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府运动,西昆体江南诗派词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63343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乐府运动,西昆体江南诗派词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新乐府运动,西昆体江南诗派词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乐府运动,西昆体江南诗派词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乐府运动,西昆体江南诗派词名词解释.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乐府运动,西昆体江南诗派词名词解释1、 新乐府运动唐代的诗歌革新运动。它是与古题乐府相对而言。主要是指那些能反映民生疾苦,对统治者能起讽喻作用的现实主义诗篇。主要代表人物是白居易。他强调文学美刺讽喻作用,主张诗歌要“补察时政,泄导人情”,把文学的思想内容放在第一位。强调诗歌的讽谏作用,明确提出“文章合为而时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即要求诗歌反映政治之得失,国家之兴衰,民生之疾苦,而把艺术形式放在第二位。继承汉乐府的“缘事而发,感于哀乐”的传统,重视诗歌的社会作用,强调文学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在揭露社会黑暗,关心民生疾苦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2、 西昆体北宋初期流行的一种诗风。因杨亿编辑西昆酬唱集而

2、得名。收集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御用文人诗作200多首,内容主要是抒写达官贵人的优游生活,大多无病呻吟,缺乏真情实感。在艺术上推崇并模仿李商隐,一味追求辞藻华丽,堆砌典故,讲究对仗,是晚唐五代浮靡文风沿袭,它适应宋初统治者粉饰太平奢华享乐的需要,风靡诗坛数十年。 3、 江西诗派宋代的一个影响巨大的文学流派。以黄庭坚为宗主,因黄庭坚是江西人而得名。黄庭坚的诗歌主张:一是字字有来历,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从古人的文章中摘取现成的句子或借用前人的诗意,加以修改,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以俗为雅,以故为新”。二是去陈反俗,刻意求新。三是追求怪拗句式,押险韵,作硬语,采用音调反常,平仄不规的拗律,形成一种奇崛瘦硬的诗风。原为反对西昆体的浮艳文风,企图标新立异,但他们脱离现实,死钻书本,专在形式技巧上下功夫,不免坠入形式主义的陷阱,对当时和后世的诗坛都产生过不良影响。 4、词古典诗歌的一种。开始为配乐演唱所用,又名“曲”“歌曲”“曲子词”。后脱离音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词同格律诗一样,对字数、句式、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但其主要特征是句子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最初产生在民间,至唐代出现文人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