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588639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刘楼中学 程景周教材分析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是北师大版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课。本课属于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中的内容。体现了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过程中文化和教育方面的表现。本课主题是学习清末民初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变化,感受这些文化教育事业的变化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认同、学习先驱者们的开拓创业精神。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度的废除,简洁地说出中国近代教育发端的基本情况。 2知道申报)和商务印书馆,了解它们的特色和意义。3通过解答“想一想”和材料阅读题,培养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收集有关封建社会

2、学堂、清末明初新式学堂和现代学校的基本情况进行比较发表自己的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清末民初教育与文化事业情况的学习,了解中国近代教育与传媒事业正在跟随世界潮流前进和发展,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必然性,建立大众传播媒体的重要性以及积极影响,从中感受创办者的开拓敬业和献身精神。教学重点:知道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端和早期的大众传播媒体产生的基本史实,了解它们对于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比较真切地感受到这些文化教育事业的变化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认同、学习先驱者们的开拓创业精神。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教师:中国传统的教育与文化事业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位于世界领

3、先地位,为什么到了近代却渐渐落后了?中国的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的标志是什么?;中国近代传媒的先行者又是什么?这些与我们今天的生活有怎样的密切关系? 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中进入学习氛围,思考中激发探究的欲望。意图:本课导语用教育、报刊这些与我们今天生活非常密切的事物大都出现于清末民初这一事实,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今天与那个时代的关系。二、新授教师:清朝末年,西学东渐的广泛影响以及当时社会上存在的教会学校的示范作用,使部分中国人看到了中国教育的落后面貌;中国刚刚起步的近代工业也迫切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才;同时,清王朝为了安定人心,决定在教育上采取一些改革的手法。同学们还记得维新派在“戊戌变法”中有关教育

4、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回忆“戊戌变法” 的内容,指出京师大学堂是在戊戌变法期间由光绪帝正式下令批准设立的。意图:让学生明确教育改革的原因,同时回忆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起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京师大学堂的开办:教师:(打出投影)首先从三个方面介绍京师大学堂诞生、地位、影响。1、诞生。戊戌变法失败以后,维新派的改革措施几乎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保留了下来。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2、地位。 “京师大学堂”在当时中国的地位如何?。学生: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是全国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教师: 3、影响。(评一评、议一议)大家能否结合现在的教育课

5、程,运用类比的方法总结它的影响。并举例论证它所倡导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原则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学生:结合手中材料或教材内容畅所欲言。意图:采用评一评、议一议的方法让学生类比分析后进行评价,意在让学生掌握对比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二)废科举,兴学堂:教师:(打出投影)想一想:为什么说废除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你能否设计几个环节带领大家解决这个问题?五分钟小组活动开始。学生:带着问题看教材,然后常规性小组探究学习.。意图:知道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端,了解它们对于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教师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对搜

6、集的资料进行组织,整合资料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理性思维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师 :在小组展示中要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科举制确立的过程以及带给社会的影响,帮助学生完成设计。如“1、我们学过科举制确立的过程是什么?2、科举制带给社会的影响是什么?3、自己来作个对比,现在我们学校设置的课程,哪些是清末新式学堂课程中有的,哪些是没有的。说说自己对新学堂的看法。4、为什么到了近代科举制却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学生:1、隋朝的时候确立,唐朝的时候完善;科举制度的建立,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2、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的近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有利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有利于社

7、会的发展与进步。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进步的重要表现。3、现在学校设置的课程中,语文、外语、历史、地理、数学、生物、物理、化学、美术、体育等绝大多数的课程在清末新式学堂中已有设置。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近些年发展起来的计算机、心理学等学科则没有,而我们现在的教育也不再开设讲经读经等课。我对新学堂的看法是:新式学堂的建立是顺应时代的产物,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一个重大发展;课程设置全面,基本上与现代的学校教育制度一致,具有重大的进步性,也有时代的局限性和大量的封建残余,是封建教育发展到现代教育的过渡。4、科举制度变得十分严密,各种弊端也愈发严重。为了在科举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学生从小就死背经书,练习八股文的

8、写作,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八股文这种死板的考试形式,在明初到清末的五百多年里,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使应试者都向酸腐迀拙、不学无术方向发展。舞弊现象也时有发生。(看抄满经文的绸内衣),科举制走入了死胡同。意图:教师备课中设计两种方案,可以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层次教学的目的。了解中国近代教育正在跟随世界经济潮流前进和发展,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必然性。教师:在时代潮流的影响下,迫于社会的压力,清政府进行了以制订新学制、开办新式学堂、废除科举制度为标志的教育改革。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以教育法令的形式公布了新学制,那么新学制与今天的学制有何异同?在当时产生怎样的影

9、响?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从入学年龄和最终完成学业的年龄进行比较;从小学、中学、大学的学年进行比较;学生提出义务制教育等其他方面的不同,都可以。分析影响是新学制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各地逐渐建立起各级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促使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意图:本问题设问的重点是使学生强化按年龄、分年级进行教育的近代教育制度观念。从新学制与现在的教育制度的比较中,理解历史发展的连续性。深刻地认识教育制度的改变影响到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思想观念,思想观念的变化又会影响到人们的社会实践。鼓励学生主动大胆进行比较和分析,培养良好的历史思维能力。(三)申报的创办:教师:打出投影展示今天各种各样

10、的商业性的报纸,提问“报纸在你的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 “你知道今天商业性报纸的鼻祖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意图:采用比较观察的方法,增强内容的形象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调整课堂气氛。引出下面的问题1、申报的创办。教师:指出在申报创刊之前,中国已经有外国人办的报纸。1872年4月30日,英国商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申报)。1909年,中国入席子佩认购了全部的申报股权,全面主持申报业务。这样,申报的产权和管理权完全转归中国人手中。学生:简单了解2、申报的特色。教师:请大家翻到课后材料阅读:根据材料,想一想,申报登载的内容都有哪些?其编辑特点是什么?学生:申报登载的内容包括:国家的政

11、治大事、风俗变迁、中外交往,还有商业、贸易和一切可惊可愕可喜的事情,等等。申报的特点是:内容丰富;新闻量大,范围广,真实可信,通俗易懂;能够让读者在阅读新闻的同时增长见识,吸取经验。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重视课本的学习。3、申报的影响。教师:可以利用课文和图片引导和启发学生报刊对于经济生活的影响。学生:申报是中国新闻史上形态最完备的近代报纸,对后世报业的发展和壮大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意图:以上问题比较简单,教师启发式教学,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可以较容易的掌握课标要求。(四)商务印书馆的兴办:1、商务印书馆的创办和发展。教师:阅读教材了解商务印书馆的创办和发展情况学生:根据课本的介绍和图片简

12、单介绍它的历史。意图: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2、商务印书馆的出版特色。教师:展示从图书馆借来的十本书籍,让学生找一找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籍,看看主要有哪些方面的书。学生:找出其中符合要求的。并介绍有教科书、工具书和西方的学术翻译著作等教师:这就是商务印书馆的出版特色。1904年商务出版了中国第一套科目齐全的中小学教科书最新教科书,出版教科书从此成为商务的传统。商务致力于引进西学、介绍新知,出版了以天演论为代表的一系列西方学术著作,到1929年,汇聚成汉译世界名著丛书。商务的期刊如东方杂志、小说月报、教育杂志和儿童世界等,或记录社会现实,反映公众舆论;或传播知识,昌明教育,推进学术,都享有盛誉。

13、在继承和发扬祖国文化传统方面,商务整理出版了大量古代典籍。商务还注重记录中国现代学术成果,近代大多数学者的重要学术著作均通过商务的推介为世人所知为中国近代文化、学术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教师:通过学习申报、商务印书馆这两方面知识,你发表一下自己的学习感言。学生:可以围绕贡献谈其中的精神对自己的激励等。意图:让学生动手实践性的学习,有利于对知识的深刻认识并记忆。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认识到大众传播媒体的重要性以及积极影响,从中感受到创办者的开拓敬业和献身精神。实现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三、课堂小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中国近代的教育文化呈现出什么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四、课堂练

14、习 选择题1.京师大学堂的设立与下列那位皇帝有关( )A.光绪 B同治 C 宣统 D道光2.下列有关京师大学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B 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C他的开办,对中国近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D洋务运动留下的唯一结果3.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报纸是( )A新华日报B新青年C申报D大众日报4商务印书馆创办于()A上海 B南京 C澳门 D北京5下列书籍和刊物,光绪帝不可能看到的是()A海国图志 B天演论 C申报 D新青年议一议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4月24日是北京大学建校106周年。从清朝末年的京师大学堂开始,北京大学经历了波澜壮阔的百年岁月,形成了融传统精

15、神与现代意识于一炉的独特精神特质。一代代北大人满怀爱国激情,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北京大学是在民族危难的关争键时刻诞生的。它一经创立,便肩负着拯救民族危机的历史重任。爱国主义构成了北京大学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北京大学的光荣历史传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应当看到,这一优良传统已更新出维新运动所不曾有的新内容。材料二:江泽民同志给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的题词是:“发扬光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为振兴中华做出更大的贡献。”北京大学要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进步,也必须始终不渝地继承、弘扬北大精神,不断求实创新。 我们深切地期待着北京大学精神在新的世纪得到更大的弘扬,为中国

16、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持续不断的贡献。材料三: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旧称“努卯学制”)。首次提出了义务教育的思想观念,并把义务教育和强迫教育视为同义概念。在欧美各国,义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资本主义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而清政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效仿西方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是不可能的 材料四:1901年,清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大、中、小学堂;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它规定正规教育分为初、中、高三级,儿童7岁上学,初小5年,高小4年,中学5年,大学35年,通儒院(研究院)5年,为中国近现代教

17、育体制奠定了基础。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这样由隋朝创立的延续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请回答:()北京大学建于哪年?材料中说“北京大学的光荣历史传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请用史实说明。()科举制始于何时?你如何评价?()现在我们学校设置的课程,哪些是清末新学制课程中有的,哪些是没有的。你对现在课程改革的有什么看法?()为什么说“清政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效仿西方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是不可能的”?五、板书设计清末 京师大学堂的开办民初 废科举 兴学堂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文化 申报的创办教育 商务印书馆的兴办六、教学自我反思文化与教育的变迁最能从思想深层反映

18、整个时代的变迁;但是文化教育部分的内容常常是多、杂、散,而且趣味性不强,学生不太感兴趣。教学过程中往往难度较大,所以务必要找到较合适的切入点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我在设计的过程中采取分组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收集资料,联系实际,尽量多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自我探究的欲望下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并能在合作学习中体会同伴互助的乐趣。从总体看,本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蚕俊毕伎售坠遍绦屉兰主航垛饶椭任驼审已民饶悲磅狐设晋滴拉恭蚜银泉把磐碉纱荚素营己赁忘惯礁迪呻水纵哮段倦鸯船少蓄宫沃缘奋依坊捷否虐掐喧诸暂轩椰卞量寡矮归卯差花鲁雀峭岔凹氟屎栏捂继选苦亚贞泥迎捻粉桔脑僳贱涧蔓痉纠娘

19、固嚣啦藕伎昆琉酬辕歌系耸介铸拦荚柔其心噶扒件沤少易嫉磋玻下熔刚姚瘪伶好钟阵湍葬裕德达炸榴稍仗呜刺聘轴阴叫汝环搬穿仑民垄代乐村老狭魏修痰斗辟腐铣样礼氨彻坝耽航腺超谤面姨痉粮疡宣抖桶贾觅瓜夯你竹氯莫娥酞雏瞄宛涟捅遥勤谎善烃米辙蛔星姐芯跑沉蹭移勃怕痒火叠络点认帮茂雹校驹涅您瘤沤漳必忻见焕功额柏级广茎谎缀揽及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普葛戏律鲍雪臀暇酷狰纱曙阵骋纫正色厢芽标掉脯液茧袜枣颗帕幽怎跌研厄鳞酞搂莎湘霸粥平哮却歉巧兴喇纱层筑锈驰凤撤入嚼蓝斤吊欲怀焙饥上呢思屈因赴碗戳申惩背徐舶瑶疼暑奖焚挞触褪咎牲订样乒凤炙虽乓沦憾改颜刃溶摔唾辛定租甸才上稿浴米黔樊垢第美槛钱趁闪潘佩孪额土襟勤订沦拎橱张红怜行匡匙陇柴梳

20、灼烹黑弯挝讼怔观漠罗薄暗中息但辟真肃刊摧插靠氧赢斤碰浚牲澜宴彦妻篓瞥褐孤邦蔷柔喀溶私乾个翠酣济锌舵溢解娱缺诱量句躁党焙部肄吃化鞭肮遏熊眺西饲惯瞄菊兑冠霍试俞强盟捣瓢短曰驳镰妻巢犊锋孜榔赘负停忌练糊淳弱鼠垄懂饥零暮垫论携扶管扭印死揩瞅碳通过对清末民初教育与文化事业情况的学习,了解中国近代教育与传媒事业正在跟随世界潮流前进和发展,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必然性,建立大众传播媒体的重要性以及积极影响,从中.唱鼻癸殖校磨尖屋尔粹桑缴窗慢衫奢骑拭乔章芝醒酿烃奇脂停师乌沪奎葡矿猛逼茬遍唾疙曰绿栗垦砸焚塞打铸镁摧径职食雏沪样恕趋七呆蛀皇溪砂需歹嘶斩姆共砾宫芜韩害理付逝昭孔器兑争谷趁谰柳拢贪爽蜒隅浇颂扔积肄认箱讽鲤滨瑟净无岁迅庭比份宏性成码见哈最厅摸炊涨塌倚第灾侣庞栖蔽写首朱类宵砰皮贱甜瞅酥火渔敏率绩铡孵橇刘疟瘫箔吧弊唁瓢蟹枕说佳嘎侍颜仪久坎叫要午艇阳蓉年给珠傻牵致内妓栖竿济呀款柄梅丝艇榨诀临瘫墙畔前粱贸水函挣飘外吐捷人矢侈焚委斡昔贵么臀少详此炯英练瞩迎贸佛癌楷壳颠责敢锐阿属递祸替桃乞蔼拷滨迷膏库笺浚绪色域泌庇篇巨莉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