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588729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2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湖南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湖南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湖南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湖南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doc(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湖南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指 导 意 见(湖南省安监局 二一六年三月)为加快推进我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推动安全生产信息基础设施和标准体系建设,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以信息技术提升安全监管和应急管理能力,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促进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201520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国家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平台总体建设方案的通知(安监总规划20156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安全生产“三三”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湘政办发201518号)等法规文件要求,结合湖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快推

2、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通知(湘安监201521号)、湖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湖南省安全生产信息化顶层设计(20152020)湖南省安全生产数据规范的通知(湘安监201524号),现就加快推进全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有关事项,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建设原则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根据湖南省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和业务发展需求,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应从大安全角度着想,统筹规划设计,全盘谋划好平台的顶层架构。在实施上要采用打好基础、急用先行的原则进行分步实施,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和现实条件稳步推进平台各系统的建设应用工作。2.先进实用,适度超前。安全生产应急平台既要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潮流,充分采用先进

3、的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安全生产监管和应急管理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撑手段;又要注意系统的实用性,结合业务实际,对先进但不实用或暂时不具备条件的要缓建、后建,避免造成资源浪费。适度超前,一是指在系统基础软硬件建设方面要采用先进主流的产品,确保系统建成后35年不落后;二是指在业务应用建设方面要敢于探索,要充分发挥新技术在创新安全监管监察方式方法、提高科学施救水平方面的作用,通过试点建设,在国内起到创新示范作用。3.纵横衔接,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要加强纵向、横向的互联互通建设和信息资源共享。在纵向上实现国家、省、市州、县市区四级安监部门平台及所辖企业平台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同步;在同级政府领

4、导下,横向上实现与公安、交通运输、国土资源、质监等安委会成员单位的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真正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监管体系,形成立体化、层次化的安全生产监管格局。4.统一标准,强化安全。平台建设必须遵循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在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全省安全监管业务标准和信息技术标准应严格以湖南省安全生产信息化顶层设计(20152020)及湖南省安全生产数据规范为标准指导。加强信息安全保护,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强化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检查、风险评估和涉密信息管理等工作。5.加强管理,资源保障。要加强各级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的制度建设和组织管理。各级安监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亲自协调,使

5、所有安全监管人员都能积极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来,而不能使信息化建设成为信息技术人员的“独角戏”。同时,还要为推进项目建设、应用和运行维护提供充分的组织、人才、资金和能力保障。6.鼓励试点,分类推进。在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过程中,除省局统一开发建设的系统外,鼓励各市州、县市区在严格遵循湖南省安全生产信息化顶层设计(20152020)和湖南省安全生产数据规范的前提下,根据本级财权、事权和安全生产特点,积极推动本级应急平台建设和所辖直管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动态监管系统建设与应用工作。省安监局将对试点市、县安排适当的奖励引导资金。应急平台建设情况将纳入对市、县年度目标管理考核。通过试点总结经验,形成全省推广的建

6、设模式。二、建设目标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省人民政府对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的有关规定、要求,结合湖南实际,以省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为核心,市州、县市区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为节点,涵盖企业平台,力争三年时间,建成技术先进、功能齐全,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互有侧重、互为支撑,平战结合、以平为主的湖南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并实现与国家安监总局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无缝对接。三、基本框架湖南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由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市州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县市区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和专业(矿山、危化)应急救援基地应急平台、企业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组成,共同构成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

7、台体系的支撑节点。体系结构图如下。湖南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结构图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之间确保应急通信、计算机网络、视频会议、视频监控、综合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下级平台向上级平台提供应急资源、应急预案、视频监控以及安全生产事故现场以及救援处置的相关数据,市、县级平台接收上级下达的救援指令,实现应急工作的跨层级联动。省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应实现与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数据交换。各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还应通过电子政务外网、数据专线等方式实现横向与同级政府应急平台和其它部门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实现应急资源共享,保持通信畅通,接受政府应急平台的指挥调度,相互合作开展事故救援工作,实现跨部门

8、应急联动。全省各级应急平台是湖南省安全生产监管与应急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监管与应急平台体系的实现载体,与许可备案管理、隐患排查、行政执法等安全监管应用系统相互关联,形成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应急平台与监管业务系统通过统一规划建设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和中心数据库实现系统之间的关联和数据的交互共享。应急平台在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需要通过系统,查询事发企业的各类安全生产相关信息、事发地点的地理位置信息、周边危险源和重点防护目标情况等信息,为进行风险分析、综合决策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同时,通过应急平台接收或产生的事故信息、应急救援处置信息等也可以为企业信息管理、事故管理、目标考核、企业诚信管理和行政许可

9、、行政执法等系统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1.省级应急平台。省级应急平台以应急指挥场所为物理载体,以移动应急平台为有效补充,以基础支撑系统、数据库系统为底层支撑,以信息接报发布系统为展现,实现与国家安监总局应急平台、市级应急平台以及部门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向上接受国家安监总局和省政府应急平台的指挥调度,向下指挥调度市级、县市区应急平台,重点实现监测监控、信息报告、调度指挥、辅助决策、现场图像采集等主要功能。2.市州应急平台。在满足本辖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需要的基础上,实现与省级应急平台、县市区应急平台以及同级部门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重点实现监测监控、信息报告、综合研判、调度指挥和现场图像采集等主要

10、功能。3.县市区应急平台。县市区应急平台按照省、市应急平台建设规划,重点实现监测监控、信息报告、指挥调度、现场图像采集等功能,实现与省级应急平台、市州应急平台互联互通。4.企业平台。重点是平时的动态监测监控和应急管理,按有关规定建设监测监控与预警系统。按照属地原则和隶属关系,企业平台分别接入省、市、县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安监部门可以随时调阅所监管企业的视频、安全状态数据以及理化参数。其中,中央在湘、省属集团企业平台接入省局平台;中央在湘、省、市属企业平台接入市州平台;其他企业接入县市区平台。四、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综合应用系统、应急指挥场所、应急通讯系统、移动应急平台、数据资源与数据库系统、基础硬件

11、系统、应用支撑平台、与安委会成员单位互联互通八个建设内容。1.综合应用系统。建立全省统一标准的应急综合应用管理系统,主要包含综合业务管理系统、事故上报与管理系统、应急救援指挥调度系统、安全动态监管系统。2.应急指挥场所。主要包括指挥大厅、值班室、会商室和值班休息室。应急指挥场所应满足应急值守、会商决策、指挥调度要求,并建设配套的大屏幕显示系统、会议音响系统、集中控制系统等。3.应急通讯系统。各级平台应充分利用已建的公众与专用通信网络、有线与无线通信资源建设应急通讯系统,实现与各级平台以及与突发事件现场间的信息传送,确保应急处置时通信联络的安全、可靠、通畅。应急通讯系统应包含有线通讯系统、无线通

12、讯系统、数字录音系统、多路传真系统。4.移动应急平台。包括应急指挥车、手机工作平台等。通过移动应急平台可实现在任意时间、指定范围内建立事故现场与应急指挥中心之间多通道的双向语音、数据、图像通信等综合业务的互联互通。5.数据资源与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是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的重要基础,安全生产监管与应急救援相关的基础数据及业务数据,经过采集、处理、标准化、传输等流程,最后储存到平台的数据库中。应急平台的数据库与各监管业务系统数据库通过中心数据库实现底层互通和共享,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现象。6.基础硬件系统。建设网络、主机、存储、容灾、安全防护等基础硬件系统,以满足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需求。

13、本着资源共享、节约投资的原则,建设的基础硬件系统应满足各监管业务系统与应急平台的共用共享要求。7.应用支撑平台。应用支撑平台是平台应用系统运行的支撑环境,主要包括基础应用支撑环境(服务器操作系统、应用中间件、数据库软件等)、移动应用支撑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共享系统、业务应用支撑平台等。8.与安委会成员单位互联互通。各级平台要实现横向与公安、交警、消防、交通、住建、工商、质监、国土等主要安委会成员单位的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五、建设分工根据湖南省安全生产信息化顶层设计(2015-2020)的总体要求,全省各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采用统一开发建设与分级开发建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一)统

14、一开发建设部分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综合业务管理系统、事故上报与管理系统及相应的数据库系统、应用支撑系统和基础支撑硬件,由省局负责统一开发建设、统一部署应用。1.省局负责统一开发、统一部署应用的软件平台。主要采用B/S架构,系统部署在省政府中心机房,市州、县市区级平台只需通过电子政务外网登录使用,共包含如下系统:(1)应急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系统含企业层和政府层应用。企业层包含应急资源管理、应急预案备案申报、重大危险源备案申报。政府层应用包含企业信息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专家库管理、应急资源管理、应急预案管理、应急知识库管理、应急值班管理、应急通讯录管理、综合统计分析。(2)事故上报与管理系统。主要

15、包含事故接报与上报、事故统计分析与统报、事故调查与处理、事故提醒与信息发布。2.省局负责统一开发,省、市州、县市区分级负责部署的系统。这部分系统需要与本地硬件设备联动(包括有无线应急通讯设备、移动应急平台、数字传真、短信、视频监控等),采用B/S技术架构,由省局统一开发基础平台并开放市州、县市区平台的二次开发接口,在省、市州、县市区分级部署,实现网络、数据、通讯的互联互通。该部分内容包括:(1)应急救援指挥调度系统。主要包括事件信息管理、综合研判、辅助决策、应急指挥及总结评估、信息发布等功能模块。在应急救援调度系统中,各模块既能单独运行,又可相互联动,共同实现事故的应急处置流程。(2)移动应急

16、手机工作平台。手机工作平台主要实现应急信息查询、应急救援联动、现场信息采集传输、即时通讯调度等功能。(二)分级开发建设部分对于应急指挥场所与基础设备设施、安全动态监管系统、应急通信系统、移动应急平台等系统,采用省、市州、县市区分级负责开发建设。省、市、县按照统一标准和规范,分别负责建设各自平台(含所辖企业平台),省局对试点市、县安排适当的奖励引导资金。1.省局主要负责:省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和统一开发建设部分。开发制定统一的数据接口和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对市州、县市区应急平台的统一数据接入和同步。省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内容详见附件1。2.市州局主要负责:除省级统一建设、统一部署的内容外,市州

17、安监局需根据业务需要及实际基础支撑环境,进行扩展建设、分级负责建设,主要内容包括:(1)应急指挥场所及配套基础支撑硬件。包括建设指挥大厅、应急值班室和值班休息室等,满足应急值守和指挥调度需要,并配备相应的大屏幕显示系统、数字会议系统、集中控制系统及网络系统、主机存储系统、备份系统和安全防护系统设备。(2)应急通讯系统。市州平台应急通讯系统应参照省级系统自主建设,需与省级平台互联互通,组成应急通信专网。市州可根据自身安全监管特点,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应急通讯系统,建议具备各类音视图文的融合通讯功能。(3)安全动态监管系统。实现本辖区内的重点企业的动态监管,能够下联县市区平台,上接省级平台,同时

18、对市属重点企业、各县市区履行动态监管工作的情况进行巡查、抽查,及时发现有关问题并进行整改,强化安全监管主体责任落实。(4)移动应急平台。市州可根据实际需要配备中型或小型移动应急指挥车和卫星便携站,市州移动应急平台应与省级平台互联互通。(5)应急救援指挥调度系统。市州安监局在本地部署省局统一开发的应急救援指挥调度系统,并进行二次开发,以实现对本地应急通信设备、移动应急平台、手机工作平台、传真短信、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安全动态监管系统)等的协同通信调度。(6)配套数据库系统及应用支撑软件。辖区内动态监管系统的业务数据库应由市州局自主建设,应急救援指挥调度系统业务数据库采用省安监局统一数据标准进行建

19、设,满足与省安监局业务数据互联互通。(7)与安委会成员单位互联互通。市州平台可在省级平台统一建设及市州平台自主建设的系统的基础上,围绕与市级安委会主要成员单位的互联互通开展建设,以满足应急管理和救援需要。市州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基本建设内容详见附件2。3.县市区局主要负责:县市区应急平台是市州级平台的延伸,即可以作为省、市州应急平台的指挥终端,也具有独立的指挥调度能力,能够单独处置一般事件。县市区负责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1)应急指挥场所及配套基础支撑硬件。有条件的县市区安监局,可根据实际需要建设指挥大厅、应急值班室和值班休息室等,满足应急值守和指挥调度需要,以及配套的大屏幕显示系统、数字会议系统

20、等设备设施。网络系统、主机存储系统、备份系统和安全防护系统等设备设施统一利用市州级平台设备。(2)安全动态监管系统。县市区平台是落实企业动态监管主体责任的第一线,主要实现本辖区内的重点企业的动态监管,能够下联企业端系统,上接市州级平台。县市区动态监管系统主要实现对企业的监管执法、警示震慑作用。(3)移动应急平台。县市区应配置现场小型移动应急平台,有条件的县市区可根据自身需求合理配置应急救援指挥车。县市区建设的移动应急平台必须满足省、市安监局的要求,实现与省、市州安监局应急平台的对接。通过移动应急平台建设,县市区安监局可实现快速抵达事故现场并建立与市州或省安监局应急指挥中心之间多通道的双向语音、

21、数据、图像通信等综合业务的互联互通,向上采集传输现场信息,并接受上级部门的指挥调度。(4)应急通讯系统。县市区应急通讯系统应参照省、市州系统自主建设,需与省级、市州平台互联互通,组成应急通信专网。县市区可根据自身安全监管特点,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应急通讯系统,建议具备基本的融合通讯功能。县市区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基本建设内容详见附件3。4.企业主要负责:企业要在充分整合已有的相关监测监控系统的硬件、网络和软件等资源的基础上,按照国务院、安监总局、省、市法规文件要求,建立全面的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确保企业内部的危险源能够做到24小时全方位动态监控,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仪器仪表等监控设备24小时稳定有

22、效运行,监控值守人员按时在岗值班,对监控报警信息进行科学及时有效处理。企业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须能实现与属地安监部门应急平台进行对接和数据接入,接受安监部门的动态监管。企业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建设及政府安全动态监管接入基本要求详见附件4。六、标准要求全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要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一的业务流程、术语标识和数据共享等标准化体系,遵循通信、网络、数据交换、信息安全等相关国家标准和湖南省安全生产数据规范。新建应急平台要遵循湖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快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通知(湘安监201521号)和湖南省安全生产信息化顶层设计(2015-2020)所列的基本原则、

23、建设步骤、技术路线和技术标准进行建设,已建成的应急平台要通过技术转换等手段,实现全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全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应遵循的法规规定与标准规范文件目录详见附件5。七、保障措施和要求1.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工作,切实增强应急平台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将应急平台建设作为重点项目纳入各自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规划中。要成立本单位负责人牵头的应急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重点保障。要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实际情况,明确职责分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规范有序地开展应急平台规划、建设工作。各级应急管理机构要主动承担本级应急

24、平台建设和日常使用管理工作。各地、各单位应急平台建设要加强与省局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沟通,完善建设方案并报备案,确保建设标准统一,实现全省应急平台互联互通。2.保证建设资金。各地、各单位要全力争取同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应急平台建设立项审批和资金保障工作的支持,确保全省应急平台体系建设任务按期顺利完成。3.加快建设进度。各地、各单位要按照本指导意见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加快全省应急平台体系规划建设实施工作。2016年上半年,全面启动市州、试点县市区、有关企业应急平台建设。重点实施市州应急平台基础支撑系统和应急指挥场所建设。2016年底前,完成省级应急平台的建设工作,并组织实施与国家安监总局和试点市州、

25、县市区的应用系统对接。2017年,全面启动县市区应急平台建设,基本完成14个市州应急平台建设。2018年底前,完成全省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初步实现省、市、县三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4.加强监督管理。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作为全省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工作的具体指导者,要加强对各地、各单位应急平台建设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及时通报情况和交流建设经验。5.加强运维保障。应急平台建成后,要做好安全测评、系统验收和人员培训工作,配备必要的技术管理人员,理顺工作流程,建立健全安全保密、运行维护等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日常运行维护,保证运维经费投入,保障应急平台高效安全运行。附件:1.省级安全生产应急

26、平台建设内容摘要2.市州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基本建设内容3.县市区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基本建设内容4.企业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建设及政府安全动态监管接入基本要求5.全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应遵循的法规规定与标准规范文件目录附件1省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内容摘要一、建设目标一是建成支撑湖南省安全生产监管与应急平台整体运行的基础设备设施,包括指挥中心设备间、应急指挥场所等基础环境与依托于省政府云计算机房建设的网络系统、计算存储系统、备份系统、安全防护系统等基础硬件支撑,以及数据库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应用软件支撑。二是建设全省使用的应急综合业务管理系统、事故上报与管理系统,满足全省各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

27、挥机构日常应急管理、应急值守、事故报送与统计分析的需要;建设省级安全生产动态监管系统、应急救援指挥调度系统、应急通讯系统、移动应急平台等,实现对省级重点监管对象的动态监督管理,实现对省内安全生产事故的快速响应、科学决策、有序调度和高效处置;并实现纵向与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各市州平台,横向与安委会成员单位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最终建成技术先进、功能齐全、平战结合、以平为主的湖南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全面提高湖南省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二、建设内容主要包括:1.综合应用系统:建立全省统一标准的应急综合应用管理系统,主要包含应急综合业务管理系统、事故上报与管理系

28、统、应急救援指挥调度系统、安全生产动态监管系统。根据湖南省安全生产信息化顶层设计的总体部署架构,省级应急平台综合应用系统中的应急综合业务管理系统、事故上报与管理系统应采用省安全监管局统一建设、集中部署的方式进行建设,除满足省安全监管局使用以外,应支持市州、县市区安全监管机构通过政务外网登录使用;省级平台综合应用系统中的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功能满足省、市州两级使用,采用省安全监管局统一建设,省、市州分级部署的方式建设;省级应急平台综合应用系统中的安全生产动态监管系统仅满足省安全监管局本级使用。2.应急指挥场所:省级平台建设满足应急值守、会商决策、指挥调度的应急指挥场所,并建设配套的大屏幕显示系统、会

29、议音响系统、集中控制系统等。3.应急通讯系统:省级平台应充分利用已建的公众与专用通信网络、有线与无线通信资源建设应急通讯系统,实现与各级平台以及与突发事件现场间的信息传送,确保应急处置时通信联络的安全、可靠、通畅。省级平台应急通讯系统包含有线通讯系统、无线通讯系统、数字录音系统、多路传真系统。4.移动应急平台:鉴于省政府应急办建设了移动应急指挥车可供各部门共同使用,为避免重复投资,省级移动应急平台重点建设手机工作平台。通过手机工作平台可实现在任意时间、指定范围内建立事故现场与应急指挥中心之间的双向语音、数据、图像通信等综合业务的互联互通。5.数据资源与数据库系统:省应急平台的数据库与各监管业务

30、系统数据库通过中心数据库实现底层互通和共享,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现象。6.基础硬件支撑:省级平台应依托于省政府云计算中心建设网络、主机、存储、容灾、安全防护等基础硬件支撑系统,以满足省安全生产监管与应急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需求。本着资源共享、节约投资的原则,建设的基础硬件支撑系统应满足省级各监管业务系统与应急平台的共用共享要求。7.应用软件支撑:应用软件支撑平台是省级平台综合应用系统运行的支撑环境,主要包括基础应用支撑环境(服务器操作系统、应用中间件、数据库软件等)、移动应用支撑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共享系统、业务应用支撑平台等。8.与安委会成员单位互联互通:省级平台要实现横向与公安、交警

31、、消防、交通、住建、工商、质监、国土等主要安委会成员单位的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三、投资估算根据省发展改革委对湖南省安全生产监管与应急平台(基础设备设施与应急平台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意见,省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的项目投资为1824万元。附件2市州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基本建设内容一、建设目标市州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侧重日常应急管理,主要是全市应急资源管理和应急预案管理,为安全生产事故提供科学的应急救援方案。建立应急值守和指挥调度系统,第一时间对突发事故进行响应,并接受省级平台的统一指挥协调,有序开展应急救援处置工作。市州平台系统应严格遵循省级平台的技术标准进行建设,需与省级平台互通互联,

32、统一数据格式。同时,还应实现与所辖县市区应急平台以及同级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二、建设内容与基本要求(一)应急指挥场所。建设指挥大厅(建议150平米左右)、应急值班室(建议30平米左右)和值班休息室,具有专家会商功能。配备相应的大屏幕显示系统、数字会议系统、集中控制系统,满足应急值守和指挥调度需要。1.大屏幕显示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可采用高清DLP拼接显示投影系统(分辨率1440*1050)、或高清液晶拼接(LCD)显示系统(分辨率1920*1080)、或高清LED显示系统(分辨率1920*1080)、或高清投影显示系统(分辨率1920*1080)、或大尺寸高清电视机(分辨率19

33、20*1080)等设备。若采用DLP拼接显示或高清液晶拼接(LCD)显示系统,建议采用2行3列以上配置;若采用高清LED显示系统,建议屏幕面积8平米左右;若采用高清投影显示系统幕布,建议屏幕尺寸100寸以上;若采用大尺寸高清电视机,建议屏幕尺寸80寸以上。具体设备类型与建设规模视各市州具体情况而定。2.数字会议系统。建议采用数字会议主机方式,发言话筒建议配置6只以上,采用手拉手方式连接或采用无线话筒方式连接,并配置相应的数字音频处理系统、功放、8通道以上调音台等辅助设备。3.集中控制系统。建议采用通过触摸式有线/无线液晶显示控制屏等设备对应急指挥场所的设备进行控制。控制内容应包括投影机、屏幕升

34、降、影音设备、信号切换等。(二)基础硬件支撑系统。建设满足市州应急平台运行的基础硬件支撑系统,包括网络设备、主机存储设备、安全防护设备等。各市州根据本市实际情况进行建设。1.网络设备。网络系统包含市州应急平台所需与市级电子政务网连接所需要的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还应包括应急指挥场所所需的局域网网络交换机等。路由器要求千兆企业级以上设备,交换机要求为千兆交换机,24个以上网络端口,并配置一定数量的万兆互联端口。2.主机存储设备。主要为市州应急平台虚拟化资源池及存储备份系统,如市州政府有统一的云中心,则可利用云中心资源。如需自建,主机系统建议采用国产两路以上中、高端服务器,内存大于8G以上;存储设

35、备应为千兆及或万兆级中、高端存储,存储空间要求5T以上。3.安全防护设备。根据国家信息系统等级保护要求,配置相应的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库审计、堡垒机、上网行为管理、防毒墙、杀毒软件等设备。需保证系统建设完成后,至少能通过信息系统安全二级等级保护评测。如市州政府有统一的云中心,则可利用政府云中心资源。(三)应急通讯系统。市州平台应急通讯系统应参照省级系统自主建设,需与省级平台互联互通,组成应急通信专网。市州可根据自身安全监管特点,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应急通讯系统,应具备各类音视图文的融合通讯功能。应急通讯系统应包含指挥调度交换机、录音存储设备、有无线通信互联网关、电子传真发送网关等设备,并配

36、置不少于2路的值班电话席位,同时能与省局安全生产应急平台采用电子政务专网进行互通互联。各市州安监局应尽力与本市州公安局协商,充分利用公安资源,依托公安的集群网络,通过为安监应急指挥配置集群通讯终端并单独为全市州安监应急系统划分专用通讯组的方式,实现对公安集群通信网的共享利用,实现城区、近郊范围内的应急现场的应急通信。(四)安全动态监管系统。实现本辖区内重点企业的动态监管,能够下联县市区平台,上接省级平台,同时对中央在湘、省市属重点企业、各县市区履行动态监管工作的情况进行巡查、抽查,及时发现有关问题并督促整改,强化安全监管主体责任落实。系统分为企业终端接入设备、企业动态安全监管软件、动态监管系统

37、平台、解码器四个部分。1.企业终端接入设备。为各重点企业安装1台企业终端接入设备,用于将企业的所有重大危险源、重点部位、监控室画面、仪器仪表状态参数等信息上传至市州动态监管平台,并进行数据上的对接。2.企业端安全动态监管软件。部署在企业终端接入设备中,将企业的重大危险源、重点部位、监控室画面、仪器仪表状态参数等信息进行集中式管理,并与市州安全动态监管平台进行监控信号、数据的对接。3.安全动态监管解码器。实现将企业平台的重大危险源、重点部位、值班室监控画面通过接入高清混合矩阵将各种视频信号分类显示到应急平台大屏幕显示系统中。4.安全动态监管系统平台。部署在市州安监局,作为企业监控信号接入、展示、

38、企业仪器仪表状态参数异常记录的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实时监测、异常预警、动态监管三方面功能;系统应能对企业仪器仪表状态参数异常、值班室无人值守等违规行为进行记录、抓拍、录像,可作为对企业监管执法的依据。(五)应急救援指挥调度系统。市州安监局在本地部署省局统一开发的应急救援指挥调度系统,并进行二次开发,以实现对本地应急通信设备、移动应急平台、手机工作平台、传真短信、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安全动态监管系统)等的协同指挥调度。市州应急平台应在本地部署省局统一开发的移动应急手机工作平台(移动应急APP),并进行二次开发,通过手机工作平台实现在任意时间、指定范围内建立事故现场与应急指挥中心之间的双向语音、数据

39、、图像通信等综合业务的互联互通。(六)移动应急平台。市州应急平台可根据实际需要配备中型或小型移动应急指挥车和卫星便携站,市州级移动应急平台应与省级平台互联互通。市州级移动应急平台应配置静中通或动中通卫星天线,并配置视频会议终端、视频转发设备、音、视频设备、集中控制设备等。其中视频会议终端需与全省视频会议系统设备保持一致。(七)配套数据库系统及应用支撑软件。辖区内动态监管系统的业务数据库应由市州局自主建设,应急救援指挥调度系统业务数据库采用省安监局统一数据标准进行建设,满足与省安监局业务数据互联互通。应用支撑软件应包含操作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等正版应用支撑软件。(八)与安委会成员单位互联互

40、通。市州平台可在省级平台统一建设及市州级平台自主建设的系统的基础上,围绕与同级安委会成员单位的互联互通开展建设,以满足应急管理和救援需要。三、系统基本配置市州应急平台系统基本配置见下表。下表所列软硬件配置为建议配置标准,各市州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开展建设。项目序号费用类别项目名称数量单位备 注工程建设一应急救援指挥调度系统应急救援指挥调度系统1套省局统一开发,市州局本地部署和二次开发手机工作平台1套应急救援指挥调度系统数据库建设与加工1套二基础硬件支撑系统应急通信系统1套网络系统1套主机与存储系统1套安全保障系统1套三动态监管系统安全动态监管平台软件(政府层应用)1套安全动态监管平台市州解码器1

41、套按2台解码器计算企业安全动态监管设备(含企业层应用)60套按接入60个重点企业计。四指挥大厅大屏幕显示系统1套建议基本配置标准,实际建设规模视各市州具体情况而定集中控制系统1套矩阵切换系统1套会议音响系统1套基础设备及综合布线1套机房机房建设1套五应用支撑应用支撑软件1套六移动应急平台中型移动应急平台1台可根据市州实际情况选配。卫星便携站1套七互通互联与安委会成员单位互通互联1套八集成费系统集成费1套工程建设费的6%附件3县市区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基本建设内容一、建设目标县市区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侧重日常对企业重大危险源的动态监管,促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并督促辖区企业进行各类

42、应急管理信息的上报登记,开展全县应急资源普查和动态更新工作,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确保救援方案的科学合理性。二、建设内容与基本要求县市区应急平台是市州平台的延伸,即可以作为省、市州应急平台的指挥终端,也具有独立的指挥调度能力,能够单独处置一般事件。主要的应用软件和数据库等主体内容均由省级、市州应急平台统一建设部署,县市区级平台自主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部分:(一)应急指挥场所。有条件的县市区安监局,可根据实际需要建设指挥大厅(建议100平米左右)、应急值班室(建议20平米左右)和值班休息室,指挥大厅应具有指挥大厅、专家会商室两部分功能。配备大屏幕显示系统、数字会议系统等设备设施,以满足

43、应急值守和指挥调度需要。1.大屏幕显示系统。县市区应急平台大屏幕显示系统可高清液晶拼接(LCD)显示系统(分辨率1920*1080)、或高清投影显示系统(分辨率1920*1080)、或大尺寸高清电视机(分辨率1920*1080)等设备。若采用高清液晶拼接(LCD)显示系统,建议采用2行3列以上配置;若采用高清投影显示系统幕布,建议屏幕尺寸100寸以上;若采用大尺寸高清电视机,建议屏幕尺寸80寸以上。具体设备类型与建设规模视各县市区具体情况而定。2.数字会议系统。建议采用数字会议主机方式,发言话筒建议配置6只以上,采用手拉手方式连接或采用无线话筒方式连接,并配置相应的数字音频处理系统、功放、8通

44、道以上调音台等辅助设备。3.集中控制系统。建议采用通过触摸式有线/无线液晶显示控制屏等设备对应急指挥场所的设备进行控制。控制内容包括投影机、屏幕升降、影音设备、信号切换等。(二)基础硬件支撑系统。建设满足县市区安全生产动态监管系统运行的基础硬件支撑系统,包括网络设备、主机存储设备、安全防护设备等。各县市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建设。系统应达到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二级的要求。(三)安全动态监管系统。县市区平台是落实企业动态监管主体责任的第一线,主要实现本辖区内的重点企业的动态监管,能够下联企业端系统,上接市州平台。县市区动态监管系统主要实现对企业的监管执法、警示震慑作用。主要由企业终端接入设备、企业动

45、态安全监管软件、动态监管系统平台、解码器四个部分组成。1.企业终端接入设备。给每个重点企业安装1台企业终端接入设备,用于将企业的所有重大危险源、重点部位、监控室画面、仪器仪表状态参数等信息上传至县市区动态监管平台,并进行数据上的对接。2.企业端安全动态监管软件。部署在企业终端接入设备中,将企业的重大危险源、重点部位、监控室画面、仪器仪表状态参数等信息进行集中式管理,并与县市区安全动态监管平台进行监控信号、数据的对接。3.安全动态监管解码器。实现将企业平台的重大危险源、重点部位、值班室监控画面通过接入高清混合矩阵将各种视频信号分类显示到县市区应急平台大屏幕显示系统中。4.安全动态监管系统平台。部

46、署在县市区安监局,作为企业监控信号接入、展示、企业仪器仪表状态参数异常记录的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实时监测、异常预警、动态监管三方面功能;系统应能对企业仪器仪表状态参数异常、值班室无人值守等违规行为进行记录、抓拍、录像,可作为对企业监管执法的依据。(四)移动应急平台。县市区应急平台可配置现场小型移动应急平台,有条件的县市区可根据自身需求合理配置应急救援指挥车。县市区建设的移动应急平台必须满足省、市安监局的要求,实现与省、市安监局应急平台的对接。通过移动应急平台建设,县市区安监局可实现快速抵达事故现场并建立与市或省安监局应急指挥中心之间多通道的双向语音、数据、图像通信等综合业务的互联互通,向上采集传

47、输现场信息,并接受上级部门的指挥调度。(五)应急通讯系统。有条件的县市区可配备应急通讯系统,县市区应急通讯系统应参照省、市州系统自主建设,需与省级、市州平台互联互通,组成应急通信专网。应急通讯系统应包含指挥调度交换机、录音存储设备、有无线通信互联网关、电子传真发送网关等设备,并配置不少于2路的值班电话席位,同时能与省级、市州安全生产应急平台采用电子政务专网进行互通互联。各县市区安监局应尽力与本级公安局协商,充分利用公安资源,依托公安的集群网络,实现对公安集群通信网的共享利用,实现城区、近郊范围内的应急现场的应急通信。三、系统基本配置县市区应急平台系统基本配置见下表。下表所列软硬件配置为建议配置标准,各县市区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开展建设。项目序号类别项目名称数量单位备 注工程建设 一动态监管系统安全动态监管平台软件(政府层应用)1套安全动态监管平台解码器1套按2台解码器计算企业安全动态监管设备(含企业层应用)40套按接入40个重点企业计算二指挥大厅大屏幕显示系统1套建议基本配置标准,实际建设视各县市区具体情况而定集中控制系统1套矩阵切换系统1套会议音响系统1套基础设备及综合布线1套机房机房建设1套三基础硬件支撑系统网络系统1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