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4).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97189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林山水(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桂林山水(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桂林山水(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桂林山水(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桂林山水(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桂林山水(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山水(4).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桂林山水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 中心发言人:高丽萍 备课成员:刘敬岩 单立冬 王亚男 王小峰 杨絮 孟祥华 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作者以丰富多变色的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桂林山水画,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处于这个学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和简单的写作手法,写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具有独立的朗读能力,对阅读等语文活动很感兴趣。学生开始学习借助课件自主学习,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拓展阅读。 本课语言优美、意境清新,我主要利用多媒体的录象、声音资源,借助大量的图片,优扬的

2、音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1交流欣赏,导入新课。 2声文结合,整体感知。 3图文并茂,赏析课文。 4阅读链接,拓展延伸。 5课堂练习,巩固加深。 1. 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特点。 3. 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 教学难点:学习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练习片断描写。 2课时 1.学生搜集漓江水、桂林山等图片资料。 2.课件、配乐朗读素材、桂林放光片。 第一课时 一、交流欣赏,导

3、入新课。 二、理清层次,整体感知。 三、图文并茂,赏析课文 四、总结写法,感悟情感。 五、阅读链接,拓展延伸。 六、总结全文。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范读课文,激发情趣。 二、小组讨论,汇报学习。 三、布置作业。 第一课时 一、交流欣赏,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处很著名的自然景观,你知道 哪里吗?广西“桂林”,是啊!桂林的自然风光很美,你们想去看看吗?“想”好!那就一起来欣赏桂林的自然风光吧! 2.刚才看了图片,谁来说一说桂林最美的是什么?是“山和水”。是啊!桂林的山水是很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陈淼写的桂林山水,看他是怎样写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理清层次,整体感

4、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时要注意把句子读通顺,读文后试着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对桂林山水的印象。 1自读。 2交流。 随机板书: 甲天下 水 山 画中游 3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 三、图文并茂,赏析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段。 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让学生说说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理解。 小结: 2.观赏漓江的水。 学习第2自然段。 导语:同学们,刚才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知道了文章主要是围绕山和水来写的。那我们下面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的水! a按要求自由读第2自然段。 b汇报学习情况。 说一说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相机板书: 静 清 绿 作者

5、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哪是一块翡翠。 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几个“啊”的读音。!真清啊!真绿啊!)读出漓江水的静、

6、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4)引导学生观察“漓江的漓江的漓江的”这个句式的特点和认识排比的修辞手法。指导分号的用法和书写。 (5)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样是采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及赞美之情。” (6)分组读:一组读感叹句概括的,另一组读具体描述的。 (7)总结学习方法:体会特点,感悟写法,感情朗读,想象仿写。 2.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1)小结学法。 (2)出示学习要求。 (3)学生自学,教师个别指导。 3.自主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

7、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请看第4自然段是怎样写的。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有的重点词、句。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为什么用“单引号” 再读第四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四、总结写法,感悟情感。 1.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的感受相同吗? 2.说说你对课题中“甲天下”的理解。 3.体会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美? 五、阅读链接,拓展延伸

8、。 自由读课后“阅读材料”与课文比较,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法。进行小练笔。 六、总结全文。 七、作业布置。 积累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第二课时 一、范读课文,激发情趣。 1.教师范读,使学生再次头脑中浮现桂林山水的情景。 2.放录像片,再次让学生走进桂林山水。 再读课文激发情感。 在教师的指导下,观赏后再读课文,把对山水的热爱之情表达出来,从读中感受桂林山水的特点。 二、小组讨论,汇报学习。 1.读准字音,了解生字在文中的意思,熟悉字形。 2.组内交流,补充,教师总结。 强调这几个字是多音字: 似 蒙 卷 区别字:载 峰 裁 蜂 栽 逢 3.在快乐中学习,增进合作了解。 4.指导书写。

9、 三、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甲天下 总 水:静、清、绿 桂林山水 分 山:奇、秀、险 画中游 总 桂林山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文章以生动形象的笔法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文章短小精悍、结构明了,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写作:开头以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二三自然段分别写桂林的山与水,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总结。本课语言优美生动,适合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感情。但由于没有把时间合理地利用,以至在学生体会写法上过于繁琐,没有好好地让学生读书,当然也就更谈不上让学生背诵,让阅读“阅读链接”后进行巩固延伸成了一纸空文。 总之,在教学中我突出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因为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