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整合课教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63985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整合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人教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整合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人教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整合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人教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整合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人教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整合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人教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整合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整合课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人教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整合课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整合课 一、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9、古诗两首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10、风筝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体会小伙伴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11、秋天的雨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12听听,秋的声音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话题是“

2、秋天的快乐”;我的发现,扩展出表示前面这种颜色的新的词语;习作:看图写一幅秋天的图画;日积月累:对对子、训练词语的搭配。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第二,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第三,本组教材无论是导语、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都是紧紧围绕有关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3、如,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是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二、总体构想 本单元,围绕“美好的秋天”这一主题,把整个单元综合起来,设计“欣赏感受描绘”的教学活动:先结合学习古诗两首秋天的雨听听,秋天的声音,引导学生欣赏秋天的美丽;在朗读与欣赏中,引导学生展开想像与创编活动:“秋天的雨,是”“秋天的雨把给了,”“听听,秋的声音,”“秋的声音,在”等等;再结合学习风筝,开展秋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秋天的快乐;最后,结合课后练习及语文园地,指导学生收集积累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句,画秋天的景物,进行以秋天活动为

4、主要内容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相信这样的活动会让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在孩子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三、课时安排:8课时 第三组整体教学课时备课 学习目标: 1、会认20个生字,会写3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3、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 4、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 前置学习提纲:

5、一、导语质疑: 读了本单元导语,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第一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标出生字词,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不认识或不明白的字词可以查字词典。 2、第二遍读课文,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要求读得准确、流利。签字: 3、识记生字新词。 我会选: 促、忆、异、逢、佳、倍、遥、插 进、记、同、相、节、加、远、花 比比组词:、 依并精抽扬婆房 衣拼情邮杨菠坊 我会填: 五缤纷、舒服、惊色、呼唤、垂丧 前置学习提纲 一、初通文意: 1、第三边读课文,每读完一篇都要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第四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段,把感受写在旁边。 二、品读重点,体会感情 1、通读古诗两首 夜

6、书所见中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第二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因为他身在。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 。表现诗人一个人离开家乡、亲人的孤独心情的字是。“遥”字你体会到什么?“少一人”少的是谁?。 再古诗你体会到两位诗人是什么样的感情? 2、风筝 朗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默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受? 实践活动:说说自己放风筝的快乐。 3、秋天的雨 读课文第2、3段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都看到了什么?秋

7、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呢?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一句里是用了修辞手法,你是从这个字上看出来的。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点,仿照书上的句式写一句话。 默读第4段完成安课文内容填空“它告诉大家,。小喜鹊,小松鼠,小青蛙,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松柏,杨柳树叶,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你还知道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4、听听,秋的声音 通读课文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 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 四、质疑:将单元中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 前置学习提纲准备秋天的诗文朗诵会 收集资料: 1、 积累描写秋天的词语 2、 背诵秋天的诗文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读文识字 一、课前自主完成前置学习

8、提纲 二、小组合作,学生字读课文 1、小组交流生字、词语。组员互相评价。 2、课件展示,多种方法检查巩固。 结合课文理解:萧萧、重阳节、茱萸、憧憬、凌空、大惊失色、倏地、垂头丧气、千呼万唤、磨坊、清凉、留意、五彩缤纷、频频、舒舒服服 3、指导写字。萧、深、篱、歇、丧、柔、紫、紧 4、指定学生接读课文,同学评价。教师指导难读的句子。 第二课时:初通文意 一、课前完成前置学习提纲 二、小组交流,教师指导,完成对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关键问题的理解。 第三课时:欣赏秋天的美 课前交流积累的写秋天的词语 1、古诗两首背诵,结合课下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秋天的雨 交流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引导学生

9、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关于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以外的事物当做人来写,赋予它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就叫拟人。例如2、4段。 怎么运用呢?可以用描述人的词语来描述事物。也可以直接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续写第二段,秋雨还把什么颜色给了谁? 以读引说:请同学们试着说个句子用上拟人的修辞手法。 问题交流: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引导学生找出中心句。 本文的结构特点:前四段每段第一句为中心句,第五段概括全文。 背诵课文, 3、听听,秋的声音背诵课文 第四课时:感受秋天的快乐 秋天不仅美丽,还有许多有趣的活动。 风筝 课文写了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不同心情,找出有关词句,体会体会。 心理描写:做风筝

10、时“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放风筝时,“我们快活的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的奔跑。”线断后,“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找风筝时,“我们都哭了,垂头丧气。” 你还知道那些描写心理的词语?依依不舍、愉快、忐忑不安、烦躁不安 怎样进行细致的心理描写?整体把握人物的心理变化,通过事例,动作、语言、神态把人物的心理变化写具体。 以读引写:根据课文续写一段话,我们找到了风筝,突出心理变化。 以读引说:你喜欢秋天里的活动有哪些?利用周末走近秋天,观察游戏。 第五课时:秋天的美文大展示 每人准备一篇或一段写秋天的美文,朗读比赛 第六课时:描绘秋天 “写一幅选的或画的秋天的画”关于写作策略的几点看法: 策略一、加强

11、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整合。 口语交际为习作打基础, 1、话题提供习作的素材。2、说得有序、清楚是写得连贯、生动的前提。3、习作中,要注意鼓励学生积极运用学过的表达方法和积累的好词好句。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秋天的快乐“,要求学生交流金秋时节做的事情以及从中感受到的快乐。这些事情可以是和爸爸妈妈或小伙伴们一起做的,也可以是自己做的,如摘果子、看红叶、放风筝、捉蛐蛐、赏菊花、秋游等活动。讲之前要选那些自己觉得最快乐,印象最深的事。讲的时候,要把自己的快乐心情表达清楚,最好能使听的人受到感染。为习作提供生动的素材。 策略二:加强小练笔 本单元教材除了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习作外,还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小

12、练笔”。教材中的“小练笔”找到了课本资源的读写结合点,也为我们指明了一条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教材中安排的练笔练习,又不能满足于此,教师要努力拓宽练笔的范围和途径。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练笔资源。 比如,学了风筝,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我们”寻找“幸福鸟”,没有找到或者找到后的心情,写一段话;学了秋天的雨,可以引导想象秋天还会把什么颜色给谁?仿写一段话;学了听听,秋天的声音,教师可以提供一组声音的素材或实地带学生去野外聆听秋天的声音,写下自己所听到的和感觉到的。因为是小练笔,所以可长可短,可抒可批,这样畅达。可以是续写式,可以是填补式,可以是感悟式,也可以是自由式。当然,这样做会给

13、老师们带来不小的压力,因为备课时必须仔细钻研教材,构思好课文的最佳练笔。 2、有效利用生活中的练笔机宜。 秋天到了,写写秋风、秋雨、秋果;冬天到了,写写寒风、冰块、大雪。开学了,写下对自己的勉励和希望;学期结束了,向父母汇报一学期来的学习生活。生活中到处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要重视观察日记的引导。观察是认识自然,走进生活最好的老师。观察的面宜广,人、事、物、景均可涉及。观察后要及时记录,不计较文章长短,不计较结构笔法,只求真实。一开始,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例如:观察人,可以观察他的相貌、衣着,也可以观察他在不同的场合中不同的神态、动作、

14、语言等等;观察事,“校内的事”、“校外的事”、“家里的事”、“菜场的事”等等,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事,大事小事家常事,凡事留心;观察物,上至日月星辰、风霜雪雨,下至飞禽鸟兽、花草树木,动态的,静态的,包罗万象,要懂得欣赏。当学生能有意识地将观察所得笔录下来,他们的“材料仓库”就不仅丰富而且有条理,写作时,一个个素材便“呼之欲出”。观察日记还要经常交流,常用的方法是,将日记本一一挂在墙上,学生可以自由查看,还可以在旁边写上评语或建议。 策略三、吊足“胃口”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给他们一些美好的感觉。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途径有很多,但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之情则

15、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信任,首先应该建立在第一堂课上,并使其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加深。 1、重要的第一印象。新学期第一堂作文课,教师走入课堂必须心里有“底”,肚里有“货”。先博得同情:“写作文挺不容易吧?”继而话锋一转:“今天,不妨咱们来换个角色,你们出题,老师即兴口头作文,如何?”当学生搜肠刮肚想出来的作文难题都被老师迎刃而解的时候,学生发自内心的惊讶、佩服,就会转化为对老师的信任和对语言文字的兴趣。 2、经常流露对文学的爱好。课内课外,常和学生聊聊,比如说,小时侯爱看的书,古今中外的文人轶事,自己写文章的心得体会,自己最欣赏的好词好句等等,让学生自然地感受到老师的勤奋好学与文学功底。强烈的向师性也会激起他们多看书的欲望。在此基础上,经常举行一些读书交流会,师生共同品味读书的乐趣。 3、表现出对学生真心的理解。习作无非是让学生把自己胸中的积蓄写出来,不说假话空话,表达真情实感。作为教师,一定要真正把学生当成朋友,倾听他们的烦恼,分享他们的快乐,让学生消除心中的警戒,信任老师,这样,他们才敢在作文中表现真实的感情。 4、善待学生的作业。教师杂务多,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有时候一忙,就暂时搁置了,疏不知,这伤害了学生满怀期待的心!一篇作文,就是一颗真心,教师不但应该及时阅读,而且要对学生提出中肯的意见,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第七课时:训练语文课时练 第八课时:测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