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知音翻译.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61434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心雕龙知音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心雕龙知音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心雕龙知音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文心雕龙知音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文心雕龙知音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心雕龙知音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心雕龙知音翻译.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心雕龙 知音 翻译文心雕龙知音 - 原文与翻译 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正确的评论多么困难!评论固然难于正确,正确的评论家也不易遇见;要碰上正确的评论家,一千年也不过一两人吧! 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 从古以来的评论家,常常轻视同时人而仰慕前代人,真像鬼谷子中所说的:“天天在眼前的并不任用,老远听到声名却不胜思慕。” 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 从前韩非子的储说刚传出来,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刚写成,秦始皇和汉武帝深恨不能和他们相见; 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 但是后来相见了,结果却是韩

2、非下狱,司马相如被冷落:这不显然可以看出是对同时人的轻视吗? 至于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固嗤毅云 “下笔不能自休”。 至于班固同傅毅,作品成就本来差不多,但班固却讥笑傅毅说:“傅毅写起文章来就没个停止的时候。” 及陈思论才,亦深排孔璋;敬礼请润色,叹以为美谈; 曹植评论作家时,也贬低陈琳;丁廙请他修改文章,他就称赞丁廙说话得体; 季绪好诋诃,方之于田巴:意亦见矣。故魏文称“文人相轻”,非虚谈也。 刘修喜欢批评别人,他就把刘修比作古代的田巴:那么,曹植的偏见就很明显了。所以曹丕说“文人互相轻视”,这不是一句空话。 至如君卿唇舌,而谬欲论文,乃称史迁著书,咨东方朔;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 还有

3、楼护因有口才,便居然荒唐得要评论文章,说什么司马迁曾请教于东方朔;于是桓谭等人都来嘲笑楼护。 彼实博徒,轻言负诮;况乎文士,可妄谈哉?故鉴照洞明,而贵古贱今者,二主是也; 楼护本来没有什么地位,信口乱说就被人讥笑;何况作为一个文人学者,怎么随便乱发议论呢?由此看来,有见识高超而不免崇古非今的人,那就是秦始皇和汉武帝; 才实鸿懿,而崇己抑人者,班、曹是也;学不逮文,而信伪迷真者,楼护是也。 有才华卓越而抬高自己、压低别人的人,那就是班固和曹植;有毫无文才而误信传说、不明真相的人,那就楼护。 酱瓿之议,岂多叹哉? 刘歆担心扬雄的著作会被后人用来做酱坛盖子,这难道是多余的慨叹吗? 夫麟风与麏雉悬绝,

4、珠玉与砾石超殊,白日垂其照,青眸写其形。 麒麟和獐,凤凰和野鸡,都有极大的差别;珠玉和碎石块也完全不同;阳光之下显得很清楚,肉眼能够辨别它们的形态。 然鲁臣以麟为麏,楚人以雉为凤,魏氏以夜光为怪石,宋客以燕砾为宝珠。 但是鲁国官吏竟把麒麟当作獐,楚国人竟把野鸡当做凤凰,魏国老百姓把美玉误当做怪异的石头,宋国人把燕国的碎石块误当做宝珠。 形器易征,谬乃若是,文情难鉴,谁曰易分?这些具体的东西本不难查考,居然错误到这种地步,何况文章中的思想情感本来不易看清楚,谁能说易于分辨优劣呢? 夫篇章杂沓,质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圆该。 文学作品十分复杂,内容与形式交织而多样化,欣赏评论者又常常各有偏爱,认识

5、能力也不全面。 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例如性情慷慨的人遇见激昂的声调就打起拍子来,喜欢含蓄的人读到细密的作品就会跟着走,有点小聪明的人看见靡丽的文章就动心,爱好新奇的人对于不平常的事物就觉得爱听。 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凡是合于自己脾胃的作品就称赏,不合的就不理会;各人拿自己片面的理解,来衡量多种多样的文章:这真像一个人只知道向东望去,自然永远看不到西边的墙一样。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 只有弹过千百个曲调的人才能懂得音乐,看过千百口宝剑的人才能懂得武

6、器;所以全面评价作品的方法,就是必须广泛地观察。 阅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 看了高峰就更明白小山,到过大海就更知道小沟。在或轻或重上没有私心,在或爱或憎上没有偏见: 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 这样就能和秤一样公平,和镜子一样清楚了。 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形,则优劣见矣。 因此,要查考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先从六个方面去观察:第一是看作品采用什么体裁,第二是看作品的遣词造句,第三是看作品对前人的继承与自己的创新,第四是看作品中表现的不同手法,第五是看作品用典的意义,第六是看作品的音节。这种观察的

7、方法如能实行,那么,作品的好坏就可以看出来了。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文学创作是作家的内心有所活动,然后才表现在作品之中;文学批评却是先看作品的文辞,然后再深入到作家的内心。从末流追溯到根源,即使隐微的也可以变得显豁。 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 对年代久远的作者,固然不能见面,但读了他的作品,也就可以看到作者的心情了。 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夫志在山水,琴表其情,况形之笔端,理将焉匿? 难道担心作品太深奥吗?只恐怕自己见解太浅薄罢了。弹琴的人如果内心想到山和水,尚可在琴声中表达出自己的心情,何况文章既用笔写出来,其中的道理怎能隐藏? 故心之照理

8、,譬目之照形:目瞭则形无不分,心敏则理无不达。 所以读者内心对作品中道理的理解,就像眼睛能看清事物的外形一样:眼睛清楚的话,就没有什么形态不能辨别;内心聪慧的话,就没有什么道理不能明白。 然而俗监之迷者,深废浅售。此庄周所以笑折杨,宋玉所以伤白雪也。 然而世俗上认识不清楚的人,深刻的作品常被抛弃,浅薄的作品反而有市场。因此,庄周就讥笑人们只爱听庸俗的折杨,而宋玉也慨叹高雅的白雪不被人欣赏。 昔屈平有言:“文质疏内,众不知余之异采。”见异,唯知音耳。 从前屈原说过:“我内心诚朴,而不善于表达,所以人们都不知道我的才华出众。”能认识出众的才能的,只有正确的评论家。 扬雄自称“心好沈博绝丽之文”,其

9、事浮浅,亦可知矣。 扬雄曾说他自己“内心喜欢深刻的、博洽的、绝顶华丽的文章”,那么他不喜欢浅薄的作品,也就由此可知了。 夫唯深识鉴奥,必欢然内怿;譬春台之熙众人,乐饵之止过客。 只要是见解深刻,能看到作品深意的人,就必能在欣赏杰作时获得内心的享受;好像春天登台所见美景可以使众人心情舒畅,音乐与美味可以留住过客一样。 盖闻兰为国香,服媚弥芬;书亦国华,玩泽方美。知音君子,其垂意焉。 据说兰花是全国最香的花,人们喜爱而佩在身上,就可发出更多的芬芳;文学书籍则是国家的精华,要细细体味才懂得其中的妙处。一切愿意正确评论作品的人,还是特别注意这些吧。 赞曰:洪钟万钧,夔、旷所定。 总之,三十万斤重的大钟,只有古时乐师夔和师旷才能制定。 良书盈箧,妙鉴乃订。流郑淫人,无或失听。独有此律,不谬蹊径。 满箱子的好书,就依靠卓越的评论家来判断。郑国流荡的音乐会使人走入歧途,千万不要为它迷惑听觉。惟有遵守评论的规则,才不致于走错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