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管理:大学管理变革的新探索——对广西四所高校管理的文化诊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管理:大学管理变革的新探索——对广西四所高校管理的文化诊断.doc(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化管理:大学管理变革的新探索对广西四所高校管理的文化诊断姓名:蒋文宁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年级:2004 级摘要指导教师:高金岭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大学文化管理是指文化管理的模式在大学组织管理中的运用,是借助大学组织文化对大学成员的影响力达成教育管理目标的一种管理方式。通过建立共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愿景,使管理主体与对象主体形成强大的文化互动力,组成一个达成共识、富有凝聚力的团队,当大学文化与大学管理制度、大学师生的日常行为三者合一时,发挥管理作用的不再是外界强制的力量而是发自内心的强大的文化感召力,师生们就会自觉地发挥能动性和创造力,在以文化育人实现“人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卓越的教育质
2、量。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看,重规范性研究而轻实证性研究,普遍借鉴企业的组织文化理论衍生出学校文化理论,较多地关注学校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而实证性的研究也多关注中小学的实践,关于大学文化管理的研究相对薄弱。基于此,本论文从文化管理的视角,将研究聚焦于大学,并以广西四所大学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指导和实证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大学文化管理的现状、策略及发展方向。从教育和大学的本质来看,大学适宜采用“文化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教育的过程就是一种文化活动的过程。现代大学是具有独立人格、独立价值判断能力的知识精英的聚集地,除了传播知识和推动科技进步的地位与价值之外,还要求具有“明德”与“至善”的
3、使命与理念,要以独立的姿态追求真理并以此引领社会的发展。现代大学相继出现一些与大学本质相悖的现象更加说明了在大学中采用“文化管理”的必要性。大学文化建设要以大学传统的核心精神(包括大学的自治传统、大学的学术自由、大学的科学精神、大学的人文精神等)为基本价值取向。大学文化管理的主要策略有:大学文化的诊断;大学文化的整合;大学文化的建设;大学文化的渗透等等。本论文为了解大学文化的生存现状提供了真实的依据。通过调查问卷以及对几所大学师生的访谈,笔者发现:大学普遍缺乏强烈的文化意识,缺乏鲜明的办学核心思想和学校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大学文化健康度与健康的学校文化标准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具体表现为:大学缺乏生
4、动而富有文化意蕴的校训、文化标识、庆典或仪式;教职工缺乏参与民主决策的机会;管理制度缺乏人性化;信息交流缺乏足够的平台和畅通的网络;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教师之间开诚布公地争论问题和提出建议的风气有待提高;学生们认为学习设施和学习机会不够充足;真正符合大学生特点、能锻炼大学生才干的社团不多。学校中不I同的群体还存在显著性的文化差异,对某些问题而言属于主动一方的群体对这些问题的评价偏向正面;反之,属于被动一方的群体对这些问题的评价就会偏向负面。本研究认为,大学师生们需要拥有个性鲜明的大学文化。这种文化是与大学的本质和功能相适应的,符合大学作为一个传播、创造文化,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潮流的文化组织的要求
5、。大学的文化以尊重多元文化为前提,既包含世界大学的传统精神,又包含民族的文化精华,还应该包含民主、平等、宽容、合作等现代先进的文化理念,更需要有自己独特的办学方向,对不同群体的文化差异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本论文探讨了以建立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的大学管理新模式。以往的大学教育中存在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人文精神的培养,主要原因是忽视了组织文化在大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将大学视为特殊的文化组织进行管理,在大学中采用文化管理就会纠正这种失误,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大学文化影响大学核心竞争力,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有利于加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从组织文化的角度探索大学管理的新模式具有深远的意义。本
6、研究创新之处有二:第一,在内容上将学校文化管理聚焦于大学,提出了以大学核心精神为大学文化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解决在大学文化建设中“无根基”的问题;并探索大学文化管理的路径。第二,本论文跳出以往偏重理论性研究的局限,以实证性的方法和数据统计的方法研究抽象的大学文化。在借鉴相关学者对学校文化的分析维度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尝试得出描述大学文化的维度;借助 SPSS10.0 for Windows2000 统计数据包对这些文化维度进行检验,并对大学文化的“健康度”进行定量的分析,以“测量”出大学文化的生存质量。为解决大学文化“无抓手”的困难提供依据,把数据统计的方法运用到文化管理的研究领
7、域。关 键 词:大学;组织文化;文化管理;案例诊断IICulture management: a new exploration on the innovation ofmanagement in universitya cultural diagnosis of the management of four universities in GuangXiAbstractCulture management in university is a pattern of culture management whichoperates in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in
8、 university. It regards value as a coremanagement pattern that forms a team rich of cohesion to dig the positivity andcreativity in order to achieve a goal that it creates excellent educational benefitsthrough sharing a uniform value and behavior criterion. From the research all overthe world normat
9、ive studies are more than empirical research which bringsorganizational culture theories in company into campus and pays more attention tothe basic concepts and theories. On the other hand more empirical researches focuson the practice in primary school and middle school. Based on these this thesis
10、willfocus on universities and take four universities in GuangXi for example usingnormative and empirical studies to discuss the situation of culture management inuniversity and its future.Based on the nature of education it is appropriate to manage a university bycultural management. People who have
11、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and evaluationmake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as a cultural process. In that case university is notonly a place which spreads knowledge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but also has the duty of promoting enlightenment and holy. So it is necessary tomanage university b
12、y cultural management especially the phenomena that appearsagainst the nature of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e in university should regard its traditional centralspirit (autonomy, academic freedom, academic ethic, humanist spirit etc.) as thedirection of main evaluation. So t
13、he main path of cultural management in universityis to diagnose the culture, integrate the culture, construct the culture and penetratethe culture in university.This thesis provides the situation of culture in university as evidence. Afterinterviewing by cultural survey in university we found that u
14、niversities are lack of acertain strong consciousness in culture, a core idea, a duty of constructing culture incampus. The degree of a healthy culture in university is far from the criterion of that.IIIHere are some details as follows: the motto, the symbol and ceremonies are lack ofdeep meanings;
15、less chance provides the faculty to participate in making decisions; asystem is not rich in humanization; a platform gives everybody no chance tocommunicate freely; the facility cannot meet the need of students; the associationscannot make a full use of students character. Meanwhile there are also s
16、ome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groups, facing different problems that have differentopinions.After doing research it is suggested that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universityshould have a distinct culture which is fit for the nature and function of their own.It also requires university as a cultural o
17、rganization that can communicate, createculture and lead the social culture to develop. The culture in university paysmore attention to multiculturalism. It not only contains traditional spirit ofuniversity, has cultural soul of a nation but also includes democracy, equality,tolerance and cooperatio
18、n which stand for a new concept of modern culture. Inaddition a distinct direction of operating the university and an opening attitudetowards various cultures are also included.This thesis illuminated a new management pattern in university which regards auniform evaluation as the core. The main reas
19、on that we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learning of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than cultivating humanist spirit is to neglectthe important role that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plays in management in university.So a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is to put cultural management into action. Anexploration based on
20、 organizational culture has a significant meaning to themanagement pattern in university.There are two innovational parts in this research. First cultural managementfocused on university. It considered a core spirit as the direction of constructingculture in university to explore a way of management
21、 in university. Second thisthesi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empirical research which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former research. Based on a dimension of some related researches it tried to describea new direction in culture of university by SPSS10.0 for Windows 2000 to solve theproblem that the form
22、er research didnt deal with.Key words:University; Organizational culture; Cultural management; Case diagnosisIV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研究生签名:日期: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广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
23、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研究生签名:日期:导师签名:61日期:导论一、研究的缘起(一)对大学人文价值缺失的忧思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哪个时代象今天的 21 世纪,大学在整个社会文化格局中占据着如此重要的地位。然而“大学何以为大学”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却让大学里的教授和学生们难以面对。如今,全球的大学正面临着迷失大学本质和
24、目标的危机。据 20 世纪西班牙著名思想家奥尔特加加塞特的观点,大学的功能包括三项:文化传授,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和新科学家的培养。而美国加州大学校长阿特金森认为,大学应当扮演这样一种角色,即“人格的塑造者、价值的批评者、文化的守卫者”。 大学的价值绝不在于被动地附庸于社会与时代,而是以独立的精神追求真理并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这就是大学与生俱来的作为独立的文化、学术机构合法性存在的基础。但是,今天的大学只满足于批量生产精通技术的工具,而不屑于培养有思想有文化的心灵;今天的大学逐渐盲目地跟随社会潮流,甘愿向金钱和权力献媚,成为政府和企业的幕僚。大学出现了这些与其本质相悖的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大学
25、教育的反思。1大学人文教育的缺失大学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组织,已经远远地超越它最初的“为学者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场所”,或“作为传授知识和生产知识的场域”的功能,它存在的价值,更重要地体现在它的传统内涵上浓厚的理想主义和精神文化。“象牙塔”就是大学超脱世俗化的象征。不可置疑,现代大学日益表现出来的“政治化”和“工具化”的倾向使大学的文化传统面临着巨大的冲击。部分大学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过分强调服务社会的功能,很少思考大学的文化建设和大学的核心价值这类问题,以致大学缺乏应有的精神生命。令人瞠目结舌的是,甚至在某些名牌大学培养的学生里面,也不乏专业超群拔萃而心灵残缺者。一名北大出身的中国留学生,因为与女友
26、发生争执,遂操刀将其杀害,从容地肢解尸体,装入垃圾袋,驱车数百公里,将尸体埋葬在一片玉米地上,然后若无其事地回校继续上课,直至数天后案发被捕。当警察前来逮捕他时,其老师和同学均大惊失色:这个勤学谦和的学生居然是杀人弃尸的凶手!清华大学的刘海洋,在北京动物园游览的时候,先后两次使用数瓶硫酸,将两头珍贵的黑熊灼烧成重伤。据报纸报道,该校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表示:“根据刘海洋平常的表现,我们无法解释他的不良行为。”学生出现了人格上的问题,我们的教育者却不知所以然?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上海某大学的副校长发表评论说:“如果刘海洋的出发点真的是为了研究,这件事也说明我们组织学生在课外进行
27、自己感兴趣的实验的机会太少。”作为一所名牌大学的副校长,只停留在“技术”层面来思考人才培养的问题,完全没能上升到更高的“价值”和“文化”的层面,难道大学仅仅是给学生提供“实验机会”的场所吗?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新亚书院院长的金耀基在谈到大学精神的时候,特别强调一流的大学应当给学生提供一种“创造性的文化生活”。他高屋建瓴地指出:“文化生活常决定大学的风格,影响学生的气质品性,大学应该引导学生寻找有文化情调、有生命意义的生活方式。” 美国学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斯蒂格勒认为:“好教师不是以他的知识面宽、讲课条理清晰或者学生们的课堂反映良好而著称的。他的基本任务不是传播知识,因为在这方面,他
28、根本无法与书面文字相比,相反,他的任务是1激发学生们对知识真诚的好奇心,逐渐灌输一个学者的良知传授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的大量冒险行为和高尚品行。”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衡量我们大学的功能,我们的大学在多大的程度上完成了这样的使命呢?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的高等教育过分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术的训练,而忽略了引导学生寻找“有生命意义的生活方式”。2大学精神的缺失大学精神是指平等的多元意识,理性的科学态度,自由的个性发展,以及非功利的价值追求。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在保障大学的品质方面,大学精神比任何设施、任何组织和任何制度都更为有效。它是由大学所秉赋的继承、挖掘和创造人类文化,引领社会发展方向的神圣天职,以及
29、维护知识权威的独立精神所决定的价值体系。然而,今天的大学精神缺失有目共睹:大学作为教学和科研机构的学术自治的地位没能得以确立;大学缺少能引领师生们共同进步的价值观念,大学办学缺乏鲜明的个性和独到的理念,盲目地攀比求全,将自已定位为综合性大学,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忧虑的说, “中国现在的大学,喊出的口号都一样,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重点大学都这么提;很多学校盲目攀比千校一面的趋同化倾向令人担忧。”;办学目标功利化,片面追求办学规模和就业率,满足于利用大学的品牌追求经济效益,90 年代以来,重点大学获得了来自国家财政的巨额拨款,自身也迅速演变成最具潜力的超级“科技公司”,大学成为“新的经济
30、增长点”。于是,赤裸裸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成为部分师生信奉的金科玉律;部分大学教师出现学术失范的现象,缺乏维护学术尊严、实事求是的精神。大学精神的缺失使大学面临危机,这一危机白璧德早在一百年前便预见到了。他认为:“一所大学的最高功能,并非从事那些因为商业利益和工业技术目的而展开的研究,不是为了追求权力和财富,也不是像一个浪漫的怀着乌托邦梦想的人道主义者所鼓吹的那样,而是要团结联合新一代的智慧和美德,通过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领袖群体来影响一个民族。”3大学管理机构的官僚化倾向大学里普遍沿用的传统管理日渐与 21 世纪“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发生冲突。人类社会组织管理的实践历史主要包括三大阶段:经验管
31、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和文化管理阶段。我国大学普遍采用科学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科学管理克服了“人治”管理的随意性和模糊性,因此也就更讲究规范化和管理的效率。但科学管理也存在不可避免的缺点:组织的规章制度过分强调规范化和理性化而缺少人性化,成员间缺少对明确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的认同。以致出现师生们对于学校管理制度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更不会在反思制度的合理性同时进一步完善制度。不尊重人性要求、淡化生命意义的制度只能成为束缚创造力发展的枷锁。一些行政部门缺乏对大学必要的尊重,动辄用行政命令干涉具有内在规律的教育活动,使大学的教育活动偏离了“以人为本”的轨道。大学领导与其它政府机构的人员一样具有行政
32、级别,同属“行政官员”,必须按官场规则行事。当行政权力无限扩大,大学内部运作制度也缺乏合理性,没有以维护大学作为学术组织的特性为目标,大学的权力分配、2教师聘用、专业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因受到政府对教育的过分包办而存在诸多问题,学术权威得不到保障,尊重学术人才自然难以真正兑现。这种泛官僚化的管理体制压抑了学术发展及科技创新所必需的思想自由、精神独立的学术空间,在实践中限制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和科技创新力的发展。(二)教育改革和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思考脱离学校文化的教育改革不可能是成功的改革,因为每种管理体制的背后,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文化作为支撑。大量关于学校发展以及教育改革成功案例的研究使学校
33、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得以凸显。如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关于“有效学校改革”的研究中,发现这些学校都具有浓厚的适宜学生学习的气氛。富兰在其关于学校改革的研究中也发现了学校文化是决定学校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在对诸多失败的教育改革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富兰认为这些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没有找准正确的事情课程和教学的文化核心。”他发现,“在结构的变革和思想的变革之间有一种相互关系,当教师和行政人员开始用新的方式工作时,不料却发现学校的结构不符合新的发展趋势而必须改变,然而这种结构却十分强有力”。此时,所需要做的就是重新“认识学校的文化”。i核心竞争力是在某一组织内部
34、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是组织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大学文化是大学存在的意义和功能所在,从某种意义上看,大学文化是大学中重要的教育资源,优秀的大学必然拥有优秀的大学文化,那么,在理论上大学文化与大学核心竞争力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在实践中,国外名牌大学的一条重要的办学理念就是构建一种有利于创新、发现的大学文化。因此,建设优秀的大学文化,借助大学文化的力量进行管理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成功,提高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三)企业文化的力量对于大学的启示当大学的传统管理还没有意识到文化因素对于大学管理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时,很多成功的企业已经知道如何借助组织
35、文化的力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一位上海的洗涤专家,发明了一种可以洗净衣领、衣袖的方法,曾多次打电话向几家洗衣机厂推荐,结果都在公司的电话接线员这一关遭到拦截。于是那位专家试着给海尔驻上海办事处打电话。海尔的接线员小姐耐心而礼貌地听了他的介绍,请他留下联系方式,并十分肯定地告诉他,总部在48 小时之内与他联络。2 小时以后,专家接到了海尔总裁张瑞敏亲自打来的电话:“海尔很感谢您的信任,我们的总工程师已经起程前往上海与您会面”正是因为海尔拥有从接线员到公司总裁上下一致的尊重人才的文化意识,才会发生如此激动人心的故事,创造如此传奇的海尔神话!其实,企业管理中通过建立共同的价值观而使员工自觉达到目标的案
36、例多不可数。正如追求卓越描述了美国一些成功社团共同拥有的 8 个特征,其中一个贯穿主题的,就是社团中价值观和文化的力量把社团成员团结在一起,激励人们完成共同的使命并激发参与者的创造力和潜力,在作者看来,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巨大力量。管理的基本原则是通用的。既然借助组织文化的力量可以帮助企业迈向成功,那么与企业一样属于“组织”的大学,同样也可以借用这个成功的路径,况且,大学是传播文化3和创造文化的组织,具有比企业更加浓厚的文化底蕴,从理论上讲,应该更加适合“通过文化的高度认同使组织创造佳绩”这个管理模式。事实上,许多学者在研究学校文化时都不约而同地从组织文化推衍而出。但是令人深思的是,大学借助组织文
37、化的力量进行管理的意识和动力似乎比企业更薄弱。“文化管理”的模式适合在大学中运用吗?如何从组织文化的角度去探索大学管理的新模式?大学管理中存在的文化处于一种怎么样的发展状态?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引导我到理论、实践中去寻找答案。翻阅关于学校文化的书籍、论文、网站,将收集的资料做简单的汇总,发现学校文化是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学校文化管理”还是一个刚开发的研究领域。从已有的文献看,国内更多的研究集中在学校文化建设上,意识到学校文化对学校的变革和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文化虽然抽象,但是通过“文化诊断”工作调查学校文化的现状,这就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起点。国外学者主要是从组织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学校
38、文化的,通过考察和研究得出了对于学校具有积极作用的积极文化以及时对学校具有消极影响的消极文化的特点,认为鉴别学校文化性质,考察学校文化存在的问题是评价学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理论和实践让我找到了大学文化的研究点,试图从理论层面上分析“大学文化管理”的理论基础及价值;借助问卷调查和访谈,展示大学管理中的文化的真实形态,探讨“大学文化管理”的策略。二、研究的意义和目的(一)理论意义1从组织文化的视角探索大学管理的新路径在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中,教育一直承受着太多自身不能承受之重,接受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学校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与政府机关同出一辙。大学里有相应于政府机构的行政级别,从招生指标、教
39、师编制、干部任命、教育经费到教育资源的分配,无一例外地打上计划经济的烙印,大学内部管理更多依赖的是经验管理和科学管理的路径。但即使经验再丰富,制度再严密,传统的大学管理日益暴露诸多弊端:它能够控制人的行为但是控制不了人的心,它能够将大学变成有条不紊的人才训练的“流水线”,但难以将大学变成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因为它忽视了大学管理对象作为精神世界极其丰富的人的各种需求以及作为一个典型的文化组织的特殊性。特别是处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容易在信息的海洋中无所适从,失去思考、辨别与选择的能力,如果大学教育忽略人的心灵需求、人生目标、人生意义和价值观等,那么它所培养的人在角逐利益时,就会不受理
40、性、良心、正义和道德的制约而沦为经济动物。这些弊端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忽视了文化因素在大学管理中的影响,没有将大学视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组织进行管理所致。因此,从组织文化的角度探索大学管理的新模式具有深远的意义。正如安德鲁T马斯兰德在提及为什么要研究大学组织文化时总结道:“在理论层面4上,组织文化的分析对研究者提供了又一个工具。理解特定的组织文化有助于深层次地解释学术机构的管理,因为文化对管理模式和决策实践有显著的影响。文化的分析也有助于解释那些导致无效行为和计划的冲突性文化因素。有一种观点甚至认为组织文化更应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核心。”ii2深入学校文化管理的研究国内关于“学校文化管理”的研究方兴未艾
41、。查找“学校文化管理”的研究,能搜索到的成果并不多,其中对于“文化管理”的概念、特征、理论基础、作用以及策略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季萍在对学校文化的反思与再建中对学校文化进行了清晰的界定,认为学校文化不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简单堆砌,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人们的价值判断,而是学校大多数成员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的“内隐规矩” 和“内隐概念”。教育行政部门及其它权力部门的文化必然会影响学校文化,在文化再建过程中不但提学校文化的再建,还必须同步提出教育行政文化的再建。文化是可以诊断和改造的,学校文化的诊断可以通过对行为的分析来进行,学校文化的改造是在诊断到学校中的某种内隐规矩和内隐概念之后对其进行改造
42、。国内外学者对“学校文化”研究的落点主要集中在对“学校文化”概念性的辨析、功能的探讨和建设方略上,而将学校文化理论融合到学校管理理论中,研究学校文化的管理价值、管理模式以及管理策略等方面还相当薄弱。在研究对象上,更多地集中在中小学的“文化管理”,对于大学的“文化管理”鲜有涉及,笔者才疏学陋,只希望作一点有益的探索和尝试。3以实证性的方法研究大学组织文化目前,很多学者已经开始了“将企业中的组织文化理论推衍到学校管理中”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依靠组织文化类推出来的的学校文化研究还没有掀起学校文化的真实面纱,难免有纸上谈兵之嫌。本研究走进大学文化的事实中考察大学文化,从若干维度描述抽象的
43、大学文化,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大学文化进行诊断,并借助数据分析的工具进行统计分析,以求描绘出大学文化的生存现状,使对学校文化的研究避免空泛的缺陷。(二)实践意义1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的本质在于“文化育人”,对于传递文化、创造文化和发展人的大学,文化管理是建立在大学全体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愿景的基础上,在管理中起主要作用的不是管理制度的强制力量,而是人文精神的激励作用,大学的文化管理不仅是大学管理的手段,它的本身就是大学文化建设和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过程。也就是说,大学文化管理要建立在较高的大学文化建设水平上,因此,在大学中运用“文化管理”的模式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2提
44、高大学核心竞争力5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一所大学想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大学的文化力就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从文化与教育的关系来看,斯普朗格认为,教育也是一种文化活动,这种文化活动指向不断发展着的主体的个性生命生成,它的最终目的,是把既有的客观精神(文化)的真正富有价值的内涵分娩于主体之中。iii也就是说,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斯普朗格不同意那种“教育是知识获得的过程”的说法,提出了“教育是文化过程”的命题。教育的本质是文化传递,但斯普朗格进一步指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而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既然教育的过程就是文化的过程,那么决定大学核心竞争力的
45、就不仅是教育资源,而是大学文化。因此,在大学中进行文化管理能够加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3了解大学文化的生存现状本论文对广西四所大学的管理进行具体的文化诊断,使关于大学组织文化的研究摆脱直接从企业文化理论推衍出来的生硬和失真,直接走进大学文化研究的田野,采撷原生状态下的研究标本。同时,本论文通过访谈等实证的研究方法,对当前大学管理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探讨,以找寻出隐藏在问题背后的文化因素。以一斑见全豹的方式了解大学组织文化存在的真实状态,并以国外学者研究出来的大学健康文化特征作为参照,比较出被试大学的文化现状与健康文化标准之间的差距,也即是“大学文化健康度”。4实现民族文化战略的选择大学是传播和创造文化的地方,肩负引领社会文化潮流方向的使命,培养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因此,在大学里进行文化管理对于民族文化战略的实施具有深远的意义。20 世纪最后三年,文化奇迹般的在世界重大事件中扮演了主角,文化战略开始成就各国的竞争力。1998 年文化开始主导经济:1998 年德国的戴姆勒奔驰公司与美国的克莱斯勒两大汽车公司合并,虽然美国人并不甘心合并,但是德意志精细的质量文化使其制造的奔驰始终以其质量、安全性、舒适感在世界汽车制造业中遥遥领先,这一合并标志着一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