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平均分教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63314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0.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平均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平均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平均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平均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平均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平均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平均分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平均分教案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79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的第14小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图片若干、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

2、情境导入,教学例1。 、二班的同学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他们准备了很多丰富的食物。老师要把6个糖果分给3个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可以怎样分呢?请你动手帮他们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 、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分法一:1 1 4 分法二:1 2 3 分法三:2 2 2 2、观察、对比分的结果,初步认识平均分。 、请学生观察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 、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把每一份分得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1 、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同学们取的名称都很好,在数学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就叫作平均分。像刚才的分法三我们可以说把6个糖果平均分成了3

3、份,每2个是一份。 、同学们再说说上面的分法中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平均分? 、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同学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吗? 、学生交流、汇报 4、及时练习,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第1小题。 学生独立判断,交流时说说为什么是平均分或为什么不是平均分? 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第2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并采用多种形式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的意思。 :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会描述平均分的结果。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的方法。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

4、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讨论平均分的方案。 、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学生汇报分法。 分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即1次1个一次放到6个盘子里,直到分完。 分法二:可以每盘先放2个,再每盘放1个,直到把橘子分完。 分法三:可以3个3个地分,即每盘放3个,1次把橘子分完。 操作结果: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个。 、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教师小结。 把一些物品案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几个几个地分比较快。 2、找一找。 2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3、分一分。 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多少根?

5、 4、完成教材第9页下的“做一做”。 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盒。请学生先动手分一分,再连一连或圈一圈,最后说出自己的分法和分的结果。 :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完成教材第9页练习二第1小题。 、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完成教材第9页完成练习二第2小题。 把9个笑脸平均贴在3条线上,每条线上应贴个。 、理解题意。 、动手操作 、学生汇报交流、评价。 3、完成教材第9页练习二第3小题。 把12个风车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说一说你是怎样

6、分的? 、理解题意。 、动手操作 、学生汇报交流、评价。 4、完成教材第9页练习二第4小题。 有24根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根。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根。 、理解题意。 、动手操作 、学生汇报交流、评价。 你发现了什么? 3 5、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练习,理解了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而且知道了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还学会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均分的结果,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 :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五、板书设计。 平

7、均分 例1: 二班的同学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老师要把6个糖果分给3个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可以怎样分呢? 分法一:1 1 4 分法二:1 2 3 分法三:2 2 2 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就叫作平均分。 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分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即1次1个一次放到6个盘子里,直到分完。 分法二:可以每盘先放2个,再每盘放1个,直到把橘子分完。 分法三:可以3个3个地分,即每盘放3个,1次把橘子分完。 操作结果: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个。 六、教学反思。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4 教材P10页,例3及“做一做”的第1、2小题和

8、练习二的第5、6小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熟练地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判断下面分圆的方法是平均分吗? 这样是平均分吗?为什么?怎样分就是平均分了呢? 2、分一分 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分完后,

9、同位相互说说是把几个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探究新知,学习例3. 1、情境引入 昨天,我们帮二班的同学分了糖果,今天我们再帮他们分分果冻。 例3: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请学生认真读题,同桌相互说说意思,再请学生说给大家听。 2、合作探索 请学生自己思考,想想该怎样解决问题,借助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摆一摆,也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后,再由学生汇报结果。 2个2个地分,分了4组,正好分完; 想乘法口诀,二几得八; 5 操作结果: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4份。 3、教师小结。 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时,可以实际圈一

10、圈、分一分、数一数分成了几份或几组。 三、巩固新知,运用新知。 1、完成第10页下面 “做一做”的第1小题。 摆一摆,填一填。 把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份。 把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份。 请学生先跟同桌说说怎样分,再说给大家听听。 2、完成第10页下面 “做一做”的第2小题。 圈一圈、填一填。 每2个装一盒,可以装盒。 1 6个杯子,每4个装一盒,可以装盒。 每8个装一盒,可以装盒。 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数一数后,再汇报自己是怎样分的,分得的最后结果是什么。 3、完成第12页练习二的第5、6小题。 第5小题。16罐蜂蜜,每4罐分给一只小熊,可以分给只小熊。 第6小题。14

11、个玉米,每2个装一袋,可以装袋。 18个玉米,可以装袋。 请学生自己思考,想想该怎样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独立完成后再由学生汇报结果并进行评价。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平均分的方法,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是的,平均分就是要把每一份都分得同样多,我们可以按指定的份数来平均分,也可以按每几个一份来平均分。 五、板书设计。 平均分 6 按每几个一份 例3: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2个2个地分,分了4组,正好分完; 想乘法口诀,二几得八; 操作结果: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份。 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时,可以实际圈一圈、分一分、

12、数一数分成了几份或几组。 六、课后反思。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平均分”综合练习课。教材第12页练习二的第79小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较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平均分,先给同位说说,再说给大家听听。要求说说把几个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二、分层练习: 1、完成第12页练习二的第7小题。 有15个木块,每3个木块摆一个长方体,可以摆个长方体。

13、 用这些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7 请学生用学具表示木块,先想一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平均分的哪一种分法,再动手分一分, 汇报时说说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作出评价,最后填空。 有15个木块,每3个木块摆一个长方体,可以摆个长方体。 用这些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完成第12页练习二的第8小题。 上面一共有张风筝画片。如果每6张画片做一个风筝,可以做个。 先请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让学生明确题中告诉我们:有6组风筝画片,每组有4张。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要求“一共有张风筝画片?”第二个问题其实是把 24张风筝画片每6张分成一份,做成一个风筝,问一共可以做多少个风筝? 请学生自己圈一圈,填一填,集体订正、评价 3、完成第12页练习二的第9小题。 把18个 平均分,和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分法。 此题是一道开放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可以怎样分,再动手分一分,最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板书出孩子们的不同分法,并引导学生对比各种分法,说说自己的发现。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对平均分的进一步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平均分就是要把每一份都分得同样多,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仔细分析,判断是按指定的份数来平均分还是按每几个一份来平均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四、课后反思。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