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交融是必由之路.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62275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理交融是必由之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理交融是必由之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理交融是必由之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理交融是必由之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文理交融是必由之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理交融是必由之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理交融是必由之路.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理交融是必由之路文理交融是必由之路 建议一采用自主阅读法、导读教学法 * 教学过程建议: 1本文在思想内容上与本单元前一篇课文密切关联,所以可将两篇文章结合起来学习,更深地体会“科学人文,和而不同”,更切实地理解文理交融 “是学术发展前进的必由之路”,也是个人发展前进的必由之路,从而激励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的科学及人文素养。 2本文是季羡林先生读了吴全德的科学与艺术的交融一书后写的读后感,文中大量引用了吴全德书中的语句,也转引了许多名家之言,既有原文的直接引用,也有大意的间接引用,并借这些引言来引发和阐释自己的观点。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理清这些引言的意义和作用,进而找到和理解作者的观点

2、。 3和前一篇课文一样,本文的教学也要深文浅教,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用科学与艺术交融、文与理交融的实例来引导学生切实领会科技与人文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明白文理交融 “是学术发展前进的必由之路”,也是个人发展前进的必由之路,从而激励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的科学及人文素养。 * 示例: 一、课前准备 浏览课文。 查阅有关季羡林、吴全德及文中涉及到的著名科学家、艺术家的资料,制作成资料卡片或PPT。 二、导入 以学过的课文科学是美丽的及相关图片导入,引出科学与艺术的交融一书,进而导入本课。 三、检查预习 学生陈述或展示相关资料,老师补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加以评价,给予肯定。

3、四、学生自主阅读,筛选主要信息 吴全德科学与艺术的交融中的主要观点和见解是什么? 认为科学与艺术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或者联系。 强调艺术中“美”与“妙”的区别。 强调了“开发右脑”。提倡应着重开发右脑,这样就能提高艺术鉴赏力,提高创新欲望,容易激发灵感,令人心平气和、生活平静与协调。 季羡林对科学与艺术的交融有何评价? “真是一部好书。” “引人入胜,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启悟,发人深省。它给科学与艺术架上了一座可靠的桥梁。” “对科学与艺术交融问题讲得最全面、最彻底、最有系统的,还是吴全德教授的这一本书。” 科学与艺术的交融中引用了哪些名人的言论和看法?哪些是直接引用,哪些是间接引用?书中引用这些言论

4、有何作用? 直接引用: 蔡元培先生美术与科学的关系:“科学虽然与美术不同,在各种科学上,都有可以应用美学眼光的地方。” 鲁迅:“皆所以致人性于全,不使偏倚,因此见今日之文明者也。” 爱因斯坦:“真正投身于科学事业的人是对自然和谐与美的追求。” 庞加莱雷:“科学家研究自然是因为他从中得到快乐;他从中得到快乐是因为它美,是根源于自然各部分和谐秩序、纯理智能够把握住的内在美。” 德国数学家魏尔:“我的工作总是尽力把真和美统一起来,但当我必须在两者中挑一个时,我通常选择美。” 间接引用: 鲁迅科学大教篇中指出,仅片面地推崇科学,人生必大归于枯寂。他又指出,人类所当希冀要求者,不仅是牛顿,也应有莎士比亚

5、;不仅要有玻意耳,也要有拉斐尔那样的画家;既要有康德,也必须有贝多芬;既要有达尔文,也必须有卡莱尔似的著作家。 德国科学史家菲舍尔认为,所有伟大的科学家都追求美的感受,他们懂得从美学中获得科学灵感,从而揭示自然界的真理。 引言的作用: 说明了科学与艺术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就是不“全”,“科学与艺术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或者联系,这一点是无可怀疑的”。 季羡林由科学与艺术的交融引发了自己的什么观点? 科学与艺术的交融是一个事实,是无法否认的。 在21 世纪,文理交融是学术发展前进的必由之路,这一点我是敢肯定的。 本文是一篇读后感,请根据读后感的特点,归纳本文的写作思路。 五、教师补充举例讲解,引

6、导学生理解文章主要观点 蔡元培先生说:“科学虽然与美术不同,在各种科学上,都有可以应用美学眼光的地方。”举1-2例加以说明。 怎么理解文章所引的鲁迅的观点?“皆所以致人性于全,不使偏倚,因此见今日之文明者也”的含义是什么,举例说明。 举例阐释吴全德“开发右脑”的观点。 和学生一起再列举一些科学与艺术交融的实例。 六、课外延伸 课外收集科学与艺术交融的文字、图片资料,办一份主题为“科学与艺术”的手抄报。 建议二采用活动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建议: 1本课内容较为深奥和枯燥,不易引起中职学生特别是工科专业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教师要尽量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 2围绕本

7、单元 “提高筛选信息能力”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进行文本阅读时,结合读后感的文体特点理清作者的思路,并通过梳理文中引文、抓文章关键语句来归纳、理解吴全德和季羡林的主要观点。 3围绕本单元“领会科技与人文的关系”的学习目标,可以采用活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制作“科学与艺术”展板、开展讨论等形式自主学习,提高能力。 * 示例: 一、课前准备 课前请学生小组分工,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作者季羡林。 吴全德和科学与艺术的交融纳米技术与人类文明。 课文中提到的著名科学家、艺术家和文学家的资料。 科学与艺术交融的例子。 二、课堂导入 以科学人文,和而不同一文

8、的“科学求真”、“人文求善”引出“艺术求美”的观点,并展示科学与艺术交融的图片,如以中国传统艺术手法表现当代科学主题的画作,或者是纳米摄影的精美图画,让学生直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的交融,引出科学与艺术的交融一书及文理交融是必由之路。 三、文本阅读 本文是一篇读后感,具备读后感的基本特点和思路,即先交代读了何书,然后对该书做总体评价,接着介绍书中主要内容、观点,再针对这些内容或观点谈读后感受、认识。请根据这一特点,理清课文的思路。 文章用大量的引用来阐述科学与艺术交融的主要观点,也由此引发作者自己的观点,请梳理这些引言,看看哪些是吴全德在自己的书中引用的名言,哪些是季羡林自己引用的名言,这些引言分别起什么作用。 筛选文章关键语句,说说吴全德和季羡林的主要观点和见解是什么。 四、资料分享 各组选派代表介绍本组查阅资料的结果。以朗读文本、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形式呈现。 评选出“最合作小组”、“最具成效小组”、“最有创意小组”等,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 五、资料整合 根据大家收集的资料,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或感受最深的内容,自设主题,或个人活动,或小组合作活动,制作PPT或手抄报。 评选出优秀作品,以班级为单位制作展板或黑板报。 六、课外作业 学习本单元后,你对科学与人文、文与理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