教科书,掌握教科书,运用教科书,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教师备课,首先通读教科书,了解它的全部内容和知识结构,把握每一章节在整体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深入细
14、致地研究每一章节的内容,弄清其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第三,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本中的每一个句子、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原理,弄清其中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原理、每一个定律、每一个公式。第四,熟练操作课本中的每一项实验,熟练解答课本中的每一个习题。 因此,吃透教材是备好课的基础,熟练的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也是设计好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教师在钻研教材过程中,主要应考虑下列几个问题: 1.要注意科学的组织教材 科学的组织教材,一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地组织教材,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不另搞一套。二是指不照本宣科。要消化教材,并能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
15、不同的组织教材的方法,以达到进行有效的传授。 2吃透教材应弄清的问题 (1)弄清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和系统性。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寓于教材的科学认识之中,或者说,教材的科学知识中包含着思想教育的因素。这种包含不是眉目清晰的,需要教师钻研教材认真发掘,才能使思想教育和知识传授水乳交融。弄清教材的科学性就是把教材的知识弄准,包括概念要清楚,判断要准确,推理要合乎逻辑,立论要正确、明确,论证要严谨,结论要清楚,过程要清晰,步骤要完整,答案要准确,实验设计要合理,操作得当,分析精辟。知识的系统性是体现教材科学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要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及相互制约和联系的方面,一是按人们认识规律所形成的系
16、统,一是按事物的发展所构成的系统,钻研教材时应注意分辨。 (2)弄清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谓基础知识,就是整个教材知识系统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概念、理论、定义、定理和法则等。所谓基本技能,就是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计算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及听、说、读、写的能力等。 (3)弄清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师在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弄清哪些知识是这“双基”中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内容,这就是重点;哪些问题学生接受会有困难,称之为难点;哪些知识对学生顺利学习其他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关键。 怎样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呢? 确定教材的重点,主要从其应用较广,是本段教材的枢纽
17、,后面教材的基础等多方面着眼。 确定教材的难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知识由旧到新,要用新观点、新方法来研究,而学生掌握新观点、新方法要有一个过程, 知识本身过分抽象,难以理解, 知识的本质属性比较隐蔽, 知识内部结构复杂,而学生分析问题、推理能力差。 3吃透教材,除了在对教材整体上有个基本认识的前提下,还需阅读一些有关资料,这样有目的的扩展,可以使学生对教材或教材中的某个问题能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第三要广泛阅读参考资料。参考资料包括教学参考书和其他有关资料。广泛涉猎和学习参考资料,有利于开阔教师的眼界,增长见识,启发思维,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有利于充实教学的内容,帮助教师吃透教材
18、。教师备课,既要重视参考资料,又不能依赖于参考资料,照抄照搬,生吞活剥,简单堆砌;必须进行深入的加工,变为自己的东西。 四、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共同采用的方式,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法。当教学的目的任务和教学的内容确定下来之后,教学方法的选择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落实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的的可靠保证。因而,选择教学方法是教师备课工作的主要内容。 目前,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三类十种。即:第一类,以言语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即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导读法四种;第二类,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即有参观法、演示法两种;第三类,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
19、法,即有实验法、练习法、实习法、社会实践法四种。 选择教学方法,应该依据以下几点进行:第一,教学任务。教学的具体任务不同,教学方法也应不同。一般来说,如果一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那就可以选择演示法或参观见习法;如果一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已有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理性知识,那就可以选择讲解法或谈话法;如果要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则可选择练习法。第二,教学内容。学科不同,要求的方法不同;即使同一学科,不同的内容也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来说,语文课多用讲授法、谈话法,对说明文也用演示法;数学课多用讲解法、练习法;常识课、理论课多用演示法、实验法。第三,教学对象。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同,
20、已有的知识基础不同,应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知识经验少,应以直观感知的教学方法为主;高年级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迅速发展,知识经验相对丰富,可用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等。第四,教学条件。应从学校的具体办学条件出发选择教学方法。比如实验法、演示法等,较多地受学校条件的限制,应慎重采用。第五,教师特长。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特长,来选择教学方法。语言生动、文采飞扬的,可多用讲授法;心灵手巧的,可多用演示法。 总之,教师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要综合地、灵活地、创造性地进行。不能单打一,因为不存在一种适用于各门功课、适用于每一节课的万能教学方法。不能墨守陈规、千篇一律,因为教学
21、有法,教无定法;灵活变化,才富有生命力。而且,教师还必须不断地学习和吸收新的方法,创造和运用新的方法。 教师备课时,还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自身的特点,考虑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方法。实践证明,优秀的学生,都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把研究学法指导作为自己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 选择恰如其分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手段 选择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虽说无定法,但都是以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为宗旨,如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实验法、发现法、暗示法等等。不管选择哪种方法都要根据教材的难易,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
22、,以及现有条件等来确定恰如其分的教学方法。 选择恰如其分的教学方法,要注意:一是必须从学科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科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即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客观条件,方法也不尽相同;同样的客观条件,不同的学生,方法也不尽相同。二是选择教学方法的“恰如其分”,就是说,选择的教学方法与教材的系统,学生认识客观事物规律的能力相吻合。三是无论选择哪种教学方法,都必须以启发性为前提。 五、准备教具 教具,简单地说,就是教学工具,或称教学手段、教学媒体。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基本教具,如黑板、粉笔、板擦、教鞭、直尺、三角板等。直观教具,如挂图、模型、标本、实物等。实验教具,
23、如仪器、材料、药品等。电化教具,如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录放像机、电影机、语音实验室等。音体美课所需的器材似乎可归入基本教具类。虽然这种划分不十分科学,但它很能说明教具种类的繁多。恰当地选用教具,能有效地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假如没有黑板、粉笔、篮球、风琴等基本的教具,教学任务就难以完成,教学目的就不能实现。所以,即使在战争年代,人们也力求找到上述教具,至少也要有它的替代品。恰当地选择教具,还能增强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和成长。因为,通过教具不但能实现教学内容在大小、远近、动静、快慢、整体和局部、内观和外表之间的
24、相互转化,而且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富于情趣,富于吸引力。现代化教学手段还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所以,恰当地选择和使用教具,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准备教具就是备课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备课时,先要根据教学的目的任务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办学具体条件,恰当地选用教具。然后,要实际准备教具,检查现有教具是否完好,制作新教具。提倡因陋就简自制教具,要求爱惜任何教具。要尽可能地提高教具的使用率,反对花大钱买摆设。另外,教师备课,还要考虑出示和使用教具的最佳时间。教具使用不当,会影响教学的效果。 六、设计教学过程 即在明确教学目的任务、熟悉教学内容
25、、了解教学对象、选好教学方法、备好教学用具的基础上,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进行全面计划和安排,建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制订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合理调配各种因素。这是备课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包括设计课堂结构、设计板书、设计提问、设计练习、设计评价等方面。 1设计课堂教学 即从总体上计划和安排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和程序,规划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把教学时间、内容、师生活动、练习作业等方面进行合理配置,全面统筹。一般来说,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师风格不同,课堂设计也就不同,可以说,没有两堂完全一样的课。当然,也并非毫无规律可循,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基本的教学模式,下面简单加以说明
26、。传递接受模式。教师主要通过口头语言或示范操作,使学生接受、掌握系统知识和技能。教师的操作程序是: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运用新知识-检查教学效果。学生的操作程序是:听课感知、理解教材练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接受教师对学习效果的检查。其优点主要是教学效率高,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自学辅导模式。主要特点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其基本结构和程序是:自学讨论启发练习总结。引导发现模式。就是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增强能力。其基本结构和程序是:问题假设验证总结。情境陶冶模式。即创设优美的环境和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在心情愉快的情况下获取知识和技能
27、,陶冶情操,健康成长。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总结转化。教师在设计教学结构时,可以参考以上模式,创造地运用。设计课堂教学,应注意四”度”:即教学目标的落实度、与学生的贴近度、课堂气氛的活跃度、教学内容的密集度。也就是说,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程序,不能生搬硬套现成模式,而要从教学目标出发,从学生的知识程度、智力水平和能力特点出发,从课堂气氛和教学内容出发,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课堂气氛活跃,教学内容丰富、课堂信息含量大。 2设计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对教学活动轨迹的纪录,是教学思想的外显,是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组成的纲要,它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学生的记
28、忆。好的板书,就是一节课的浓缩。因此,精心设计板书,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学习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教学设计的基本方面。板书设计应遵循简洁、多样、清楚、启发等原则。也就是说,在板书的内容上,要简单明快,不要主次不分,什么都往黑板上写,浪费时间,浪费精力,降低教学效率。即使很重要的概念、定理、公式,如果书上有,也大可不必在黑板上再抄一遍。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使用教科书的自觉性。在板书形式上,要整齐优美,不要信手涂画,左一下,右一下。在板书结构上,要多式多样,提纲式、列表式、图示式,都可以结合实际运用,不要老是一种格式,一幅老面孔,一二三四、甲乙丙丁、ABCD地罗列。在条理上,要脉络清
29、楚、逻辑连贯,不要有思想的断层,逻辑的混乱。在板书的本质上,要有启发性、提示性,能帮助学生概括整理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记忆,启发学生思维。坚决反对在备课过程中不设计板书、在上课时随手涂画的现象。 3、设计课堂提问 有些教师较常见的课堂提问误区主要有以下一些: 提问随心所欲,无目的性和针对性 提问不断,提问内容简单,只追求课堂热闹 提问过于笼统或虚无缥缈,琢磨不定 提问后没有停顿,立即点名学生回答 提问的程序颠倒,先点名后提问 提问只注意结论,而忽视对学生思维过程考查 问题本身的设计注意点 要有一定的难度,即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要促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跳一跳,
30、摘桃子” 应有主次、轻重这分,紧扣教学内容和中心环节,选题恰当,切勿随心所欲,注意问题的内在联系以及知识的前后衔接。 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要有探索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保证一定难度的同时还要兼顾广度,即应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切忌专为少数人设置。 4设计作业 作业、练习是使学生深入理解、牢固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把知识变成技能技巧的必经途径,是加强实践性环节的重要措施,所以在备课时应充分重视。 有的教师仅仅致力于把教材钻好,堂上讲请,就欣然自得,这很不够。备课时还必须充分考
31、虑如何让学生学会,练好。 怎样设计作业? 首先,要充分研究课文后面的练习与习题。因为课后的习题是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做好它,对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有很大好处。课本上的每一道题,都有其一定的意义,为什么要安排这样的练习与习题一定要弄清楚。 其次,要作业下水。所谓作业下水,就是教师要亲演习题。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教师要自我练习。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过河不知水深浅,尤其是初任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更应把演算习题作为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一种基本功。 作业和练习是巩固知识和技能、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的有效途径。作业设计,就是对作业和练习的数量和质量、内容和形式、结构和功能、系统和层次进行
32、精心的计划和安排,杜绝作业和练习的随意性、重复性和低效性,提高作业和练习的质量。要坚持“三三三六原则” 作业设计应坚持三个原则:全局性。要观照其他学科和活动,不能唯我独尊,挤占其他学科和活动的时间;要观照本课的其他部分,不要单调重复。稳定性。在作业的量上稳定,不能忽多忽少;在作业的质上稳定,不能忽难忽易;在功能和作用上稳定,要自始至终都能起到巩固学习效果的作用。多样性。在作业的内容、形式、布置、批改等方面多样化。 作业设计应把握三个度:数量限度。不是越多越好、搞“题海战术”,应以学生掌握为度。时间跨度。跨度太小,大脑容易疲劳抑制;跨度太大,则早已遗忘生疏。难易程度。太难,做不出;太易,无必要。
33、理应难易适中。学生经过努力能做出,才能达到作业和练习的目的。 作业设计应体现三个注意:注意通过课堂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新知,掌握新技能。注意通过书面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意通过课外练习,帮助学生达到知识的拓展和技能的迁移。 作业设计应该具有六性:综合性和层次性。启发性和挑战性。趣味性。诊断性。设计教学过程,除了做好上述工作之外,还必须做好下面几项工作,诸如设计课堂提问、设计课外辅导、设计评价反馈等。 5、设计语言、教态 课堂讲授是一种艺术。课堂教学无论采用哪一种形式,都离不开语言。因此,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语言技巧。一位教师虽然有着极为渊博的知识,但如果他不能通过鲜明、准确、精练、
34、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学效果也不会好。因此,要善于选择最中肯、最精确、最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所要讲授的内容。 讲课时的姿态、动作是表达语言时的重要辅助形式。教态生动活泼、大方自然,就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深刻领会所学的知识。如果讲课时,教态生硬死板,没有什么手势,或者姿势很不自然,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无精打采。因此,教师讲课前,应该认真选择自己讲课的姿态、表情和手势,研究如何掌握得体的教态。 七、编写教案 教案是备课活动的书面总结,是教学设计的文字记录。编写教案的过程,也就是把备课成果书面化的过程。 一般来说,教师备课应该写好三种教案:一是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主要内容有:对学生情况的简
35、要分析;学期或学年的教学目的任务;教科书的章节题目及各章节的时间分配与安排;教学所需的仪器设备;考核与评价安排等。二是课题或单元教学计划。主要内容包括:课题名称;教学目的任务;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时间分配等。三是课时计划。亦即上课教案,是教师备课成果的集中体现,是教师上课的直接依据。一个完整的教案应当包括:授课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具体题目、目的任务、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作业、教学反思、备注等。其中教学程序(步骤)是核心。教案一般有两种写法,即详写和简写。详写的称之为“详案”,简写的称之为“简案”。详案不但包括一般教案的所有项目,而且把教学的每一个步骤都详细写出,比如怎
36、样过渡、提什么问题、学生回答的各种情况等都作出详细的记载,甚至把一举手一投足的动作都全部写出来。简案不但可以省略诸如授课班级、教学时间、教学方法等项目,而且教学内容、教学步骤也可以从简:或者一个提纲,或者一份图表,甚至可以简单到一句话、几个字。详案和简案各有优缺点:详案便于记忆,容易操作,但耗时费力;简案省时省力,但不容易把握,且容易使人偷懒。详略是相对而言的。教师备课究竟该采用哪种写法,详到什么程度,简到何种地步,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自身实际而定。从教学内容来说,一般新开课和新教材应写详案,重复课和旧教材可写简案。从教师本身来看,一般新教师应写详案,老教师可写简案。 需要注意的是:写详案,教师
37、不能变成“文抄公”,自己不备课,照抄现成的教案,把备课变成抄课;或者不用功,不认真思考、整理、提炼概括,把搜集到的资料全都搬到教案上,使备课变成了录课。写详案的目的,也不是为了上课时照本宣科或背教案。不论教案详细与否,教师必须把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滥熟于心。更需注意的是:写简案,绝不是偷懒。写简案的出发点,是为了把教师从繁重的抄写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时间学习新知、了解学生、研究问题。其实,写简案对备课的要求更高,教师要把备课的成果“写”在心里。总之,教案的详简与备课的质量没有必然的联系,与教学的效果也没有必然的联系。该写详案还是简案,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八、说课与试讲 说课,就是把自己备课的目的
38、任务、基本想法、设计思路、教具准备等说给同事、领导听,虚心接受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地进行修改和补充。试讲,就是在正式上课之前,对已经备好的课进行一番演练。目的在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对于新任教师来说,说课、试讲是备课工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提高备课水平的有效途径。说课应注意两点:第一,不但说清是什么,而且要说清为什么;第二,不但说清教案上写着的,而且要说清教案上没有写的。试讲应注意一点:就是要有真实感。不论有无对象(一个人对着空教室和旷野也可以试讲)、人数多少,都要像真的在上课一样。缺乏了真实感,试讲只能流于形式,是起不到诊断优劣的作用的。 九、反馈调整 就是在上课之后,根据课堂教学
39、的实际情况,即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学内容的组织情况、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教学程序的执行情况以及师生的课堂活动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正、调整、改革和充实。对于所有的教师来说,反馈调整都是备课的一个必要环节。即使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不例外。它不但能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而且能培养教师精益求精的认真精神。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观察自身的体验和感受,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反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改变教学方法。在课后,首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反映,其次要虚心听取领导和同事的反映,第三要善于从学生的作业和活动中捕捉信息。只有这样通过多角度、多渠道,才能获取真实可靠的反馈信息,使备课工作做得更好。总之,备课活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全方位考虑、分步骤进行。然而,并不是每一次备课,都必须一步不少地重复以上程序。实际上,由于教学内容及教师水平的不同,其中有些步骤是可以省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