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宏博商贸入洗原煤万洗煤生线建设建设地点白桑乡洪上村建设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599882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 页数:207 大小:3.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宏博商贸入洗原煤万洗煤生线建设建设地点白桑乡洪上村建设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7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宏博商贸入洗原煤万洗煤生线建设建设地点白桑乡洪上村建设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7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宏博商贸入洗原煤万洗煤生线建设建设地点白桑乡洪上村建设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7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宏博商贸入洗原煤万洗煤生线建设建设地点白桑乡洪上村建设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7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宏博商贸入洗原煤万洗煤生线建设建设地点白桑乡洪上村建设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宏博商贸入洗原煤万洗煤生线建设建设地点白桑乡洪上村建设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宏博商贸入洗原煤万洗煤生线建设建设地点白桑乡洪上村建设环评报告.doc(2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阳城县宏博商贸有限公司入选原煤180万吨/年洗煤生产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本)山西清泽阳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二一四年四月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7 -1.1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评价任务的由来- 7 -1.3 评价目的与指导思想- 10 -1.4 评价等级的确定- 13 -1.5 评价范围- 16 -1.6 评价重点- 16 -1.7 评价标准- 17 -1.8 环境保护目标- 19 -第二章 自然与社会环境概况- 20 -2.1 自然环境现状- 20 -2.2 社会环境概况- 28 -2.3 环境功能区划分- 29 -2.4 环境质量现状- 29 -2.5 城市发展规划- 30 -第三章

2、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32 -3.1 工程概况- 32 -3.3 煤源和煤质及其可选性- 35 -3.4 洗煤生产工艺分析- 39 -3.5 施工期污染影响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 47 -3.6 营运期污染影响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 49 -3.7 产业政策和工艺先进性分析- 61 -第四章 清洁生产分析- 67 -4.1 清洁生产指标- 67 -4.2 清洁生产管理体系要求- 72 -第五章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 73 -5.1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筛选目的与方法- 73 -5.2 工程对环境影响简析- 73 -5.3 区域环境制约因素分析- 74 -5.4 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与评价因子

3、筛选- 74 -第六章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79 -6.1 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79 -6.2 大气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81 -6.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82 -6.4 污染气象特征分析- 84 -6.5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85 -6.6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89 -第七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90 -7.1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90 -7.2 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 93 -7.3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93 -第八章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94 -8.1 评价目的、内容与重点- 94 -8.2 评价等级与范围- 95 -8.3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96 -8.4

4、 地下水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98 -8.5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99 -8.6 地下水污染途径分析- 105 -8.7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106 -8.8 防治措施及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108 -8.9 环境管理对策- 109 -第九章 声环境影响评价- 111 -9.1 评价范围、重点保护目标及评价重点时段- 111 -9.2 工程声源概况- 111 -9.3 声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111 -9.4 声环境质量影响评价- 113 -第十章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120 -10.1 固体废物产生及排放情况- 120 -10.2 固废成分分析- 120 -10.3 固废综合利

5、用途径分析- 121 -10.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123 -10.5 固废处置措施分析- 127 -10.6 矸石场环境风险分析- 131 -10.7 本工程固体废物环境的影响分析- 133 -第十一章 环境风险评价- 135 -11.1 环境风险识别- 135 -11.2 煤泥水事故排放防治措施- 135 -11.3 矸石坝垮塌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136 -11.4 应急预案- 138 -第十二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39 -12.1 生态评价等级和范围及环境现状调查- 139 -12.2 区域生态环境现状- 140 -12.3 评价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140 -12.4 项目

6、施工期和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42 -12.5 矸石场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43 -12.6 厂区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43 -12.7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43 -第十三章 煤泥水闭路循环可靠性分析- 147 -13.1 煤泥水闭路循环可靠性分析- 147 -13.2 事故状态下煤泥水处理- 149 -13.3 厂内跑、冒、滴、漏水的收集与处置- 150 -13.4 初期雨水的收集- 150 -13.5 煤泥水闭路循环等级分析- 151 -第十四章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53 -14.1 环境管理- 153 -14.2 环境监测- 161 -第十五章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67

7、 -15.1 经济效益分析- 167 -15.2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68 -15.3 小结- 172 -第十六章 公众参与- 173 -16.1 公众参与的目的和作用- 173 -16.2 公众参与的工作程序- 173 -16.3 公众参与的方式和内容- 173 -16.4 调查结果- 176 -16.5 公众意见采纳与否说明- 179 -16.6 公众意见处理办法- 179 -第十七章 总量控制- 181 -17.1 总量控制的原则- 181 -17.2 工程内部总量控制- 181 -17.3 控制因子总量控制指标- 182 -17.4 工程总量控制分析- 182 -第十八章 环保对

8、策措施及技术经济论证- 183 -18.1 建设期的环境保护措施- 183 -18.2 运营期的环境保护措施- 186 -18.3 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191 -18.4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一览表- 191 -第十九章 厂址选择可行性分析- 193 -19.1 厂址环境特点- 193 -19.2 厂址可行性分析- 193 -第二十章 评价结论- 199 -20.1 项目建设背景- 199 -20.2 工程概况- 199 -20.3 评价区环境质量现状- 202 -20.4 环境影响评价- 202 -20.5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203 -20.6 总量控制- 204 -20.7 环境保护对策

9、及技术经济论证- 204 -20.8 公众参与- 204 -20.9 总结论- 205 -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评价任务的由来1.1.1 项目建设的背景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耗中均占75%左右,我国煤炭储量丰富,品种齐全,质地优良,在未来30-50年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改变。随着国际、国内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日趋严格,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健全,国内外煤炭市场对煤炭产品的要求也日趋严格。原煤经过冼选,将对提高质量、增加品质、改善产品结构、减少污染及综合利用煤矸石等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阳城县宏博商贸有限公司厂址位于阳城县白桑乡洪上村西,洗煤能力为180万吨/年,

10、该项目已开工建设,环评要求建设单位立即停工,待各项环保手续办理完成后方可继续施工。1.1.2 评价任务由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环保法规,阳城县宏博商贸有限公司于2014年3月1日正式委托山西清泽阳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承担此项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附后),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组织项目参评人员对工程进行了现场踏勘,收集了当地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背景资料,以及该区域已有的环境现状监测、污染源统计、气象观测资料和有关评价成果。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办公厅环办200465号文关于简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批程序的通知的要求,该项目直接编制环

11、境影响报告书。根据国家相关环评导则和技术规范编制了阳城县宏博商贸有限公司180万吨/年洗煤生产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本),提交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报请环保主管部门审批。 阳城县环境保护局于2014年4月19日在太原市主持召开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的技术审查会,与会专家及领导对本项目报告书进行了严格而认真的讨论,并且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及意见,我公司报告编制人员严格按照本报告书会议技术审查意见对本报告表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和完善。 1.2 编制依据1.2.1 任务依据1. 阳城县宏博商贸有限公司180万吨洗煤生产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2013年8月12日;2. 关于阳城县宏博商贸有限公

12、司180万吨/年洗煤生产线项目的核准(阳发改备案20144号)2014年2月20日。1.2.2 法律、法规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年3月20日;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8.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2月29日;9. 中华人民共

13、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0日;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修订),2013年6月29日;1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1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10月1日;13. 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发改委9号令),2011年3月27日;14.国家环保部环发201277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2012年7月3日;15. 国家环保部(环发201298号)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2012年8月7日;16. 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环保总局计价格20021

14、25号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2002年1月31日;17. 山西省环境保护条例,1997年7月30日;18. 山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1997年9月30日;19. 山西省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条例(修正),1997年7月30日;20. 山西省地表水域水环境管理区划方案,2005年5月;21. 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1997年9月;22.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晋政办发201110号“关于印发山西省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2011年1月21日;23. 山西省环境保护局晋环发200717号“山西省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的通知”,20

15、07年1月12日;24. 山西省环境保护厅晋环发2011120号文“关于印发山西省十二五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办法(试行)的通知”,2011年5月25日;25. 山西省环境保护厅晋环发2011160号文“关于印发山西省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2011年7月6日。1.2.3 技术依据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2.1-2011),国家环境保护部,2012年1月1日实施;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08),国家环境保护部,2009年4月1日实施;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1993),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9

16、94年4月1日实施;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2009),国家环境保护部,2010年4月1日实施;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11),国家环境保护部,2011年9月1日实施;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国家环境保护部,2011年7月1日实施;7.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国家环境保护部,2004年12月11日实施;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煤炭采选工程(HJ 619-2011),国家环境保护部,2012年1月1日实施;9. 清洁生产标准 煤炭采选业(HJ446-2008)

17、,国家环境保护部,2009年2月1日实施;10. 山西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技术规定;11. 煤炭洗选工程设计规范(GB50359-2005);1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2008年7月;13.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 ,2008年7月;14. 山西省工矿和工程建设区水土保持技术规范(DB/14-274-91);15. 选煤厂洗水闭路循环等级(MT/T810-1999)。1.2.4 参考资料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童志权,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

18、价(史宝忠,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4. 大气环境标准工作手册(国家环保局编);5. 开发建设环境管理(侯正伟,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6. 阳城县当地自然社会有关资料。1.3 评价目的与指导思想1.3.1 评价目的通过本次环评,查清评价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现状,以及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通过工程分析,掌握工程建设后污染源增加情况及运营后排污环节对环境破坏影响方式以及对环境影响程度。通过对各环境要素的评价,制定有针对性的环境污染防治对策措施,结合国家及地方环保政策的要求,最终从环保角度回答工程的可行性、厂址选择的合理性与总平面布局的优化,为建设管理、环境保护、工程设计、生产运行等提供科学依据。1)

19、通过评价了解评价区的自然社会环境特征、污染源分布情况,掌握项目所处区域环境质量现状以及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来源等基本情况。2)根据洗煤厂生产工艺特点,通过对工程建设期和运营期的工程分析,了解掌握工程建设前后污染源的变化情况及运营后排污环节对环境影响方式,制定针对性的环境污染防治对策措施,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3)洗煤厂达到“洗煤水一级闭路循环”的要求,是工程建设和运行的前提。本次评价将针对企业目前的洗煤水处理工艺,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评价意见,以保证洗煤水在正常生产及事故情况下均能够做到闭路循环不外排。4)洗煤过程中将产生大量固废,如煤矸石、煤泥等。为减少因固废排放而对环境产生

20、的不利影响,企业应加强综合利用力度,尽量减少固废外排。同时,应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修改版公告 2013年 第36号2013年6月8日),分析本工程拟选固废处置场的合理性,并制定合理的填埋方式,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5)洗煤厂在运行过程中,将有大量的原煤和产品储存、运输,尽管本项目距离周围村庄较远,但防止煤尘污染仍是本工程环境保护的重点内容之一。评价将通过调查,了解目前较为成熟的运行实例,结合本工程特点,按照管理部门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尘措施。6)推行清洁生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建设应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工业污染防治的

21、根本。其实质就是生产发展的过程中,坚持采用先进、成熟的工艺和技术,通过对生产全过程的控制,以及资源、能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评价将依据清洁生产的具体要求,通过与清洁生产标准 煤炭采选业(HJ446-2008)进行比较,分析本次搬迁工程的清洁生产水平。7)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本次评价将加强公众参与调查工作,认真听取当地各方面人士特别是建设项目周围居民的意见,并将其作为评价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有针对性的加强工程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使项目的建设更加完善、合理,符合工程和当地居民的长远利益要求,项目实施更具有可行性。也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

22、。8)综合产业政策、区域发展规划、环境保护的要求,通过环境空气、水体、声学环境、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分析及预测,从环保角度明确本工程的环境可行性和厂址选择可行性,为决策部门、工程设计和清洁生产提供科学依据。1.3.2 评价指导思想1)依据国家、山西省的有关环保政策和产业政策、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技术规定和环境标准指导评价工作。结合当地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评价中始终坚持“达标排放”、“总量控制”、“清洁生产”的原则,体现既要发展生产,又要保护环境的宗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促进今后经济和环境的良性循环。2)对工程进行工艺先进性的评述,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采用技术先进、科技成份含

23、量高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并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具体的清洁生产工艺和可持续发展计划,体现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保证企业稳步、健康的发展。3)针对项目的生产特点、排污特点及污染因素,特别是针对生产过程中废气的排放,加强污染源强等基础数据的分析计算,认真做好工程分析,用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加强对污染物防治措施的方案论述,通过分析调查,规定工艺路线合理、操作性强的污染治理方案和措施,并提出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方面的建议,使评价工作更好地为工程建设和环境管理服务,真正体现评价工作的实际意义。4)在满足本次评价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周围企业的现有资料和成果,力求节约资金和时间。5)评价工作要

24、坚持严肃、科学、认真负责的态度,全面、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使评价力求依据充分,结论科学、明确、客观、公正,防治措施合理适用,可操作性强。通过评价要明确回答项目能否达到“一控双达标、总量控制”的环保要求,并从环保角度给出工程建设的环境可行性结论,为管理、设计、监督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1.4 评价等级的确定1.4.1 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08)的规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采用导则推荐的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距离,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见表1-4-1。表1-4-1 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一级

25、Pmax80%,且D10%5 km二级其他三级Pmax10% 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根据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13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第i个污染物)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其中Pi定义为: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Co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评价工作等级按表1-1的分级判据进行划分。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按上式计算,如污染物数i大于1,取P值中最大者(Pmax),和其对应的D10%。本工程排

26、放的主要污染物为粉尘,根据导则推荐的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地面质量浓度Ci及其占标率Pi和其地面质量浓度达标准限值的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具体判定结果见表1-4-2。表1-4-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判定结果项目排放类型污染物Qi(g/s)Ci(g/m3)Coi(mg/m3)Pi(%)D10%(m)评价等级破碎筛分点源、连续、有组织粉尘0.5367.540.907.50-三煤堆场面源粉尘0.5166.910.97.43所有项目-67.54-7.50-三经估算模式计算,确定本工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评价范围为5km5km。1.4.2 地表水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全

27、厂实现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零排放,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简单,因此确定本评价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低于三级。评价仅对生产废水闭路循环不外排及生活废水处理后全部回用的可行性、可靠性进行分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1993)中评价等级的分级方法,确定评价工作等级为低于三级,见表1-4-3。表1-4-3 地表水评价等级项目污水排放量(m3/d)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地表水域规模地表水水质要求评价等级指标0简单小地表水类标准低于三级1.4.3 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中关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规定和本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

28、的特征,本建设项目为I类建设项目。按I类建设项目划分评价等级。具体划分见表1-4-4。表1-4-4 本项目评价等级的确定项目类型评价等级划分依据评价依据评价标准评价等级I类项目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场地地基土为粉土经验渗透系数K:5.811.210-5cm/s中三级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性水力联系不密切不存在地下水污染问题的地区中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不在分散居民饮用水源及供水水源地之内不敏感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0m3/d1000m3/d小建设项目水质复杂程度污染物类型数:非持久性污染物=1简单需预测的水质指标COD、氨氮6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

29、011)规定的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1.4.4 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2009),本次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二级。表1-4-5 声环境评价等级项目判定依据评价等级指标声环境功能区为2类功能区项目建成后,区域噪声级增高量在3-5分贝d B(A)以内。受影响的人口数量变化不大。二级1.4.5 生态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11),结合本工程占地范围和项目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确定本次生态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评价。表1-4-6 生态环境评价等级项目工程占地范围影响区域生态敏感

30、性评价等级面积20km2或长度100km面积2km220km2或长度50km100km面积2km2或长度50km指标一级一级一级特殊生态敏感区-一级二级三级重要生态敏感区-二级三级三级一般区域本项目0.0135km2(13500平方米)一般区域三级1.5 评价范围1.5.1 环境空气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对三级评价工作的深度要求,结合本次工程大气污染排放特征及D10%(5km)确定本次环境空气影响评价范围以厂区为中心,南北5km,东西5km,共约25km2的范围内进行。1.5.2 地表水评价范围本工程洗煤厂生产过程产生的煤泥水闭路循环;生活污水综合利

31、用不外排;跑、冒、滴、漏、地板冲洗水及设备放水等收集后经煤泥水处理系统处理回用;初期雨水经其收集沉淀后用于绿化、降尘或生产用水。本工程所产生废水均不外排,因此本次环评重点分析废水零排放的可靠性。1.5.3 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根据本地区地下水径流、补给、排泄等条件的初步分析围,评价初步确定地下水评价范围为:重点为矸石场附近,根据区域含水层分布、断层的位置及与含水层的关系进行分析。1.5.4 声环境评价范围本次声环境评价范围为本工程厂界向外200m。1.5.5 固废评价范围以矸石临时堆放场范围为主。1.5.6 生态环境评价范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厂区范围内。1.6 评价重点根据建设项目所处的环

32、境状况和对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本次评价的工作重点确定为:以建设工程和敏感目标分析为基础,以大气环境、固体废物影响评价为重点,并重点分析洗煤水闭路循环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分析,对其他专题做相应的影响分析。同时在认真的工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1.7 评价标准1.7.1 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根据划分的大气环境功能分区,评价区为二类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具体数值见表1-7-1。表1-7-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 g/Nm3 取值时间 项目年平均日平均1小时平均单位TSP200300-mg/Nm3PM1070150-S

33、O260150500NO240802002)地表水:根据山西省地表水域水环境管理区划方案中的规定,流经本项目所在区域的最大河流为延河泉,地表水功能区类型为工业用水区,水质目标为类,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具体数值见表1-7-2。表1-7-2 地表水评价标准(类) mg/L污染物PHCODBOD5氨氮石油类氰化物Cr6+铁锰标准值6-93061.50.50.20.10.30.13)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具体数值见表1-7-3。表1-7-3 地下水质量标准 (类) mg/L污染物PH总硬度*NH3-N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亚硝酸

34、盐砷标准值6.5-8.54500.23.0200.020.05污染物铁锰硫酸盐氟化物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汞标准植0.30.12501.01003.00.001注:总硬度以CaCO3计,大肠菌群单位为个/L,细菌总数单位为个/ml。4)环境噪声:工业场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村庄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昼间55dB(A),夜间45dB(A)。1.7.2 排放标准1)废气:洗煤厂各工段中产生的粉尘排放限值执行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中表4、表5规定的煤炭工业大气污染物排

35、放限值,见表1-7-4。表1-7-4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地面生产系统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和控制要求类别污染物原煤筛分、破碎、转载点等除尘设备排气筒颗粒物80mg/Nm3或设备去除效率98%作业场所监控点煤炭工业所属装卸场所煤炭储存场所、煤矸石堆置场无组织排放限值(mg/Nm3)(监控点与参考点浓度差值)无组织排放限值(mg/Nm3)(监控点与参考点浓度差值)颗粒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1.0SO20.42)噪声: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详见表1-7-5。表1-7-5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

36、8-2008) 单位:dB(A)类 别昼 夜夜 间260 dB(A)50 dB(A)3)固体废物及其它标准固体废物处置应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和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中有关煤矸石堆置场污染物控制和其它管理规定。1.8 环境保护目标评价区内基本为农村地区,结合工程特点,确定本评价主要保护目标为该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村庄居民及区域生态环境。环境空气:评价区内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地表水:评价区地表水质量达到山西省地表水域水环境管理区划方案中的规定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

37、38-2002)中类标准;地下水:评价区地下水质量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水质标准;声环境:厂界噪声达标为2级标准,环境噪声达标为1类标准。具体环境保护目标见下表1-8-1。表1-8-1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类别保护目标方位距厂址距离保护级别大气环境洪上村E1.2km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北安阳村N1.2km南安阳村NW0.8km陶瓷工业园区S0.5 km噪声环境厂界500m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级类标准地表水获泽河W1.5km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水体的标准限值生态园区及周边农田、林地土壤保护

38、农业耕地,控制评价范围内土壤植被破坏,并逐步补偿和恢复第二章 自然与社会环境概况2.1 自然环境现状2.1.1 地理位置阳城县位于山西省东南边陲,晋城市西部,地处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系之间,地理坐标为东经11201021123728,北纬341230354112,北与沁水县交界,向西与沁水、垣曲两县接壤,东与晋城市郊区相连,南部与河南省济源县毗邻。全县东西宽53公里,南北长54公里,总面积1924平方公里,其中55%为山区,面积占1060平方公里,海拔约在1000-2000米之间,40%为丘陵,面积769平方公里,海拔约在700-1000米之间,山间河谷小盆地面积9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

39、,海拔高度约600米左右。本项目位于白桑乡洪上村南1.5km。地理位置图与周边环境示意图详见图2-1、2-2。 图2-1 地理位置图项目所在位置图2-2 周边环境保护目标示意图2.1.2 地形地貌阳城县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河流交织。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南北高中间低,西北高东南低,构成了全县高山区、中山区、低山区、丘陵区和河谷盆地区五大地貌单元。项目所在区域地形整体呈西高东低,属低山丘陵区。本项目所在地附近区域地形平坦,地表几乎全被人工建筑和道路所覆盖。2.1.3 地质构造根据阳城县在区域地质构造上处于山西陆台东南部,因受新华夏构造体系和晋东南山字型构造的控制,以及南部秦岭纬向构造的影响,

40、境内构造复杂,构造线走向南北,西南则发育有正东西构造和旋扭构造。项目区位于沁河褶皱群次级向斜的东翼,地层向西倾斜。项目区的地层主要有:下奥陶统砾岩、砂岩、灰岩,上寒武统砾岩、砂岩、灰岩,中寒武统砾岩、砂岩、灰岩。2.1.4 水文水系(1)地表水阳城县河流均属黄河水系,境内最大河流为东部的沁河及其相关支流。其支流主要有南大河、芦苇河、获泽河、涧河、次滩河、盘亭河、石圈河、南门河、隔山河、蟒河等,其中盘亭河、石圈河、南门河、隔山河、蟒河在河南省济源市汇入沁河。本项目位于获泽河北侧,阳城县地表水系分布图见图2-4。(2)延河泉域延河泉出露于晋城市阳城县东冶乡延河村北1 km的沁河西岸,沁河自阳城县润

41、城至河南省五龙口一带,沿40km长的沁河河谷,沿线出露泉水多处,以延河泉最大,其次还有八甲口泉、下河泉、赵良泉、磨滩泉、黑水泉等。延河泉域属黄河流域沁河水系的一部分,除沁河干流自北而南穿过泉域外,主要支流有芦苇河、获泽河、涧河、长河等。多年平均降水量612mm,最大年降水量728.1mm,最小年降量307.7mm,雨季多集中在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泉域处于太行山南段,属构造剥蚀山区,基岩裸露,沟壑纵横,河谷坡降大,全区四周高,中间低,向沁河河谷倾斜。南部灰岩山区地形最高峦峰背高程2300m,最低为山西省与河南省交界处的沁河河界高程380m,高差达1920m。 延河泉域岩溶水水质类

42、型属HCO3SO4, -CaMg型水,水温15.8,矿化度401.69mg/l。泉域内地层出露较全,有长城系砂岩、页岩,寒武系鲡状灰岩、竹叶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奥陶系石灰岩、角砾状灰岩、泥灰岩,石碳系砂页岩、石灰岩,二叠、三叠系砂页岩,第四系松散层多分布于河谷地段。泉域主要岩溶含水层为奥陶系中统石灰岩、角砾状灰岩,其次为寒武系中统鲡状灰岩、白云质灰岩。泉域受太行山隆起与沁水坳陷两大构造单元控制,东部有高平晋获断褶带,西边有晋东南山字型构造,地层产状倾向正北和东北,形成向北敞开的簸箕形岩溶水汇水盆地。岩溶水接受降水及河道渗漏补给后,由东、西两侧和北部向中部沁河河谷汇集南流,受隔水层阻挡,溢出成泉

43、。泉域范围包括阳城县及泽州县的西部和沁水县南部,面积575km2,其中裸露可溶岩面积1357km2。东部边界:南段:以晋获褶断带与三姑泉域为界。该段晋获褶断带为一组压扭性断裂及侧转的背斜组成,南北走向与地形分水岭一致。自南向北由泽州县石盘一五门一南连氏一甘润。北段:与丹河和沁河地表分水岭一致,地表主要出露石炭、二迭系地层,下伏中奥陶统含水层相联通,为一可移动的地下水分水岭,局部导水。自南向北由甘润一中村一武神山。南部边界:与地表分水岭一致。地面分布长城系及下寒武统隔水岩层,为一沮水边界。自东向西由石盘一核桃园一范洼一双窝沟一西交一阳坡一小河湾。西部边界:为沁河与汾河的分水岭,海拔高程2100-2300m,由于断层作用,使断层西侧长城系砂页岩与东侧寒武、奥陶系含水层接触,形成阻水边界。自南句北由小河湾一上峪中村一鹿台山。北部边界:地表分布二叠、三叠系砂页岩地层,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埋深在380-450m,岩溶地下水处于滞流或缓流状态。另外,由于沿寺头等两条断层形或的地堑,使煤系地层与奥陶系灰岩接触,起到了阻水作用,为阻水边界。自西句东由鹿台山一西庄一朝阳地一武神山。重点保护区范围延河泉水出露处保护区:以泉口为中心,周围lkm范围的河谷及山地。根据延河泉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