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小故事解析1.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562698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虚词小故事解析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文言虚词小故事解析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文言虚词小故事解析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言虚词小故事解析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文言虚词小故事解析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虚词小故事解析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虚词小故事解析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言虚词小故事解析110焉 秦军过崤山间,见峭峭焉,狭狭焉,未料有伏焉,将士虽全力以搏,无奈进退不能,少焉,死之殆尽,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焉,骄而轻敌若此,焉能不败?万军于之何加焉?但以其傲,斥焉,则必无颜世上矣。 解析:形容词词尾,约同于“然”,相当于“的样子”。 兼词,相当于“于彼”,在那里。 句中语气助词,表示停顿。 语气助词,不译。 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呢”。 代词,相当于“之”,他们。 译文:秦军路过崤山,看到那里山势陡峭狭窄,没有料到晋国在那里设有埋伏,将士们虽然全力拼搏,无奈进退两难,不久,差不多都战死了,所以导致大败。对这件事我很有感慨,如此骄傲轻敌,

2、怎么能不打败仗?千军万马对他们又有什么益处呢?就因为他们骄傲,斥责他们,他们一定没脸在世上活着了。 11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汝何以能复之也?”“吾将劝勉督责以行之也。”“汝之言,金玉也。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也哉!” 解析: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舒缓语气,引起下文。 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或反诘语气。 句末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句末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 句末语气助词,与“哉”连用,表感叹语气 译文: “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你凭什么能恢复它呢?”“我将劝勉并监督来践行它。”“你的话,如同金玉;你的心胸,我们怎么能比得上啊!” 12以 “秉烛夜游,良有以也。”若以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

3、,以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以书卷为伴,弃险以远则不敢至之怯,慕“拥火以入深穴”之勇,醉“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 畅游书海以极夫天地之乐,如此,以帝位予我,亦弃之也, 岂以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以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吾虽以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以权贵交。以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以”之叹。 解析:名词,原因。 动词,认为。 介词,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依据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凭借。 介词,把。 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 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关系。 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来

4、”。 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 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跟”、“和”。 助词,与“上”组合,表界限或范围。动词,可译为“用”。 译文:“古代的人秉烛夜游,的确是有原因的啊。”如果认为自己比潘安还英俊潇洒,那么出来走走也没什么妨碍;否则,凭借我这幅面容出现在街市上,就恐怕要吓到人了。所以我自己应当把书卷作为伙伴,消除掉因为危险而遥远就不敢到达的怯懦,仰慕“拿着火把进入深穴”的勇气,陶醉在“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的美景之中畅游于书海之中来

5、穷极那天地之间的快乐,像这样,把皇帝的位子给我,我也会弃之不顾的,难道因为一顶皇冠的缘故就抛弃精神的悠然闲逸吗?因为我有这样的志向,所以才能够长久地享受闲逸和快乐。我虽然在康熙六年到京城,但是始终没有跟权贵交往。以上就是我内心的表白,希望你能体察,因此没必要有“忠臣贤能之人不被任用”的感叹。 13因 因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因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因。其常因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因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因许攸之力而得。途经绍墓,因守冢至前拜祭。其量岂常人可比?因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因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 解析:介词,根据,依靠,凭借。 动词

6、,沿袭。 趁此。就。 3)名词,原因。 4)介词,趁着,5)副,于是,6)介词,凭借 7)介词,经由,介词,因为。 连词,连接分句,用于因果关系复句的前一个分句,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 译文:根据才能授予官职,不依据出身高低录用人才,而且不沿袭旧制度,这就是曹操成就大业的原因。他常常趁敌人没有准备,突袭击败他们,例如乌巢火烧粮草。这一次战役,动摇了袁绍的军心,于是就趁着有理的时机打败了袁绍,取得官渡一战的大胜。这一战的胜利也是凭借许攸的帮助而取得的。后来曹操路过袁绍的坟墓,通过守墓人来到坟前拜祭他。这气量难道是一般人能比的?因为这些他得到大家的拥戴,从而统一天下。因为曹操有非同一般的胸怀气

7、量,所以他能够成就非凡的事业。 14于 “黄鸟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于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于昔,吾乡之美誉于四方。世人皆欲老于吾乡,此乃多人言于我也,非吾杜撰耳。于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于是, 不亦乐乎? 解析:助词,动词词头,不译。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对于。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相关的时间,到。 介词,引进比较的对象,表程度的比较。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被。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地点,在。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向。 与“是”构成复音虚词“于是”,相当于“对此”。 介词,引进

8、动作行为相关的处所,在。 译文: “黄雀缓缓地飞,美丽的翅膀参差翩然”,多么美好啊。然而对于我们来说,是长久没有看到的了。自从十年前偶而见过一次,到如今已经十年,没有看到它们的身影。如今造林还草,生态渐渐恢复,黄鸟又可以见到了,它的鸣叫比以前美一倍。我们乡的美已经闻名于四方。世界上的人都想在我们这里养老,这是好多人对我说的,不是我杜撰的。在这时候我们畅饮几杯酒来抒发情怀,陶醉在这里,不是很好吗? 15与 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吾亦赞同。然今人与古人孰智,庙堂与坊间之识,相去甚远。为国者,与清 廉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身体力行,事乃成。今恩足以及外夷,而功不至于彼百姓者,独何与?吾等与君建言,又恐

9、君自与吾复算耳。 解析:动词,赞许。 与“孰”组成文言固结构“与孰”,相当于“跟比较,哪一个”。 连词,表并列,和,跟,同。 动词,结交,亲附。 通“欤”,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呢。 介词,表施动者发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相当于“为”。 介词,和,跟,同。 译文:在早上犯了过错到晚上就能改正,君子就会赞许他,我也赞同。但是,现代人与古人谁更有智慧,朝廷与百姓的认识,相差很大。治理国家的人,亲近清正廉明的彬彬君子,远离奸邪而善于谄媚的小人,以身作则亲身实践,事业才会成功。如今恩德足以惠及外邦,但却不能到达本国百姓那里,唯独是为什么呢?我们给您提建议,又害怕您跟我们算账啊。 16则 “此则岳阳楼

10、之大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则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范希文若不应邀作赋,文播寰宇,则岳阳楼能名扬天下与?当世之风,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范氏则不然,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调。友人被贬,未别离去,众人避之惟恐不及,及知,赶至河边,则已在舟中矣,足见其性情之笃。 解析:副词,表示肯定,起强调、确认作用,可译为“就是”,“是”。 连词,表让步转折关系,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倒是”。 连词,表示条件、假设关系,用在后一句句首,表示叙述的事、理中是一种假设或推断,可译为“那么”“那就”“就”。 连词,并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

11、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中,表示各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译为“就”,或不译。 连词,转折,可译为“却”连词,表承接,第一件事不发生在第二件事之前,只是有了第一件事之后才发生第二件事,译为“原来是”“原来已经”。 译文: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观啊”,说出了岳阳楼的壮美,但是岳阳楼名满天下,并非只凭借这个;如果这样,那么普天之下像岳阳楼的多了,为什么只有岳阳楼天下闻名呢?范希文如果不应邀作赋,文章散布天下,岳阳楼能名闻天下吗?当今的风气,与地位低的人交往就认为这是值得羞耻的事情,遇到官职高的就追随着阿谀奉承。范希文却不是这样,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调子。朋友被贬官,大家躲避他都恐怕来不

12、及。等到知道了,急忙追赶到河边,朋友已经在船上了,可见他性情的忠厚。 17者 李白者,诗仙也。为当国者所拒,遂游于此山。今者,山中与幽人对酌,乃一浇其心中块垒也。力士脱靴,国忠捧墨,诗讽杨妃,此数者乃其得罪之源,亦其个性之抒扬,故虽仕途失意,仍不辍伟志,发之于诗,其诗传于后世者不可胜计,遂就其万世英名。 解析:助词,用在判断句主语的后边,起提顿作用,不译。 助词,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指称上文所说的人、事、物,译为“的人”“的事”“的东西”“的想法”“的做法”。 助词,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气助词作用,不译。 助词,放在数词之后,可译为“方面”“样东西”“个”“样”之类。 助词,

13、定语后置标志。 译文:李白,是诗仙啊。被统治者拒之门外,就在这座山中游赏。如今,在山中与远离尘嚣的人对饮,是抒发心中的郁结之情啊。让高力士为他脱靴,让杨国忠为他捧墨,写诗讽刺杨贵妃,这几件事是他得罪统治者的根源,也是他个性张扬的表现。所以他虽然仕途上不如意,却仍然不放弃伟大的志向,在诗歌里抒发出来,他流传后世的诗篇不可计数,于是成就了他万世英名。 18之 一僧欲之南海,询于唐僧,久之,唐僧不之应。其独往,其待也与?均之二策,僧以箪食瓢饮至南海,夸之于唐僧:“此何难之有?”唐僧曰:“汝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乎?” 解析:动词,可译为“到”、“往”。 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 代词,可译为“他”。 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 代词,可译为“这件事”。 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人称代词,表第一人称,可译为“我”。 译文:一个僧人想要去南海,向唐僧询问,过了很久,唐僧也不回应他。是独自去呢,还是等待呢?均衡了一下这两个想法,这个僧人凭借着很简陋的条件到达了南海,向唐僧夸耀说:“这件事有什么困难的呢?”唐僧说:“你百折不挠的精神的确值得钦佩。但是你的话也有些过分了吧,你要骄傲地笑话我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