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音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音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人教音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案第四单元 神州音韵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 2、初步了解音乐中“重复”的手法。 教学目标: 1、在欣赏与模仿中体验、感受这首陕西地区民歌的音乐风格,逐步产生对西北各类音乐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歌唱的兴趣。 2、通过准确学唱力求用自己的歌声表达音乐的情感。 3、通过创作简单乐句,了解并体会“重复”这种音乐发展的重要手法。 教学重点: 1、初步感受陕北音乐风格及特点,准确演唱这首歌曲。 2、了解音乐创作中“重复”的手法,并尝试用此手法创作简单的乐曲片段。 教学难点: 力求准确并有韵味地演唱歌曲,在学生参与活动中更好地表现歌曲情绪。 教学准备
2、: 电子琴、多媒体设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音程概念 2、听三组音 3、构唱四度音程:2-5、5-2、5-1. 4、用构唱的音程进行发声练习。 二、新课教学 1、聆听范唱,找出有四度音程出现的乐句,并加以模唱。 2、讲解音乐中“重复”的发展手法。 3、学唱重复部分的旋律。 4、模唱或听记最后一乐句乐谱。 5、初次完整演唱作品,发现学生演唱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6、讲解曲式结构。 三、特点分析 1、分析作品内容、风格特点。 2、欣赏民间歌手王向荣演唱的版本,模仿并体会其特点。 3、逐句听唱歌曲中装饰音及下滑音的乐句并加以练习,体会陕北民歌的韵味之所在。 4、创设情境,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3、。 四、知识拓展 以黄河为题,独立或与他人合作用“重复”的手法创作2-4个乐句。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包楞调沂蒙山小调孟姜女。 2、学习、了解“鱼咬尾”这种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并完成创编旋律。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歌,初步了解感受齐鲁燕赵支脉音乐文化特点,欣赏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歌,感受我国民歌的流变性。 2、采用对比式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创编旋律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 3、掌握“鱼咬尾”这种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形式,并能够灵活运用、创编旋律。 教学重点: 1、了解包楞调沂蒙山小调孟姜女等齐鲁燕赵支脉民歌特点。 2、了解并掌握“鱼咬尾”的结构形式,并能够运用这
4、种形式创编简单的旋律。 教学难点: 体会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音乐意境,并掌握民歌的流变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你们知道战国时期齐鲁燕赵等国是现在我国的哪些省吗? 今天,就由老师带领同学们进入齐鲁燕赵支脉的音乐世界。 二、新课教学 1、欣赏包楞调 教师:聆听歌曲,说一说这首歌曲中给你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它对歌曲的情绪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 教师:这是一首流行于山东成武县一带的民歌,因衬词“包楞楞楞”而得名。 教师:请同学们跟随琴演唱以下音程:soldo solre solsol。 教师:下面,我们来一同欣赏包楞调,请大家跟录音模唱或选唱自己喜欢的歌曲片
5、段。 教师:下面我们来听一首太阳出来喜洋洋与包楞调进行对比,找出两首音乐作品中相同的地方。 学生:两首歌中都使用了衬词。 2、欣赏沂蒙山小调 教师:聆听歌曲,请同学们为歌曲划分乐句。 学生思考并划分乐句。 教师: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仔细观察乐谱,找出旋律发展的规律。 教师介绍“鱼咬尾”。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编创旋律。 3、欣赏不同版本的孟姜女 教师播放江苏和河北两个地区的民歌孟姜女的音响。 教师:不同地区的孟姜女有什么异同? 学生回答。 三、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月牙儿五更 2、欣赏乌苏里船歌 3、欣赏走绛州。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感受到民歌是音乐创作的
6、源泉和基础,激发学生对关东支脉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2、通过聆听月牙儿五更等音乐,引导学生感受关东支脉音乐的特点。 3、认识和了解月牙儿五更等作品不同的演奏形式,自信地演唱乌苏里船歌引子部分。 教学重点: 了解关东支脉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有表情地演唱乌苏里船歌的引子部分,了解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齐鲁燕赵支脉的音乐作品,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到以东北平原为主,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的大部分地区,去欣赏这些地方优秀的音乐作品。 二、新课教学 1、教师:我们通过几首有代表性的作品来找出关东支脉音乐的风格特点。
7、 2、教师播放音频月牙儿五更,请学生思考这首歌曲属于中国民歌中的哪一类? 学生回答。 3、教师:大家能不能说出这首月牙儿五更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呢?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简介板胡。 4、教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男高音歌唱家郭颂,郭颂演唱了很多优秀的民歌,我们来欣赏一首由他演唱的月牙儿五更。 学生欣赏歌曲。 教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器乐作品都源于优秀的民歌,民歌是我们音乐创作的源泉。 5、教师:简介郝哲族。 我们来欣赏一首郝哲族民歌乌苏里船歌,请大家思考这首歌曲可以划分为几部分。 学生:三部分。 教师:开头、结尾部分与中间段落有何区别?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教师:我们来学唱一下这首歌曲的引
8、子部分。 学生学唱,教师纠正。 教师:同学们都知道音乐有很多不同的形式,下面就让我们在欣赏中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 学生欣赏合唱乌苏里船歌。 6、教师:我们已经欣赏了两首关东支脉音乐了,那么关东支脉音乐到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又与齐鲁燕赵支脉音乐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7、教师:我们来验证一下刚才我们总结的关东支脉音乐的特点是不是正确的,请大家欣赏一首流传于山西和陕北的由民歌改编的管弦乐合奏作品走绛州,大家思考这首走绛州的音乐情绪是什么样的。 学生:欢快活泼的。 教师:我们来做一个乐器音色听辨的连线题。 教师小结: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这首走绛州也是根据汉族民歌一根扁担改编的,下面
9、我们来欣赏由歌唱家演唱的民歌走绛州。 三、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关东支脉地区的音乐,我们了解了它的风格特点,也了解了很多的音乐创作都是源于民歌的。希望在课下,同学们能够多去欣赏民歌,让民歌的灿烂文化一直发扬光大。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介绍京剧基础知识。 2、学唱京剧唱段猛听得金鼓响。 教学目标: 1、在对传统京剧猛听得金鼓响的欣赏和演唱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调动其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2、在聆听、演唱中感受唱段猛听得金鼓响所表达的情感,并结合对京剧基础知识的了解,能唱准旋律、唱出京剧的韵味。 3、初步认识京剧产生、发展的过程以及京剧艺术的重要
10、地位,了解传统京剧艺术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学唱传统京剧猛听得金鼓响。 教学难点: 学生在学唱猛听得金鼓响过程中,对传统京剧韵味的把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知道被称为中国国粹的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 教师:我国的京剧艺术八大精神,它形成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北京,故名“京剧”。它发端于“四大徽班”进京,下面我们了了解一些进京的基础知识。 二、新课教学 教师:今天我们要了解的第一个只是叫做京剧唱腔,京剧的唱腔分为两种:西皮和二黄。那我们要怎么样去区分西皮和二黄呢?西皮一般较为明快高亢、刚劲挺拔,而二黄唱腔一般较为陈郁缠绵、稳健浑厚。
11、 教师播放音频猛听得金鼓响海岛冰轮初转腾,请学生判断两个唱段分别为何种唱腔。 学生回答:猛听得金鼓响为西皮、海岛冰轮初转腾为二黄。 2、教师:在京剧表演中会有很多不同的角色,我们会把这些不同的角色称为行当,主要可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分别介绍各行当。 教师:我相信大家现在对于京剧行当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请同学们来判断一下他们的行当。 学生回答。 3、教师:了解了这么多的京剧基础知识,我们一定要学以致用。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唱选自传统京剧穆桂英挂帅的唱段猛听得金鼓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部传统剧目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此剧由梅兰芳、李少春等主演,也是梅兰芳一生最后一出
12、新戏。 学生总结。 4、介绍播放梅兰芳版猛听得金鼓响,请学生思考梅派唱腔特点。 学生:音色圆润明亮、位置比较靠前、尾音呈抛物线甩音。 介绍播放梅派其他版本的猛听得金鼓响,验证梅派特点。 5、教师:播放猛听得金鼓响,请同学们思考唱段使用了何种唱腔。 学生:西皮唱腔。 教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此唱段的唱腔属于西皮中的流水板式,简单来说流水板式跟1/4拍的形式很像,只有强拍没有弱拍,有板无眼,速度稍快。 学生跟随音频做节拍练习。 教师带领学生吊嗓开声。 学生吊嗓,教师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演唱猛听得金鼓响。 学生跟随伴奏演唱。 6、教师: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了音准和节奏,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唱段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形? 学生回答。 教师:整段唱词中哪一句最能表现出这位年过半百的女将军豪气冲天之势? 学生:我一剑能挡百万兵。 教师:唱这一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气息的控制,在适当的地方换气。 教师示范 学生练习,教师检查学生演唱是否正确。 三、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大家对于京剧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们不仅欣赏了名家的演唱,还学唱了一个传唱度非常高的唱段猛听得金鼓响。今天这节课只是一个开始,由衷地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京剧、热爱京剧,共同把中国古老而绚丽的文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