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的章法.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600350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0.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楷书的章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楷书的章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楷书的章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楷书的章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楷书的章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楷书的章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楷书的章法.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楷书的章法 楷书的章法 卢元誉 章法是怎样编排好整幅字的方法 欧体楷书的章法,存在许多研究的困难,欧阳询所写的四大名碑,我们所能看到的拓本,都是经过剪贴重新编排的,我们如果无法看到全碑的整纸拓本,就无法想象全碑的整体结构面貌。就算我们可以直面欧楷原碑,但由于受当时政治制度的影响,欧阳询亦并未能完全从艺术的角度来处理全篇章法,而且多年风化,有些字已经自己剥落了 欧阳询结构三十六法讲的主要是字的结构方法,但也有论及篇章之法,如:小成大,小大成形,小大,大小,相管领,应接等等。有些字的结构方法其实亦关系到篇章结构,如覆盖,复冒,顶戴等。亦有些字的结构方法可推而广之,运用到整幅字的编章结构方向,如:相

2、让,避就,变异,补空,意连等等。 下面,我们先从三十六法中论述章法的说起: 以小成大 一个独立的字,如果变成偏旁部首,就不能仍然写成一个独立的字的大小,须大成小。如同字中的“一”和“口”,“起”字中的“巳”。 相反,一些笔划极稀之处,有些笔划就更应该放大来写,如“孤”字的捺,“宁”字的孤钩,“欠”字的捺,“戈”字的点。 从章法的角度来说,许多书法理论家认为小成大的意思是“一点成一字观,一字乃通篇之主”要充分重视第一个字,尤其是第一笔的决定性作用。这一笔虽小,但决定了后面所写笔划的大小,粗细,以至整个字的大小,整篇的面貌 ,此乃小成大也。 地一笔虽然重要,其他各处显著的笔划,都是要紧之处,不可疏

3、失。“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日,一画失势,如壮士之折一股”,显著之处的一点一划,都会影响整篇作品的大局。 当然,整篇字来说,首先得注重布局。“字之大体,犹屋之友墙壁也,墙壁既毁,安问纱窗绣户,此大成小之势,不可不知”。布局乱了,整篇字就极不妥,甚至成一盘散沙。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是写好一幅字所必需做到的。 小大成形 小大成形的意思是小字有小字的形势,大字有大字的形势,并不相同。苏东坡这样说过:“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但大字需结密,小字需宽绰,否则就无尽善尽美。假使我们将优秀的小楷作品放大,就会觉得宽绰有余,结密不足。相反,将优秀大楷作品缩小,也会觉得结密有余,宽绰不足。

4、拿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与皇甫君碑比较,前者稍大,亦结密一些,后者稍小,亦宽绰一些。 宋代书法家米芾说:“凡大字要如小字,小字要如大字,褚遂良小字入大字。”褚遂良的小字如大字,恐是特别的例子,因为他的大字也写得异常纤细潇洒。但米芾又说大字如小字,未之见也,这说明褚遂良的大字与小字并非完全相同,而且他并未见过大字如小字的。这说明大字如小字几乎没可能,所以,若想将小字放大,就必须作适度结密处理。教材的字例,虽然基本上是临写欧阳询的碑帖,但由于放大了许多,不得不作了较大力度的结密处理。反过来,将我的教材上的字缩小,印刷为中楷,有觉得过于结密了。其实,从比例的角度来说,- 1 -第 1 页 共 3 页

5、小字需要的是布白较宽而墨线较细,而大字时布白要密而墨线较粗。于是小字便可宽绰有余,而大字反须审慎游刃。 但“凡作字,无论大小,笔力仔点划之间,调匀在空隙之地”只要能调匀空隙,自可在大小之间,游刃有余。 小大,大小 这一法师讨论同一幅中字的大小对比问题,有些字,如“口”字,本身就比较小,有些字如“国”字,本身就比较大,有些字如“一”“二”字,会显得比较疏,而有些字,如“醴”字,会显得比较密。 本身比较细的字,可以写大些,但不宜过头,甚至与本身就比较大的字一样大。本身就比较大的字,可以写小一些,亦不可能与本来比较小的字同等。 本身比较疏的字,笔划与笔划间的距离,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必然是比较疏。写肥一

6、点,使它密一些,但不可能与密的字相等,反过来亦一样。 字虽有长短,自字比“白”字长,“白”字比“四”字长,同样的道理,不能长短如一,长者自长,只能写短一点儿,短者自短,只能写长一点儿。 古代的书法家评论家,如莫之卿,大都比较推崇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对大小的处理,说他们大小谶浓,斜飞疏密,如化工赋象,动合天然。王羲之所书的乐毅论中的其喻昭王曰五字的大小处理被喻为经典。欧阳询也主张“随其大小”,“短长合度,粗细折中。在他的碑帖中,虽然都是按格书写,但在大小的处理上,与钟,王如出一辙。 曾有人伪作王羲之的话:“大字促会小,小字展会大”。张旭用这句话教颜真卿,结果颜的书法被指入俗。这句话也就成了千古谬

7、论。 这也许是古代书法评论上的口水战,而清代评论家戈守智救说的比较公允,他说:如口字之小,岂与临,灵等字中“口”字同大?“口”字要展之使大,“临”“灵”等字如“口”字一般大小也。 这就是对度的把握了,书法必须把握好法度。不偏不倚,不走极端,中庸为尚,才能得书法三昧。 相管领 “以上管下为管,以前领后为领” 这一法就通篇而言。落笔之前,考虑好索要表现的风格倾向,字体样子,法度等。则依此落笔,第一字既成,就要依此字管束下一个字,两个字写出,亦依法管束第三个字,如此管束一行,一行既成,亦依此一行管束第二行,第三行,直到整幅字。风格倾向,字体样子,法度等都不可中途改变。 有的人写第一个字,喜欢饱蘸墨水

8、,一落墨就后力按下,第一笔非常粗,第一个字就相对比较大,如此管领,在讲求结构的楷书来说,是一大忌。与欧阳询结体三十六法所说的法度是背驰的。 这一法在解析上与小成大相通,只是角度不同。 应接 应接与相管领,小成大一样,都是讲求整幅字在写法,风格,大小,粗细等各方面的协调统一,变化。 首写一个字,这个字的写法,风格大小,粗细等就要管束到底,下面各字各行直到整篇都须与此协调统一,不可跑调,另树一格,一字全用方折,一字全用圆转,一字粗狂,一字纤细,一个是颜体,一个是欧体,一个粗大,一个细小。没有协调统一,整幅字就会零乱,- 2 -第 2 页 共 3 页 别扭,不和谐。 但协调统一不等于不讲求变化,应接

9、不是死板的重复。如果连续几个字或是附近几个字都出现相同的又长又大的笔划,就要选择其中一两字变一变,如捺,有的可改长点,又如斜钩,竖弯钩或可不钩出,回锋收笔。再如长撇,有的可以变化拐尾,回锋,甚至变成一竖,亦可以用其他笔划将它错开,如“广”字,用横划将它错开,长撇就不突出了。 总的来说,应接就是讲求“行行相向,字字相承,具有意志,正正如宾朋杂坐,交相应接” 此一法与变异相通,变异说的是一个字中几个相同笔划要讲求变化,而应接说的是几个字的长大笔划要讲求变化,至于几个字中所出现的相同笔划如果只是短小的,就不必强求有明显的变化了。 一幅字里如有字重复出现,最好也能有意识变一变,不要如复印一般,如九成宫

10、醴泉铭里的“成”“俯”“其”字等等。 复盖,复冒,顶戴 这三法在讲字的结构是已经讲过,其中比较强调的是各个部位要作中置处理,使整个字都能置中。章法而言,亦需要每个字都能置中,这样,整行字才会整齐,顺畅,整幅字也才会整齐,顺畅。这就是所谓的“有行气”。如果哪一个字不能中置,写偏了,行气就断了,那一个字亦很碍眼,整幅字亦受其影响而觉得别扭。 意连,相让,避就,补空 欧楷中字的第一笔若是竖向,时有扬头落笔,若是点则常作反点,这都是为了承接上一个字,是字与字之间的意连。 字的最后一笔,竖旁钩时亦不尖锐,而捺也时常做长点,这都是为了引向下一个字,也是字与字之间的意连 至于相让,避就,补空。在行草的章法各

11、有体现,至于楷书,由于方格的局限,在字与字之间的表现并不明显,而裱贴好的碑刻拓本,因左右之间的字已经不同,则难以考究。但书写整幅作品时,则不可不究,如下一字较长,上一字须略向上移,再下一字亦须略向下移,若上下皆笔划较多且字形亦较长,则须将几个字的笔划都写细一些,几个字都略为压扁些。左右的处理则不可移位。但长短粗细,是可略作调整的 欧阳询结构三十六法所提及的章法并不多,而整幅字的编排布置往往是首先要考虑 的。在编排布置上,楷书较行草有较大的局限,在一行之中,尤其是短行之中,极难多编排一个字,也极难少编排一个字。下面,试以些常见字数的篇幅作例子,为大家作个参考,从中归纳一些法度,以便学者可以应变。 - 3 -第 3 页 共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