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人工栽培技术.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597587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桑黄人工栽培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桑黄人工栽培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桑黄人工栽培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桑黄人工栽培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桑黄人工栽培技术.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桑黄人工栽培技术桑黄菌菌种桑黄的人工栽培技术 品种 桑黄菌菌种 等级 一级种 温型 中温 出菇适温 15-30 一、生物学特征 桑黄又称火木层孔菌、桑耳等。寄生于杨、柳、桦、栎、松等树木之上,分布广泛。桑黄菌子实体多年生,硬木质,无柄,侧生。菌盖扁半球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形,长径321厘米,短径212厘米,厚1.510厘米。有黄色翻边,底部面亦颜色鲜黄。菌肉蛋黄色或浅咖啡色,木质。颜色鲜黄是其一大特点。国内野生桑黄集中分布区在黑龙江省东部乌苏里江与兴凯湖之间,西北地区陕西与甘肃交界的“子午岭”自然保护区、东北的长白山林区、哈尔滨与吉林市之间的老爷岭有少量出产。 二、建造桑黄棚 种植模式采取室内层

2、架结构、建造合理的桑黄棚是取得桑黄高产的重要条件。根据桑黄的生物学特性,选择保温、保湿、通风良好、光线适量、排水顺畅、方便管理操作的桑黄大棚,要求桑黄棚地面清洁,墙壁光洁耐潮湿。桑黄棚大小要根据培养料多少而定,把桑黄棚建在有树阴处、靠近水源的位置最合适。培养料入棚前要严格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5毫升和高锰酸钾10克密封熏蒸24小时之后使用。东北、黄淮地区利用自然温度栽培,春种以45月份最佳,夏种以910月份最好。 三、栽培料配方的选择 桑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各种营养物质,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用适合本地区的配方。目前,我们采用的配方是:桑树锯末77%,麸皮15%,玉米粉5%,糖、磷肥和石膏

3、各1%,每100公斤栽培料加JTD802生长素50毫克。 四.栽培料的制作 在配制栽培料时先将棉籽壳、木屑、麸皮、石膏粉等料拌均匀,培养料含水量60%65%,以用手攥紧时料成团指缝似滴不滴水为好。料拌好后即可用装袋机装袋。塑料袋规格可选用15厘米35厘米或17厘米33厘米的聚丙烯或聚乙烯筒袋,每袋装料400450克,聚乙烯料袋采用常压灭菌1012小时,聚丙烯塑料袋采用高压灭菌,保持2小时,待料冷却到30以下时入无菌室内接种。一瓶栽培种可接种料袋2535袋。将已接种的菌袋移入消毒好的培养室内,分层排放,一般每排放68层高,排架之间留有人行通道,每周上下翻倒一次,这样做一是可以平衡温度,二是经过翻

4、动可增加袋内氧气,使发菌更快。 五、管理技术 桑黄是喜温型真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求较高的温度。菌丝生长温度以2428为最佳,子实体在1826之间长势最好。 1.发菌阶段:发菌期间,培养室内保持2228,空气相对湿度要求50%60%,每天通风半小时,每隔57天菌袋上下翻动一次,当菌丝体发满2/3时,移入培养棚内,松开料袋口,用手轻轻一提,留一点缝隙。棚内以散光为宜,避免强光直射。一般经2532天左右,菌丝便可长满料袋。个别料袋菌丝发育不匀,可挑出单放。 2.出黄管理:当菌丝长满后,可用刀片把两端割成5分硬币大小的圆形口,以利出黄。出黄时棚温保持在1826,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95%,并提

5、供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气。保持地面存有浅水层,每天向墙壁四周及空间喷水34次。每天上午8时以前及下午4时以后打开门及通风口换气,气温低时在中午12时至下午2时通风换气。原基膨大35天,逐渐形成菌盖,要增加喷水保湿,气温过高要喷水控温。通风不良易出畸形桑黄,出现畸芽要及时割掉。当菌盖颜色由白变浅黄再变成黄褐色,菌盖边缘白色基本消失,边缘变黄,菌盖开始革质化,背面弹射出黄褐色的雾状型孢子时,表明桑黄子实体已成熟,即可及时采收。 3.采收及采收后管理:桑黄采收前一周停止喷水,关闭通风口,通道地面铺上塑料薄膜,以便把散发的孢子粉收集起来。采收桑黄时从柄基部用剪刀切下或用手轻摘,有条件的烘干或晒干至含水量12%,装袋置于干燥的室内保存或出售。 采收桑黄后,除去料袋口部的老菌皮,培养袋重新排放于棚内,提高湿度至90%95%,温度仍保持在25左右,一周后,又可在原来菌柄上继续生长出子实体。按照前一阶段的方法培养管理,约2530天又可采收第二茬,一般可采收34茬。每100公斤干料可生产干桑黄成品3公斤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