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最后的常春藤叶 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体会小说的巧妙构思,感受“欧亨利式的结尾”的艺术特色,并学习其留白的写作方法。 2.探讨人物形象,感悟人性之美的文章主题,学习主人公贝尔曼先生关爱他人的品质。 3.品味小说语言,感受其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1.体会小说构思的巧妙之处,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以及留白的写作方法。 2.理解小说中表现的人性之美,树立爱的信念。 教学难点: 理解最后一片叶子的内涵,进而把握文章的主题。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诵、质疑探究、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解读文本。 教学流程: 布置预习: 1.初读课文,自
2、主学习课文中生字词,并初步概括文章内容。 2.通过书籍或网络查找阅读关于欧亨利的生平简介及其其他经典短篇小说。 第一课时:情节分析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的欧亨利的作品最后的常春藤叶。同学们知道另外两位短篇小说巨匠是谁吗? 提示: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 二、整体把握 1.在暑假期间同学们已经读过了欧亨利的作品,所以相信大家都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基本内容。现在给大家5分钟时间,请大家重温这篇小说,标记好段落,并概述故事情节。 提示:故事情节要包含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寒冬时节,处于社会底层的贫穷画家琼珊得了肺炎,生命垂危,她把生命维系在最后的常
3、春藤叶上。老画家贝尔曼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画了最后的常春藤叶,给了琼珊生命的希望。最后,琼珊在好友苏艾的照顾下活了下来,而贝尔曼却失去了生命。 2.我们知道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与结尾。现在请大家根据这四部分划分文章的段落,并用简洁的语言总结每小节的主要内容。 提示:开端:琼珊染病,生命垂危;发展:琼珊不听劝慰,望叶等死;高潮:藤叶不落,琼珊重燃希望;结尾:贝尔曼病逝,藤叶不落谜底揭开 3.由小说的故事情节可知,文章始终以常春藤叶为线索。常春藤叶将小说中的人物联系在了一起,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承载了小说的主题。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要做一道加法。请围绕小说的主题,填出横线上的内容
4、,可以是一个词语,也可以是一个短语。 最后一片叶子是 的叶子。 提示:挽救生命;体现爱心;顽强而有沧桑;给人希望;凸显人类高尚灵魂等。最后一片叶子是琼珊生命的希望,也是老贝尔曼生命中最后的杰作。这片叶子承载着琼珊、苏艾与贝尔曼之间真挚的情感。 三、品味文章结构之妙 1.欧亨利小说的一大特点,便是它的结尾。因为欧亨利的小说结尾总是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所以被成为“欧亨利式的结尾”。现在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写一段文字,描写贝尔曼那天夜里画常春藤叶的场景。 例文1:贝尔曼迈着沉重的步伐从家中搬出梯子,带上自己常用的画笔和调色板,狂风怒吼着,似乎要阻止他,可他丝毫没有受影响。他站在常春藤下,看了看即
5、将要落下的叶子,身体不由颤了颤,然后他拖着沉重双腿爬上了梯子。只见他双眉紧锁,雨点打在他的脸上,挡住了他的视线。此时的他已全身湿透,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但他仍然坚持着,拯救琼珊的意念支撑着他。他艰难地握住画笔,一笔一笔地蘸着颜料在墙上涂抹着,勾勒着终于这片寄托着这位老者希望的叶子刻在了墙上,他的任务完成了,他的心愿了结了! 例文2:回到家里,老贝尔曼心里总像装着什么似的,在屋里来回踱着步子,一幅忧心忡忡的样子。窗外,夜色渐浓,寒风夹着雪花下个不停,拼命的拍打着常春藤那最后一片叶子。 老贝尔曼望着窗外,脑子里不断重复着苏艾的话。他眉头紧皱,时时摇动着他那萨蒂尔似的脑袋,发出一声声沉重的叹息。他为琼
6、珊而伤心,而惋惜。他不甘心眼睁睁看着琼珊因此而离去。老贝尔曼似有所悟,他郑重的点点头,起身朝门口走去。 打开门,迎着深冬刺骨的寒风,老贝尔曼艰难的一步步移向仓库一间已经颓废的瓦房。 老贝尔曼从仓库中扛一把梯子,又迎着寒风,忍受着冰凉的雪花拍打在脸上的疼痛,他更加艰难的一步步移向那棵邪恶的常春藤。他要为琼珊的生命添上一笔。 老贝尔曼那充血的眼睛早已被寒风吹得红肿,充满泪水。他那似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的胡子也早已僵硬。浑身上下,都因融化的雪花而湿淋淋的往外渗水。老贝尔曼半眯着眼睛,用冻得发青的像松树皮般粗糙的双手将梯子靠在墙上,像一个蜗牛般慢慢爬上了梯子。老贝尔曼要用自己的行动,拯救这肃冬的最后一
7、片常春藤叶一个鲜活的生命。贝尔曼爬上梯子,在灰暗的灯光下,双手瑟缩着画出了他人生中最有意义的杰作一片常春藤叶。 老贝尔曼瑟缩着,又如蜗牛般从梯子上爬了下来。顾不得揉一揉红肿的眼睛,顾不得暖一暖冻得麻木的双手,他又一步步艰难的回到了居所。 屋外,寒风夹杂着雪花更加肆无忌惮乱舞。老贝尔曼站在窗前,他吃力得尽量睁大自己充血的,红肿的双眼,奋力望向那棵邪恶的常春藤。树上,那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最终没有拗过寒风,悄无声息的飘落了。但是,另一片新生的叶子又悄然而生,继续着他未完成的使命做生命的守望者。 贝尔曼铁青的脸上绽开了似火的笑容 2.交流各自的想象、描写片段,小组讨论推荐,老师点评。 提示:揣摩原文,充
8、分利用原文中的“想象点”,如湿透的鞋子和衣服、燃着的灯笼、挪动过的梯子、散落的画笔以及调色板上剩下的颜料;整合材料,注意前文说的“年级六十开外”、“一把像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上的胡子”、“萨蒂尔似的脑袋”、“小鬼般的身体”等;合理想象,补充事件的细节,重现当时的场景。 3.把你描写的场景放到原文中好不好?为什么? 提示:不好。原作把老贝尔曼画常春藤叶的情节隐藏在了故事的背后,在通过别人的口述补充交代,不仅叙事简洁,而且给人以“出乎意料”的惊奇感;不直接描写画叶子的场景,而只写屋内散乱的东西,形成“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和回味的空间;突出了人物形象,凸显了小说所讴歌和颂扬的人情美、人性美。 四
9、、情理之中 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小说在发展到主要矛盾冲突之前,必定有一个准备过程,如果缺少了之前的铺垫,情节的发展往往会令人感到突兀,影影响作品的真实感和完整性。那么欧亨利是如何使他的小说结尾在情理之中的呢? 提示:藤叶生长依附于墙壁上,为老贝尔曼画藤叶提供了条件墙壁离窗子20英尺,为琼珊与苏艾为发觉藤叶是画上去的铺垫老贝尔曼一直关心着两位女孩 五、作业 1.思考:谁是小说的主人公? 2.阅读麦琪的礼物、爱的牺牲。 第二课时:人物分析、主题分析 一、导入 1.上节课我给大家留了一道思考题:谁是小说的主人公?现在,有同学可以给出答案和理由吗? 提示:老贝尔曼;对小说主题起了决定性
10、作用 2.琼珊感染了肺炎,危在旦夕,情况令人堪忧。但庆幸的是她最终获救了。是哪些人救了她? 提示:琼珊病愈靠的是她自己坚定的信念,医生精湛的艺术,苏艾精心的呵护,老贝尔曼用生命画出的藤叶的精神支持。正是由于这么多人的无私帮助,琼珊战胜了死神,顽强地活了下来。 3.在这些人中,谁起了关键作用?为什么? 提示:因为老贝尔曼以生命为代价画了一片藤叶,给了琼珊活下去的希望,所贝尔曼起了关键的作用。也正是因此,贝尔曼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虽然贝尔曼是在小说的后半部分中才登场,而且描写贝尔曼的文字也不多,但衡量是不是小说主人公的标准不是以所占篇幅的多寡来决定的,而是要看这个人物是否直接推动了情节的逆转,是否
11、对主题思想的表达有关键作用。 二、主人公形象分析 1.那么,小说的主人公贝尔曼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分析讨论,并请学生分角色朗读。 提示:暴躁、酗酒、爱唠叨、不得志。善良、有同情心、关爱他人、能够舍己为人的老画家。作者在刻画老贝尔曼的人物形象时,进行了内外两方面的描写。外包括人物的外貌、身份、地位、经历等,内则包括人物的性格、品质等。并且,有正面的描写,也有通过医生与苏艾的话进行的侧面描写。 2.小说中有许多细节非常感人,可以体现出老贝尔曼金子般的善良心灵,请同学们找出来,并进行分析。 提示:两个“嚷道”,请同学们以对话式朗读,对照上文的“暴躁”和“讽刺的咆哮了一阵子”,一
12、方面可以看出老贝尔曼暴躁的脾气,另一方面他的生气恰恰表现出他对琼珊的关心,体现出他人性中美好的一面“我们”,老贝尔曼最后说道:“总有一天,我要画一幅杰作,那么我们都可以离开这里啦。”老贝尔曼与琼珊苏艾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却想着等以后画一幅杰作后,带着琼珊与苏艾离开这个贫困之地,可见老贝尔曼是一个充满温情的人。 老贝尔曼的矛盾话语:老贝尔曼“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恶狗”,他说“不,我没有心思替你当那无聊的隐士模特儿”“谁说我不愿意来着?走吧。我跟你去一起。我已经说了半天,愿意为你效劳。”这两个矛盾处,看似矛盾,却互为补充,体现的恰恰是老贝尔曼对琼珊和苏艾的关
13、心,人性中最闪耀的善良就在这矛盾之处体现出来。 作者先抑后扬,使贝尔曼的形象由平凡变的伟大。 三、幽默:含泪的笑 1.上节课我们提到过,欧亨利小说的特点,是出人意料,情理之中的“欧亨利式的结尾”。那么通过以上对贝尔曼形象的分析,我们应该已经感受到了欧亨利小说的另一特点,即语言的幽默。小说中哪些语句具体体现出了欧亨利的幽默呢? 提示:首段:有一次,一个艺术家发现这条街有它的可贵之处。如果一个商人去收颜料、纸张和画布的账款,在这条街上拐弯抹角、大兜圈子的时候,突然碰上一文钱也没收到、空手而归的他自己,那才有意思呢!商人碰到了他自己,是为了说明这个地方的街巷纵横交错、拐弯抹角的特点。这个“仿佛发了狂
14、似的”街巷本不适合人居住,但艺术家却说他发现了它的“可贵之处”,即可以用来躲帐。看似幽默的语言背后却透着辛酸与无奈。第二段:搞艺术的人不久都到这个古色古香的格林威治村来了。他们逛来逛去,寻找朝北的窗户,十八世纪的三角墙,荷兰式的阁楼,以及低廉的房租。“朝北的窗户”、“三角墙”、“荷兰式的阁楼”都是人们不愿意住的地方冬冷夏热,但这些“搞艺术的人”却选择住在这里。可以想见格林威治村的环境破旧不堪,古老颓败。而这样的村庄却被作者形容为“古色古香”,用幽默的笔触写出了生活的贫困与无奈。这两段的描写形成了典型的欧亨利式背景素描,简约含蓄的勾勒出大都市底层社会的轮廓,觉有很强的概括力和象征性。第十一段:要
15、是你能使她对冬季大衣的袖子式样发生兴趣,提出一个问题,我就可以保证,她恢复的机会准能从十分之一提高到五分之一。对袖子式样发生兴趣就是热爱生活的明证。但医生并没有直接说出,而使用了这种幽默的表达方式,不仅使我们看到了医生的幽默,也是我们看到了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第三十段:他耍了XX年的画笔,还是同艺术女神隔有相当距离,连她的长袍的边缘都没有摸到。在调侃中带着对贝尔曼的同情。 2.由以上语句可知,欧亨利的幽默并不是可以使我们开怀大笑的幽默,而是令人感到心酸无奈的微笑。用诙谐的语言,轻松的叙述,幽默讽刺甚至玩世不恭的语调,夸张、嘲讽、双关等手法的运用,让读者忍俊不禁。“含泪”是其悲剧内涵,欧亨利小
16、说轻松的文字背后是内里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作品多揭示现实的不合理,表现小人物在残酷的社会中承受心灵的创伤,寄寓作者对他们深深的同情。 四、个人身世 阅读了欧亨利的小说,如这篇课文,以及麦琪的礼物、爱的牺牲等,我们会发现他的小说大多都有着美好的、充满温情的结尾,这与欧亨利的个人身世有很大的关系。 提示:欧亨利生活的时代,正是美国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美国虽然标榜着自由、民主,但实际上美国并不是一个人人平等的国家。欧亨利是生活在美国社会底层的悲剧性人物。他的一生充满艰辛。他在幼年便饱尝母亲早逝,父亲堕落,婶婶嫌弃的酸辛,性格比较孤僻;人到中年,他未享受婚姻的快乐便因莫须有的“盗用公款”的罪名过早的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正因为欧亨利丰富曲折的人生,使他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就比他人更深刻一些。也正是因为他不不幸的遭遇,是他将他对生活的憧憬与人情的渴望反映在作品中。他寄寓了他的作品以理想化的唯美温情,并让这种温情滋润自己也滋润他人,给他们些许希望和安慰。 五、主题总结 问题:为什么是贝尔曼而不是苏艾画了那片叶子? 提示:苏艾本就是琼珊的好友,而贝尔曼平和与琼珊的关系并不亲密,因此由贝尔曼去画那片叶子,塑造了一个耶稣式人物,对读者更具冲击力,更能够体现文章的人情美主题。使读者更加为贫穷的底层画家之间相濡以沫的感情而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