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苏东坡传》中对王安石的评价得当吗?.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592438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语堂《苏东坡传》中对王安石的评价得当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林语堂《苏东坡传》中对王安石的评价得当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林语堂《苏东坡传》中对王安石的评价得当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林语堂《苏东坡传》中对王安石的评价得当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林语堂《苏东坡传》中对王安石的评价得当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林语堂《苏东坡传》中对王安石的评价得当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语堂《苏东坡传》中对王安石的评价得当吗?.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林语堂苏东坡传中对王安石的评价得当吗?林语堂苏东坡传中对王安石的评价得当吗? 第一部分:参考论著、主要史料及主要学术观点 参考论著:林语堂苏东坡传,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主要史料:1“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 苏洵辨奸论 2 “王安石一身尚不能治,何圣人为” 程颢 3 “其为人也,质虽清介而器本偏狭”“天资亦有拗强之处” 朱 4 “英特迈往,不屑于流俗。洁白之操,流于冰霜” 陆象山全集 主要学术观点: 1 李华瑞的王安石变法研究史中的学术观点: 研究王安石及其变法大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南宋至晚清 首要观点:王安石变乱祖宗法度,“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灭亡。 原

2、因:与南宋初期政治密不可分;荆公新学与二程理学的对立,南宋以后儒学新发展。代表:朱熹为争取理学在南宋的正统地位,斥王安石新学“于学不正”、杂糅佛道”;陆九渊(心学) 第二阶段:20世纪前半叶 观点:一改数百年之否定而为肯定。 原因:梁启超等人的肯定,是双半社会时代要求改变屈辱现状的共识;孙中山先生的肯定,是其三民主义与王安石“权制兼并,均济贫乏”的变法思想的吻合;蒋介石国民党为其训政寻找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思潮传入,对王安石变法重新认识。 第三阶段:20世纪后半叶观点及其原因: 五六十年代:肯定王安石,如同二三十年代。因为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占支配地位。八十年代后新思考:*对经济事

3、务的强权干预,不利民间工商业发展;变法措施加重经济负担。因为改革开放,私有制取得一定合法性。 2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对王安石个人的评价: 王安石是个怪人,是个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仪表,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穿着习惯矫揉造作不近人情 妄想狂的性格,自命为经典的唯一解释人;对国运为之害之烈,再没有如狂妄之辈大权在握。 为目的而不折手段,将倡议之人不惜全部罢黜;独断独行,遇事极难与人合作,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世之术,不能接受忠言,不愿承认自己犯错 。真诚敬虔洁身自好之士,在金钱与私德上从未受人指责,志在执行自己的政策 3 林语堂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1 由

4、神宗熙宁二年开始,大约八年后闹得天怒人怨。最重要、最为人熟知的九项,归为三组: 三种国营企业均输法、市易法、青苗法 三种新税 免役税、国产消费税、所得税 三项登记制度保甲法、方田均税法、保马法。大体说来,这些方案近乎现代的集体经济政策。 2 整顿御史台以前像王莽,往后像希特勒 创制三司条例司:私人商业有相沿已久的信用关系及其它办法,*不具备;*不以供求为基础从事商业经营,自然失败无疑。 官营均输法:*吸收小商家,私人营业几乎完全停顿,导致贸易和商业大为减少,朝廷税收极度受损,皇帝地位降至与小民争利,终被废止。 青苗法:最为人熟知,其基本问题是这种贷款必然会变成强迫贷款。 免役法:变法中最好的一

5、项,反对新法的苏东坡也支持。但官方本意与实施大相径庭以募兵组成常备军代替征兵制因保甲制度归为泡影。 方田均税法及保马法:像所有集体制度一样,新法不放人民自由生活。*在照顾人民同时,必须知道人民在干什么。特务人员出现,控制御史台。 第二部分:本小组的观点与疑问 林语堂在其原序中就已大赞苏东坡,“像苏东坡这样富有创造力,这样刚正不阿,这样放荡不羁,这样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度,由此在评价王安石时不免倾向于从苏东坡的视觉角度出发,对王安石变法评价主要是其落实以后带来的影响,并未对变法在推行中受挫的原因做深究。因此虽褒贬皆有,却贬大于褒。所以本小组认为,仅从其价值观取向上理解,林语堂的对王安石个

6、人的评价具有合理性。 首先,推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富国、强兵。虽然变法推行的时间不长,但得到很好的效果。在熙宁间的六、七年内,京畿及各路兴修水利共一万七百余处,溉田三十六万多顷,等于全国垦田数将近十分之一,令人民得到好处。 均输、青苗、免役、市易、方田均税等法之初步施行,有利于抑制豪强缙绅、高利贷者和富商大贾,给贫苦百姓带来一定好处。由三司制定的国家预算,大大裁减了冗费支出,每年可节省行政费十分之四。荒地的开垦和方田的丈量也使得*税收有所增加。冗员冗兵的裁减,不仅使府库比前充实,也使军队战斗力有所提高。当时全国保甲民兵约七百余万,为仁宗朝兵额之六倍,但训练费用仅占以前募兵费的五分之一。神宗

7、时对辽、西夏作战虽仍不利,但熙宁六年曾收复了熙州、河州、洮州、岷州等地,使国防稍有改善,而神宗,哲宗二朝得获短期之安定局面。 但是,革新是很不容易的。先要有人敢创新,后因人们习惯旧事物,不接受新事物,会用尽方法去阻挠新事物的产生。变法的内容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限制了他们对农民的剥削,打击了他们的经济特权,因此他们纷纷向神宗递上奏章和文书,攻击变法。这因此成为导火线。在进行变法前,王安石为人刚愎自用,未能接纳保受派的意见,使司马光等旧党大臣群起抨击,遂使新政的推行,倍觉困难。而王安石的变法中,朝臣认为新政违反祖制,有些富豪因新政损害他们的利益,故激烈反对。而且,王安石急于求成,在短短数年内

8、,次第颁布纷繁的法例,一事未已,一事又兴,很难收到实际的成效。另用人但求拥护新法,而不问其品格,故幸进小人如曾布、魏继宗等均为所用 ,日后在变法派中起了分裂、破坏的作用。 自宋初以来,各级官员冗滥无能,基层吏胥贪墨枉法,故欲富国强兵非先澄清吏治不可。而王安石变法注重于理财,忽略了行政之改革。以百孔千苍之各级行政而欲其负责推行重大之变法,自不可能。在内政亟待改革的形势下,王安石又屡启边衅,对西夏等用兵,结果作战失利,使辽乘机略地,既损国威,又耗国力。加以久旱成灾,饥民流离失所,守旧派遂以天怒人怨为藉口,大肆攻击新政,使支持变法的宋神宗亦大为动摇。新法本身也有缺点,例如贷款给农民,取息二分,仍嫌过

9、高;农民借款容易,往往超借而难以清还。以上种种因素令都是导致黄安石变法失败的,其中变法主要在与保字势力的激烈争斗中败下阵来。 王安石变法是宋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自元祐初年高太后、司马光等人废除新法以降,迄今历史已走过了九百多年。九百多年来,有关评议和研究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论著可谓是汗牛充栋。仅以20世纪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研究、评议王安石的传记、变法史实的专著达90余种,发表论文约千余篇,而这些论著又是毁誉、褒贬莫衷一是。著名的人类学家理查德.利基在追踪人类学革命过程时曾专门提到学术假设与“社会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他说:“简要的来看过去一些年里曾经提出的用来解释最早的人科物种是怎样起源的几

10、种假说,有趣的是当每一种新的假说流行时,它常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气候。”实际上九百多年来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评议,其所以跌宕起伏、毁誉不一,也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着九百多年的“社会气候”,鉴于此,本小组对林语堂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不予置评,持保留意见。 本小组的疑问:1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是对事还是对人的问题,我们还不是非常清楚2 林语堂他对王安石的评价所站的角度,从文学传记上来说是怎么样的 第三部分:对课堂讨论的总结 这次的课堂讨论,我觉得不够热烈,同学们的提问倒是挺多的,但是关键是我们自己回答的不好,一个问题三两句就回答完了,那个解答的答案自己都听不大懂,如果每个问题能各方面结合,回答

11、的全面一点,具体仔细一点,就挺好了。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引导的不够,同学们的思维不够开阔。出现这些问题,我觉得很主要的原因是我们自己准备的不够充分,其他的一些那个背景下的资料看的不够多,还有就是可能有点紧张,话都说不大顺溜,一站上去脑子一片空白,感觉看过的知识都用不上,课堂反应能力不够好,不管怎么样,如果还有下次,一定要更用心的准备,更加精彩。下面是一些课堂上提问过的问题整理及解答: 1 北宋时期的朋党之争和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是否有联系? 答:我们认为有联系,王夫之对宋代的朋党之争做了简明扼要的概括:“朋党之兴,始于君子,而终不胜于小人,害乃及于宗社小人,不亡而不息。”循此线索,我们对北宋的朋党之

12、争进行纵向考察,便不难发现,庆历新政、熙丰变法、元祐更化、绍圣之政,等这些旨在为国变法为民除害的社会改革,到头来都变成了个人毁誉参半的斗争,从而也没有避免其失败。王安石推行新法,添官设署,赞者用反者贬 ,而且他还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口号,并且王安石把一切异议都统统称之为流俗,这种做法使一些对新 法 持善意批评态度的人离开变法集团从而孤立了自己。朝廷中以新法为分水岭形成了变法派和反对派两个宗派两派之间互相争论敌视。王安石等人无视别人的批评一意孤行从而使新法在执行中漏百出流弊甚广使反对新法的人越来越多哲宗即位高后听政施行元佑更化即是对王安石党同伐异的施政措施的清算的时间里

13、废除了所有新法压制的反对派在复仇火焰的炽灼下司马光在高太后的支持下在当政一年多并用 对 待异党的态度几乎贬斥了所有熙丰变法的参与者完全丧失了理智期受他们仅凭对新法一时的不满和反感就盲目地跟上司马光开始了对熙丰新法的反对倒算思想在作怪这种现象便是否定的恶性扩大因为大多数人并不是在对熙丰新法和元佑 之政的正误有了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跟随司马光的而是朋党仅仅由于司马光定法而接受了他司马光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正人君子却不是一个头脑清醒的政治家司马光死后用他当政后不加分析地乱打一通,实际上重蹈了王安石的覆辙,导致了朋党之争更为严重。所以我们认为是有影响的。 2 王安石变法的一些政策比如说青苗法为什么在地方上施行

14、的时候行的通,但是推行到全国的时候却失败了? 答:我们小组认为首先各地特色不同,这个政策在地方上行的通,但是在推行全国时,全国各地的条件有不同,所以失败;还有就是在地方上时,王安石个人可能作为那个地方的父母官,亲力亲为,做的比较好,但是推行到全国时,由于北宋官僚机构庞大冗杂,官员可能执行力度不够,不能使政策很好的付诸实践;还有就是王安石的个人的原因,他不善于用人,也不是很好的能和人合作,所以用的官员可能不够好 3 当时北宋的什么情况使得急切的需要变法? 答:首先,是三大矛盾阶级矛盾尖锐:北宋初年,宋朝统治者由于对土地兼并采取“不抑兼并”态度,导致三分之一的自耕农沦为佃户和豪强地主隐瞒土地,致使

15、富者有田无税、贫者负担沉重,连年的自然灾害加剧了农民苦难,因而造成各地农民暴动频繁。民族矛盾:北宋与西夏和辽国发生多次战争,而且军队涣散,指挥效率和战斗力较低,导致北宋在与辽国和西夏的斗争中常常失败。1、北宋*为了防范武将实行更戍法,频繁调动武将,导致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并设立不同机构管辖军队,调兵权与领兵权分离。削弱军队战斗力。2、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北宋*荒年募兵,招募流民当兵,军队战斗力下降。3、北宋以步兵为主,根本就打不过北方少数民族的骑兵。4、武器生产管理混乱,影响军队战斗力。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突出:改革派与守旧派斗争激烈。其次是三冗问题:1、冗官,北宋*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集中皇权。比如,宰相职位一般有很多人担任,同时还设置了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官职也不断增加,导致北宋机构臃肿;采用恩荫制,一个官僚一生当中可以推荐数十个亲属当官;北宋大兴科举,科举应试人数增加,取士人数也增加。2、冗兵,*为稳定社会秩序招收流民入军,军队数量增加,军费增加。3、冗费,冗官、冗兵导致*财政支出增加,北宋*还要给西夏和辽“岁币”,与此同时由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富豪隐瞒土地,导致财政收入锐减,因而造成了北宋*的财政危机。综上所述,北宋的立国方针已经不是应当时社会的发展了,变法是在必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