镭驰金控集团核心竞争力研究开题报告修改2(李忠明).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594189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镭驰金控集团核心竞争力研究开题报告修改2(李忠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镭驰金控集团核心竞争力研究开题报告修改2(李忠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镭驰金控集团核心竞争力研究开题报告修改2(李忠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镭驰金控集团核心竞争力研究开题报告修改2(李忠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镭驰金控集团核心竞争力研究开题报告修改2(李忠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镭驰金控集团核心竞争力研究开题报告修改2(李忠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镭驰金控集团核心竞争力研究开题报告修改2(李忠明).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外文翻译)题 目 镭驰金控集团核心竞争力研究 姓 名 李忠明 学 号 31109179 专业班级 行政管理1101 所在学院 法学院 指导教师(职称) 孙雁(副教授) 二一五 年 二 月 十 日毕业设计(论文)开 题 报 告(包括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的方法及措施、预期研究成果、研究工作进度计划等)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一) 选题的背景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提出,核心竞争力被视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选择战略路径应该服从于企业的战略目标, 企业的优势取决于核心竞争力与企业自身资源、技自上个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

2、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提出,核心竞争力被视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以往,一般的企业通常采用市场战略、产品战略、技术战略等各种战略来获取竞争优势;但是,这些职能战略只是企业外在的和显性化的战略,最多只能获取暂时的竞争优势。国内外的企业理论和实践表明:企业发展战略的本质内涵是核心竞争力。(二) 国内外研究概况1、国外研究现状1990年,普拉哈拉德(Prallalad)和哈默尔在哈佛商业评论杂志上发表了名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PRAHALAD C K,HAMEL GThe core competency of the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68(3):

3、79-91的文章,率先在学术界和实务领域推动了探讨和关注核心竞争力的一波浪潮。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看来,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拥有的独特竞争优势,是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知识体系,是在公司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知识与资产互动的体系。由于它具有稀缺性、难以模仿性、不易被取代和独特、长久的用户价值,它能使企业在某个市场中具备长期的竞争优势。继普哈拉德与哈默之后,国内外经济学界、管理学界和企业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重大而现实的课题开展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从不同侧面对它的内涵和本质进行了阐述。麦肯锡(Mchnse)公司的凯文科恩,斯蒂芬霍尔和帕特罩夏克里福德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以往投资

4、和学习行动所积累的一系列互补的技能与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是使一项或多项关键业务达到业界一流水平的能力。D福克纳和C鲍曼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专有的、优异的、扎根于组织之中的和适应市场机会的,更可能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获得超平均水平利润的一种复合性、整合性能力。梅雅和乌特巴克认为:核心竞争力特指企业价值活动各环节所蕴含的、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如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等。巴顿(Dorothy Leonard Banon)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它取决于四个维度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技巧和知识、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观系统,而

5、且不易被其他企业所模仿。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学术界关于核心竞争力理论追根溯源的发展历程的研究, 吴建南、李怀祖等 吴建南,李怀祖论企业核心竞争力J经济理论与管理,1999,l:6064,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概念源于分工。王永长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理论的新发展”。芮明杰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企业独特拥有、能为消费者带来特殊效用、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内在能力资源 芮明杰.培养核心竞争力世界500 强的成功之道J.政策与管理,2005, (10 ): 26-27.。”管益忻认为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在有限的战略空间内使企业比竞争对手更有效的能力。”“一个以学习、创新为基本内核的能够使

6、企业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现实或潜在持久竞争优势的关键能力的动态知识系统”是蔡翔的界定。鲁开垠、汪大海 鲁开垠、汪大海核心竞争力一一企业永续制胜之路J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等(2001)认为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企业领导人的核心竞争力意识:掌握核心技术;集中资源进行差异化经营与管理;注重构建与发展企业的比较优势:塑造知名品牌。认为企业重组与战略联盟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史东明 史东明核心能力论一一构筑企业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2002)提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方法与途径:制定好战略规划;组建专业人才团队:建立战略联盟;兼并关键技

7、术企业;从模仿到同场竞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产生始于创新。综上所述,国内外研究者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各自的论据和逻辑分析,充分体现了核心竞争力新思想、新概念。可以说,这些不同的阐释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视角。(三) 选题意义目前,在国内针对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综述中,大多是结合某个具体的主题来进行分析论述,写作手法则主要是对前人的研究结论进行归纳与整理,然后进行评述,例如,刘瑞波的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及其展望 刘瑞波. 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及其展望J.山东财政学院报,2009-02一文,主要是对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发展意见。

8、本文将从理论基础上出发,结合镭驰金控集团的现状,分析该集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优势以及改进措施,希望该公司能帮助该公司发现自身发展的不足,并增强其在该领域的竞争力。二、研究的基本内容1、研究的目标:通过对镭驰金控集团的研究,分析出该公司目前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以及不足之处,并给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设意见。2、研究内容:v 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因素研究;v 镭驰金控集团核心竞争力的构成与公司培育核心竞争力存在问题的研究v 镭驰金控集团企业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分析v 对镭驰金控集团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建议研究(一) 基本框架(论文提纲)1. 导论1.1 研究的目的1.2 研究的内容1.3 研究的方法2 企业核心

9、竞争力的理论分析2.1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2.2 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研究2.3 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研究3 镭驰金控集团核心竞争力的构成与存在问题研究3.1 镭驰金控集团概况3.2 镭驰金控集团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因素分析3.2.1 公司主营业务3.2.2 人力资源3.2.3 公司管理机制3.2.4 企业文化3.3镭驰金控集团核心竞争力培育存在的问题分析3.3.1公司主营业务3.3.2 人力资源3.3.3公司管理机制3.3.4企业文化4. 镭驰金控集团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分析4.1 镭驰金控集团核心竞争力优势4.2 镭驰金控集团核心竞争力不足5. 镭驰金控集团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建议5.

10、1公司主营业务5.2 人力资源5.3公司管理机制5.4 企业文化(二)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研究重点:(1)镭驰金控集团核心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分析;(2)针对分析给出镭驰金控集团在核心竞争力建设上的一些建议。2、研究难点:(1)对公司进行调研获取真实数据存是本研究的一个难点。一方面需要本研究设计科学合理的调研提纲,另一方面需要在调研过程中具备较好的沟通技巧。(2)如何针对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不足,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通过研究了解金融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因素;(2)通过研究和分析,总结出镭驰金控集团在核心竞争力上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的建议。三、研究的方法及措施1、文

11、献分析法。主要以文献阅读和调查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为基础,阅读相关领域书籍,了解相关动态,通过实地调查,走访调研的形式,收集整理了相关的资料,作好相关的基础工作。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广泛搜索国内外,针对与题目相关的各类期刊论文、学术著作、学位论文、专题研究报告等资料进行归纳分析,从而界定研究主题,获得概括性原理。2、调查分析法。调查法是指研究者通过实地面谈、提问调查等方式收集、了解事物详细资料数据,并加以分析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来探测、描述或解释社会行为、社会态度或社会现象。3、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分析方法。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

12、一般性的结论。本文通过此方法对访谈结论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从而为镭驰金控集团核心竞争力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给出合理建议的依据。四、预期研究成果1、针对雷驰金控集团核心竞争力研究的调研提纲1份;2、完成毕业论文。五、研究工作进度计划2014年12月2日12月5日 确定选题,完成中英文题目2014年12月6日12月19日 搜索中英文文献,填写任务书2015年2月2日2月27日 阅读文献,整理资料,撰写文献综述,完成中英文翻译和开题报告(初稿)2015年2月28日3月15日 修改开题报告2015年3月16日3月23日 开题报告答辩2015年3月24日3月25日 完成开题报告终稿2015年3月2

13、6日4月5日 进行调研,资料分析,收集数据2015年4月6日4月25日 进行论文初稿的撰写2015年4月26日4月30日 进行论文第一次修改2015年5月1日5月5日 进行论文第二次修改2015年5月6日5月7日 完成毕业论文2015年5月8日5月10日 毕业论文答辩2015年5月11日6月10日 修改,毕业论文终稿毕业设计(论文)文 献 综 述(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文献等)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的文献综述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1990年,普拉哈拉德(Prallalad)和哈默尔在哈佛商业评论杂志上发表了名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文章,率先在学术界和

14、实务领域推动了探讨和关注核心竞争力的一波浪潮。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看来,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拥有的独特竞争优势,是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知识体系,是在公司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知识与资产互动的体系。由于它具有稀缺性、难以模仿性、不易被取代和独特、长久的用户价值,它能使企业在某个市场中具备长期的竞争优势。继普哈拉德与哈默之后,国内外经济学界、管理学界和企业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重大而现实的课题开展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从不同侧面对它的内涵和本质进行了阐述。麦肯锡(Mchnse)公司的凯文科恩,斯蒂芬霍尔和帕特罩夏克里福德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以往投资和学习行动所积累的一系列互补的技

15、能与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是使一项或多项关键业务达到业界一流水平的能力。D福克纳和C鲍曼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专有的、优异的、扎根于组织之中的和适应市场机会的,更可能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获得超平均水平利润的一种复合性、整合性能力。梅雅和乌特巴克认为:核心竞争力特指企业价值活动各环节所蕴含的、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如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等。巴顿(Dorothy Leonard Banon)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它取决于四个维度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技巧和知识、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观系统,而且不易被其他企业所模仿。2、国内

16、研究现状我国学术界关于核心竞争力理论追根溯源的发展历程的研究,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溯源于“分工论”,以吴建南、李怀祖等为代表,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概念源于分工1。第二种溯源于“战略发展论2”。相当一部分研究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是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到现阶段的表现。第三种溯源于“企业理论的新发展”论。王永长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理论的新发展”3。对于核心竞争力国内外学者之间也存在不同的定义,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4:第一种定义为“资源论”。持这一类观点的研究者认为,企业核心能力是一种企业以独特方式运用和配置资源的特殊资源。这也是经济学研究中资源观的研究焦点。在国外霍纳菲尔特和潘罗

17、斯是这一观点的主要代表。在国内李悠诚等认为企业核心能力就是无形资产。第二种定义为“能力论”。持这一类观点的研究者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一系列能力的综合。能力与资源是一对有关联但作用不同的概念。以罗斯比和克里斯蒂森为代表的能力学派认为能力是确定资源组合的生产力,资源是能力发挥的基础。在国内,丁开盛、周星和柳御林等学者分别撰文认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就是企业具有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独特营销的能力。第三种定义为“资产、机制融合”论。程祀引认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核心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企业的核心资产包括人才、核心能力、核心技术、核心产品等在内的核心因素,其中高素质的核心人才是核心资产的核心

18、。企业的核心能力是全部核心资产的综合运用和反映,是企业多方面技能、互补性资产的核心。企业的核心能力是全部核心资产的综合运用和反映,是企业多方面技能、互补性资产和运行机制的有机融合,是不同技术系统管理规定及技能的有机组合。第四种定义为“消费者剩余”论。管益忻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旨在为顾客提供更大(更多、更好)的消费者剩余的企业核心能力的体系。第五种定义为“体制与制度论”。左建掣认为,企业体制与制度是最根本的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第六种定义为“创新论”。陈清泰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不断创造新产品和提供新服务以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创新管理的能力,不断创新营销手段的能力。据此,

19、我们可以这样来定义企业核心竞争力,即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经过有效整合技能、技术和资源而形成的能使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独特综合能力。二、研究方向1. 核心竞争力培育模型构建按照吴文具的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文献的研究表明5,企业是个知识积累的组织,视企业为主体可以将知识分为企业内知识和企业外知识两部分,企业内知识是员工所掌握的知识。知识管理培育核心竞争力就是将企业外部知识内部化,再将内部知识转化为外部知识的转变过程。由此可以对应分为两条培育路线:其一是通过有针对性的收集企业外部知识,经过有效管理、转化后成为自身资源,再通过学习、共享、创新等方式转变成企业核心能

20、力,从而演变成核心产品;其二是对知识管理最终还是要落脚到对掌握知识的员工管理,从知识管理战略模式选择开始,到知识管理制度的构建、完善,信息平台的搭建,员工知识共享模式的创新等,建立知识自由转换共享体系,促进知识创新,为培育核心竞争力奠定资源优势,最终转化为核心竞争力。2. 核心竞争力培育路径按照吴文具的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文献的研究表明,核心竞争力的构造是一个不仅复杂而且系统化的工程,需要协调各种资源并整合相应知识和技能才能实现。有两种路径;一是企业内部培育。包括环境分析、战略制定、培育核心技术等环节;二是外部构建。分为企业并购和战略联盟。每一种路径都涉及到企业各方面,企业需要

21、结合自身实际条件,选择符合本身的方式培育核心竞争力,并不断探索更适合的路径。3. 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策根据王良群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策研究6文献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绩效管理创新:绩效管理的目标是充分开发和利用 每个员工的资源来提高组织绩效,即通过提高员工的绩效更好的改善组织绩效的目的,其包括绩效目标、管理绩效、绩效考评和奖励绩效四个模块。(2)激励制度创新:企业之间的竞争,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都要靠知识的载体知识型员工来实现。因此,企业要获得和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激发知识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

22、3)建立学习型组织:才竞争愈发激烈,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人才市场的极度匮乏,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成为主流。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关键就是通过组织学习来有效地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4)企业文化建设创新:企业文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它需要企业经过长期的积累发展,由其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断积累而逐渐形成的。现代企业都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并加以引导,发挥企业文化的潜在功能。三、进展情况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出是基于企业能力的概念,而自从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产生后,便有了对于企业能力的研究。而后,著名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1925 年的著作经济学原理又提出了企业内部成长的思想。此后,艾迪斯

23、潘罗斯于1959 年发表的企业成长论认为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构成企业绩效的基础,从而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自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提出以后,它就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热点问题,国内外有多位学者对于从不同角度研究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和构成。1. 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研究。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企业竞争实质就是知识竞争,通过知识流动的分析,揭示了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由知识流驱动的持续不断的动态演化过程,核心竞争力培育后必然存在后续维护和提升过程,这就需要建立知识管理机制帮助维护和提升核心竞争力。2. 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系统。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最值得关注的因素,而人

24、力资源管理又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故应该在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体系分为对企业文化力评价指标体系、企业学习组织力评价指标体系、企业创新力评价指标体系、企业人资资源竞争力评价体系,各个体系很难做出“非彼即此”的判断,而是有很多的“可彼可此”的判断,因此应采用模糊数学评价模型。3. 基于协调整合观的核心竞争力理论。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为一种组织内的集团学习能力,也是协调技能和整合技术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够应用于多项业务并为其带来和提供价值。Durand认为,企业的能力不仅包括组织所拥有的资源、知识、技术和技能,形成企业能力的关键是资产与技能的协调配置能

25、力7。四、存在问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从20 世纪90 年代迅速兴起的一种新式的企业理论和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自从C.K. Prahalad 和G. Hamel 于1990 年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描述性概念, 虽然有众多学者从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但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的至今仍不十分清晰, 核心竞争力理论体系也并还不成熟。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 主要侧重于引进介绍和消化吸收国外企业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理念, 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较为缺乏。学者们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缺少实际意义的分析。关于国内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缺陷, 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26、研究体系的非系统性。很多学者只是从技术能力或核心竞争力的一个片面来认识企业核心竞争力, 这种研究难以科学的认识其内在的机理, 难以为企业提供系统的战略指导。目前, 对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处于探索阶段。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一种资源、一种能力、一种技术, 还是一种文化、制度。不同的学者所理解的核心竞争力相距甚远。(2)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目前对核心竞争力的理论的研究太多, 而实例上的研究太少。由于核心竞争力的多样性特征决定了其行业个性化是十分明显的, 因此, 要使研究面向应用, 必须强调分行业的个性化研究。在研究方法上, 目前国内的研究基本上没有与国际接轨。(3)研究内容的不完整性。国内外理论界和企业界对企

27、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解还有很大的分歧, 对它的界定也还不是很清晰, 核心竞争力理论还不很成熟; 还不能正确解释或给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普遍具有明显的事后追溯的特性, 通过简单地描述某个企业的成功与失败来判定核心竞争力, 实践的指导意义较差; 没有给出可行的用以识别核心竞争力的方法和评价体系, 没有提出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可操作和有效的途径和方法。(4)研究视角的片面性。具体而言, 研究者由于视野和角度不同, 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C. K. Prahalad 的核心竞争力理论论述了企业自己独特的技术和技能的重要性, 但没有涉及核心营销能力和组织管理的能力理论

28、和企业内部创新机制。罗斯比和克里斯蒂森侧重于企业内部研究, 比较接近竞争力的内涵, 但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市场结构的因素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这使得这一理论缺少应有的动态性和全面性。沃纳菲尔特和潘罗斯将资源广义理解和分不同层次分析, 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但资源论既没有摆脱能力论的影响, 也没有把企业内部资源与市场要素有机结合, 这也限制了这一理论的进一步深入8。 参考文献(含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1 孙衍安. 浅议人力资源与企业核心竞争力J. 党政建设,2011(52)2 葛梦婕,闫 越. 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 管理学家,2013(15):191-1933 符定辉. 基于人力

29、资源管理的勘察设计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 重庆大学,20144 张迎波. 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 湘潭大学,20085 吴文具. 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20056 王良群.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7 郭海民.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3(14):28-298 杨蔚.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评述J. 工会论坛,2009(15):89-919 Lado,A.A.&Wilson,M.C. HUMAN RESOURCE SYSTEM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

30、VANTAGE: A COMPETENCY-BASED PERSPECTIVEJ. Academy of Mangement Review,1994, 19(04) 10Prahalad CK,Hamel G. The Core Competency Of Thecorpora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68(3):79-9111 吴建南,李怀祖论企业核心竞争力J经济理论与管理,1999,l:60-6412 芮明杰.培养核心竞争力世界500 强的成功之道J.政策与管理,2005, (10 ): 26-27.13 鲁开垠、汪大海核心竞争力一一企业永续制

31、胜之路J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14 史东明核心能力论一一构筑企业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5 刘瑞波. 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及其展望J.山东财政学院报,2009-0216 申荷珺. 试论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途径J. 黄河水里学院,2013-10:88-9117 陈艳春. 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研究J. 北方经贸,2013-12:14018 程文琪. 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献综述J. 商,2014(12):3619 宋仲成. 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J. 铁路采购与物流,2013(7):44-4520 Xiaoling Zhang Liyin Shen Y

32、uzhe Wu Yi Peng. Core competitiveness indicators: a study of real estate developers in ChinaJ. Facilities,2010,Vol.28(11)21 Qing-dong LI. Method f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Enterprise Core Competence and its ApplicationJ. Canadian Social Science, 2009, Vol.5 (1)毕业设计(论文)译文及原稿译文题目一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原稿题目

33、一 Cultivation Of Enterprise Core Competitiveness原稿出处一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P.R. China, 610054 译文题目二 人力资源系统和持续的竞争优势:能力视角 原稿题目二 HUMAN RESOURCE SYSTEM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A COMPETENCY-BASED PERSPECT

34、IVE 原稿出处二 Academy of Mangement Review,1994, 19(04)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1积极打造人力资本1.1 培育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市场竞争的核心在人才,企业要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虽然核心能力并不存在于单个人中,但核心能力的形成归根结底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积累,而人才是这些智力资源的载体,因此,企业核心能力对人才有高度的依赖性。目前,我国企业缺少专业技术人才和市场开发、管理方面的人才,是制约核心能力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必须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1.2营造“学习型”组织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整体竞争

35、力,首先要学习市场经济理论,学习WTO相关知识,还要学习与培育企业核心能力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文化知识等。要按层次全员展开培训,既形成经营型人才、资本运作人才、技术创新人才等高层人才培训体系,使高层人才分别在专门培训班、大专院校、国内外知名公司等处进行培训;又形成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中层等科技人才的继续教育体系;还形成基层全员培训体系,将日常考核和工资奖金挂钩,形成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迅速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2形成有特色的管理模式2.1培育适宜核心能力成长的管理模式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加强管理,才能把企业机制改革的活力和技术进步的威力充分地发挥出来。神火集团在借鉴西方成功

36、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在长期管理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ZG型”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特征是:中长期合同制;合议式决策制度;个人责任制;适当期限评价与提拔;明确的控制方法和正规的检测手段;中等程度专业化的职工发展途径;对职工全面关怀。在这种模式下,神火集团多年来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管理风格,如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表现在全体员工的“三尽、四不推”上,即尽职、尽责、尽快地干好自己的工作;今天的事不往明天推、自己的事不往别人身上推、本单位应该办的事不往其它单位推和下级应该办的事不往上级推。2.2以信息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新世纪的经济是信息化的经济,信息技术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居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信息时代的今

37、天,信息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起点,是预测和决策的基础,是企业的重要资源,是提升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一个企业信息不灵,就相当于人的耳目不灵,鼻子不通,将无法生存。所以,企业要尽快将计算机引入信息管理,尽快完成信息管理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暂不具备上述条件的也必须强化信息机构建设,建立信息网络。要认真进行市场调查和预测,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要把信息作为管理活动的基础依据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3扬长避短,培育竞争优势3.1集中优势资源从事专业化经营一般来讲,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之路有两条:一是专业化发展路径,二为多元化发展路径。前者是指企业通过从事符合自身资源条件与能力的

38、某一领域的生产经营业务,来谋求企业的不断发展。后者是指企业从事多个产品或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业务,实现企业的不断扩张。通常,企业在某一领域中不具第一位的优势,一般不轻言搞多元化发展。据财富杂志的统计,世界500强企业中,单项产品销售额占企业总销售额比重95%以上的有140家,主导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70%95%的有194家,相关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70%的有146家,而无关联多元化的企业则很少。这就提醒我们,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优势、劣势和外部因素来制定正确的战略定向。从事专业化经营,逐步形成世界性的竞争优势,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是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形成品牌占领市

39、场;二是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方面与同行的差异,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法等,这是构成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神火集团是从事煤炭生产、加工起家的,在采煤及其它生产工艺上,有独到的创新能力,在同样条件下,煤炭生产的成本低、回采率高、高附加值产品产率高、质量高。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我国企业应当集中力量在某一行业内“做强”,再通过全球扩张“做大”。 3.2 发挥比较优势企业要学会从竞争对手和市场空缺中寻找机会,建立自己的比较优势,并构建支撑这种优势的核心能力。所谓从竞争对手那里寻找机会是指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发现他们的弱点,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而

40、从市场空缺中寻找机会则是通过对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分析,找到自己能够为消费者提供特殊利益的方式和方法。从能赚钱的角度看,有竞争力的技术不一定必须是高新技术。发展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适当的技术”,就是在一定发展阶段的一定成本条件下,使企业能够赢利而不是使之亏损的技术,才是比较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技术。3.3 不断培养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冷静分析自身所处的产业状态,善于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个企业要保持持久的竞争力,必须适应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动态变化,着眼于全球范围考虑产品前景,根据进入更有吸引力的产业情况建立相应竞争优势;同时要以国际眼光制定企业的总体战略,确定经营方向、产品结构和竞争层次。迈克尔

41、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企业盈利的5 种竞争作用力:新的竞争对手入侵、替代产品的威胁、客户的侃价能力、供应商的侃价能力、现存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企业要围绕这5种竞争作用力,根据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建立起竞争优势,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也会与日俱增。Cultivation of Enterprise Core Competitiveness1 Create a positive human capital 1.1 The development of a high-level personnelThe core of market competition

42、 in the talent, to motivate enterprises to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place,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high-quality Personnel .Although the core competencies do not exist in a single person, but the final analysis, the formation of core competence is the knowledge, skills 。 Learning and the accumula

43、tion of, and talent is the carrier of these intellectual resources,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personnel have a high degree of dependence. At present,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of enterprises and market development, management personnel, restricting the formation of a core com

44、petence important reasons. Therefore, efforts must be made to bring up a high-level personnel. 1.2 create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and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we must first learn the theory of market economy, study WTO-related knowledge, but also learning and nurturing co

45、re competencies related to business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knowledge, cultural knowledg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level of full training, both the formation of the operating personnel, The oper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capit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igh-level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46、so that high-level personnel in the specialized training courses, tertiary 。Institutions, well-known companies at home and abroad for training, etc.; and the formation of middle-level leading cadres at and above the middle, such as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continue to teach。 Education system; also the formation of grass-roots training system full, day-to-day assessment and wage bonuses linked to the formation of motivation, discip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