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557862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心理学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心理学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心理学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浅谈教育心理学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甘肃省古浪县黑松驿中学 李宗范 滚滚的课改浪潮袭来,每位教师都在进行华丽的转变。我也是课改浪尖上的一朵水花,在课改的这段时间里,我认真学习继续教育的课程,涉猎了几本心理学方面的书,尝试着用其中的观念来建构自己的课堂,确实收获不少。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懂心理学的教师不是一位好教师,掌握心理学知识是成为一位优秀教师的重要条件。教师学习心理学,受益的不只是学生,还有老师,让老师和学生沟通无障碍,沟通无极限,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适应新课改的精神。 案例1: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对立起来了! 背景:课改前,

2、我对教师角色的定位:讲出精彩课,做招牌教师。所以更多精力放在课程上,备教材多,备学生少。至于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健康状况,考虑比较少。认为他们受教育是他们从家庭、社会得到的最大关爱,理应刻苦学习,不爱学习者过错在自己。 有一次,我给一个纪律不好的班上课,开始还不错,一会儿就骚动起来,特别是女生表现更差,我觉得应义不容辞地维护课堂纪律,要不然,那些想学习的学生的权益怎么办,我厉声说到:“瞧瞧咱们这个班,女生太解放了。我们不能忘了东方人讲究含蓄美吧”没想到这番话种下的不是唤醒学生自尊心的种子。第二天的自习,一个女生在课堂上故意找岔,我厉声说到:“你不顾及其他人的利益,出去吧!”没想到这个女生三步并

3、作两步就出去了后来,班主任告诉我这个女生有个特殊的家庭,父母离异,父亲是个服刑人员。最不可思议的是:事后,一个成绩好的学生表示对我批评他们班表示不满。我很失落,也很迷茫,为什么成绩好的学生也不明白维护课堂纪律对谁有益。 我一直为这次失败的教育感到遗憾。我深深思考两个问题:如果知道那个女生特殊的家庭背景,我还会采取这样处理问题的方法吗?老师的付出,一定是学生的需求吗? 新课改后,我学习了教师成长、学生成长、心理学改变孩子的一身以及许多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更准确地明白: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通常都具有较强的逆反性,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感情,了解学生,更利于学生接受老师的批

4、评;没一定的感情基础,无论你的动机有多好,学生未必理解。案例1就是个典型。孩子叛逆,可能不懂得控制自己,言语和行为像暴风雨激怒老师,甚至令老师失去理智。作为老师,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抬高了声音,企图以此压服孩子。这种行为是不明智的,结果导致冲突升级。正确的做法,老师最应该保持冷静,等彼此都冷静下来再沟通。 心理学知识的巧妙应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平行交流” 本案例中,我高高在上,声色俱厉,只想压制住学生,可见和学生关系疏远。良好的沟通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以朋友的身份与青春期的学生“平行交流”效果通常更好。 交流的重点不一定是教学内容,也可以是家长里短,比如,了解了那个

5、女生特殊的家庭背景,也许就不会惊讶她的表现了,反而,针对她这种情况,加强和她的情感联系。她实际上是极度自卑,想引起老师的格外关注,需要老师的关爱和呵护。 2.“宽容”保护他人,也保护自己 宽容对所有人来说都是重要的。但对老师来说,宽容显得尤其重要。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意味着他们承载着父母的思想、习惯。思想水准参差不齐,这些都不是老师能完全改变的。如果教师不能容忍学生的错误,几乎就剥夺了学生成长的权利。 3.师生荣辱与共,组织有效课堂 新课程要求我们现在的高中教育必须是“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教师要关注的应不仅仅是一个群体,更应是“每一个人”。老师了解学生

6、的需求就非常必要了。尊重学生是前提条件,他们是一个整体,当提到“女生”这个概念时,老师无形中把所有学生放在对立的位置,批评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他们的中的一分子,其他遵守纪律的学生无形中也承担了一份责任。老师应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不应该只满足少数学习好的学生的需求。 案例2:教师宽容了学生! 背景:课改后,教师具备了一定的管理智慧和耐心。有个男生,上课老是低个头,不学习,不参与活动。后来每每讲完课,我有意无意地在那儿停留一会儿,偶尔交流几句。在交流过程中,他流露他得了抑郁症。原来,他上初中时,课堂上故意捣乱,打牌、嬉闹、甚至和老师发生了更激烈的冲突。后来一直感觉很愧疚。他是个觉醒了的、自责、压抑的

7、人。我说到:“我觉得你很不错,比别人懂话。你以前做的确实不对,但认识到了错误,为此也付出了代价,就应得原谅,自己也应原谅自己”我想他能说出来,就释放了很大的压力。 以上案例2中自卑、自责主导了这个学生生命,表现为少语,郁郁寡欢,不愿跟人接触,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如果不进行心灵拯救,他整天生活在阴暗角落,最后丧失了生活的乐趣,更不要谈学习教育。作为老师,应对他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我觉得你很不错,比别人懂话。” 如果学生做过错事,就贴上坏孩子的标识,要背负一生,愧疚一生,那太残忍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不能够独立面对成长的很多困惑,面对外界纷繁变化的世界,需要老师、家长、社会更多的关爱。 前后两个案例显示:在教学中,教师掌握相关的心理学知识是必要的,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应提到日程上。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会促进有效教学,关注人的成长,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地。我们面对的是九零后的一代,个性张扬的一代;他们也是社会转型时期出生、成长起来的一代,也许承受着比我们更多的压力,不能用教师的观念来看待他们,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缩小心理代沟,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学习即生活,学习即成长。会教无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