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字读经典 第一课 孝.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05689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每日一字读经典 第一课 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每日一字读经典 第一课 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每日一字读经典 第一课 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每日一字读经典 第一课 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每日一字读经典 第一课 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每日一字读经典 第一课 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每日一字读经典 第一课 孝.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每日一字读经典 第一课 孝第一课 孝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会意,形声字 解:金文“孝”字,为子承老形。小篆之孝,从老的上半部分,从子,意谓子背着父母,意即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故其本意作善事父母者,此之谓孝。 其义有: 1.善事父母之道曰孝。如孝经开宗明义夫孝,德之本 也。 2.善事父母之人曰孝。如汉书武帝纪兴廉举孝 3.居丧曰孝。如守孝、在孝。 4.奉养、孝顺曰孝。如礼记祭义内则孝于亲。 5.服父母与祖父母之丧的曰孝。如孝媳、孝孙。 6.能继先人之志也。如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 人之事者也。 孝,上为老、下为子,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称之为孝。 子女从父母那里承传血脉

2、和家训,子女之身,就是父母的分身,不孝父母就失去了自身的大根大本。故古云 :孝乃天经地义。 诗经蓼莪写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因此,身为子女,如何行孝,是我们每个人不可不知的。 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故为人子女,欲行孝,应先从爱护自己开始,不要让父母为我们身体的伤患而担忧;更要记得德有伤,贻亲羞的警言,在自己的品性上,严于律己,不做不仁、不义、无信、无礼的事,以德润身,奋发向上。勿让父母为我们操心、蒙羞,此乃孝顺第一步。 人之行孝,不能离开敬。孔子曰:盖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养父母,没有一定的形式,

3、但皆要出自敬爱之心。想想我们自己,从小对父母的教诲,是不是恭敬听受? 小时候,父母把最好的食物,留给我吃;现在,最好的食物,记得请父母先吃了吗? 家中最好的房间是否敬给父母居住?他们的衣食住行经常关心吗? 父母交待的事情,可曾尽心尽力办好? 父母有病时,能不能尽力侍奉,想方设法减少他们的病痛? 远游在外,已经多久没有向家里问候、回去探望了呢? 更进一步,如果能将孝敬双亲的心,扩大到对所有的师长、宗亲;如果我们还能在立身行道方面有所努力、贡献,让父母宽慰,使他们一生的辛勤没有白费,这就是古人所谓的光耀门楣,孝行至此就更加圆满。 孝,乃百行之本,众善之初也。孝不分老少、富贵贫贱,是人人可行可做的。

4、愿我们能牢记这些话。及时把握行孝的机会,切莫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恸,至此追悔已迟。 如欲多明白孝亲的道理,请听德育故事 “孝” 的部分。 部首笔画 部首:子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基本字义 1. 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敬。廉。道。子贤孙。 2. 居丧的事:守。吊。 3. 丧服:戴。衣。 4. 姓。 孝”这个字在甲骨文里的写法,是一个少年人牵着一位老人的手,慢慢地走。“孝”字从右上到左下那长长的一撇,便是老人飘荡的胡须。 我们再把孝字分解开来: 上为老,下为子。 孩子小的时候,可以这样解: 上面老的连自己的完整都不顾,把孩子整个的庇护在自己身下,为孩子遮风挡雨,撑起一片蓝天

5、,全力使他们幸福、快乐。 等到孩子大了,上边的“老”字和下边的“子”字,又可以这样解:子字成了老字的全部支撑,“子”字把“老”字整个儿背了起来。也就是说子女要把老人照顾老人,安顿老人的责任承担起来,和老人相依为命、让他们安度晚年。 我们从小就受到了孝的教育,三字经中有香九龄能温席,二十四孝从上古时期舜的孝感动天到清朝的兄弟争孝称颂的都是行孝得福的事。有一句话说的好,“一个杀人犯,只要他还知道孝敬父母,就不能说他是丧尽天良。” 父母生养了我们,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让老人们安度晚年,是我们的义务责任,也是为我们的子女树立做人的榜样,让我们明天也有一个幸福的晚年。有一个广告做的好,妈妈把孩子安

6、顿好了就去给打水给母亲洗脚了,而他的儿子这时候也端了一盆水,要给妈妈洗脚,妈妈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就是一个好的公益故事,最好的诠释了孝字的两种写法。也诠释了我们怎么去对老的,小的就这么对我们。 一个不孝顺的人,一个对生育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念恩情的人,更不会对别人好,他们是自私的,是交不到真正的朋友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在痛苦地祭念逝去的老人的时候,我们不防痛定思痛,为活着的老人做更多的打算了。趁他们还在世的时候多尽一点孝道,多回家看看,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和他们说一说贴心话,以悔子欲孝而亲不在。 又解,“孝顺”两个字中一个是孝,另一个就是顺了。我们即要孝字行在先,又要顺字做在后,相信父母,

7、没有哪个父母会让自己的孩子受罪的。 父母子女,一世情缘,珍惜!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对我们自已的父母如此,对别人的父母亦如此,不就成就大善了嘛! 孝字的由来: 孝,是中国的传统美德,西递“敬爱堂”中悬挂一大“孝”字,据说为南宋哲学家朱熹所书;其运笔厚重,气势恢宏,最具特色的是这个“孝”字充分运用了中国文字象形的特点,其上部酷似一仰面作揖,尊崇长辈的后生,而那人面的后脑却似一猴头,其寓意是尊老、敬老为人,反之则为畜牲。 说到朱熹如何写这“孝”字,其间还有一则故事,说是当年西递村有个叫胡厚德的老人,在浙江杭州开了一经营茶叶的茶号,老人生了三个儿子,全都跟着妻子生活在西递,每年端

8、阳、中秋、春节三节胡厚德便托人将钱带回家中抚养妻小。 三个儿子慢慢长大,胡厚德花钱为他们娶了三房媳妇,儿子一天天大了,胡厚德也一天天老了,本想将一家人接到杭州一起生活,不想妻子患病突然逝去,就在胡厚德悲痛不已时,祸不单行,生意场上风浪险恶,经营多年的老茶号竟被同行挤垮,胡厚德只得收拾几个残留的血本和多年来的一些积蓄在同乡好友布庄老板胡庆寿的陪同下回到西递。 到家后,看到久别重逢的三房儿子和媳妇个个孝顺,胡厚德自是十分满意,当夜,在吃完儿子媳妇们准备的酒饭后,胡厚德打开随身的包袱,把从杭州带回的银子三一三十一分给了三房儿子和媳妇。儿子媳妇个个是笑逐颜开,一个个“爹爹”、“公公”叫得胡厚德心里比灌

9、了蜜糖还甜。 第二天,胡厚德去胡庆寿家拜访,感谢他丢开生意一路陪同之情,谈话间,胡厚德兴致勃勃地说到三个儿子媳妇如何孝顺,将他昨夜又如何把银子分给了三个儿子的事说给胡庆寿听,胡庆寿不听则罢,一听是连连摇头说道:“老哥啊, 有句话不知道当说不当说,你把这多年来的一点积蓄分给了三个儿子,是好是坏?是祸是福?真难予料,你不记得古人有句话说是活着收,死了丢吗,你的那点积蓄活时就得攒着,死了再分给他们也不迟,你现在全分了,儿子媳妇日后待你孝顺倒也罢了,万一他们不孝,你老哥何以生存?” 听了胡庆寿这么一说,胡厚德确实感到自己过于轻率,不该把自己的积蓄一古脑全分完,但细想,三房儿子媳妇都很孝顺,他一个老头子

10、留着钱有什么用。不如早早给了他们让他们各自派上用场。对于胡庆寿善意劝说,胡厚德压根没放在心上。 谁知世间事往往只有做了悔,没有悔了做,胡厚德在家呆的时间长了,渐渐看出三房儿子媳妇不再象先前那么孝顺,先前胡厚德愿意呆在谁家,谁家就安排老爷子吃好玩好,可后来,兄弟三个一商量定下每家养一个月,月大月小,都得扯平,谁也不愿多养一天,老头子去谁家,谁家都没好脸色,吃的往往也是残汤剩饭,加上三个媳妇,个个伶牙俐齿,往往是骂丈夫骂儿子,捎带把公公也骂上,只气得胡厚德浑身发抖,想单独过吧,自己身边已分文全无,没办法,只好打了牙齿和血吞,谁让自己养了这么一群狼呢。 这日子就这样一年一年地混过去了。 说话间又到了

11、一年腊月二十八,再过两天就是除夕了,大儿子媳妇放出话来,年年都是他们家带着老头子过年,吃鱼吃肉,今年也得往后轮一轮,于是老二推老三,老三推老二,硬是没有一家答应接胡厚德去过年。胡厚德闷闷不乐走出村子,真想找个池塘、水井,一死了事,他就这样心事重重往前走,不想一头撞着从杭州赶回西递过年的老朋友胡庆寿。 见到胡庆寿,胡厚德是嚎啕大哭,把自己几年来受的委屈一古脑全吐了出来。 胡庆寿听了胡厚德的诉说是又怜又恨,怜的是这位老哥在生意场上辛苦一辈子,到头来竟是这般遭遇,恨的是胡厚德三房儿子媳妇竟然如此对待亲生父亲,真是猪狗不如。胡庆寿沉思片刻,随即将胡厚德带进村边水口亭,附在胡厚德耳边轻轻说了几句,然后转

12、身走出水口亭,边走边说:“老哥你就在这等着,按我的吩咐去做,保你的儿子媳妇从今往后孝孝顺顺,让你欢度晚年。” 不说胡厚德坐在水口亭内如何忐忑不安,单说胡庆寿回了家后,茶也没喝一口,径自来到胡厚德家,一进门就大声叫:“厚德老哥、厚德老哥”见无人应答,便来到隔壁胡厚德大儿子家,一进门见胡厚德大儿子正在杀鸡宰鹅,胡庆寿问道:“老大,你爸爸呢?”老大赶忙起身笑着答话“不知道呢,你老找他有事?”胡庆寿走近老大身边悄悄说,“当年,你爹离开杭州时,把几个箱子寄放在我店里,现在,我那店也不打算开,这一次回来顺便把那几个箱子带了回来,既然不在你家,我就到老二家去找找看。”说完抬脚就走,胡庆寿来到老二家照原话又说

13、了一遍,转身去老三家再说一遍。这边胡庆寿还没离开老三家那边老大、老二和媳妇已在满村找胡厚德了。 当晚,胡厚德回到家,三个儿子媳妇争着让他上自家家里去过年,争来争去最后是老三提一个主意,让大家把自己家最好吃的搬来放在父亲家,大家团团圆圆过个年。 第二天,胡庆寿请了几个挑夫扛着三个大箱走进胡厚德家,那箱上挂着大铜锁不算,还贴有封条,看着那沉叠叠的样子村里人都估模那里面足有好几千银子。 打那以后胡厚德的三房儿子媳妇孝顺得一塌糊涂,不再一家是养一个月,而是三家搬到一起,每天轮流服侍老爷子,端茶送水,炒菜烧饭,个个是温良恭俭让,目的只一个只要,让老爷子开心。听到厚德三房儿子媳妇无比孝顺的消息后,胡庆寿写

14、信给胡氏宗族的族长,让他报县衙,表彰胡厚德的三房儿子媳妇,当时,历代帝王都讲究以孝治天下,胡氏族长的报告很快给批了下来,胡厚德三房儿子媳妇均受到表彰。 胡厚德扎扎实实过了几年快活日子,终于撒手西去,儿子媳妇呼天抢地、披麻戴孝,令村人感动不已。待到安葬结束,回到家里,儿子媳妇关了大门,迫不及待地取出父亲生前一直挂在身上的钥匙,打开那三个大箱,一看箱子里全是碎瓦片,儿子媳妇一个个目瞪口呆,思前想后,一个个全都抽泣起来,想起过去自己所做的一切,真是羞愧得无地自容。 后来朱熹讲学路过西递,听人说起这则故事,老夫子挥毫写了一个大大的“孝”字,并教人领会这人面猴头的寓意,从此,胡氏族人便将这“孝”字悬挂在自己的宗祠里,以警示后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