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58441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步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散步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散步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散步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散步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散步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步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散步教学设计散步说课稿及教学设计 中宁县第三中学 黎明 散步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用一件非常普通的家庭小事“散步”,“形散而神聚”地体现了一家人之间的浓浓亲情,唱出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让人体验到“生活之美”。 学习本文要进一步落实本单元的要求,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同时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一、课标与文本关系: 新课标强调审美体验,注重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文学作品,进而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

2、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于一体的散步要想在“人生体验”中达到体验人生的目的,就需要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用心灵和情感去感受、体悟。 二、学情分析 根据课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要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文选取的是生活中平常小事,感知课文内容并不困难,但初一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对所谓中年人的责任不能理解,加之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学生亲情观念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准则,因此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教育。 三、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新课标要求,新课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

3、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所以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确定学习目标: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文章语言美、人情美。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用心发现亲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那么,如何将目标转化成现实?这就要看重难点的准确定位了。青少年思想不成熟,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较难形

4、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意识。同时散文诗意的语言更是令人咀嚼不已、玩味无穷。因此,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 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感悟亲情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难点: 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最后一句话。“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那么,采用什么方法将重点化解到教学中,又如何引领学生寻找解除难点这一杂症的灵丹妙药就成了目前的当务之急。法宝就在下面的教法和学法这一环节中。 四、教法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学

5、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新课标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法和学法这把双刃剑怎样才能游刃有余地在课堂这块阵地上发挥威力呢?重难点这两种溶质又如何充分溶解在教学过程这一溶剂中,变成营养丰富的溶液被学生吸收继而实现教学目标呢?这就要看下面的环节教学过程的实施了。 1、教法:以朗读及朗读指导为经,以引导学生感悟、品味、讨论、探究为纬。经纬交织的方法。 2、学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关键语句,深入思索,反复品味,加深感悟,提升感情。 五、教学过程 、声情并茂 激情导入 岁月静静流淌,似乎昨日我们还在蹒跚学步,还在父母怀中撒

6、娇今天却发现:父母曾容光焕发的面容,鬓间有一丝白发刺痛了双眼,鱼尾纹不知何时悄悄爬上眼角,原本挺拔的身姿有点微弯我们该如何回报父母呢?就让我们随作者走进暖暖的春日,走向初春的田野,去感受成熟生命对衰老生命的呵护,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人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通过优美的旋律和诗词,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对“亲情”的认真审视,从而架起文本与生活有效沟通的桥梁。 、读文生情,整体感知 A、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课文。用简练语言讲述散步过程,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1、配乐朗读,: a、把握感情基调欢愉而深沉 b、朗读的语气:温和亲切中含庄重 c、朗读的语调:平稳、深沉、抒情 d、

7、朗读的语速:中速略舒缓 思考: 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2、反馈、点评、小结:我们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归结为“和美” B、谈谈读后的感受。古人云“疑,思之始,学之端。”我认为学生初读课文的感受和质疑是学生与文本的真正对话,是教学的基础与依据。鼓励学生从情节、语言、主题、思路等方面谈谈自已的读后感。我以为学生可能会提到情节的起伏、语言的优美、人物的美等方面,只要基本符合,老师就可以表示认同,因为现在学生的感悟还比较粗咯,但这也为下文的细细品味作铺垫。 、研读入境,合作讨论 1、展示: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 在走大路、还

8、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 2、划分4人小组、要求:个人见解独到、精彩,每人欣赏一个人。 小组观点一致:中心、补充、记录、发言代表 3、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点评讨论情况。 4、反馈、小结。 检查一个小组:对四人的欣赏、理由。 不存在谁的权利最大,“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爱幼的亲情链组成的。 5、补充名人的话:培根说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更应坚持和发扬)培养民族自豪感情。 、涵泳入理,品味探究 1、思考: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第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树、鱼塘 2、思考:从你更喜欢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

9、理? 男、女朗读,品味 第4段:意境:蓬勃的生机哲理:珍爱生命 第7段:意境:春天的召唤哲理:热爱生活、。 、赏读入心,拓展运用 1、展示“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猜猜老师喜欢它原因? 2、反馈、形式: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内容:生生不息 3、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请画出来 4、深情赏读:领读跟读,评价。 当我们闭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便呈现在我们面前,是谁在日落昏黄时,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们归家,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仔细叮咛;当然是我们的父母。 5、仿写:“爸爸妈妈是;我是。” 6、朗读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 7、反馈、小结:以轻衬重,体现了

10、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凝神细想,学以致用 为了学以致用,练习对称句式的写法,也为了借助文本激发学生与心灵对话,与生活对话,所以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请以“爱”、“家”或“亲情”为开头写一组对称的比喻句。 设计中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和语文基础的差异,我设计了下面的几个开头,让抒写有困难的学生采用仿句的形式续写,能仿写多少就写多少;基础好的学生自己另辟蹊径写,然后交流。 亲情是饥肠辘辘时的一碗米饭,亲情是爸爸严厉的批评与责骂, 爱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爱似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用责任来担当; 在音乐的激荡下,学生尘封已久的记忆犹如

11、洪水般一泄如注,思绪也随之荡漾开来,平日里被忽略的小事此刻都变成了爱的源泉,在汩汩流淌在每一位同学的心田。于是下笔如有神助。 (七)、教学小结: 世间有爱,家中有情。亲情是人间第一情。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成为避风的港湾;家,因为有了浓浓的情而成为幸福的摇篮。今天,我们一起用心灵陪同莫怀戚先生一家三代做了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散步,他们一家使我们懂得了,一个和谐与温馨的家庭,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共同用爱心来营造,当彼此的利益和愿望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和体谅,学会忍让和宽容,要有一种保护幼小,善待老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幅对联: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牵手相依偎 横批:互亲互爱、课后作业: 过渡:同学们,家是温馨美丽的港湾,家是心灵愉悦的空间。家庭成员应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使家其乐融融、幸福美满!不是有那么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吗,它唱出了父母的辛劳,也唱出了我们做儿女应尽的一份孝心。 请你们以“我爱我家”为题,讲述家庭生活中表现浓浓亲情的故事,抒发你对家庭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七、板书设计: 板书的设计主要让学生对一堂课的结构和内容有更直观的认识,帮助学生理清课堂教学内容,由最初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 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 母亲:温和慈祥散分我:孝顺温和步歧妻子:温柔贤惠儿子:聪明伶俐和睦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