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蜡叶本制作.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99962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蜡叶本制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植物蜡叶本制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植物蜡叶本制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植物蜡叶本制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植物蜡叶本制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植物蜡叶本制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蜡叶本制作.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植物蜡叶本制作 “植物蜡叶标本制作”活动课教案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实际练习,初步学会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能鉴别常见植物,掌握收集分析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良好的习惯和初步的审美观念。 二、活动重点和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制作植物标本的能力、良好的习惯以及爱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难点: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鉴别植物物种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观察法、参观法、讲授法。 四、教学用具:示范植物标本,制作植物标本用具。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课前准备 A教师准备。 1植物压制标本12份,

2、植物浸制标本。 2洁白台纸,透明胶带,标签。针、线、白纸条、小刀、胶水等。 3教师采集、压制的没上台纸的植物标本。 4尺寸不同的纸框数张。 5制作植物压制标本的方法和步骤挂图。 B学生准备。 1课前采集、压干的矮小植物23株。 2剪刀、胶水、白纸条、小刀、针、线。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自然条件非常优越,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植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为了不断开发和利用这些宝贵的植物资源,使它造福于人类,我们需要将植物制成标本,长期保存,以供人们学习和研究。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动手制作植物标本。 学习新课 一压制方法 (1)装压。先在大标本夹的一片夹板上,放上35

3、张吸水纸,然后放上采集来的标本,标本上再放35 张吸水纸,然后纸上再放标本,使标本和吸水纸互相间隔,层层罗叠,最后,再将另一片夹 板压上,用绳子捆紧,罗叠高度以35厘米左右为宜。 (2)换纸。标本压入标本夹以后,要勤加换纸,换纸不及时,标本会发霉、变黑,所以换纸是否及时,是标本质量好坏的关键。初压的标本水分多,通常每天要换纸23次。第3天以后,每天换1次,通常78 天就可以完全干燥。换下来的纸要及时晒干或烘干,以备应用.随着标本的逐渐干燥,标本夹的捆扎要逐渐放松,以防标本折断。 (3)整形。在第一次换纸时,要对标本进行整形。其作法是尽量使枝叶花果平展,并且使部分叶片和花果 的背面朝上,以便日后

4、观察研究。如有过分重叠的花和叶,可剪去一部分,但要 保留叶柄、叶基和花梗,以使人能看出剪去前的状态。 2.压制注意事项 (1)多汁的块根、块茎和鳞茎等不易压干,可先用开水烫死细胞,然后纵向剖开进行压制。肉质多浆植物也不易压干,而且常常在标本夹内继续生长,以致体形失去常态,也应该先用开水烫死后再进行压制。裸子植物的云杉属标本,也要先用开水烫死,否则叶子极易脱落。 (2)标本夹中的标本位置,要注意首尾相错,以保持整叠标本的平衡。有的标本花果比较粗大,压制时常使纸突起。花果附近的叶因得不到压力而皱折,可将吸水纸折成纸垫,垫在凸起处的四周,或将这样的果实或球果剪下另行风干,但要注意挂同一号的号牌。 (

5、3)有些植物的花、果、种子在压制时常会脱落,换纸时应逐个捡起,放入小纸袋内,并写上采集号跟标本压在一起。 二 装帧: 将消毒后的标本装订在台纸上,叫做装帧。装帧的方法如下: 1.摆好位置 : 上台纸时,先将标本在台纸上摆好位置,留出左上角和右下角,以便粘贴采集记录复写单和标本签。放置时,要注意形态的美观,又要尽可能反映植物的真实形态。 2.装订:装订标本最好用纸条粘贴,其作法是先用小刀切取宽23毫米的纸条备用。在台纸的正面,选好几个固定点,用小刀紧贴枝、叶柄、花序、叶片等部位的两侧,切几对纵缝,将事先切好的纸条两端分别插入缝中,穿到台纸反面,并将纸条收紧,再用胶水在台纸背面将纸条贴牢,大的根茎

6、和果实用纸条不易固定,可用白线替代。细弱的标本,可直接用合成胶水粘在台纸上。装有花果的小纸袋可贴在台纸的适当位置。 3.贴记录复写单:按采集记录册中的内容,抄好记录复写单,贴在台纸的左上角。 4.贴盖纸 : 将盖纸先在台纸背面沿上缘粘贴很窄的一条,再反折到台纸的正面,这样既美观又不会减少台纸的使用面积。 三、对标本进行检索鉴定,确定标本的中名,学名和科名,叫做定名。将定名的结果填写到标本签上,并将标本签贴在台纸的右下角。至此,一份植物标本就制作成了。 四、教师指导解决实际问题: 1、指导学生自主分组,分组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个人棘手的问题,使好的做法能与大家分享; 2、教给学

7、生采集植物的技巧,通过细心地挖掘,尽量保持植物根系的完整; 3、教给学生展开叶片、固定植株的技巧,可以先固定好根,再逐个展开固定,使疏密均匀,摆放体现美观。 4、通过查阅植物分类检索表、上网搜索图片和资料、咨询等方式,师生共同鉴别植物种类。 教与学目标 1. 通过探究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2. 通过设计探究实验进一步提高探究的能力。 能力目标: 发展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教与学重难点即突破措施 1. 通过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生物的

8、危害。 2. 通过设计探究实验进一步提高探究的能力。 地球是目前为止人类生存的惟一家园,是孕育生命的地方。几百万年来,地球默默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奉献,而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却不断地向地球索取。 100 多年前,恩格斯就曾警告人们说:“我们不要过分地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如今,地球已经千疮百孔,不堪重负,地球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 环境污染。展示四幅画面。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1. 复习探究的一般过程。 2. 你选用的材料用具有哪些?为什么要这样选取? 3. 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如果需要的话,应当怎样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材料和用具上有什

9、么不同? 4. 怎么配制酸雨?怎样控制 PH 值?怎样测定酸雨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的生长情况? 5. 本实验需要进行数量统计吗?怎样进行数量的统计?只做一组实验,实验的结果可靠吗?你认为怎样做,实验结果才可靠?为什么? 教师提供提示,以作参考: 1. 小组间讨论、交流,确定探究酸雨对生物影响的实验方案。 2. 用食醋和清水分别配制 pH 为4的酸雨模拟液和清水浸泡小麦种子,测发芽率;注意设计重复组实验以减少偶然性;把各个培养皿贴上标签编号以免弄混。如:6个培养皿,分别标为 A1 、 A2 、 A3 、 B1 、 B2 、 B3 。 3. 实施计划,收集数据 一周内不断观察小麦种子的发芽状况,

10、最后列表收集各组数据。 指导学生设计科学的表格,指导学生收集数据的方法。 模拟酸雨A清水B 123 平均值 4. 分析数据,讨论交流 各小组分析数据,讨论结论并验证结论的准确性;全班交流收集到的例证;思索今后我们应该怎么做 ?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 1. 通过实验并阅读教材 P117 页相关内容,明确酸雨对生物的危害。 2. 明确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这些污染物的工作。 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阅读教材 P116-117 页相关内容,明确有关废电池对生物影响的内容。 1. 废电池为什么会环境造成危害?举例说明。 2.

11、怎样才能控制废电池的危害? 把相关问题的答案在教材上圈划出来,并记忆。 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 是由谁 阅读教材 P118-119 页相关内容,明确有关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空洞的知识。 1. 温室效应是怎么回事?它主要引起的? 2. 利用你已有的知识,思考如何减少 CO2 的排放量? 3. 你知识臭氧层空洞吗?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的? 4. 怎样防止臭氧层破坏? 把相关问题的答案在教材上圈划出来,并记忆。 综合能力训练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3. 温室效应 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实施 什么是温室效应? 酸雨对生物的危害 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 控制

12、酸雨的根本措施 4. 臭氧层空洞 2. 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造成废电池污染的原因 防止臭氧层破坏的的关键 控制废电池危害的根本措施 * *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 1 3 二、实践:雨水如何影响不同类型的地表 1桌子上铺一张报纸,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塑料盒,盒子要浅而大; 2将盒子的一端分别架在一块砖头上,使盒子倾斜并保持同一高度。 3阅读下面的实验步骤,写下你要验证的假设,注意需要控制的变量。 在盒子架高的一端倒入干燥的松土,首先需要控制的变量就是土壤的量,设法使两个盒子里的土壤量一致。 在其中一个盒子表面铺上草皮 做两个能控制雨

13、量的降雨器,使落在两个盒子上的雨水数量和大小都相等。 4. 观察雨水对两个盒子里的土壤的影响,你能用什么方法较精确地描述实验结果吗? 5. 在草皮上插上树枝会产生什么样的改变? 6. 和暴雨相比,缓和稳定的雨水引起的土壤流失有什么不同?你能用上面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假设吗? * * 滥砍滥伐 洪水泛滥 过度放牧 滚滚沙尘 残害鸟类 虫害泛滥 富营养化 捕杀大象 动物摊点 耕地沙化 沙尘暴 物种灭绝 1、森林遭到严重的滥伐后,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会发生哪些变化?植物的生活将受到什么影响? 2、分析一下沙尘暴的起因中哪些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这将产生怎样的后果? 3、除了用网捕杀外,有些人还用

14、哪些手段残害鸟类?如果鸟类日益减少,自然环境交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4、请你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假如你是当地的一名负责人你将采取哪些措施还太湖以清澈秀美的貌? 外来物种 地中海实蝇 薇甘菊 想一想 : A B C A F F T F T B B D 1 初中生物活动课方案设计(八下) “自制生态瓶”活动方案 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 蒲明海 610200 一、活动背景 生态系统作为自然界生物与非生物的和谐的统一体,由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共同组成。其中的生物因素作为有机界和非生物因素作为无机界,永不停止地进行着物质循环。 经过长期发展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其内在的调节机

15、制作用下,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物数量趋于稳定和平衡。但是来自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将可能打破生态系统原本和谐稳定的平 衡状态,最终人类自身也将难逃一劫。因此,构建和谐稳定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将成为全人类共同奋斗的目标!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责无旁贷地树立起生态意识,并以实际行动共同保护好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母亲。 “生物与环境”是生物学八年级下册中的重要内容,自制生态瓶活动将加深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将加深学生对生态平衡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制作生态瓶活动,既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也是为了使学

16、生更好地认识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角色地位和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 2.情感价值目标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2 3.能力目标 通过生态瓶的设计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获得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并获得亲近大自然与近距离观察自然中丰富多彩生命的体验。 三、活动设计思路 本活动设计的意图之一是教学时各小组的方案并不进行全班交流,以尽量避免最终方案雷同,相互模仿,使各小组的方案和生态瓶尽可能各具特色;同时使一些学生能够充分考虑到能量金字塔的因素,选用与教材提供的相比更为合理的个体极微小的消费者动物物种,以便制作出

17、能够长期维持运转的生态瓶。第二个理念是:此设计考虑把学生中不合理的方案或不能维持运转而很快崩溃的生态瓶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反面材料”的角色使学生加深或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因素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将其转变得具有正面意义把强调这些不成功生态瓶不成功的原因作为该活动课“成功教学”的一个必要和重要方面。 四、活动注意事项 制作生态瓶活动中选用的小动物不能太大,因为小动物对于一个微型密闭的生态系统来说太大,一个微生态系统内的能量金字塔规则会被它们“颠覆”:有限空间内的有限植物不能制造出足够的有机物和氧气以满足这些超巨大(相对于生态瓶的微小空间和有限数量的植物生产者来说)消费者动

18、物的需要;而这些身躯超巨大的动物消费者对满足生存所需物质能量和氧气的需求,对瓶内有限数量的植物生产者能够提供的物质能量和氧气生产能力来说事实上超出了难以想象的程度。所以有微生物、动物、植物三生物因素共同参与的微生态系统最终因其中消费者动物的死亡陷于崩溃。所以选用的动物消费者越小越好。 另外,做好的生态瓶必须密封起来。但什么时候密封,有待在活动中去探索。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设计方案 一、活动课前的准备 学生准备: 1.学生提前自学“生物与环境”中三节内容,初步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结构和功能的知识,重点预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知识。 2.学生在网上查找与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及生态保护相

19、关的资料。 教师准备: 1.自然生态系统挂图、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 2.对学生合理分组,2-3人/组,兼顾各种有利于活动开展的因素。 二、活动课的开展 1.理解制作原理 教师利用挂图、视频、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基本组成成分,初步认识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理解生态系统趋于平衡的原理和条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自己相互交流、探讨。做活动前的理论准备。 2.微型生态瓶制作方案设计 学生分2-3人小组合作讨论如何制作一个可长时间维持运转的微型密闭的生态系统。 学生将制作方案整理成文字材料后,如果小组愿意,可以交由老师在课堂上 4 或者课下私下点评以便修正,也就是说点

20、评并不面向全班,只面向制订方案的小组,以尽量避免最终方案雷同,相互模仿。不合理的方案或生态瓶将也是本活动课的重要成果,因为不合理的生态瓶不能维持运转而很快崩溃,可以作为“反面材料”有利于学生加深或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由于不合理的生态系统很快陷于崩溃,小组成员得考虑方案中的不合理的步骤,重新制作他们的生态瓶。第二课时制作生态瓶 1.微型生态瓶的制作 学生按照分工分头准备材料,将准备好的材料带到教室,共同合作按照拟定的方案制作生态瓶。并贴上标签,交由老师验证制作好的装置。微型生态瓶重新归还学生自己管理,以方便小组成员观察和记录。或由学生统一拿到生物实验室集中保管,并将生

21、态瓶放在透光处。 2.观察与记录 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讨论得出如下结论:微型生态瓶必须是一个透明的密封体,这是因为地球主生态系统光合生态系统中的必然构成因素中有一个是光,因为我们模仿的是光合生态系统。所以制作好的微型生态瓶必须放置在一个有光的地方。其次,因为密闭的原因,微型生态瓶内外的空气不能通过对流换热,因此为了避免温室效应导致瓶内温度过高热死瓶中生物,微型生态瓶应该放置在一个有较强散光或1日中早晚有12小时直射光的地方。 观察:连续进行观察,记录每日生态瓶内生物的存活或者死亡情况。如果其中生物短时间内大量死亡,最终导致瓶内微生态系统崩溃,应试图分析其中的原因,并重新修改方案和制作成功制作了生态

22、瓶的小组,也要总结生态瓶成功的原因。如果生态瓶能够实现长期运转,还应记录其中植物的兴衰枯荣变化。 第三课时作品展示,交流经验 在进行班级作品展示时跟其他小组交流经验。 1.作品展示对于能够长久维持运转的生态瓶,应拿到班上进行展示交流。 2.教学拓展 联系社会问题,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人类必须控制人口、阻止其无限增长并减少资源包括生物资源消耗。 六、成果与评价 1.学生小组的设计方案 2.学生小组的生态瓶 3.学生小组的活动总结 4.学生小组的图文记录过程 教师根据以上四个方面评定学生小组完成情况,小组内采用组长负责下的组员互评的方式评价。 课 题:观察绿色植物叶的形态 组织形式:以教学班为整体、以

23、小组为单位 课 时:1课时 1课前准备: 提出学习课题 ; 介绍活动的过程,内容和成果要求等等; 学生自由分成四个小组; 分小组讨论,明确内容:外出观察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观察?应注意哪些观察事项?采集应准备哪些工具?怎样采集?也应注意哪些事项? 2材料准备 走进大自然,细致观察觉得有趣的事物,可以把发现的带回教室或写下来。 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文字资料和示范植物标本。 收集生活中的小发现。 学生准备观察记录的用具,取材的用具,制作标本的用具。 1采取个体活动与集体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2请求父母给予大力支持、老师给予一定的帮助,包括一些有用资料的提供。 3活动结束后要进行评价和总结。 4在活动

24、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自主学习法、观察法、参观法、讲授法、动手操作法、调查法、统计法、经验总结法。 剪枝剪、小锹、报纸、台纸、针、线、胶带、玻璃纸、保鲜膜。 1、第一次活动: 主要内容: 我们今天要走进大自然,首先请同学们欣赏美丽的大自然,。 大自然是美丽的,你们如果能仔细观察还能发现大自然非常有趣呢!好我们出发! 30分钟后回到教室 现在我们就请四个小组来汇报他们许多有趣的发现。 第一小组:我们这小组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比如说有些植物的叶子不仅可以分为长方形、椭圆形、五角形有的叶子的形状虽然是一样,但是叶子周围边的形状却是不一样的,有些是锯齿形的,有些是圆润的,有的象波浪,还

25、有的象羽毛。叶子上的叶脉也不一样,有的是平行的,有的是网状的。通过这次观察和发现,我们明白了观察要仔细,不能看一眼就算了,同时不明白的要及时查阅资料,进行总结。 第一小组进行展示内容:采集的家庭及校园中常见植物叶的形态。 第二小组进行展示内容:收集和采集的变态的几种叶的形态。 叶卷须如豌豆的叶为具有多片叶的复叶,在复叶顶端的几片小叶变成卷须,其它小叶如常。叶卷须和茎卷须一样,都有将植株攀缘在其它物体上的功能。 叶刺是叶或叶的一部分的变态,如刺槐复叶叶柄基部有一对坚硬的刺,就是托叶变来的。叶刺和茎刺一样,对植物都有保护作用。 苞片生在花的下面,有保护花芽或果实的作用 鳞叶叶的功能特化或退化成鳞片

26、状。 捕虫叶如猪笼草的叶成瓶状,有捕虫的功能。 叶状柄如台湾相思树,过了幼苗时期,产生小叶全部退化,叶柄转变为扁平的片状,并具有叶的功能。 第三小组进行展示内容:对叶的形态进行描绘、分类、总结。 第四小组进行展示内容:异形叶性:同一株植株上具有不同叶形的现象。 原因:叶因枝的老幼不同而叶形各异 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 例如:诸葛菜的叶型变化很大,在春天,它的基生叶为大头羽状分裂,而茎生叶长圆形,基部耳状抱茎,边缘有不整齐牙齿,但是在秋天又会长出一种基生叶,但是是单叶,边缘有波状齿,而且有长长的柄。 素质教育要求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应该把评价学生是否有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放在首位,追求活动过程和结果

27、的开放性,因此本活动采用展评活动模式。 该专题活动让学生获得参与实践的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同时培养了学生再学习的能力: 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个体间既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又有相互协作的学习方式。有部分作品是学生合作完成的,甚至有的小组是有的同学负责采集植物,有的同学负责包装。在小结时很多同学感谢自己的助手,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2、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观察、辨别、采集、保鲜等,这些手脑并用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从而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生物实践活动中,学生乐于参与、勤于思考、勤于动手,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提高了很好的个性展示的舞台,形成初步的审美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