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实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公文写作方法.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588857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克实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公文写作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李克实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公文写作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李克实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公文写作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李克实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公文写作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李克实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公文写作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克实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公文写作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克实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公文写作方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李克实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公文写作方法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公文写作方法 主讲人:李克实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二、公文的起草阶段 找准角度 我们的公文的语言,太费解。有一次,我看那个节目,就是李敖有话说他讲了这么一段,挺形象的,他说当时,国共两党军事力量对比,明显是共产党的军队力量要弱的多,最后怎么把强的打跑了?因为,国民党不会宣传,说讲三民主义,说我研究了大半辈子,还没明白。 共产党的宣传就直白容易,懂得多,就六个字,叫打土豪,分田地。这谁听不懂,我想,可能这种宣传的直白,它肯定公文效率,那肯定会高。所以这个也是一个很明显的作用。我们也是从年轻过来的,我年轻的时候,给领导写东西,我想现在很多

2、年轻人肯定也是这样的心理,就是希望通过写东西,受到领导的亲睐,赏识,让领导感觉到,说这个同志是个才子,喜欢听这种话。所以说的,有的时候写一篇东西,写完了以后,还有意的要翻翻辞海,辞典,甚至找找康熙辞典,找点生僻字词,找一点奇奇怪怪的成语,那么这个文章上,给它摘点花,采个草,打扮一番,打扮一番就觉得,这个文搞的是很漂亮,花花绿绿的。 结果这个临时拿过去,当时我们那一代领导都是,第一代人了,拿过去以后,很快然后就批回来,批回来以后,上头写了两句话,一句话是,写的很好,句号,挺高兴,得到领导的表扬了,第二句话是写的,做了一点修改,句号。两句话,那我看看哪修改了,我一看,大失所望,所有我那个专门插的花

3、,插的草,是一根没剩,全给拔了。那么时间长,我们也就悟出来,公文就是白开水,千万不要去插花插草,公文就是要非常直白,易懂,朴素,庄重,大方,你不要里头有油 1 盐酱醋,葱花、姜片你加了一大堆,那是文艺作品,那不是公文了,公文就是白话,公文的目的就是让人家一读就懂,一看就明白,而且没有任何歧义,这就是公文。 所以说,时间久了我们就知道,公文的修养,它是一个什么东西。我现在看很多年轻人写东西也是这样子的,写完了以后,一大堆的成语,什么四六句,读起来像快板书一样的,不要,这些东西不要。这个这是我想例文角度,三种文件,我们怎么去写,它的要点,核心是什么,这是抓这个。抓准角度了,我们写起来就容易了。那么

4、基本上,这个就可以成文了。 理顺逻辑 成文以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说,要使它的逻辑关系要通畅,这是我们在起草的时候,又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有一次报国务院的一个文,是哪个单位的我不清楚,据说是报到总理那,被打回去了,批了一句话,此件看不清楚,请懂写作的同志重新写过后再送来。你想想这什么问题,我想这个就是逻辑问题,你逻辑编排的不顺的话,这就让人看不懂,我们有时候聊天也问过,就是说是我们给上级机关打的文,一般就是报的文,被打回去的这是什么情况,基本上都是逻辑不顺,看不明白,说有个错字,我们帮你改了,告诉你一声就完了,但是你说逻辑混乱,这就麻烦了,那么什么是逻辑。 简单的讲逻辑就是思维规律,

5、所谓思维规律就是思维习惯,是多数人的思维习惯。那么多数人的思维习呢,那就是正序,不是倒序。我们讲,一件事情,它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这个就是逻辑,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到上学、上班、退休、变老、生病、死亡,这个是他的一生,你这么说,大家都能听明白。你倒过来说,一个死人,又活了,活了又病了,病了以后退休了,退休了以后,又上班了,那你说认谁不听的都糊涂,你说的什么诡话呀。除了说,我们是一些在文学作品里头,有一些倒叙说法,也不能全倒过来说。 这个在公文当中,这个就是说我们要按照顺序,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这种表述,这个就是逻辑,基本问题就是我前头也提到了,就是三个问题,是什么,为2 什么,怎么办,就这么三

6、个问题。但凡一个结构它也是这样子的,我们一个公文拿下来,有一个标题,标题要求就是,谁办的文,说的什么事,是什么文种,这是标题。然后引言,引言就是说,是什么,这个要说明,根据什么,为什么,目的是什么,这个采取什么方式,正文的话,就是说,基本上就是怎么办,正文一般就是描述,都是怎么办。引言过后,有的是专门有一段,就是讲问题的,那么怎么办,这个就是意思说后移,有的,就是抬头讲一点问题,后头就是全文都是怎么办,这个也都是可以的。 怎么办包括一些解决的途径,问题、范围,包括标准,强调避免的倾向,最后是组织实施,这么一个顺序。再最后就是有效时间,解释权,废止这些,大体上有这么一个结构。我们如何去编排逻辑关

7、系,我们讲,有这么四件事情,一个叫做对程序内容进行分类。打个比方讲,我们可能听的容易,比如说我要写一个,写一篇公文,说关于食物,吃的东西,食物,是下面的标题,那么小标题,就是我们说,主标题不算的话,就是一级标题,一级标题,第一个是动物类食物,第二个,植物类食物,第三类,菌类的食物,动物类的食物下头呢,再说二级标题,是肉类、蛋类、奶类。肉类下头再分,什么肉什么肉,这个植物类下头又分、蔬菜、水果、蔬菜下头又分,白菜、萝卜,这个就是一个分类,这个分类呢,我们要把它给分清楚,要不然就乱了套了。 这个分完了以后,我们再进行一个排列,就是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讲,你比如说我们在每年可能两节两

8、会期间,可能都会发一个文,关于在两会两节期间,如何搞好社会稳定,社会稳定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你比如说吧,打比方说,我们有这么一个文件,那我们说,我们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就是你这个关系排列,你先把它找出来,首先呢是你找出来的事,一定都是在一个层面上的。你想我们讲,说是社会治安问题和稳定有关,老百姓生活障碍问题,和稳定有没有关系,有关。平移物价这个事有关系吗,也有关,我们把这事都摘出来。搞好环境卫生这事和稳定有关没有,这个好象没有直接关系,你说那PM2.5这事跟搞好社会稳定有关系没有,觉得还真有点关系,是不是,因为大家对这个事情议论纷纷。 我们排列的时候,我们就首先,说PM2.5问题,它是不是再一

9、个平面上的问3 题,你首先你说到前面这些事了,都是一个问题,你说到了第五个问题,第六个问题,再来一个PM2.5问题。 PM2.5呢,整个就是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如果要提的话,应该是放在什么下头,放在管理下头,作为一个管理目标,管理要求。也可以放在什么呢,放在思想政治工作下面,做好解释工作,不要信谣传谣,说一有PM2.5,人的寿命减少一半,就把它夸大了。看看是放在哪下头,总而言之,它不应该是单列的,我们就叫这个东西,就是叫做萝卜,你萝卜你可以要,但是你要放在他的合适的位置上去说,你不能够单例一个题,还有一些,就是企业技术改造,这可能就更远了,这个就是属于非食物了,这个就是属于说是玩具可不动的东西,

10、你就不能够把它放在食物这一章里头去描述了,那就不相干了,那就不要。 这个就是做一些取舍。这些取舍完了以后,我就做一个排列,排列怎么排,按照这么一个原则,不完全是这样,就是一般情况下,叫做先大后小、先虚后实、先宏观后微观、先理论后操作,我们按照这么一个顺序去排列它。特别是不要一上来就说,组织领导什么什么事,先选虚的、大的、宏观的这些去描述,然后越说越具体、越实,这么一个顺序。按照这个顺序,我们可能选择,相对来说,这个和社会稳定相关的可能就是说,虚一点的,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那你放在前头说,涉及范围最广,那放在前头说,按照涉及的范围,逐步的减小,但是重要性都是一样的,不是说哪个就比哪个不重

11、要,不是这样的,他在稳定当中所扮演的这种角色地位,是相等的,要不然它就说放在下头,这个萝卜的位置去了,就不放在什么类别的位置上了。 但是说按照这么一个逻辑关系去描述,那么这样使人看起来,叫做思维习惯,人的通常的思维习惯就是这样,说这个道理,要说有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就是思维习惯先虚后实,那么也许是过多少年以后,思维习惯变了,就是先由组织领导开始说,那时候再说吧,但是说,我们现在把思维习惯就是这样,这样领导,看了这个文,大家看了这个文都能看明白,这是第二个。 排列完了以后,就是再往下描述了,就是每一部分的篇幅有多大,这个可能有的同志讲,说是篇幅应该是大体相当,我看没有必要,你要按照篇幅大体相当

12、把握,容易牵强附会,所以说我不建议这样,你就是把事说清楚就可以了。你比4 如说,事都说清楚了,你第一个问题说了三页纸,第二个问题,说了两页,没问题,第三个问题,可能就说了一页半,这也没关系。 你不会出现说,第一个问题说了三页,第二个问题说了一行,不会出现。为什么呢,你是按照它的内容去把握,它也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篇幅上有一点差异也没有关系,但是,你从层面上,把问题说清楚了,我觉得就可以了。怎么把握层面呢,我想有这么两句话,叫做上不离题,下不漏底。上不离题就是说,你这个文件当中的每一句话,然后你都要对照一下,是不是和你的主题有关系,没有关系的删,这叫上不离题,这个就是个尺子,你说着说着,觉得跟那个

13、主题没关系了,没关系就删,和主题没有关系的,多一句话都不要要,这是一个尺子。 第二个叫下不漏底,我们但凡,一个文件它可能有很多类型,一种类型就是大的划分,我就是讲的,它是一个政策层面的问题,既然是政策层面的文件,就不要讲执行层面的问题,你讲到执行层面,就是漏底了。你比如说我们搞社会稳定这个,你讲完了这个群众生活,那么群众生活你下头讲什么内容,说是各级*领导同志都要高度重视,都要把这件事情当做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高度重视,这是对组织的一种要求。 第二个,也可以把这个列到最后,单有一张讲这个组织领导,就是要抓住重点,什么是重点呢,就是基本生计发生掌握的群众的生活,而这些人活不下去了就是,那么这些你

14、是一个不能落,那么采取什么方式,第三,如何去保障去解决,这个财政要拿出,就是专项费用,专款专用,用于困难群众的生活补助问题,那么这个都是政策方面的,然后说这个政策补助这个钱怎么分,根据什么分,说那么是根据家庭人均负担,还是根据个人工资收入高低,还是根据你的贡献,就业情况,那么这个就是叫做执行层面的问题了,在这个文件里头,就不展开说。哪个叫做另文,你可能和这个文件配套的还有思想工作怎么做,专门有一个文件,这个市场物价怎么做,社会管理怎么做,那各有各的,各个行业,飞机怎么不能掉下来,民航专门有一个要求,火车怎么不能出轨,交通专门有一个要求。 这个就是说,可能下头就是分门别类的,这个执行层面的,不要

15、混在政策层面上,混起来讲,讲讲这叫漏底了,这个就是搂不住了,再说到贡献,再说到收 5 入分配制度改革,再说到社会公平和法制,再说收养了,说到爪哇国去了。我们这个就叫漏底了,我们叫做简而不繁,你这个就是说,文字表述很清楚,你不能够就是越说越罗嗦了,把不住边了,这个就是按照这个浮面去把握就可以了,这个公文就可以了,不要去数字数,这个是最本的。 写完了以后说,说第一个问题,说了十几页,是不是有嫌疑,就是说我把它延长扩大了,那么我给它缩减到两三页纸,但是不要数字去,数字可能是束缚我们对这个问题深层次的思考。 最后就是一个深度把握,深度把握是除了我们说,不要把这个腿一直伸到底之外,这一层意思,还有一个呢

16、,就是程序的设计,我们这个按照我们这个法规规章的这个制定程序条例里头的要求,法规类的文件,最多是六层,就是章节,条款,项目,最多六层,那么出现第七层怎么办,就是总的要求,是不可以再延伸,就是你不可以再用什么ABCD,什么甲乙丙丁,不可以,就是修改你的文件,让它在六层之内,不要把这个文件搞的一层一层,层太多了,结构太复杂了,这个看起来是太费劲了,你一个文件下去六层,已经是很深了,那么你再多层次的话,真是钻了老鼠洞里出不来了,你钻迷宫了。 所以说这个,要有一个限制。在一般性的事务类的文件当中,我们一般都不使用这种法规类文件的标识,这个就是用大一小一,这个就是中文大写汉字一,括弧这个汉字,然后是阿拉

17、伯数字,是括弧阿拉伯数字,是这么四层。这个要求是最多不能超过四层,不可以出现第五层,也是这样,你如果说是你这个说不清的话,那你要修改,修改就是限制在四层之内,防止这个文件,程序分类过于繁杂,那么这个就是使得这文件,就是太复杂了,接着我们也有的话,就是说有一些准法规类的,你比如说决定,这些意见,它也是采用这种事务类的标识方法,它不适用章节性条款项目。 你像中央国务院有很多的决定,意见,都是这种方式,也是都是大一小一,它不是一个国家正式的法规规章,不是按章节条款项目这种,那么它大体上,它是有这种规定性,但是它也是用这种,我们就是一般的这种文件标识,不适用条款项目,更多是用在法律的一些文献当中。这个

18、也是说最多,我们不超过四层, 6 多了以后,就是使得文件很复杂了,这个写的时候,就是你如果说是能够不分层,这是最好的,这是最简单,必须要分,那就是尽量的少分层,能够一层解决的,不要两层,能够两层解决的,不要三层,就是这么一个原则,尽量的少分层,这是一个。 再有一个的话,就是我们在写法上,曾经有一个同志,给我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他说我写这个公文,有时候写了一,写了二以后,不知道三该写什么,后来我就是觉得,这个问题有意思,就是说,我说那你怎么写公文呢,扣着一就开始写,写写写,写完了再想二,他说是啊,我说恐怕你这个写法不行,写公文就是像画素描画一样,我们可能都是小学还是中学,我们学过,都有美术课

19、吧,都讲过素描怎么画,我们小的时候,讲这个课,说是画人,七个头,说据说现在人各自都高了,就变成九个头。然后就是先画一个大的框架,胳膊在什么位置,腿在什么位置,脸上,鼻子在哪,耳朵在哪,先画一个大的框架,然后越画越细,越画越细,然后再局部的再去细描,是这么一个过程。 写文章也是这样,写公文也是这样,先搭结构、大纲、框架,然后在逐步的细化。你不能说是,我逮着第一章,我就逮着第一个标题,我就往下写,写了五六篇,再想我第二个问题再写什么,没这么写公文的,你这么写完了以后,你肯定是公文搞不出来,就跟你画画似的,你画出来,画了一个耳朵,顺着耳朵找鼻子,然后顺着鼻子再找那只耳朵,那你看你画出来的,它要不是个

20、怪物才怪,而这样,我们搞的公文也是不能要的。 所以说,一定是由浅到深,先确定大结构,再逐步的细化,这样的话,我们就把这个公文,这个关系,就可以理顺了。我们曾经有一个同志,也是很有文才的,写的很好,就是关系排列不顺,结果报上去以后,被打回来,打回来以后,领导批了俩字,说太粗,很生气,很郁闷。当时就找我去了,当时我是当秘书,他说你帮我看看,说我这个,什么叫太粗啊,我说哎呦,我说您写的东西还不行,那是非常有文字功底的。领导批了俩字,我说太粗就是相对细而言,他就说,你别跟我逗,说你帮我看看,我一看什么问题呢,他文字没问题,就是结构问题,说了七个问题。 7 七个问题当中,有一个萝卜问题,我就把这个萝卜给

21、他放到下头去了,画了一个圈,转到这个位置。还有一个问题的话,就是玩具问题,就是在食物里头说玩具,那不就是不是这一类的嘛,整个这一块就去掉了,还剩五个问题,五个问题,然后前后顺序一排,先说这个,后说那个,再说这个,一二三四这么一排,别的地方,我一个字没动,我说这样的话,那你看看,是不是就好一些了。 他看了看说,还确实觉得就是好一些了,然后就按照我给他画的这个,重新打了一稿,打了一稿就报了,具体字一个字没改,就报了,一报就过了。后来说,你还是有经验,这是什么问题,就是我们的逻辑编排关系问题,你按照这个顺序,还是这个东西,重新一摆布,马上感觉就不同了,这是逻辑关系它的重要性。 基本上我们看,一个公文

22、到现在,已经就是都搞完了从一个信息的收集,到弄清依据,选种的文种,它是动手写,找准了角度,理顺了逻辑关系,而这个基本上这个公文就算是行了,就完成了,我想的话,应该是八九不离十了。 三、公文的修改阶段 剩下就是公文的修改,一个是修改的程序,那么这个就是说要经过不同的层级范围的讨论,修订,提出不同意见,征求意见,这些环节,这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的思维,我觉得是有局限性的,多个人的思维,你可以说有一些盲区覆盖,这个,也是同样可以用在我们公文的成文处理上,那么这是一个修改。 再有一个我们就是说要做最后的,就是拿砂纸,家具都打出来了,我就是要用砂纸去给它打光滑,找平,那么就是进行修辞整理,这是最后一个

23、阶段了,修辞整理,修辞整理呢,这个里头有一些常见的问题,我跟大家说一下,一类就是词不达语,说我这么说,但是说,人家不这么理解,那我说,我不是那个意思,但是人家看了以后就是说,那你不是这个意思,那我们看就是这个意思,这个是像我们这个,有的时候就写出来的东西,拿这个眼睛有时候看不出来,比如说我要打人民去,是不是,但是你写出来,大家看看,是不是说人民需要严打,是不是要严打人民,这个就是有点像词不达语,这种表述。 8 再有就是以词害意,这个比较多,就是词的选择不当,你比如说是我们在描写一个单位,一个地区很落后,但是它这一个地方,就是这个万花丛中一点红,就它这个地方发展的特别好,那么用那个词叫做红杏出墙

24、,这就不合适了,你可别跟我说,这是宋词,那么宋词说,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那是写景的,你把它再引申引申,演绎演绎,到了红杏出墙,那可就不是这意思了。那么这个就是叫做以词害意了,还有的话,说一个地方原来挺好,后来被破坏不行了,那么改革开放以后,又焕发了青春,又恢复了,又好了,用那个词叫梅开二度,我想这种词的话,咱们还是少用,是不是,它可能就是有多种的理解,还有其他的意思在里头,在习惯上和用法上,那么都有一些比较复杂的成分。 还有一种语气,这话就是属于叫做语言轻佻,你说领导干部管理这个问题,上来一句话就是,领导干部是干啥的,有人说是为人民服务的,这话就说的吊儿郎当,让人听上去,就是语言轻

25、佻,工人要庄重,包括有一些就是什么俗话,口头语,这些东西都不能出现在公文当中,你说一篇公文,从前到后,里头充满了:啥啊,咋了,嘛啊,这公文就不能要了,所以说,这是这种词都不要有,这是叫以词害意, 第三个就是以政代法,我们过去就是政法不清,公文当中可以说是大量的存在这种现象,但是慢慢慢慢我们注意到,我们近年来,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政就是政,法就是法,你像过去描述一件事情,一个严重的违规,那么是这样来讲这个话,是该罚的罚,该停的停,该抓的抓,该判的判,那么该罚的罚,该停的停,这是什么,这是行政手段,那么该抓的抓,该判的判,那是司法手段,那过去的话,这一段话说起来是不分的,那么现在的话,就是知道有界

26、限了,说到这个该罚的罚,该停的停,是白了就是直至追究其刑事责任,直至追究其法律责任,保持进一步追设的权利,这种表示,那么就是说,我走到这,我这只是一个门槛,我走到这了,它有个界限在这地方。 有这种意思了,也可以说是我们现在,是*治理的一个进步,那么政就是政,法就是法,不可以以政代法,在这个语气表述上,要分开。再有就是指代不明,你像指代不明,这个是在我们生活当中,工作当中,这种例子也是非常多,你比如说范宁那本书里头,有很多这类的故事,说一些回忆录的写法,说傅连暲9 同志的骨灰受四人帮的迫害,至今下落不明,这个就是一种指代不明了。那么四人帮迫害的是傅连暲,不是他的骨灰,你不能够写成说,傅连暲同志的

27、骨灰受迫害。这个话正确的表述应该是,傅连暲同志受四人帮的迫害,其骨灰至今下落不明,这个意思就明白了,也是一种指代吧。 比如说还有他讲这个,说某某同志,时间指代,说某某同志生前他居住环境非常不好,生前,我们注意这个时间关系,那么说,我们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以后,才搬到他现在住的这个地方,那么这个就不对了,是不是,你前面说生前,这个人一定是去世了,你要不然不能这么说,那么他现在住在哪啊,那说你是做好事去,做坏事去了,通过你的努力,让他搬到现在这个地方,这个就成了笑话了,所以说这个叫时间指代,还有一些,你比如说是场景指代,什么各种之代,那么比如说有一次,我们到一个地方去,到了停车场,有同志就想找洗手间

28、了,那么有一个是原先来过这儿的同志,很熟悉这个地方了,他是好意了,就非常大声的就跟大家说,说我知道哪有厕所,我在那吃过饭,结果哄堂大笑。 这个实际上都是一种指代偏移,我们公文当中的这种指代,也是稍不注意,就会出现,你比如说我们一个报道稿,经过三改以后,没有注意中间的衔接,就会出现指代偏移,你比如说前面,说我这个召开会议,说某某领导,某某领导,某某领导,参加主席这个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说了三个领导,然后后头上来另起一段说,他说,中间就缺一个衔接,那你这个他指的是谁呀,找不找了,你像这个,也是属于叫做指代不明,这是第四种现象。 第五个现象就是叫做错误表述,错误表述就是说,不该这么说的,我们注意,

29、最近媒体他是有一些词汇,做了一些纠正,有一些他不是故意的,可能有一些是常识性的,你比如说我们讲,村民委员会主任,可以简称叫村主任。但是说,不能叫村长,那可能就是不在农村生活的,或者是很少去农村的,可能就是没有这种常识,那不太清楚。那么还有一些,可能就是说,我没有注意到,你比如说这种表述,说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向我市投资,比如说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新加坡,说了一大串以后说,台湾,那你前头说的是外国,不管那句子多长,你都不可以这么表述,但是这个句子可能就是说,非常长,好几行字了,到最后,那你出现一个台湾,说那你往回追溯一下,你这个文头上,写的是国家,10 这个就是一种错误了。那么这个就是在

30、校对的时候,凡是这种字眼,要千万小心,你比如说你说,国家和地区这就没毛病,这个就是不要把它给纳入一个国家范围。 这是我们叫做不应该这么用的,一些错误的一些做法,我这是简单的列了一些,详细的大家可以察看,这个应该是有四十多条,可能陆陆续续还会有一些,这是表述错误,这类的语言不可以出现在公文当中。 第六个就是不当表述,你比如说像类似这种表述,我不建议再在公文当中出现,一个就是说是一种不人道现象的这种表述,当正面的去叙述,是非常不好的,你像我们知道历史上有一个典故,叫做管仲论象,是吧,他就是劝齐桓公,不要用小人,齐桓公特别喜欢三个小人,一个是叛逃过来的,一个是子宫做太监,一个是他厨子,厨子说,他说齐

31、桓公说他没尝过人肉什么味,就把他自己的月科里的孩子,煮煮拿给齐桓公吃了,多么恐怖啊,就是没有人性。 管仲就讲说是,天性都没有的人,非常可怕,你要远离这些人,最后齐桓公还是死在这三个小人手里了,这是一个历史典故。我们讲就是有些天性的东西,不要在公文当中,去把这个东西引以为豪,你比如说为了开好会议,某某同志的妻子难产也没有去医院看望,他说有医生在,我帮不上忙,是让你去接生吗,这明摆着,不是这个意思,你是老公啊,你说哪个女同志,嫁这么个老公,不心寒啊。结果我们是当做好人好事去在公文当中,去表扬这种人,这没天性,没天理这种人,你表扬他干什么,还有就是说,说某某同志忍着肝癌的巨大疼痛,还要走向办公室,说

32、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战斗在岗位上,我觉得这种描述都很不人性,干嘛呀,有病就治病,我们包括评选先进人物也是这样的,这个希望的话,就是可复制,你比如说雷锋,普通一兵,人人都要做都可以做到,所以说,他的榜样的这种作用,就非常大。那你非得说是,强调这些事情,说我当先进模范,我还得先得个癌,这个就是没有可重复性,没有可效仿性。 而且也是非常的不人道,非常的不人性,不主张我们把这些东西作为一个,表彰一个正面的宣传,这个非常不好,公文当中不要有,还有一些就是说,在一些规定性的条文,类似像这种东西,说规定凡进入本单位的职工,一定要按照规定参加笔试面试程序,这个本来是一个很严格的一个正面规定,但是后头有说明,

33、 11 特殊情况,经领导批准的除外,我们这个工人最怕这个了,将来的话,我们这个法规不起作用,就是怕这个了,所以说这种表示,还是说是领导的这个批准比你的规定还要大,所以说我们这种表述都不要出现在公文当中。 再有的话,就是过虚过实,你像有些话可以用,但是说,要确实是符合实际情况。你比如说,凡是、绝对、一律是不是这样,做不到,或者说是有例外,你就不能滥用这些词。再有就是,一般原则上,基本上,这话说的多了以后,公文效率就会下降,那么这个不要到处都是这类的词,就是过虚过实都不好。 再有就是空话诡话。我们指你像有一些读不懂的话,我们就是尽量的少用,你像术语,尽可能的不用,你如果说是在这个行业之内行文,大家

34、都能看得懂,那你用,无所谓。但是说你要超越了这个行业,别人看不懂,你又必须用,那你要作出解释,比如说PM2.5,这个就要括弧,说可吸入的颗粒物,这个要作解释,是不是,要作科学的界定。 能够不使用的,尽量的直接用中文表示,实在是表示出来,话很长的,我们用简称,缩写,术语表示的,这一定要解释,不要直接用。你像当时我们,据说我们当时搞人才规划,第一稿的时候,就是用了大量的术语,结果是让人看上去,就比较吃力,最后就都去掉了。 第二个就是文学写意,文学写意上,我觉得这个话是可以用的,当然也有一些,我们领导觉得有一些专家,认为这话根本就不通,就是不能用,但实际上,画的作品是有写意画,绘画作品有写意,文字作

35、品实际上也有写意,不是写字,就是文学作品,它也有写意,你比如说这段话,它是描述一段依凭,就是一个作品,一个影视作品,这段话,他就是讲,讲一个影视剧,说这一切都以亲情、人情这组静脉贯通了起来,从而在屏幕上,获得更加新颖,挥洒的更加浓烈。 这话要是按照我们中文的知识,中文的这种动词名词,这个来说,确实是属于胳膊和腿都连不在一起,哪和哪都不接着,是这种东西。像这种话,用在公文当中,是绝对不可以的,但是它写在一种文学写意,这种依凭当中,你比如说我问你这句话是褒义还是贬义,你肯定会告诉我,是褒义吧,那说明你还是看懂了,所以说,这个就是文学写意,它就这么写的,胳膊腿不连着,没关系,就像那个12 毕加索的画

36、一样,这个我倒觉得,并不是说禁止的很严,但是这类画不能进入公文领域,你进入公文领域以后,公文就是越说越说不明白了,那么这个就是不可以的。 再有就是说网络用语,像用一些代码,表示一些脏话,这个都不可以,也许说是过多少年以后,有一些网络用语会得到承认,也难说。但是目前来说,我们这种制造网络语言是不可以进入公文。 第九个就是错误呢,叫做沉渣一灭,我起了个名,什么意思呢,就是特定历史时期当中。一些语言定式,不主张再次使用,你比如说文化大革命中有一些语言,什么灵魂深处爆发革命,这种词,我们现在听了都真的是觉得非常的难受,非常恶心,那么这种词,就是不要再用。 最后一个,就是各种多疑歧义,这个多疑歧义,你像

37、我们一个例子,就是大家都接触到的。这个就是饮料罐上这个字,它写的那意思,我给它解释一下,就是它是想说明这么一个,有一种香精,叫耶原浆香精。有一些厂家,它的饮料是用这种椰原浆香精配的,这个可能就是引申开这么一个故事了,我用的不是这种椰原浆香精配的,这个话就是很罗嗦,这个故事也很长。但是说我们一般的逻辑概念上,我们去推理,你既然有椰原浆香精,你有没有非椰原浆香精,那从逻辑推理上,他是一定有的。 香精有很多种,你既然有这种,那就有非这种,它还是香精。所以说,从这个角度理解,也可以理解为,这个香精的名称,就叫做非椰原浆香精。所以说,还理解为就是你就是香精,这种香精配的。你也可以断开理解,非椰原浆香精配制,还是香精配的,这个就是歧义,就好几种。所以说,你像这类的话,怎么避免歧义,最简单的就是说,不要加这么多的专业名词,好象显得你很有学问,科技含量很高,反而看不懂了,这叫画蛇添足。你比如说就五个字,非香精配制,再明白不过,怎么也不会有歧义,你加个椰原浆反糊涂了,我们这个往里头加料,加一些东西,没有必要的。最后把自己给加糊涂了,这种事在公文当中,也是经常出现的。 这个就是我们在最后,进行写作的时候,再经过这个处理。这个环节结束了,13 我觉得一篇很好的公文诞生了。这一课,我们就讲到这里。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