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计算的时候什么时候用弹性计算.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591826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板计算的时候什么时候用弹性计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板计算的时候什么时候用弹性计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板计算的时候什么时候用弹性计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板计算的时候什么时候用弹性计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板计算的时候什么时候用弹性计算.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板计算的时候什么时候用弹性计算板计算的时候什么时候用弹性计算,什么时候用塑性计算 另同一层中可以同时出现 弹性计算和塑性计算不? 如相临两块板? 1. 弹性理论计算法计算粱、板的内力,实际上是将钢筋混凝土粱、板作为匀质弹性材料梁 来考虑的,完全不考虑材料的塑性性质,这在受荷载较小,混凝土开裂的初始阶段是适用 的随着何载的增加,由于混凝土受拉区裂缝的出现和开展,受压区混凝土的塑性变形特别是受拉钢筋屈服后的塑性变形,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的内力与何载的关系已不再是线形 的,而是非线性的,连续梁的内力发生重分布,这就是通常所称的塑性内力重分布,塑性理论计算方法就是从实际出发,考虑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来计算连

2、续梁的内力. 2塑性理论计算法的适用范围 塑性计算法由于是按构件能出瑰塑性铰的情况而建立 起来的一种计算方法,采用此法设计时,在使用阶段的裂缝和挠度一般较大。因此,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采用塑性计算法。通常在下列情况下应按弹性理论计算方法进行设计: (1)直接承受可动荷载或重复荷载作用的构件。 (2)裂缝控制等级为一级或二级的构件。 (3)采用无明显屈服台阶钢材配筋的构件。 (4)要求有较高安全储备的结构。 楼盏中的连续板和次梁,无特殊要求,一般常采用塑性计算。但主粱是楼盖中的重要构 件,为了使其具有较大的承载力储备,一般不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而仍按弹性计算法计算。 在板岁计算时,边缘梁及错层处板是

3、按简支还是固端计算? 个人觉得,按简支计算比较合理。因为边梁的抗扭刚度一般不足以大到能完全约束板转动的程度。在板面的荷载作用下,既然板端可以转动,按固端来计算与实际情况会产生较大的差异。 本人觉得还有一点必须强调。按弹性理论进行设计时,极限状态为结构中某一截面达到其承载力极限状态,不考虑钢筋屈服到受压区混凝土压坏存在一塑性变形过程,以及这一塑性变形对这整个结构受力的影响,即存在的内力重分配的问题。而按塑性理论则是充分考虑这一点来进行的。 板计算的时候什么时候用弹性计算,什么时候用塑性计算 答:单向板:长边L2/短边L12,弹性计算;长边L2/短边L13按照塑性计算 双向板:长边L2/短边L12

4、,弹性计算;长边L2/短边L1=3按照塑性计算 浪费国家资源!专家建议一般楼板按塑性算,至少也要条幅啊。 钢筋在构件受力之后被拉长,其强度会增长。当其形成塑性铰的时候,支座跨中开裂使得构件形成拱,可以提高承载力的。那些还为塑性计算安全考虑的纯粹不知道弹性算法有多保守。 1)直接承受可动荷载或重复荷载作用的构件。 (2)裂缝控制等级为一级或二级的构件。 (3)采用无明显屈服台阶钢材配筋的构件。 (4)要求有较高安全储备的结构。 这个才是按弹性算的时候,其余时候建议按塑性算。 我曾经和我师傅谈过这个问题,他不主张用塑性来计算普通板,理由很简单,塑性是假设铰,假设开裂,来计算的,这样的计算导致:板的

5、负弯距钢筋减少,而板跨钢筋增加,这样的计算是合理的,但是事实上,大多的板开裂的位置都在角部,这样按塑性即增加板跨中钢筋意义不大,所以他让我计算时宜用弹性计算! 我的回答你满意不? 板一般都按弹性计算的,在施工过程中,板顶钢筋被踩倒的概率太大了,进行安全复核时,再采用槊性计算,才有可能通过呀。 对于调幅的问题, 我觉得就是1/8QL*2在整个梁的跨中和支座处是如何分配的, 按简支的话,就是跨中支撑全部1/8的弯矩, 按固支的话,就是支座处1/12的弯矩,跨中1/24弯矩,二者加起来也是1/8的弯矩。 关键是看如何设计了, 可以在跨中配足1/8弯矩所计算的低筋,负筋按构造。 也可以在支座配足1/12的弯矩所计算的负筋,跨中配足1/24弯矩所计算的低筋。 在设计时就要看采用那种支座假设了。 另外,关于弹性和塑性的问题,我们院的习惯都按弹性的算的,因为塑性的计算不好把握,好多东西在实际中说不清楚。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的施工单位参差不齐,所以设计的相对保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