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诗社观后感.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604185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死亡诗社观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死亡诗社观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死亡诗社观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死亡诗社观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死亡诗社观后感.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死亡诗社观后感拥抱你!我的船长 观死亡诗社有感 死亡诗社是一部关于成长、梦想、挑战传统的电影。这类片子可能票房不佳但口碑肯定不错。看完后我想到了法国放牛班的春天,德国浪潮,美国半个尼尔森以及印度三傻大闹宝莱坞、地球上的星星等等。当然这些都是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物。欣赏死亡诗社,应当对比着来看。 首先不得不提到的是电影的中文译名,原名Dead Poets Society的意思应该理解为“朗诵已故诗人作品的团体”如果结合内容来看应当译成“春风化雨”更为恰当。“死亡诗社”这个片名固然吸引人,但却并不贴切。 考试上名校做医生赚大钱,并非中国学生的专利。尼尔的父亲也和一个普通中国家长一样,望子成龙,扼杀他的

2、表演兴趣,逼他好好学习,以后上哈佛医学院,结果这小子想不开,开枪自杀了。学校正好要找理由收拾新来的老师基廷,他搅翻了一潭水、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培养爱好。于是学校将尼尔之死归咎于他。恰如放牛班中的马修老师,他通过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改变学生,虽然很努力,也取得了成效,但是迫于学校施加的巨大压力,他也不得不和基廷先生一样离开学校离开他的学生。马修老师捡起从窗口飘出的纸条,学生站上课桌向基廷老师表达的致敬的场景,无不令我动容。 说下去,就绕不开应试教育这个沉重的话题。虽然不只是我们独有,外国也曾经历过。但是当他们在讨论该怎么塑造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时,我们的电影只会讲普及乡村教育,甚至编造青春期发生的事

3、。说起来每个人滔滔不绝,却始终不敢将镜头聚焦问题的源头教育体制。 基廷先生不满当时的教育方法,鼓励学生大胆撕教材。他带学生们在校史楼内聆听死亡的声音,反思生的意义;让男生们在绿茵场上大声宣读自己的理想;鼓励学生站在课桌上,用新的视角俯瞰世界。老师自由发散式的哲学思维让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共鸣,他们渐渐学会自己思考与求索,勇敢的追问人生的路途,甚至违反门禁,成立死亡诗社,在山洞里击节而歌!由于之前看过浪潮,我一直担心他们的死亡诗社最终会扯起反体制的大旗,如浪潮般席卷校园,走向失控。任何的教学创新必将伴随着巨大的风险。虽然美国人并未那么疯狂,但不幸还是发生了。尼尔的死或许在意料之中,但在我们看来却见

4、怪不怪,毕竟我们身边这样的事情发生不少。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态在无形中把孩子赶上了悬崖。逼急了,也就一死了之。 孩子在长大,时代在变,然而对孩子的培养方式仍旧停滞不前。三傻中的兰彻是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学生,他不死记硬背,坚持自己的学习方法,鼓动法兰与拉杜去勇敢追寻理想。十年后,他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成功。“一出生就有人告诉我们,生活是场赛跑,不跑快点就会惨遭蹂躏,哪怕是出生,我们都得和3亿个精子赛跑”。现实中的教育,往往是要把我们塑造成符合现实所用的人,学生不过是送进流水线加工后再送出去的产品。这样的教育不是要让我们去改造世界,而是要教我们习惯了被世界改造。民众的愚昧需要用教育祛除,但是面对眼前的

5、教育,你却只能呼喊:“Oh ,captain ,my captain!” 电影中有个情景,查理偷偷在校报上发表文章呼吁学院向女性开放,校长开大会想要揪出他。在寂静的礼堂里突然就响起了铃声,查理拿起一部电话,可爱的对着校长说:“先生,上帝给您打来的电话,他说学院应该招收女学生!”我不禁欣然一笑,也正如兰彻公然顶撞校长“病毒”,质疑他的教学方法。他们都勇敢地迈出了那一步。窃以为,一个人的成长,应当伴随着其人格的独立,思想的自由。他所做的每件事都必定经过思考,并且敢于担负责任。这恐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吧!千万别以为循规蹈矩一点,“现实一点”,你就会得到这个世界。“而今真正改变世界的人,真正的成功者,并

6、非那处在常态分布内的灰色大多数,而是那一个个不愿意默默地、绝望地生活着,而纵身一跳,站到桌子上头,去另眼看世界的人。他们的名字叫异数。” 电影最后定格在了基汀先生站在门口向学生道别,后事不知如何。然而在我们身边,或许一转身,就会看到个把像基汀那样的人。其实他们的命运不一,有的人被排斥,有的人被同化,有的人活的好好的,甚至比其他人更成功一些。一条道路西方走了几个世纪,普世价值深入人心,而我们只用了几十年,一口吃不成胖子,教育的千般责骂虽不为过,但一切还需慢慢来。 基汀先生曾朗诵弗罗斯特的孤独的船长,你好呀!,“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他的教育宛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留在每个人心里。我喜欢基廷先生,有谁不喜欢生命的欢乐和心灵的自由吗?他让我们这些活死人看到了诗与真。这就是他能够做到的,一个先知和堂吉诃德,一个永远要立志在暴风雨中航行的漂泊者。 哦,船长,我的船长!让我拥抱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