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多媒体教室建设策略及规划.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594793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多媒体教室建设策略及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校多媒体教室建设策略及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校多媒体教室建设策略及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校多媒体教室建设策略及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校多媒体教室建设策略及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多媒体教室建设策略及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多媒体教室建设策略及规划.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校多媒体教室建设策略及规划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重要的一部分,构建合理、标准的多媒体教室以满足高校正常的教学,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文章对国内不同层次的高校的多媒体教室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国内高校多媒体教室建设普遍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对多媒体教室建设的新策略及具体规划,以为建设先进、高效、实用的教育技术数字化保障体系奠定基石。 关键字:云计算;多媒体教室;数字化;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1-0086-03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年)在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1。由此可见,教育信息化已在国家层面成为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重要策略。所以加强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实验室和数字语音实验室等教育技术保障体系设施的建设和改革也应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使其能更好的服务于教育2。 二、国内不同层次高校多媒体教室建设现状 1.中南大学建设多媒体教室建设情况 (1)公用多媒体教室 至2011年底,中南大学共有公用多媒体教室362间(含研究生院),座位数56594,已经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2

3、011年底各校区公用多媒体教室建设情况及设备配置见表1。 (2)计算机实验室建设情况 目前,中南大学16个二级单位建有大约44个计算机实验室,其中除信息院(计算中心)的实验室面向全校公共计算机基础实验课,其它均为学科、专业实验室,管理计算机台件数3664台,专职人员57人,兼职人员246人。 2.长沙理工大学多媒体教室建设情况 目前长沙理工大学共有多媒体教室共有88间,座位数有13656,其多媒体教室配备如表2。 3.苏州科技学院多媒体教室建设情况 苏州科技学院分为三个校区:江枫校区、老校区、新校区,其中江枫校区建有媒体教室36 间,普通扩音教室4 间,管理员1 名;多媒体教室设备主要有投影机

4、1 台;计算机1 台,老校区多媒体教室39 间,普通扩音教室19 间,配备传统的书写投影仪教室8 间,管理员2 名;教室主要设备有投影机1 台;计算机1 台,新校区暂建多媒体教室59间,管理员2名。 通过对上述三所不同层次的高校的多媒体建设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南大学多媒体教室建设较为全面,多媒体教室设备配置也较齐全,因此能很好的满足正常的基本教学需求,而长沙理工大学多媒体建设则相对简单,其设置配置也较为欠缺,但其基本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而苏州科技学院建设最为简陋,设备配置也极为欠缺,基本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这三所高校代表了国内三种不同层次的高校,其在多媒体教室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也折射出

5、了国内其他高校多媒体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 三、国内高校多媒体教室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 1.多媒体教室建设存在的不足 (1)建设教室类型单一,不能满足教改需求:只进行了少数的演示型多媒体教室的建设,目前大多数高校尚未进行交互型多媒体教室和讨论型多媒体教室的建设。 (2)教室装备层次单一,不能物尽其用:如长沙理工大学80座的教室和150座的教室装备、配置基本一致,造成小教室设备配置过高、大教室却配置不足。 (3)各高校部分二级学院还存在一些学院专用教室,这部分教室投入性价比低、建设标准不规范、运行维护人员较少(如长沙理工大学平均7.3室/人)、而且不专业、设备更新不及时、特别是利用率远远低于公用教室

6、,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投入经费。 2.计算机实验室建设存在的不足 当前各高校院系、学科计算机实验室都是各自为营,这使得高校实验室资源的应用存在很多不足。 (1)建设观念陈旧:实验室建设主要以拥有计算机硬件本身为目标,缺少资源建设、实验模式建设、实验手段建设和实验目的建设等后续有效规划和实施。 (2)设备利用率低:由于实验室功能单一、面向课程数量少或单一,所以设备的利用率低,不能充分发挥设备效益。 (3)设备更新慢:利用率低使得投入也低,设备更新换代慢,不能满足形势发展需要,特别是软件系统的购买和更新需求,任课老师也因此很难开展新的课程教学或研究。 (4)人员效率低、专业性差:设备数量少,管理人员少

7、,部分实验室人员为完成教学工作量,只好身兼数职,某些实验室甚至只能聘请兼职人员进行管理,这样,人员的工作效率、职业认同感、专业性都比较差,难以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 四、多媒体教室建设策略及具体规划 以上各高校在多媒体教室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是国内建设教育技术数字化保障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所普遍存在的,目前教育技术的发展已经经过了摸索、观念普及、自由发展、基础研究,其应用已经基本成熟,因此,各高校应抓住这一机遇期加大对多媒体教室建设和管理力度, 使多媒体教室建设和管理更加合理、科学, 以提高教学效果3,在此我们提出两种关于多媒体教室建设的策略和具体实施。 1.以标准化促进教育技术保障体系的大平台升级 成

8、立于2010 年5 月的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技术标准委员会立足于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在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建设领域的应用,推进教育技术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技术标准委员会联合教育技术行业产、学、研多方面的力量, 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多媒体教学环境工程建设规范,该规范对多媒体教学环境工程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各高校可依据上述多媒体教室建设的各种标准,分步实施对多媒体教室的建设: (1)以标准化建设保障教学,促进教学改革 依据教室设计与装饰标准,建立教室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黑板/白板、照明灯光、遮光窗帘、时钟、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红外

9、报警装置、外语广播等、手机屏蔽等。 依据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种类和标准,制定投影机、台式计算机、主控台、移频功放、投影屏幕、网络中控、视频监控等的参数建设标准; 依据各型多媒体教室的装饰和装备标准,建立针对演示型多媒体教室、交互型多媒体教室、录播型多媒体教室、语言学习型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学管理控制中心等不同教室给出教室设计、装饰、装备的具体标准和规范。 依据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标准,以学科教学要求为基础和目标,建立高、中、低3个档次的计算机实验室建设标准,分别为不同的教学需求提供服务。 (2)以大平台建设整合资源,创新管理模式 分校区集中统一建设公用多媒体教室。在建设上,各校区应该收回各二级学院建

10、设的多媒体教室(会议室除外),可以采取直接设备移交或自然淘汰两种方式,以拆2建1的数量归口到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这样便于控制、运行、管理和学生使用;在管理上,为方便各二级学院使用,各校区的多媒体教室可划出一定数量的教室不安排课程,用于二级学院临时申请使用。 整合计算机实验室,分层次建设。在建设和管理方式上可采取与公用多媒体教室相同的方式,但考虑到学科的差异性,还应考虑三点:首先是集中原则:以计算机及软件为主要设备的则由学校集中,否则归学院管理;其次是分层次建设:各个不同学科对计算机的性能要求不一样,所以学校集中建设的实验室可分高、中、低三个不同档次,满足不同需求;再次是管理人员集中,形成合力,才

11、能提升管理效率和创新能力。 集中设备采购,建设专职维修机构:教育技术保障体系的设备品种杂、数量多,集中采购一般来讲会比单台价格便宜10%?15%,并且可获得更好的售后服务。教育技术保障体系的同类型设备数量多、运行环境差、故障高、维修成本高,各高校应建立专门的维修机构和一支专业维修队伍,不但能够有效地减少维修成本、还可以加快维修响应速度、加强设备保养、提升设备使用寿命。 2.以云计算促进教育技术保障体系的数字化升级 美国国家技术和标准研究院(NIST)对“云计算”定义:“是一个提供便捷的可通过网络访问一个可定制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能力的模式;这些资源能够快速部署,并只需要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

12、很少的交互”4。“云计算”的本质就是整合资源,对于教育领域而言,就是整合大量的甚至是复杂的教育应用资源,集约化地使用和治理,以服务形式推向广大云端用户,这与高校教育技术保障体系的功能和目标不谋而和,“云计算”引入到教育技术保障体系建设能够带来诸多优势,如数据共享、减小投资、安全可靠等。 各高校可按以下步骤实施对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以保障教育技术体系的数字化升级。 (1)以云计算为中心建立高校教室网,实现教室资源的数字化 教室课程安排:以教务系统为基础,发布和管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实验室、数字语音实验室的课程安排。 教室设备管理及控制:以资产设备管理数据为基础,动态发布、管理设备资源信息、设备使用

13、、设备维护、设备异动、设备报废、更新等信息。 教室使用预约:教师对整个教室的使用预约,学生对计算机座位的使用预约及使用记录及管理。 (2)构建教育技术保障私有云,促进服务,树立“云计算”应用典范 教育技术保障体系在完成数量上的教学支持能力保障后,其下一步的发展就是服务的升级,即服务能力、服务资源、服务手段、服务方式的升级;“云计算”的核心就是服务,它在观念上,在技术手段上均吻合教育技术保障体系的服务升级要求,所以“云计算”在教育技术保障体系上的应用是必然趋势,水到渠成,它可以通过下列三个阶段来实施: 构建共享的虚拟服务器集群:首先强化服务的实施在服务器端,所以根据教学需要,可以构建各种应用业务

14、服务器,提供各个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服务;在此基础上,为减少硬件投入和实现快速部署,采用目前“云计算”相对成熟的“虚拟服务器”技术进行部署,建立起教育技术保障体系“服务中心”。 构建资源共享的教学平台:在构建完成硬件“服务中心”后,着手构建软件“资源中心”,它可以以网络教学平台为基础进行建设,提供学生、教师、教学课程、教学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实现教学、交流和评价的全过程,达到支持个性化学习、支持协作学习、改进评价策略和方法。 构建教育技术支持云:教育技术保障体系由于其终端设备基本上均实现了数字化和网络化,所以是最有可能、能够最先实现“云计算”服务的校园环境和应用,根据高校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和规

15、划,构建“教育技术支持云”亦是必然趋势。 五、结束语 在国家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加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规划下,各高校必须加快进行教育技术保障体系的标准化和数字化升级的进程,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和促进学校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发展。?筅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OL.http:/ 1667143.htm . 2许晓安,董武绍.对多媒体网络教室组建与应用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8(6):60-63. 3马进宝.多媒体教室建设和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引进与咨询,2005(3):64-65. 4袁梁.应用云计算构建师生协作平台J.教育信息技术,2010(2):5-6. (编辑:王晓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