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案例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管理案例作业.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管理案例作业教育管理学案例教学 应管的与不应管的 校长的权利该怎样用? 李校长是市教育学会的理事长,又是区政协委员。他经常参加校外社交活动,不可能每天都在校,但学校工作搞得井然有序。 在校时,他经常到办公室同教师谈这谈那,也不拘形式地与学生接触,问这问那。交流中,难免会遇到许多具体的要求。例如,物理教研组长提出,实验器材不足,要求学校解决;一个班主任反映,学生课外作业负担过重,望学校采取措施;会计谈到学校基建中的矛盾,请求仲裁。对这些,李校长总是说:“我知道了,这个问题副校长在管,你去问他,让他决定。”“我同教务处谈谈,让他们处理。”“我给总务主任说一下,让他解决。” 一次教职工大会上,李
2、校长念了一份给他的条子:“你是校长,为什么遇到问题不表态,是权不在手,还是处理不了?”念完条子,李校长先感谢写条子的老师对他的关心,然后明确表示:“我是有职有权的。学校里重大事情的决定,都是由我主持作出的,这就是权嘛!至于执行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和细节的处理,领导成员有明确分工。因此,我不能随意表态。”李校长的解释,一些教职工仍不赞同,他们认为,领导成员多,应是校长说了算。若两位领导对一个问题表态不同,应该听校长的。由于有这样一些议论,李校长不在校时,个别领导成员把一些能处理的事也搁了下来。 面对这些情况,李校长除了在领导班子统一认识外,又在教职工中通过各种方式,谈了他的看法:校长负责制,不是按校
3、长个人的意志办事。不按章办事,校长说的也不能算数。有的事无章可循,特别是有关改革的事,更不能由校长一人决定。学校中大大小小的事,都由校长决定,都要通过校长,这不叫有职有权,而是个人专权。集体决定的事,校长随意变更,或者对那些有人分管的事,校长出面表态处理,不但不能调动每个人的积极主动性,发挥才干,而且会养成一些同志的依赖性。 李校长的看法得到领导成员的赞同,但有的教职工还向他提出问题:“这样1 说,校长不是无为而治了吗?”他回答说:“校长应该为他所应管,而不为他所不应管。样样抓在自己手中,看似权力大,实质是放掉了大权。不把权授给分管的领导,自己成为光杆司令,那才会真正的失权。” 案例评点: 国
4、人思维的特点之一是一而二,二而一。具体阐述为事物发展是阴阳的相互交合,不断变化。事物是一个对称的、和谐的、矛盾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是动态的、辩证的、随时都会转化的。这种阴阳交合,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是彼此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以此引入到学校管理,则表现为,为官,以不能为能。管理,要识大体弃细务。正如案例中李校长所说的:“校长应该为他所应管,而不为他所不应管。”应管与不应管,是管理上的对应与统一,是阴阳的交合。校长善于“应管与不应管”,才是一个会管的高明校长。 在学校管理中,以权力集散为变量的领导方式有三类:一是集权式,即将权力定位于领导个人。二是放权式,即将权力定位于群体每个成员。三是民主式
5、,即将权力定位于群体,实行多数裁决原则。 集权式的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突出一把手的中心地位。表现为下属诸事躬亲,否则无效。其长处是组织严整,指挥统一,行动一致,效率显著。其弊端是容易束缚同级副手或下级的手脚,造成下属被动依赖,压抑下属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容易造成上下级的不睦和对立。 放权式的特征是全权悉数下授,一把手虽仍有干预权,但藏而不用。这种方式虽有利于某些事业心强、成就欲高、富有创造性的下级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性。但这种方式使用不当,易出现组织涣散,各自为政,自行其事等弊病。 民主式的特征是大权独揽,小权分散。表现为一把手握有重大问题的处置权。其余权力则按职责范围分授他人,但保留
6、协调权、指导权、干预权和最后否决权。其好处是集中了集权式和放权式之长而避其之短。 集权式和放权式,属于校长不善于“应管与不应管”的表现。民主式,属于校长善于“应管与不应管”的表现。显而易见,案例中的李校长的管理方式应属于民主式。 2 老师也需要关怀 张老师,女,今年四十五岁,大专学历,平时工作踏实认真,从不迟到、早退。班主任工作也一丝不苟,且在我校已连续当班主任至今达十年,十年如一日每天在校时间达十小时以上,所带班级在同年级总是名列前茅。但由于一直专心于教学工作,没有时间参加学历进修,在职称的晋升上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看到其他年龄比她小得多的、工作成绩不如她的教师一个个都评上了高级,就感到难于
7、接受,产生了想调离学校的念头,在工作上也有所松懈。 学校察觉到这一情况后及时采取行动,利用节假日去拜访,平时主动关心她,并提拔她担任教研组副组长,并许诺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争取帮其解决职称问题。经过学校到位的思想工作,她终于放下了思想包袱,重新焕发了原来的工作热情。 分析如下: 静态分析:对物质需要的朴实性,对发展需要的稳定性以及对自尊需要的迫切性、对成就需要的强烈性。 张老师毕业于师范学校,工作二十年如一日,从来没有动摇过做一名默默无闻的教师的信念,对物质生活的需要很一般,平时生活很简单,而把整个的精力都方在了教学工作上,但对自己的付出与现实的差距不无感叹。由于前些年学校只重视应试教育,忽视
8、了教师的学历进修,因此自认为错过了学习的年龄。随着年纪的增大,智力的下降,对学历的不足,唯有无奈的叹息。然而作为一名教师,她还是在默默的寻找着自己的价值,每当学生取得优秀的成绩时,家长的赞扬时,得到学校的肯定时,都会显出自豪和满足的神态。在科研上她很不在行,写不出一篇像样的论文,但她说,教师的水平应主要体现在学生取得的成绩上,她甚至看不起那些只会写些夸夸其谈文章的、不务实的教师。当然,她的观点很片面。在教育改革还不够深入的今天,应试教学还在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她的观点还不无市场。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推广,毫无疑问,我们的教育需要3 的是学者型的教师,以科研来推动教育的改革,以科研来促
9、进教学工作,没有科研能力的教师显然是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的。 动态分析: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需要的冲突:自卑与自尊 理想与现实 精神与物质。 四十五岁年龄的女同志,家庭负担较重,儿子读高中花费很大,加上又有年迈的父母,丈夫单位又不景气,经济收入不堪负重。看着别人买别墅、买小车,心里难以平衡。论发展,自己除了上课,什么能耐也没有。论成就,除了学生那些微不足道的成绩,无从谈起。论尊重,连合格的学历都没有,不转岗就不错了。于是她在寻找自己的价值所在,从事起家教业。从几个学生到数十个学生,到应接不暇,生意越做越红火。她现在买起了高级公寓,进出小汽车,着实风光。有人对她家教有意见,她说,这是眼红,
10、这是他们的价值不如她。在应试教学仍然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尽管这是一种价值的贬值,不过还是体现出了一种实用主义的价值观。然而,当在满足自己物质需求的同时,她心中又充满了矛盾。当人们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的时候,她感到了一种极度的虚弱和空虚,她感受到了自己最终会被教育改革的浪潮所冲垮。于是,她向领导提出了辞呈。学校领导立刻招集中层干部以上会议,一致认为:张老师是一位对学校贡献很大的老师,无论如何也要把她留下来。接着,校长当晚亲自登门家访,做通思想工作。一周后,学校宣布张老师为教研组副组长,学期末被评为校先进工作者、校优秀班主任,并被推荐为局教育先进工作者。在这些难以想象的荣誉面前,她感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
11、所在,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充实。 “差生”的成绩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 4 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思考问题:透过这份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初
12、步分析: 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5
13、、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和忽视,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 5 学生知道了还要教吗? 江苏省海门市通源小学 施伟 邮编:226100 前一周我和我的孩子们正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学生们对这些内容十
14、分感兴趣,上数学课的时候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特别是在学习长方体的体积时,学生掌握得特别快,课中,当学生数完几个长方体中有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后,学生们就很快总结出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下可乐坏了我,我想我的孩子真聪明,本来安排两节课的教学任务,一节课不到就完成了。而且从学生的作业情况看正确率很高。我十分得意。 课后,回到办公室想同事们介绍了我的成功经验,当时就有同事觉得这样上,学生的空间观念可能有些模糊,我还是坚持我的做法。 第二天数学课,我并没有先上新课,而是想验证一下我昨天的教学效果,课前出了一些“检测题”: 一、口答: 1、一个长方体的长是5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它的体积是多
15、少?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2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二、计算下面长方体的体积。 5厘米 12厘米 4厘米 答题完正确率很高,没有谁不会的,我暗自为昨天的教学成功而感到高兴。正准备想上新的内容,突然想到书上还有一道题目由于昨天时间比较紧没来得及做,就请学生打开书本进行解答。题目是这样的:下面各图都是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的,说出它们的体积。 学生做完后,我依次请学生汇报。一个学生把手举得很高,看他很积极的样子,我就请他回答,“第一幅图有18个。第二幅图有12个。”听到答案,我吓了一跳,脸一下子沉了下来,忙问班上其他学生他的答案对不对?居然有很多学生说“对”, 我急着问:“你们是怎么得到答
16、案的?”生答:“这幅图的长是3厘米、宽2厘米,高3厘米,体积是18立方厘米,不就是有6 18个吗?”这部分学生还怔怔有词呢?我心想昨天的题目确实都是这样做的,学生怎么没有一点应变能力呢?我忍住气继续问:“有没有不同的答案?”有一个学生胆怯地回答:“第一幅图有10个,第二幅图有9个,因为我觉得他们用长乘宽乘高来求体积是不对的,因为这两个图形不是长方体,应该用数的办法求。”经他这么一解释,许多同学恍然大悟。 当学生在这道题上出了这样一个“笑话”后,我第一感觉是我昨天的教学是失败的,正如我的同事所说,学生会做题目,而空间概念没有很好地建立。 教学反思几个教训: 一、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很强,我们既要保护
17、他们的自尊心,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提升 学生对新知都感到十分好奇,尤其是一些容易领会的新知,他们会自觉地去预习,以便在课上好好地表现一下自己。上面片段中,学生在学长方体的体积前,大部分学生就已经知道了体积计算的公式了。所以当教师让学生自己探索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时,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去探索,很早就举手示意回答,生怕给其他学生汇报了,显示不出自己的水平。显然,这部分学生的表现欲特别强,课上教师看到学生那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以为学生真的理解掌握了,其实,学生们只是很机械地记住了长方体体积计算的公式,而对这一公式的由来并不十分清楚,而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又恰恰是在探索体积公式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教师
18、忽略了这一环节,当然,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就存在困难了,才会有如此的“笑话”发生。面对这种现状如何去应对呢?思考再三觉得可以这样处理。当学生迫不及待地汇报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以后,教师可以这样质疑:“我觉得你的结论可能是不正确的,你能说服大家吗?”这一问又让学生回归到体积公式的推倒过程上来,这样做一方面不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定下心来专心研究体积公式,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教师在推倒体积公式的过程中适时渗透一些不规则长方体,让学生用数正方体的办法来求这些图形的体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还可以通过实物演示、变化摆放的位置,实现实物到图形的抽象, 7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19、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就能彻彻地地的理解了新知。 二、教师不能被课堂上热热闹闹的课堂氛围所迷惑,要始终把握住课堂教学的目标 不可否认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但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在认知方面不会完美无缺。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以后,学生在小组内得到的结论,一般都是几个优生在主宰,而大部分学生都是“配角”,一旦优生得出了结论,他们就在课堂中起劲地附和着,课堂气氛显得十分活跃。此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千万不能被这种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应正确把握住本节课所要让学生掌握些什么?想想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要有一种质疑的态度去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只有这样你才会稳定住学生浮躁的情绪,才会有效地实现你的教学目标
20、。当然,这样做并不是让你“满堂灌”、“死教书”。 三、学生知道的知识不一定真的理解掌握 从刚才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学生知道的知识大概有这么几种:1、是通过预习获得的;2、是家长预先告知的;3、是课堂上从优生出知晓的;4、是出于自尊,不懂装懂的。真正理解掌握的占少数。大部分学生对新知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可能只是略知一些“皮毛”而已。既然如此,学生知道的知识还是应该正确地去分析,该讲的还是要讲的。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双主体”的作用,学生学到的知识才是真实的、才是有效的、才是真正的知识。 成功解决学生冲突事件 一天中午,六年级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战况“激烈”。学生Z和学生C从人群中冲了出来,
21、两人拳脚相加,气势凶猛,我见这阵势,就停在十几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着他俩。大概Z同学也看到了我的神态,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愤怒的咆哮。待他俩过来,我默默地看着他俩刚才的动作,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于是我开始说话:“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象恨不得把对方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呀?”俩位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红着脸说:“不要。”我看火候已到,就问他们:“打球时发生碰撞、发生吃亏便宜的事是很8 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风度,更在同学们面前丢尽面子!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自己处理。”于是我让他们商量处理的办法,商量
22、好了再向我汇报。五分钟后,他俩握手言归于好。整个事情的处理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 问题: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成功处理这场冲突事件的原因。 初步分析: 这起学生冲突事件处理效果比较好的原因就在于:1、解决问题的速度快;2、学生认识自身行为的深刻程度较好;3、把矛盾交给矛盾发生的主体双方自己解决,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以往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总是先问谁先出手,以辩出个谁对谁错来,孰不知这样一来,教师自身在不知不觉中被套进了冲突的漩涡,学生相互推诿责任,相互指责,不从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角度去考虑,因此问来问去,问不出个所以然,事情往往还会越搞越复杂,既影响教师的教育威望又牵
23、扯了教师很多的精力。解铃还需系铃人,由于生活、学习在一起,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教育学生如何面对矛盾,如何处理矛盾,如何避免矛盾的发生。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事件中的角色不是一个仲裁者,而应该是一个指导者,让他们自己去面对矛盾,观对由此带来的后果,反省自己在事件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冲突的发生。 案例6 一个农村校长的苦与乐 “人们都说学校是能成就每一个人梦想的地方,我做不到;但给我们的孩子留下一个美好的童年记忆,我能做到。”H校长 H校长,是县里直接管理的五所农村学校的校长之一。他是回族,今年44岁,高中文化程度,小学特级教师
24、,XX年教龄,有XX年担任校长的经历。 虽然高中毕业,但H校长一直坚持自学,获得过省、州、县的多种教学奖励与荣誉称号。用H校长自己的话说:“中英项目和中欧项目的实施是我新的9 校长生涯的开始。”H校长在学校积极推行与实施“学校发展计划”、“快乐校园”、“平等参与式教学活动”等,使他们的学校成为远近闻名的窗口学校,他本人也成了名人,参观他们学校的国内外人士有近千人。在我们的交谈中,H校长很感慨地说:“一个农村的校长要做成一件事有时比登天还要难,但是凭着良心还得做事。” H校长认为他至今做成的最得意的事有三件:第一件事是“学校发展规划铺成教育路”。学校离公路较远,没有路。实施“学校发展规划”以后,
25、密切学校和社区的关系,他发动社区给这个学校修了一条路,这条路被人们称为“教育路”。第二件事是“空牌促成电脑室”。一位小学生毕业时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如果有可能,毕业之前摸一摸电脑该多好啊!”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H校长的心,但他无能为力。无奈之下他心生一计:因为参观他们学校的人很多,他将毕业班空教室挂上了一个“电脑室”牌子,让考察者看一看,他再讲小学生的心愿,也许电脑室能建起来。后来当县领导带着一帮人访问他们学校的时候,果然有人说:“没有想到在这样的农村学校还有专门的电脑室,”可“电脑室”门打开以后是空的,没有一台电脑,领导很恼火,外面的客人也很感慨。就是这样一个事,县里给他们学校建起一个电
26、脑室。电脑室建成以后,H校长写了一首诗表达感慨:“当年空屋挂门牌,热讽冷嘲全部来。委屈求人辛酸事,夙愿成真难开怀。”第三件事是“把学校变成窗口校”。H校长说:“由于农村学校有无法改变的客观处境,如果不和外界联系,不抓住教育扶贫项目的契机做点事,的确再找不到出路。”他这样想也这样做。在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和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的实施中,他利用各种机会学习思考,积极努力实践尝试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使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学校成了远近闻名的“窗口校”,他自己也成了项目中成长起来的校长典型。在谈到做这些事的感受时,H校长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这里的孩子家里没有广播没有电视,他们来到学校就是进入一个
27、新的世界。人们都说学校是能成就每一个人梦想的地方,我做不到,但给我们的孩子留下一个美好的童年记忆,我能做到。” 作为一个对学校有感情,并用心经营自己学校的农村校长,H校长说他常常感到孤独痛苦,这种痛苦不是别的,而是他在教育中无力抗拒又要用力去做的许多违背规律的事。用他的话说是“会思考的校长是痛苦的”,他解除痛苦的方式 10 是“自己和自己对话,所以一直坚持写日记、写感想、写诗”。H校长感到痛苦的事有这么几个:第一,他不想当校长。为什么呢?县里今年3月份开始颁布学校工作的新评价办法,共有133条,如果学校都做到能得1780分、这个办法中的很多条款从未征求校长们的意见,“可以说是霸王条款,许多条毫
28、无道理,也没有办法衡量”。在H校长的办公室,他很激动地给我翻读他认为不合理的条目,有时显得很气愤。他说:“这个评价办法使我丧失以前的自信,你必须对照着办法中的条款投其所好地去工作,校长的理念、思想、创造性根本谈不上,当这个校长还有什么意思呢?”第二,他不得不当校长。对学校的新的评价办法,H校长感到“没有办法做事”,所以在今年重新竞聘校长的时候,他不想参加竞聘。但教育局不答应,县长、书记也不同意,理由是“你的学校是窗口学校,你怎么能不当校长?当也得当,不当也得当”。就这样他不得不再次当上了校长。但是他对新的校长聘期又产生了疑惑,他不能理解为什么聘3年,“3年时间一个校长对一所学校能做什么?”这是
29、他常问自己的问题。第三,不能专心当校长。H校长6月份有20天在外边,参加抽考、评比、检查、开会、讲座、督导等等,“使我无心、无力顾及学校的工作,常常觉得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但我又能怎么样呢”? 尽管H校长有着自己的不如意,但他对自己充满了期待,他说,他的愿望有六个: 第一个愿望,是很想当一名老师,这样心里会坦然得多,至少不做亏心事,不强装笑脸,不违心说话。 第二个愿望,是他想把他的学校在这个任期建成研究型、学习型学校,成为本地区培养新型校长和新型教师的基地。 第三个愿望,是一直牢记他的学校是一个农村学校,学校要为社区多做一点事,农民在学校的受益不光是他们的孩子,还有他们自己,这样才对得起农民。 第四个愿望,是希望与大学联手开展一些教改的试验,得到更多的专家支持,使他的学校真正引领全县的教育,成为名副其实的窗口学校。 第五个愿望,是为学校的老师做一件事,把他们带到省城或者南方看一看,开开眼界,大家都变化了才会有力量。 11 第六个愿望,是很想有一个机会能安安静静学习点新东西,做农村校长实在不容易,现在想到的是许多不如意,但真正有时间有精力做学校的事时,明显感到力不从心。 问题:读后请你谈谈你的感想。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