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严先生是这样临古画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严先生是这样临古画的.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方严先生是这样临古画的方严先生是这样临古画的 董其昌是笼罩明末以后画坛的重要人物。他每从释家角度谈画,影响最为深远。尝论笔墨:“古人云有笔有墨,笔墨二字人多不晓,画岂有无笔墨者,但有轮廓而无皴法即谓之无笔,有皴法而不分轻重向背,即谓之无墨。”可谓广大教化主之语。 在几年前,我有一本刘海粟美术馆收藏的董其昌山水册的画册。作品不大,计八幅,每幅都颇不同,用的是偏熟的螺纹纸,大约是中年的用心之作。一向游戏笔墨的香光居士,在本册中能耐似乎都使出来了。山体以其看家本领的披麻皴为主,淡墨皴染节奏丰富。树法尤见多变,阔笔淡墨,似乎是很用力,但是力量是隐藏起来的。表面是狂放的,却一切都在控制之中。画面在荒凉中
2、透出生机,简略中含着丰富,寥寥几笔即能分出轻重向背,清厚沉着这正是四王穷其一生追求达不到的境地。 后来有幸收藏到了方严老师早年作品临董其昌山水册八开,装裱成册页,并请陈忠康老师题签,由是成为大鉴堂的宝爱之物,时时摩挲,对比观看,收获良多。 方老师的临本,化原作的长条构图为24X21厘米的横式构图,除了尺寸不同,每个部分的笔墨结构都相当忠实原作。在此将两套作品简单对比分析一下,或许能够窥见方严先生学古之门径。 第一开:临品左下角石头的三条皴线,发力速度变化加强。中部石根处重墨皴笔力量加大。山顶轮廓线加以复笔。 第二开:原作款字与印章位置起到延伸画面本体的作用。临本右上角加远山。水汀处用笔质地传达
3、准确。树下加以杂树补空,正是明清习见做法。 第三开:临本弃一小树,而代之以苔点与水中乱石,增强画面上下之间关联关系。 第四开:米家山。临本高士望向画外,使人有无尽之想。 第五开:董其昌作水中芦苇用笔全力以赴,临本也丝毫不懈怠。此图树法甚难,临本更增刚猛之势。 第六开:原作树叶用大混点,临本改为小混点。远山更皴其凹处,增其浑穆。 第七开:四棵树运用四种截然不同的用笔节奏。水田尤见野山妙趣。 第八开:远近山体均多擦笔。增加水汀横线,与远山山根呼应。 美国艺术史学家高居翰(James Cahill)曾赞叹山水画之美:“自然与艺术取得了完美平衡。他们使用奇异的技巧,以达到恰当的绘画效果,但是从不纯以奇技感人;一种古典的自制力掌握了整个表现,不容流于滥情。艺术家好像生平第一次接触到了自然,以惊叹而敬畏的心情来回应自然。他们视界之清新,了解之深厚,是后世无可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