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剑锋从磨砺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剑锋从磨砺出.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剑锋从磨砺出 研修,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每位学员像一粒粒种子播撒在其中,专家的谆谆教诲如春风,课程团队老师们的辛勤汗水似春雨、似清泉滋润着学员们的心田。本次研修提到了“三次备课两轮打磨”,这让我感受感受颇多,让我想到了上学期的磨课,我磨课的题目是梯形的面积计算,同一节课讲了五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在这个过程中,让我真正体验到:磨课的过程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使我更好的感悟学生、感悟课堂,也使我更努力的去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感悟一:磨课让我学会关注学生 1、关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宗
2、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结果,而首先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学会怎样发展自己,以及离校后继续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 在我们学校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其中有一环节“学生自学,小组交流”,在实验初期,为了让学生有一条思考探索的道路,我设计了自学提纲,让学生按照自学提纲指导学生阅读书本知识,发现疑难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有准备走进课堂,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学习。为此 在设计梯形的面积计算一课的教学环节时,我仔细的研究教材,认真阅读教学参考,我认为梯形面积计 算公式的推导是这节课的重点,而在众多的推导方法中,用两个完全相同的
3、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开的方法,学生容易理解,也得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根据自己的这些理解,初步确定了引导学生自学的“自学提示”: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能得到怎样的四边形?2你拼成的图形与梯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呢?3尝试从拼成的图形面积的计算,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关注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 第一次试教后,竟遭到同教研组老师的非议,这样的教学设计,虽然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机会,但“自学提示”却将学生的思路局限在这一种方法上,学生的思维在活动中得不到发展和发散,教研组的老师认为应该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思路更开阔一些,方法更多样些,要培
4、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能力,于是在同事的指点下,在原有自学提示的基础上增加一条:4、想想除了拼的方法,你还有其他验证方法吗? 修改后又进行了第二次试教,这次的试教给听课老师的感觉, 还是在“牵着学生走”,学校赵主任的一席话深深的触动了我:“自学提示”的设计,不仅仅是指导学生怎样去自学一节课,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的学会自学的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因此在大家商讨之后,将“自学提示”设置为:1看一看:课本上是用什么方法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把你看懂的方法与小组同学交流。2想一想:还有其他的验证方法吗? 3说一说:在自学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另外,因为本节课的操作性比较强,为了加大课堂容量
5、,可以把自学放在课前,这样课上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交流。 接着又进行第三次试教,与前两次试教相比,课堂呈现的内容不再那么单一了,学生也有了不同的验证方法。 感悟二:磨课让我学会反思自己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很大的转变,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想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教师将在教育教学的舞台上演出一个全新的剧本。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引导者,教师是教育的研究者,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第四次试教时有幸得到了市教研室马刚老师的指导 ,这其中有三点很深的感触: 1、变空间为时间. 在本节课中学生有不同的验证方法,要将这些不同方法在最短时间内呈现在大家面前,怎么才能做
6、到?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交流时,边交流边由组长将本组方法记录小黑板上,然后再将各组的小黑板集中到大黑板上,这样学生在第一时间里将所有方法一目了然,哪些方法自己能看明白?哪些方法感到疑惑?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2、变主导者为引导者。 所有的验证方法已全摆在黑板上,学生也知道了对哪些方法有疑问,这时学生汇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汇报什么?还是按自己设计好的思路,重点讲解“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的方法?不管学生明白这种方法与否,也让他们一个劲儿得重复起来吗?如果是这样,这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任何提升,会的自是会了,不懂的还是不懂。作为教师怎样有效的引导,才能推动学生的思维呢?在马老师的指导下,我明白了:对于
7、大家都明白的方法,教师可以采用抽测的方法,抽小组内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解释一下,检验一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如果这些同学都讲的很明白,那其余同学应该也没有什么问题。学生汇报的重点要在大家不懂的方法上,比如:将一个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的方法,大家都能想到,但不明白如何利用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因此这种方法的推导过程要引导学生去重点交流,只有做到对症下药,才能见到神奇效果。 3、变生成为精彩 经过专家和同仁的指点,我又重新修改了教案,这次的教案甚至细到一个问题如何提问更加有效,一句话如何讲述更加合理。 有了这样一篇滴水不露的教案,我满怀信心的开始了每五次试教,但是在课堂中还是出现
8、了“意外”,学生出现了一种在备课时没有预设到的方法,那就是将一个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然后将这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由于自己没有仔细思考过这种方法,没有意识到这种“剪拼”的方法,并不能在实际的操作中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因此没有及时引导学生明确:这种方法虽然在操作中行不通,但是如果将其中一个三角形稍微变形一下,也就是面积不变,形状改变,这样两个小三角形就能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这个大三角形的面积还是原梯形的面积,同样能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虽然我在课前也做了这样或那样的预设,但还是与精彩擦肩而过,也许正如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但是怎样才能恰当处理“课堂生成”,我认为这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经验,更需要有深厚的知识底蕴和业务理论,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思索,才能用智慧来启迪智慧。 经历了五次磨课,每次课堂中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许正是因为每次的“不完美”才激励着自己去探索、前进。回顾磨课的经历,我想是幸福的,因为这条路上我并不孤单,有这么多拥有丰富经验的名师给我指点,想信这种教学的历练会启迪我在教学路上奋斗不息、耕耘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