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爱花浅谈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兴趣的三种方法.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62303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0.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爱花浅谈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兴趣的三种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爱花浅谈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兴趣的三种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爱花浅谈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兴趣的三种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爱花浅谈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兴趣的三种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文爱花浅谈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兴趣的三种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爱花浅谈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兴趣的三种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爱花浅谈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兴趣的三种方法.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爱花浅谈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兴趣的三种方法浅谈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兴趣的三种方法 作者:文爱花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学生若是对某种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会主动去求知和实践,并在探索过程中得到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因此,有经验的教师们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其引入教学课堂中灵活运用。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更让笔者认识到:只有激活学生兴趣,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主动进入课文情境中,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课文的情感,从而达到利于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激活学生的兴趣呢? 下面,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良好地导入主题 清朝文人

2、李渔有语: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 说的就是文章开头必须讲究落笔艺术,必须开门见山,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的心。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该如此。 语文教师要灵活导入主题,先声夺人,才能使学生涣散游离的心在短时间 内迅速聚焦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 长期以来,许多老师通过孜孜不倦地努力,创造出许多良好的导入方法, 包括引用小故事、创设情境,甚至通过一次现场的小实验等。 例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教师可花一小段时间,给学生讲讲美女蛇的故事。这样,通过这篇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可极快地增进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又如,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时,

3、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春天美景的片段,创造出美丽的情境,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回忆。然后再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学习中,让学生比较:作者眼中的春天与学生自己心目中春天是否有差别呢?作者 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想要表达出什么样的情感呢? 再者,在教学死海不死一文前,教师可首先带领学生进行一个相关的浮力实验,让学生在课堂上看到水中盐分的多少,对水的浮力起到的作用。这样,通过现场的试验结果,可以激发出学生对课文极大的兴趣,营造出一个学习主动性的积极氛围,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教师要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必须针对青少年这一心理特点,运用良好的方法导入课文主题,才能牢牢吸引他们的注意

4、力,引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巧妙地设疑布局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可见,思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是不可臵否的。 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都是占据主体地位,将课文重点难点一股脑地灌输到学生身上,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却忽略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 这种拔苗助长、主客体颠倒的旧教学方法,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只会造就出缺乏思考、高分低能的书呆子。 新时期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做课堂上的引导者,成为一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桥梁。 而想要诱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教师就必须狠下功夫钻研教材,在提问设疑方面做一番巧妙布局了。 例如,在

5、学习老山界一文时,文中用抢了一碗饭吃来述说红军战士吃饭时的情况。这时,教师就可以适时停顿,抓住契机提问学生:这个抢字怎样理解?是不是说明红军战士在日常生活方面毫无纪律性呢? 学生若是一时难以理解,教师还可以举一反三。比如小文今天要去上学,但是起床晚了。当妈妈把早餐刚端上桌时,他急急忙忙抢了一个面包跑出门了。 到了这里,经过教师精心设臵的疑问,以及通过类比分析的引导,学生对红军战士这一抢的动作,就会理解得比较透彻了。 另外,针对一些标题较特殊的课文,教师还可以开篇设疑,制造悬念。 在学习死海不死时,教师可以一开始就提问学生:文中标题中的两个死,各代表什么意思?死与不死是否矛盾?而文章结尾处又说死

6、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该如何理解? 开篇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使他们急切地研读课文找寻答案。最后,当学生真正理解了三个死的不同含义时,也就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那么,这一篇看似枯燥、索然无味的说明文,在教师的巧妙设疑并适时点拨下,就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思考和学习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开篇设疑的方法,只适用于某些标题或内容较特殊的课文,倘若教师总是一味地故弄玄虚,反而会使学生深陷思维陷阱,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下降的后果。 再者,在遇到内容看似明了、却内涵隐晦的课文时,教师还可以将多个小疑问联系起来,通过环环相扣,层层引导,最终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涵。 在教变色龙一文时,

7、教师在让学生粗略浏览课文后,可以首先提出一个小问题:同学们认为奥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学生从文中那些方面得出其善变的特征?这下学生热情高涨,纷纷从文中找寻证据。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继续提出疑问,文中主人公的嘴脸虽善变且反复无常,但是有一点他始终未变,那是什么?由于有了之前几个小问题做了铺垫,学生可以马上得出结论:见风使舵。最后,教师就因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再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么一个形象? 通过如此设计的由易到难、层层引导的几个小疑问,不仅能带动学生主动思考,帮助他们化解疑难重点,有时甚至还能达到投石击破水底天的理想

8、教学效果。 大胆地激活课堂 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在讲台上激情四射地讲述,学生却在台下笔不停歇地记录,整个课堂气氛沉闷、无味。 其实,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独奏会,严重违背了课堂教学规律,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和智慧主动投入的重要性。 国外教学实践证明,教师通过带动学生情绪,找到师生共同的兴奋点,不仅可以融洽课堂气氛、拉近师生心理距离,更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因此,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除了需要教师本身素质高、教学技巧好等因素外,还需要教师与学生互动,形成一个平等、活跃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教孔乙己一文时,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主题思

9、想。可能大多数教师都认为本文旨在讽刺封建社会下那些愚钝可笑的读书人,从而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对他们的毒害。但思维活跃的中学生,对此可能会有更富创造性的见解。教师若是组织学生分组竞赛,每组选出代表,让他们阐述自己的观点,那么课堂气氛定然会变得活跃起来,学生们创新求异的思维火花,亦会随之迸发。 又如,有位老师在教口技时,他一开始就邀请班上某位学生为大家模仿鸟叫声,然后请其他学生评分。这样一来,他马上就激起了大家的兴趣。于是台下人头涌动,学生都自告奋勇地模仿汽车引擎声,动物叫声,乐器演奏声等。等课堂气氛热烈起来时,这位老师马上话锋一转,告知学生: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叫口技,其中的古代艺人能同时对几百种声音

10、进行模拟这时,学生们的求知欲高涨,不等老师讲完,便迫不及待地翻书了。 另外,针对某些具有特定的故事情节或是篇幅较大的课文,教师甚至可以组织学生排练其中场景,以戏剧的形式表现出来。譬如,教学愚公移山时,教师可充当临时导演,邀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智叟,或愚公等。这样,在一片欢乐的笑声中,学生们既深切体会到了文中各人物的性格,又彻底理解了课文的主题思想。 这里有一点,笔者需要强调的是:激活课堂气氛虽然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但是教师一定要把握火候,做到既能调动起学生的兴奋情绪,又能让学生的思维不致游离到课堂之外。 请记住,学生可以是舞台上闪耀的主角,但教师,才是幕后指挥的导演。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最好的方法是寓教于乐。 在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更要重视提高学生兴趣,做到知行结合,营造兴趣氛围,指引学生融入教学情境中。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取得令人喜悦的教学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