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99918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生理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植物生理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植物生理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植物生理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植物生理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植物生理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生理学重点知识整理.docx(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植物生理学重点知识整理名词解释: 1水势: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 2水孔蛋白:在植物细胞质膜和液泡膜上的膜内蛋白,分子量在2530KD,其单体是中间狭窄的四聚体,呈“滴漏”状,每个亚单位的内部形成狭窄的水通道,特异的允许水分子通过,具有高效转运水分子的功能。水通道半径大于水分子半径,小于最小的溶质分子半径。 3蒸腾系数:植物制造1克干物质所需水分的克数。 4次级主动运输:膜上的转运蛋白利用初级主动运输建立的跨膜电化学势梯度作为驱动力,间接利用能量来转运溶质的过程,也称为次级转运。 5离子泵运输:质膜上存在ATP酶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驱动离子的转运。植物细胞膜上的离子泵主要有离子泵和钙泵。

2、 6共质体途径:共质体途径是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水分在共质体中移动阻力大,速度较慢。 7质外体途径:质外体途径是指水分通过没有细胞质的质外体的移动,水分在质外体中移动阻力小,速度快。 8爱默生效应:用波长大于685nm的长波红光和波长650nm的短波红光同时照射植物时,量子产额大大增加,比分别单独用该两种波长的光照射时的总和还要多。该现象暗示光合机构中存在两种光系统,又称为双光增益效应。 9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从产生之处运送到别处,对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10光形态建成/光控发育:光控制细胞分化,最终汇集

3、成组织和器官的建成。 11光呼吸:植物绿色细胞依赖光照,吸收O2释放CO2的过程。 12临界日长:指在昼夜周期中诱导短日植物开花所必需的最长日照或诱导长日植物开花所必需的最短日照。 13临界夜长:又称临界暗期,指在昼夜周期中短日植物能够开花所必需的最短暗期长度,或长日植物能够开花所必需的最长暗期长度。 14光反应中心:在类囊体膜上进行光合作用原初反应的最基本的色素蛋白复合体,是由反应中心色素分子、原初电子供体和原初电子受体组成的具有电荷分离功能的色素蛋白复合体结构。 15蒸腾比率:植物每消耗1千克水时所形成干物质量的克数。 16渗透势:在某系统中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使水势降低的值,又叫溶质势。

4、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1水分的存在状态 束缚水被原生质胶体吸附不易流动的水 特性:1.不能自由移动,含量变化小,不易散失2.冰点低,不起溶剂作用3.决定原生质胶体稳定性4.与植物抗逆性有关 自由水距离原生质胶粒较远、可自由流动的水。 特性:1.不被吸附或吸附很松,含量变化大2.冰点为零,起溶剂作用3.与代谢强度有关 自由水/束缚水:比值大,代谢强、抗性弱;比值小,代谢弱、抗性强 2植物细胞对水的吸收方式:扩散、集流、渗透作用 1)、扩散作用由分子的热运动所造成的物质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移动的过程。 特点: 简单扩散是物质顺浓度梯度进行,适于短距离运输 2)、集流指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

5、力梯度下共同移动的现象。 特点:物质顺压力梯度进行,通过膜上的水孔蛋白形成的水通道 3)、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注:渗透作用是物质顺浓度梯度和压力梯度进行 3水势及组成 1w = s + p + m + g s :渗透势 p :压力势 m :衬质势 g :重力势 1)渗透势 在某系统中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使水势降低的值,又叫溶质势。 s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总数:1 M蔗糖s 1M NaCl s 测定方法: 小液流法 2) 压力势 p 0,正常情况压力正向作用细胞,增加 w;p 0,剧烈蒸腾压力负向作用细胞,降低w;p = 0,质壁分离时,壁对质无压力

6、3)重力势 当水高1米时,重力势是0.01MP,考虑到水在细胞内的小范围水平移动,通常忽略不计。 4)衬质势 由于亲水性物质和毛细管对自由水的束缚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m 0,降低水势. 2.注:亲水物质吸水力:蛋白质淀粉纤维素 *有液泡细胞,原生质几乎已被水饱和,m = -0.01 MPa ,忽略不计; g也忽略,水势公式简化为:w = s+ p *没有液泡的分生细胞、风干种子胚细胞:w = m *初始质壁分离细胞:w = s *水饱和细胞: w = 0 3细胞水势与相对体积的关系 u 细胞吸水,体积增大、spw 增大 u 细胞吸水饱和,体积、 s p w = 0最大 u 细胞失水,体积减小,

7、s p w 减小 u 细胞失水达初始质壁分离 p = 0,w = s u 细胞继续失水, p 可能为负 ws 4蒸腾作用 小孔扩散律气体通过小孔表面的扩散速度不与小孔的面积呈正比,而与小孔的周长呈正比。 1、组成气孔保卫细胞的特点 胞壁厚薄不均匀 体积小,调节灵敏 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保卫细胞间及其与表皮细胞间有许多胞间连丝 有淀粉磷酸化酶和PEP羧化酶 2 气孔的结构及其开闭 气孔张开原因:保卫细胞吸水 双子叶植物气孔运动: 保卫细胞肾形,内壁厚,内有横向微纤丝,细胞吸水,外壁伸长向外移动,将内壁向外拉开,气孔张开。 单子叶植物的气孔运动: 保卫细胞哑铃形,中间部分壁厚,两头薄,有辐射

8、状微纤丝。细胞吸水,两头膨大,气孔张开。 3、气孔运动机理 1)淀粉糖相互转化学说 白天CO2 PH 6.17.3 淀粉 + 磷酸 淀粉磷酸化酶 G1P G + P 夜晚CO2 PH 2.96.1 左:水势,细胞失水,气孔关闭 右:水势,细胞吸水,气孔开放 2) 无机离子学说 受重视 光保卫细胞光合磷酸化产生ATP 活化质膜上H+-ATP酶H+泵至膜外胞外K+进入胞内 水势下降吸水气孔张开 苹果酸生成学说 总图: 5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1部位:根毛区 2途径:共质体途径、跨膜途径、质外体途径 3吸水动力:根压+ 蒸腾拉力 4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因素 土壤中可利用的水分:重力水毛细管水(主要吸收

9、的水) 吸湿水(束缚水,植物不易吸收) 土壤温度 土壤通气状况 土壤溶液浓度:“烧苗”现象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1植物矿质元素的种类 1、根据含量划分 大量元素( 0.1%干重) C、H、O、N、 K 、CaMg P、S、 Si 微量元素 FeCl 、MnB Na、ZnCuMo Ni、 2、按必需性划分 必需元素 非必需元素 3根据必需矿质元素的生理功能分组 第一组:作为碳水化合物部分的营养:N、S 第二组:能量贮存及结构完整性的营养:P、Si、B 第三组:保留离子状态的营养:K、Ca、Mg、 Mn、Cl 、Na 第四组:参与氧化还原的营养:Fe、Zn、Cu 、Mo 、Ni 2矿质元素的功

10、能及缺乏症 功能: N P K S Ca 氨基酸、酰胺、蛋白质、核苷酸、核酸、辅酶、氨基己糖等的成分 糖的磷酸酯、核苷酸、核酸、辅酶、磷脂、肌醇磷酸等的成分,在有ATP参加的反应中起关键作用 40多种酶的辅助因子,参与气孔的运动,维持细胞的电中性 半胱氨酸、胱氨酸、甲硫氨酸、蛋白质、硫辛酸、辅酶A、焦磷酸硫胺素、谷胱甘肽、生物素、腺苷酰硫酸等的成分 细胞壁胞间层的组分,某些参与ATP和磷脂水解的酶的辅助因子,在代谢的调节中充当“第二信使” 作为细胞色素和非血红素铁蛋白组分而参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固氮 一些脱氢酶、脱羧酶、激酶、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表现活性所需,被其他阳离子激活的酶非特异地需要,

11、参与光合作用中O2的释放 间接证据表明参与碳水化合物的运输,与某些碳水化合物形成复合体 抗坏血酸氧化酶、酪氨酸酶、单胺氧化酶、尿酸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重要组分,质体蓝素的成分 乙醇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碳酸酐酶等酶的必须组分 尿酶的必须组分 Mg 被参与磷酸转移的大量酶非持异地需要,叶绿素的成分 Fe Mn B Cu Zn Ni Mo 硝酸还原酶的组分,为固氮所必需 Cl 光合作用中O2的释放所需 体内不可移动元素:Ca, B, Cu, S, Fe, Mn 缺乏症从幼叶开始 体内可移动元素:N, P, K, Mg, Zn 缺乏症从老叶开始 缺乏时缺绿:Fe, Mg, Mn, Cu,S、N 例子

12、:K:外叶缘失绿 Ca:葱头发生心腐,番茄脐腐病 Mg:下位叶失绿 Si:倒伏 Fe:幼叶叶脉间缺绿,华北果树的“黄叶病”B:湖北甘蓝型油菜“花而不实”,华北棉花“蕾而不花,黑龙江小麦不结实, 甜菜干腐病,花菜褐腐病,马铃薯卷叶病。 Cu:柑桔果面产生很多褐斑点 Zn:华北苹果、桃等果树“小叶症”、“丛枝症”,禾谷类“白苗症”,云南省玉米“花白叶病”。 P:水稻赤褐色斑点,生育期延长 3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方式和机理 方式: v 简单扩散:被动 离子通道:被动 载体运输:被动、主动 协助扩散 离子泵:主动 胞饮作用 机理: 1简单扩散:溶质从浓度高的区域跨膜移动到浓度低的邻近区域. 2离子

13、通道:离子通道(Ion Channel):是一类内在蛋白,横跨膜两侧,由化学方式及电化学方式激活,顺着电化学势梯度单向被动地跨质膜运输离子。属于协助扩散、速度快。如K+、Cl-、Ca2+、NO3-离子通道 3载体运输:质膜上的载体蛋白(内在蛋白)有选择地与质膜一侧的分子或离子结合,形成载体-物质复合物,通过载体蛋白构象变化,透过质膜,把分子或离子释放到质膜的另一侧。 1)单向运输载体: v 催化分子或离子单方向跨膜运输,顺电化学势差进行。 v 质膜上有Fe2+、Zn2+、Mn2+、Cu2+等单向载体。 v 顺电化学势梯度跨膜转运,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2)同向运输载体 载体蛋白与H+结合同时又

14、与另一分子或离子(如:Cl-、NO3-、NH4+、PO43-、SO42-、氨基酸、肽、蔗糖、己糖)结合,向同一方向运输 3)反向运输载体 载体蛋白与H+结合同时又与其它分子或离子(如:Na+)结合,两者向相反方向运输 4离子泵运输:质膜上存在ATP酶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驱动离子的转运。植物细胞膜上的离子泵主要有离子泵和钙泵。 1)质子泵:质膜上H+ -ATP酶水解ATP作功,将膜内侧H+泵向膜外侧,膜外H+升高,产生电化学势差,它是离子或分子进出细胞的原动力,又称生电质子泵。 a) 阳离子可通过通道顺电化学势差进入细胞 b) 伴随H+回流发生协同运输 *共向运输 *反向运输:离子泵运输 2

15、)钙泵:Ca2+ - ATP酶、(Ca2+, Mg2 +) ATP酶 5胞饮作用 物质吸附在质膜上,通过膜的内折形成囊泡,转移到细胞内摄取物质及液体的过程,是非选择性吸收,吸收大分子的可能途径。分为内吞作用、外排作用、出胞现象 4根部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植物吸收矿质元素与吸收水分的关系 A、相关性 矿质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吸收 矿质随水分运输而被运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矿质的吸收导致水势下降促进水分的吸收 水分上升把导管中的无机盐带到茎叶中,降低导管中盐的浓度,从而促进无机盐的吸收 B、相对独立性 二者从吸收比例上无定量关系 矿质的吸收多为主动吸收,是植物的选择吸收,而水分的吸收主要是因蒸腾而

16、引起的被动吸收 2 、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选择性 v 对同一溶液中的不同离子的 选择性吸收 v 对同一盐分中阴阳离子的选择性吸收 生理酸性盐(NH4)2SO4,植物吸收NH4+比SO42-多,土壤酸性加大。 生理碱性盐NaNO3,植物吸收NO3比Na+多,土壤碱性加大。 生理中性盐NH4NO3,植物吸收阴离子和阳离子量相近,而不改变土壤酸碱性。 3、单盐毒害和离子拮抗 单盐毒害:溶液中只含有一种金属离子对植物起有害作用的现象。 离子拮抗作用: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如加人少量其他金属离子,即能减弱或消除这种单盐毒害,离子之间的这种作用称为。 平衡溶液:将必需的矿质元素按一定浓度与比例配制成混合溶

17、液,这种对植物生长有良好作用而无毒害的溶液,称为。 5氮的同化 v 生物固氮某些微生物把空气中的游离氮固定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1.固氮微生物的类型:原核生物 共生固氮微生物 :豆科植物的根瘤菌 、非豆科植物的放线菌 自生固氮微生物 :好气细菌、嫌气细菌、蓝藻 2生物固N的条件: 固N生物: 原核生物 固N酶系统: 电子供体 电子载体:铁氧还蛋白Fd、黄素氧还蛋白Fld ATP及Mg+2 氧的防护机构: 呼吸保护、构象保护、膜的分隔保护 氨的合成机构 温度: 30,PH7.2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1光合色素的种类及特征 1种类:叶绿素类:chla、chlb、 chlc、chld 类胡萝

18、卜素类:胡萝卜素、叶黄素; 藻胆素类:藻红素、藻蓝素结合紧密) 2特征: 1).光合色素的化学性质: 叶绿素a:CH3 叶绿素b:CHO 置换反应:镁可被H+置换形成去镁叶绿素,溶液褐色,被Cu置换为铜代叶绿素,溶液翠绿。 2.)光学性质: 叶绿素吸收光谱最大吸收区:红光区640 660nm蓝紫光区 430 450nm。chla在红光区吸收带偏向长波光,吸收带宽,吸收峰高。chlb在蓝紫光区的吸收带比chla宽、吸收峰高,更利于吸收短波蓝紫光。故阴生植物比阳生植物chlb含量高。类胡萝卜素吸收光谱最大吸收区域:蓝紫光区 藻胆素吸收光谱:藻蓝素吸收峰:橙红区 藻红素吸收峰:绿光区、黄光区荧光现象

19、:叶绿素在投射光下为绿色,反射光红色。 3功能: 1)叶绿素:大部分叶绿素a和全部叶绿素b有收集和传递光能的作用。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有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的作用。 2)类胡萝卜素:有收集和传递光能的作用和防护叶绿素免受多余光照伤害的作用。 2光合作用的特征 1绿色植物吸收太阳光能,同化CO2和H2O,制造有机物并释放O2的过程。 光 CO2 + H2O* 是自然界巨大的物质转换站 是自然界巨大的能量转换站 净化环境,维持大气O2、CO2 平衡 3反应类型: 原初反应 光能的吸收、传递、转换 光反应 电子传递 电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通过水 光合磷酸化 的裂解和光合磷酸化形成高能产物ATP、N

20、ADPH C3途经 暗反应 C4途经 碳同化 CAM途径 4光合作用的步骤 1)原初反应: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 光能 电能 2)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 电能 活跃化学能 3)碳同化 活跃化学能 稳定化学能 三条:C3 途 径 -C3植物 C4 途 径 -C4植物 CAM途径-CAM植物 3光反应的特征和机理 1 原初反应:从叶绿素分子受光激发到最初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 电能 步骤: 聚光色素吸收光能激发并传递。 反应中心色素吸收光能被激发成激发态(Chl*)。 Chl Chl* ( P) 光 (P*) Chl*将一个电子传递给原初电子受体,A获得一个电子而Ch

21、l缺少一个电子。 Chl* (P*) + A Chl+( P+) + A- Chl+从原初电子供体获得一个电子,Chl+ 恢复原状,D失去一个电子被氧化。 Chl+ (P+) + D Chl (p) + D+ 反应结果 D被氧化,A被还原 D + A D+ + A- 2 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电能 活跃化学能 1)光系统光合色素分子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色素蛋白集团定位在光合膜上。 PSI :小颗粒,中心色素P700, D是PC,A是Ao PS: 大颗粒,中心色素P680, D是Tyr, A是Pheo 2)电子传递和质子传递 光合链定位在光合膜上的许多电子传递体与PS、 PSI相互连接组成的电子传

22、递总轨道,又叫“Z”链 光合链组成:传递电子和质子的4个复合体 (1) PS核心复合体:核心复合体、放氧复合体OEC、PS 捕光复合体LHC 功能:氧化水释放H+、O2、电子类囊体膜腔侧, 还原质体醌PQ基质一侧 (2) Ctyb6-f 复合体:分布均匀, (3) PS核心复合体:位置:基质片层和基粒片层的非垛叠区 组成:PS捕光复合体LHC、P700、A0 (4) ATP 合酶复合体: 位于:基质片层和基粒片层的非垛叠区 组成:头部CF1 柄部CF0 PQ:质体醌 可移动的电子载体,传递电子和质子-PQ穿梭 PC:质体菁 存在于类囊体腔中 Fd:铁氧还蛋白 Fp:铁氧还蛋白NADP还原酶光合

23、电子传递类型 非环式电子传递:水光解放出电子经PS和PS最终传递给NADP+的电子传递。其电子传递是开放的。Z链 途径:H2O PS PQ Cytb6f PC PS Fd FNR NADP+ 结果:产物有O2、ATP、NADPH 特点:*电子传递路径是开放的,电子传递中偶联磷酸化 *两个光系统串联协同作用, PQ、PC、Fd可移动 *最初电子供体H2O,最终电子受体NADP+ 环式电子传递:PS产生的电子传给Fd,再到Cytb6f复合体,然后经PC返回PS的电子传递。 途径: PS Fd Cytb6f PC PS 特点:电子传递路径是闭路,只涉及PS, 产物无O2和NADPH ,只有ATP 假

24、环式电子传递:水光解放出的电子经PS和PS最终传递给O2的电子传递,也称Mehler反应。 与非环式电子传递区别:最终电子受体是O2,不是NADP+,一般在强光、 NADP+供应不足时发生。 途径:H2O PS PQ Cytb6f PC PS Fd O2 特点: 电子传递路径是开放的 产物有O2、ATP、无NADPH 最终电子受体是O2 生成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注:光合链中的Fd 是电子传递的分叉点,因为此后电子有多种去向。 3光合磷酸化 1 ) 定义:叶绿体在光下将ADP和Pi转化为ATP。 2 ) 类型: v 非环式光合磷酸化:基粒片层进行 光 2ADP+2Pi+2NADP+2H2O

25、 2ATP+2NADPH+2H+O2 v 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基质片层中补充ATP不足 ADP + Pi 光 ATP 经非环式光合电子传递时,每分解2mol H2O,释放1mol O2,4 mol 电子经传递使类囊体膜内增加8 mol H+,偶联形成约3 mol ATP和还原2 mol NADP。 形成同化力: ATP、NADPH 3暗反应的特征和机理 C3途径 1、三个阶段:羧化、还原、再生 2、过程概述:羧化:核酮糖二磷酸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后,酮基断裂并变成羧基,形成两个各含一个磷酸和一个羧基的3-磷酸甘油酸。还原:3-磷酸甘油酸与ATP反应,在镁离子的催化下,P替换一个羧基的H,变成1、3

26、-二磷酸甘油酸。然后这个不稳定的含P的羧基被NADPH和H离子还原成醛基,变成3-磷酸甘油醛。再生:通过一系列反应使3-磷酸甘油醛变成核酮糖二磷酸继续反应。 总结: 1)、CO2最初受体是RuBP,固定CO2最初产物PGA,最初形成糖是PGAld 2)、物质转化:要中间产物收支平衡,净得一个3C糖,需羧化三次,即3RuBP固定3CO2。 3)、能量转化:同化1CO2,需3ATP和2NADPH,同化力消耗主要在还原阶段 4)、总反应式:3CO2+3H2O+3RuBP+9ATP+6NADPHPGAld+6NADP+9ADP+9Pi 3、C3途径的调节: 1) 自身催化:中间产物浓度的增加促进C3环

27、 2) 光的调节:光增加Rubisco活性,Rubisco是固定CO2的酶,可羧化和加氧。CO2羧化 加氧 C4途经 1、 C4植物叶片解剖及生理学特点 C4植物 C3植物 维管 1 鞘细胞大、多. 小, 较少. 束鞘 2 具较大叶绿体,多,无基粒 无(或不发达). 细胞 3 能产生淀粉粒. 不能. 叶 1 叶绿体小、少,有基粒. 具正常叶绿体. 肉 2 有“花环”结构. 无“花环”结构、排列松. 细 3 与鞘细胞间有大量胞间连丝 不是大量. 胞 4 不形成淀粉粒. 形成淀粉粒. 2、反应历程 羧化、转移、脱羧与还原、再生 3、 特点 1)、CO2最初受体是PEP 2)、最初产物四碳二羧酸OA

28、A 3)、在两种细胞中完成:叶肉细胞、鞘细胞 4)、起“CO2”泵作用,不能将CO2转变为糖 4、C4途径的三种类型 类型 进入维管束鞘 脱羧 返回叶肉 细胞 的C4 部位 脱羧酶 细胞 C3 示例 酸 酸 NADP苹 果酸型 苹果酸 叶绿体 依赖NADP 苹果酸酶 丙酮酸 玉米 甘蔗 高粱 NAD苹果 天冬氨酸 线粒体 酸型 PEP羧化 天冬氨酸 细胞质 酶型 依赖NAD 丙氨酸 狗尾草 苹果酸酶 马齿苋 PEP 羧丙氨酸 羊草 化酶 丙酮酸 非洲鼠尾栗 5、C4途径的调节 1)光调节酶活性:苹果酸脱氢酶 丙酮酸磷酸二激酶PPDK 2)效应剂调节PEP羧化酶的活性: Mal 、Asp 抑制,

29、G6P增加其活性 3) 二价金属离子都是C4植物脱羧酶的活化剂: Mg+或Mn+ CAM途径 1、CAM植物解剖学、生理学特点 解剖学特点:剑麻、仙人掌、菠萝、芦荟、百合 生理学特点: *气孔夜间开放,吸收CO2,白天关闭 *绿色细胞有机酸含量夜间上升,白天下降 *细胞淀粉含量夜间下降,白天上升 2、CAM途径与C4途径比较 相同点: 都有羧化和脱羧两个过程 都只能暂时固定CO2 ,不能将CO2还原为糖 CO2最初受体是PEP,最初产物是OAA 催化最初羧化反应的酶是PEP羧化酶 不同点: v C4途径羧化和脱羧在空间上分开 羧化叶肉细胞、脱羧鞘细胞 v CAM途径羧化和脱羧在时间上分开 羧化

30、夜晚、脱羧白天 3、CAM的调节 短期调节:PEP羧化酶夜间有活性,吸收固定CO2;PEP脱羧酶白天才有活性,释放CO2,进行光合作用,满足CAM昼夜调节的要求。 长期调节:在长期的干旱条件下,某些兼性或诱导的CAM植物保持CAM类型;但在水分充足时,则转变为C3类型,即气孔白天开放,夜晚关闭。 4光呼吸 1光呼吸植物绿色细胞依赖光照,吸收O2释放CO2的过程。 1)过程:叶绿体:合成乙醇酸 过氧化物酶体:氧化乙醇酸 线粒体:释放CO2 2)底物:RuBP,受Rubisco催化,光合作用和光呼吸的影响取决于CO2与O2的比例。 2*高光呼吸植物具有明显的光呼吸。如小 麦、大豆、烟草等C3植物。

31、 *低光呼吸植物光呼吸很微弱,几乎检测不出来。如高粱、玉米、甘蔗、苋菜等C4植物。 3光呼吸的生理意义 v 光呼吸是处理乙醇酸的有效途径 v 光呼吸消耗多余能量,保护叶绿体免受干旱、高温、强光破坏,避免产生光抑制。 v 减轻O2对光合碳同化的抑制作用 v 回收碳素:Rubisco双功能虽导致损失一些有机碳,但通过C2环可回收75%碳,避免损失过多。 v 与氮代谢有关 4光呼吸调控 CO2/ O2 比值、光、温、PH、抑制剂、筛选低光呼吸品种. 5光呼吸和暗呼吸比较 u 对光和O2的要求不同:需O2和光 u 底物不同:乙醇酸 u 进行部位不同:绿色细胞 u 进行细胞器不同:叶绿体、过氧化物体、线

32、粒体 u 代谢途径不同:C2途径 u 中间产物、能量需求不同:耗能过程 u 生理意义不同 总结:乙醇酸在叶绿体中生成,过氧化物体中氧化,线粒体中脱羧 注:C3植物叶肉细胞的过氧化物体较多,而C4植物的过氧化物体大多数在维管束鞘的薄壁细胞内。 5C3、C4、CAM的机理和特征 特 征 C3植物 C4植物 CAM植物 植物类型 温带植物 热带亚热带植物 干旱地区植物 叶结构 无花环结构 有花环结构 无花环结构 CO2固定酶 RUBP PEP 羧化酶 RUBPPEP羧化酶 RUBP羧化酶 羧化酶 羧化酶 CO2固定途径 C3途径 C3、C4途径 C3、CAM 最初CO2受体 RUBP PEP 光RU

33、BP暗PEP CO2固定最初产物 PGA OAA 光PGA暗OAA 光合速率 中 高 低 蒸腾系数 高 中 低 饱和光强 全日照1/2 无 无 第四章:呼吸作用 呼吸多样性 一、糖分解代谢途径的多样性 1、糖酵解 淀粉、葡萄糖或其他六碳糖在无氧状态下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 发生部位:细胞质 氧化-还原辅酶:NAD+ 反应式: C6H12O6+2NAD+2ADP+2Pi2CH3COCOOH+2NADH+2H+2ATP+2H2O 2、三羧酸循环(TCA环) 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逐步氧化分解,形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发生部位:线粒体 反应式: 2CH3COCOOH+8NAD+2FAD+2ADP+2Pi

34、+4H2O6CO2+2ATP+8NADH+8H+2FADH2 3、戊糖磷酸途径 发生部位:细胞质和质体 氧化-还原辅酶:NADP+ 反应式: 6G6P+12NADP+7H2O6CO2+12NADPH+12H+5G6P+Pi 4、糖代谢途径的比较 发生部位 氧的参与 底物 EMP 细胞质 无氧 TCA环/Krebs环 线粒体 有氧 PPP/HMP 细胞质、质体 有氧 6-磷酸葡萄糖 淀粉、葡萄糖或其他六丙酮酸 碳糖 3CO2 ATP 4NADH FADH2 产物 2丙酮酸 2ATP 2NADH 6CO2 12NADPH 二、 呼吸电子传递途径的多样性 途径 定位 NADHNADH脱氢鱼藤酮抑抗霉

35、素抑CN-抑制 P/O 来源 酶 制 制 内源 内源 外源 外源 内源 FMN FP2 FP3 FP4 (FAD) 敏 感 敏 感 敏 感 2.5 不敏感 不敏感 不敏感 敏 感 敏 感 1.5 敏 感 敏 感 1.5 不敏感 敏 感 0.5 不敏感 1 主路 支路1 支路2 支路3 内膜 内膜内侧 内膜外侧 外侧 交替途径 内侧 非血红素蛋敏 感 不敏感 白 三、末端氧化酶的多样性 酶 辅基 定位 与O2的亲与ATP的偶CN的抑CO的抑其他特点 和力 联 制 制 极高 + + + 最主要的, 电子传递给O2 细胞色素氧血红素Fe、线粒体 Cu 化酶 非血红素交替氧化酶 线粒体 Fe 酚氧化酶

36、 Cu 细胞液 高 + - - 对氰化物不敏感 植物组织受伤,细胞结构解体 受精过程 中 - + + 抗坏血酸氧Cu 化酶 乙醇酸氧化FMN 酶 细胞液 低 - + - 催化乙醇- - - 酸氧化为乙醛酸 末端氧化酶:在有氧呼吸中,将电子传递给O2,使其活化,形成H2O或H2O2的酶,或呼吸过程中最终被O2所氧化的酶。 过氧化物酶低 体 第六章: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 1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形式:辅导书P1051 2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途径:辅导书P1051 3同化产物的配置和分配 同化产物在植物体中的分布有两个水平:配置、分配 一、配置 指源叶中新形成同化产物的代谢转化。 代谢利用 合成暂时贮藏

37、化合物 从叶输出到植株其他部分 二、分配 指新形成同化产物在各种库之间的分布。 1、分配方向 不同生育期 光合产物一般优先分配到生长中心 不同叶位的叶片 就近供应、同侧运输 不同叶龄的叶片 2、库强度及其调节 库强度=库容量库活力 膨压、植物激素、蔗糖 4有机物分配的规律 从源到库、优先分配生长中心、同侧运输就近分配、可再分配利用 第八章:植物生长物质 1五大激素的合成和运输 合成场所 生长素类 赤霉素类 细胞分裂素类乙烯(ETH) 脱落酸 叶原基、嫩叶和质体、内质网、微粒体 发育中的种子 胞质溶胶 液泡膜内表面 胞质溶胶 前体 色氨酸 吲哚乙醇 甲瓦龙酸 芸苔葡糖硫苷 转氨酶 脱羧酶 脱氢酶

38、 甲瓦龙酸 蛋氨酸 甲瓦龙酸 关键酶 加氧酶 ACC合酶 细胞分裂素合ACC氧化酶 酶 ACC丙二酰基转移酶 运输无极性 运输无极性 运输无极性 运输方式 极性运输 运输无极性 举例 IAA、IBA GA3 NAA、2,4-D Zeatin、 6-BA Kinetin 玉米素核苷 异戊烯基腺苷 2五大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生长素类 赤霉素类 细胞分裂素类 乙烯 脱落酸 促进脱落 抑制细胞分裂和伸长 促进休眠 抑制器官脱落 防止器官脱落 延缓叶片衰老,维促进器官脱落 持绿色 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细胞伸长(矮促进细胞分裂和促进细胞扩大 玉米长高) 扩大 三重反应 插枝生根 促进营养生长 延长休眠 性别决

39、定 单性结实 促进菠萝开花 维持顶端优势 打破休眠 单性结实 促进果实成熟 促进开花 代替长日照、低温促进开花 诱导-淀粉酶等诱导芽的分化 水解酶形成 促进次生物排出促进气孔关闭 提高抗逆性 第九章:光形态建成 1光受体的种类 光敏色素: 红光及远红光区域的光 隐花色素和向光素:蓝光和近紫外光区域的光 UV-B受体 :紫外光B区域的光 2光受体的特征:略 3光受体的生理作用: 1光敏色素 1)、快反应 秒/分 棚田效应:离体绿豆根尖在红光下诱导膜产生少量正电荷,所以能粘附在带负电荷的玻璃表面,而远红光照射则逆转这种粘附现象。 转板藻叶绿体运动 红光Pfr增多跨膜Ca2+流动细胞质中Ca2+增加

40、钙调素活化肌球蛋白轻链激酶活化肌动蛋白收缩运动叶绿体转动 2)、慢反应 小时/天 红光促进莴苣种子萌发、诱导幼苗去黄化反应 2 蓝光受体:也叫蓝光/近紫外光受体,有隐花色素和向光素两种。高等植物受蓝光/近紫外光调节的反应主要有向光性,抑制幼茎伸长,刺激气孔张开和调节基因表达等。 3 UV-B受体:近紫外光:通常指波长长于300nm的紫外光。 紫外光-B对植物的整个生长发育和代谢都有影响: 植株矮化、叶面积减小,干物质积累下降,气孔关闭,叶绿体结构破坏,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Hill反应下降,PSII电子传递受影响,抗紫外色素合成增加 第十章:植物的生长生理 1种子萌发及休眠 一、种子萌发的过程 种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