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节奏的划分.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83126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朗读节奏的划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朗读节奏的划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朗读节奏的划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朗读节奏的划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朗读节奏的划分.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朗读节奏的划分朗读节奏的划分 语文新课标中规定“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要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内容,除了弄清字词的含义、掌握古今词义的异同、通假字,准确把握文言文朗读节奏也是重要的一环。“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能准确划分朗读节奏,会直接影响对文句、文篇内容的理解。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部分也时常考查这类问题,这类问题往往是主观试题较多,难度大,得分低,考试形式大多是选择题和直接划分节奏,分值一般为2分。但是我们也绝对不能小视。 那么,如何确定文言诗文句子的朗读节奏?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常见文言诗文句子划分节奏的方法,权作引玉之砖,求教方家。 一、句子成分之

2、间要停顿 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或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如: 佳木/秀而繁阴。 问/今是何世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例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例中的动词“问”、“刻”与其支配的对象之间也要作停顿。 二、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如“夫”、“盖”、“故”、“惟”、“至若”、“若夫”、“诚宜”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如: 夫/环而攻之

3、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例中的“夫”、“盖”为句首发语词,朗读时在它们的后面要作停顿;例中的“诚宜”是对上文的总结,同时开启下文,朗读时亦要停顿,以示强调。 三、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如: 其一/犬坐/于前 山行/六七里 例中的“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动词“坐”,译为“像狗一样”;例中的“山”修饰中心语“行”,“山行”翻译为“在山上走”,它们都应连读。 四、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份 朗读中不能把成份省略当作没有省略来读。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4、而竭 “再而衰,三而竭”中“再”和“三”后面都省略了动词谓语“鼓”,“再”和“三”后面应作停顿,以体现谓语的省略,而不能读成“再而/衰,三而/竭”。 五、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 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如: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例意思是“医生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作为功劳 ”,这样,读时就可以分别把“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读在一起,即“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例的意思是“处在朝的高位上,就为它的人民担忧”这样,句中的停顿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六、对文言文中的国名、年号、官职、史实、地名要了解清楚

5、,切不可破读。 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虞山”为山名,“王毅叔远甫”即姓王名毅字叔远,“甫”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七、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必须分开,而不能读成双音合成词。如: 可/以一战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例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例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例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八、“也” “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 余闻之也/久矣。 洋洋乎/与灏气俱 “也

6、”不是谓语前的副词状语,不能读成“余闻之也久”,“乎” 是句中语气词,是要停顿的。 九、诗句节拍间要停顿 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按音节停顿。如: 沉舟/侧畔/千帆/过 天门/中断/楚江/开 海内/存/知己 也可以按意义单位停顿,如例两句也可读为“沉舟侧畔/千帆过”、“天门中断/楚江开”。 文言诗文的朗读节奏的划分,涉及到文字、词义、语法及古代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只要我们掌握一些其中的规律也不是十分困难。 再则,划分诗文的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如果是相连的诗句,还要考虑到上下句中词语的对仗,上下两句的节奏应该保持一致。如果是较长的一句话,则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划好之后再仔细地读一读,看是否顺口、顺畅,意义是否相对完整,不读破句就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