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80078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8.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在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的战国时期,本篇争论虽有各自的局限性,但都是从忧虑天下昏乱,百姓不得安宁为基点,提出自己的主张的。农家的人人劳动自食其力是合理公平的,孟子的分工互换以及你出主意我出力的劳心者与勞力者互相搭档也是无可厚非的。遗憾的是他们都不是真龙天子,谁说了也不能算,只是纸上论辩而已。 许行、等农家学派,认为“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的主张,是解决剥削与反剥削,压迫与反压迫,争取社会平等缓和社会矛盾的办法。他们不但从理论上这样认为,而且还身体力行到滕国为氓,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许行的学术在当时影响很大,连儒学弟子陳相也和其兄弟陈辛从宋国赶来滕国做了许行的门徒。陳相不但自

2、己背叛了师门,而且竟在儒家亚圣孟子面前宣扬农家学术。农家提出人人劳动的主张体现了反剥削的朴素愿望。是有积极的社会意义的。但是把各种社会问题归咎于社会分工,把解决问题的出路寄托在人人耕种上是幼稚片面的。 孟子对许行的学术展开批驳。指出社会分工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分工便于各尽其能,分工有利于社会发展。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这段话是说,能够用心出主意想办法成为百姓过上好日子的领路人,没有空闲也没有必要去种庄稼。也就是说能够用心做出比出力种庄稼更大贡献的人就不应该种庄稼。这种各尽所能的社会定位无疑是正确的。孟子希望出现堯舜一样的君主,替民办事,稳定天下。解决百姓的

3、生活上的穷困,予以百姓人伦道德的教育。稳定社会秩序,让让人们在生活有保障的情况下和谐相处。让智者用智慧平息天下的昏乱,解决社会矛盾。不必忙于种庄稼,是一个良好的为民着想的愿望。如果老百姓真能遇上个好君主,那就是君王施恩德了,根本就不存在白养活,当然也算不上剥削。但是孟子在这里有些以偏概全,没有剔除那些在劳心者内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的不劳而获残酷压榨百姓养肥自己的剥削者以及那些把百姓推向水深火热痛苦中的罪恶统治者。就使得那些当官不为民作主的统治者钻了空子,为不劳而获的剥削找到了理论依据。 其实,战国时期的政治昏暗,是由于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发展,阶级关系的急剧变化,以及各国争雄,天下混战造成的。这是

4、历史发展的必然,不是那一派学者的政治主张能够扭转的,任何一个救世主也挽救不了历史的命运。不过不管那一派,关心国家命运的精神是可贵的。其实那时争夺土地的执政者根本不会把耕种放在心上,更不会象堯舜那样关心天下百姓。他们一个个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吞了你,争战争城争土地,争霸天下,谁还会管老百姓的死活呢? 在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的战国时期,本篇争论虽有各自的局限性,但都是从忧虑天下昏乱,百姓不得安宁为基点,提出自己的主张的。农家的人人劳动自食其力是合理公平的,孟子的分工互换以及你出主意我出力的劳心者与勞力者互相搭档也是无可厚非的。遗憾的是他们都不是真龙天子,谁说了也不能算,只是纸上论辩而已。 许行、等农家学

5、派,认为“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的主张,是解决剥削与反剥削,压迫与反压迫,争取社会平等缓和社会矛盾的办法。他们不但从理论上这样认为,而且还身体力行到滕国为氓,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许行的学术在当时影响很大,连儒学弟子陳相也和其兄弟陈辛从宋国赶来滕国做了许行的门徒。陳相不但自己背叛了师门,而且竟在儒家亚圣孟子面前宣扬农家学术。农家提出人人劳动的主张体现了反剥削的朴素愿望。是有积极的社会意义的。但是把各种社会问题归咎于社会分工,把解决问题的出路寄托在人人耕种上是幼稚片面的。 孟子对许行的学术展开批驳。指出社会分工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分工便于各尽其能,分工有利于社会发展。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

6、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这段话是说,能够用心出主意想办法成为百姓过上好日子的领路人,没有空闲也没有必要去种庄稼。也就是说能够用心做出比出力种庄稼更大贡献的人就不应该种庄稼。这种各尽所能的社会定位无疑是正确的。孟子希望出现堯舜一样的君主,替民办事,稳定天下。解决百姓的生活上的穷困,予以百姓人伦道德的教育。稳定社会秩序,让让人们在生活有保障的情况下和谐相处。让智者用智慧平息天下的昏乱,解决社会矛盾。不必忙于种庄稼,是一个良好的为民着想的愿望。如果老百姓真能遇上个好君主,那就是君王施恩德了,根本就不存在白养活,当然也算不上剥削。但是孟子在这里有些以偏概全,没有剔除那些在劳心者内对社会没

7、有任何贡献的不劳而获残酷压榨百姓养肥自己的剥削者以及那些把百姓推向水深火热痛苦中的罪恶统治者。就使得那些当官不为民作主的统治者钻了空子,为不劳而获的剥削找到了理论依据。 其实,战国时期的政治昏暗,是由于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发展,阶级关系的急剧变化,以及各国争雄,天下混战造成的。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不是那一派学者的政治主张能够扭转的,任何一个救世主也挽救不了历史的命运。不过不管那一派,关心国家命运的精神是可贵的。其实那时争夺土地的执政者根本不会把耕种放在心上,更不会象堯舜那样关心天下百姓。他们一个个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吞了你,争战争城争土地,争霸天下,谁还会管老百姓的死活呢? 许行应该就是一个打工的

8、,到了滕国,向文公要了一块小地方,要当平民。文公很好说话,就给了他一块地方,然后许行领着几十个人就在那里住下了,做点鞋,织点席。 然后就有不少人投靠他,陈相也是其中之一。陈相是儒家学派的人,当然就要与孟子打交道了,就把许行的言谈跟孟子说。孟子是不停地用封闭式的询问,让他说出许行的错误,后来又用开放式询问:“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不惮烦?”于是就引出了“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的回答,为孟子的论辩提供了素材。然后孟子用了一个反问“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如必自为之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从中可以看出孟子的开放思想。 然后孟子引用了尧舜禹的

9、故事论证了“虽欲耕,得乎?”接着又介绍了几个贤能的管理者,进一步论证了“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接着又说明了圣人之忧,指出了圣人之难,尤其是为天下得人就更难,这里引用了老师孔子的话,指出“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最后就是直接批评陈相了,也就是指出陈相不学好,我听说人都是从小学上到大学,没听说人上完了大学,再去学高中。你的老师陈良是个儒家的传人,豪杰之士,你们受他教育几十年,他死后就背叛了他。孔子去世之后,守孝三年之后,子贡又要继续独居三年,而子张、子夏、子游又觉得有若像圣人的样子,像把他当做孔子来侍奉,曾子说不可以,孔子的思想是洁白的没有人可以胜过。现在一个许行的思想就让你改变了。 这个陈相还是不甘心,又说许子之道,可以使国中无伪,孟子直接驳斥,说这是“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已经很严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