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预防.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607289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预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毕业论文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预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毕业论文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预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毕业论文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预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毕业论文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预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预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预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业论文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预防西北政法大学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题目: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预防 区 队: 姓 名:_ _ 学 号:_ _ 专 业:_治安学_ _ _ 指导教师:_ _ 指导成绩:_ 答辩成绩:_ 综合成绩:_ 年 月 日改革开放以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日益严重,一直是个不容回避的严峻现实,为全社会所关注。我国党和*一贯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党中央要求全党必须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尤其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强调这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关系到我们民族兴衰的大问题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

2、成年人犯罪法中指出:“预防未成年犯罪应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心理娇治和预防犯罪的对策”。坚持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有效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未成年;未成年人犯罪心理; 犯罪成因;预防与矫治 With the implement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the problem of the juvenile delinquenc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This is an unavoidabl

3、y severe issue which has been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by the Party. Our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have consistently placed great emphasis on the issue of the juvenile delinquency.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requires the attention on the education of the juveniles, especially the precautions against

4、the crime problem of that particular group of people. This issue is highly related to the prospect of Our Party and our country, and it also relates to the important matter of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our nation. This issue has turned to one of the highly concerned problems among the society. and poi

5、nt out that: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education of legal system, guarantee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prevent the juvenile crimes, the precautions against the juvenile delinquency should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s of juveniles of different ages. The policy of

6、 “education, reform, rehabilitation” must be consistently stick to, and the proposal offered should be targeted to prevent the juvenile delinquency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armonious society. Minors; minors criminal psychology; causes of crime; prevention and correction 目录 1概述 . 4 2未成年人犯罪

7、的特点 . 4 2.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主体低龄化 . 4 2.2未成年人犯罪动机多为激情犯罪 . 4 2.3未成年人犯罪形式,多为团伙作案,偶发性强 . 4 2.4未成年人犯罪手段成人化,残忍化 . 5 2.5未成年人犯罪生活环境多为辍学少年和畸形家庭子女,流动人口子女也占有一定比例 . 5 3未成年犯罪成因 . 6 3.1自身方面的因素 . 6 3.2家庭方面的原因 . 7 3.3学校方面的原因。 . 7 3.4社会方面的原因 . 8 4预防未成年犯罪的措施 . 8 4.1社会预防 . 8 4.2家庭预防 . 9 4.3学校预防 . 9 4.4未成年年自身预防 . 10 5参考文献 . 11

8、 1概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华民族的最伟大使命,是凝聚全国人民意志的最核心价值,是汇聚各方面共识的最神圣目标,十八大在教育方面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未成年人更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首先是立德,其次是做人,这是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的保障。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根基,但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日新月异,造成了,社会治安形势的不容乐观。对社会造成的严重的影响,更使得未成年人的犯罪日益增多,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2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2.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主体低龄化 未成年人在发育过程中,青春期的到来,腻反心加重,可塑性容易接受暴力文化影

9、响,据对上海未成年犯罪情况统计,14-16岁的少年犯已占未成年人犯罪的64。2%,尤其是刚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14岁孩子竟占了其中的15。1%。如果算上违法情节轻微,或因年纪太小不以犯罪论处的,则犯罪的始发年龄更小,有的11岁、12岁就开始有劣迹,有的13岁、14岁就进行犯罪活动,甚至参与重特大犯罪活动 2.2未成年人犯罪动机多为激情犯罪 由于未成年人正处于一个懵懂时期,对社会的了解不够深刻,思想更活跃,也更简单,引发犯罪的原因多数比较单纯简单,较少会有预谋,经常是因为与他人发生口角,碍于面子引发犯罪,或者受到其他某种原因诱发和刺激二突发犯罪。许多未成年人由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人文教育管理不严

10、,受到资本主义物质社会的侵害,贪图吃、喝、玩、乐等享受,迷失自我,容易发生犯罪:第一,习惯不劳而获,从小偷小摸走向盗窃犯罪;第二,未成年人处于性懵懂阶段,受到不良电影的影响后,容易引发性犯罪。;第三,模仿电影电视中的作案手法,称兄道弟,哥们义气,呈霸英雄,不计后果,自立帮派,抢夺、抢劫、寻衅滋事,将犯罪作为自己成年的证据,将犯罪作为树立威信的方式,将犯罪作为获取钱财的途径,以致发展到犯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罪行。 2.3未成年人犯罪形式,多为团伙作案,偶发性强 未成年人如果过早辍学,无所事事,在失去良好的思想引导和受到外界不良感官刺激后,容易心血来潮,失去理智,不计后果的进行犯罪,并

11、且未成年人十分重视友谊,同时又害怕孤单,寻求依赖,这种“为了朋友两肋插刀”,朋友之间“亲如兄弟”的哥们义气增强了自身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因此,可能会与聚集在一起的未成年人一拍即合,一哄而起进行团伙性犯罪,这样做不仅可以获得利益,而且有了“好兄弟”的依仗,可以欺负弱小,在争强好胜中能够展现自己,逞 “英雄”之快。 2.4未成年人犯罪手段成人化,残忍化 在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中发现,未成年人犯罪已经由过去单纯实施诈骗、盗窃、抢夺、抢劫等侵财性犯罪等转化为,强奸,故意伤害,杀人等恶性案件,例如合肥少女毁容案中的陶汝坤,就是由于求爱不成,心生报复之心,用汽油烧伤被害人周岩。并且作案手段越发高明,在有些抢劫

12、强奸案件中,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会采取多种手段欺骗,引诱被害人,在犯罪后有采取恐吓,威胁等手段伤害被害人,防止案发,更有甚至具有反侦察意识,才去破坏现场,毁灭证据,制作假象等手段,企图逃避法律打击。 2.5未成年人犯罪生活环境多为辍学少年和畸形家庭子女,流动人口子女也占有一定比例 子不教,父之过,三字经中就有对下一代人的教育的警示,未成年人的很多问题,和父母,家庭管教有着莫大的关系,良好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人文教育,可以给未成年人一个正确人生方向,可是由于现在独生子女较多,一些家庭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者父母离异,生活压力大,经济紧张,一些子女得不到父母的良好关怀,更有甚者受到父母和社会的冷落歧视,

13、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就容易走入迷途,还有一些独生子女家庭对子女百依百顺,溺爱纵容,将爱全部给与孩子,助长了小孩的任性,娇宠和溺爱的环境造成了未成年人心理发展上的扭曲,形成不良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如自私、任性、骄横、懒惰、粗暴、贪婪等,极端的“自我中心”意识,凡是从个人角度出发思想,眼高手低,加之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造成适应社会困难,这样的孩子就非常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表现正在日趋多样,但其形成原因总是与家庭、学校、社会及未成年人自身直接相关,矫正未成年人犯罪心理时也要着重分别从上述各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3未成年犯罪成因

14、 3.1自身方面的因素 1、没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往往漠视理想法制教育、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一切事情自己最大,极端的“自我中心”,没有树立远大理想,没有团结精神,对优良的品德观,道德观,人生观错误理解,金钱万能,贪图享受,爱慕虚荣,好逸恶劳,荣辱观颠倒,崇尚金钱、讲究享乐,贪慕虚荣,好逸恶劳等思想腐蚀了自己。最终不惜以身试法,因此走上违法犯罪这条迷途。 2、心理发育不成熟,法律意识淡薄。未成年人是一个思想意识发育还不健全的群体,他们的心理有着与成年人不同的特征,未成年人身体发育快,心理状态不够稳定,模仿性强,自我控制力差,心理和思维尚

15、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弱,容易受到错误引导,并且家庭上对未成年人法制教育不重视,觉得学习成绩最重要,只是被动的接受普法教育,导致无法分清罪与非罪,什么事违法行为。正是因为身体发育和心理思维发育不同步,致使他们的行为具有较大盲目性和冲动性,易于在外界的影响和刺激下而违法犯罪。 3、外界压力过大,无法适应。每个未成年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压力,有的来自家庭、父母,有的来自学校、朋友等。家庭望子成龙的急性心态,父母矛盾对孩子的错误引导,繁重的课业负担、严峻的考试形式以及复杂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异性关系、家庭关系,加之青春期心理生理上的变化,叛逆心所带来的躁动和困惑,更催使未成年人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16、容易导致心理扭曲,进而可能形成各种程度不等的心理疾病。这些病态心理轻者会影响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重者会导致他们的犯罪。 4、道德境界低缺乏社会责任感。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可是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缺没有同步跟进,这导致个别未成年人的道德水平严重缺乏,缺乏社会责任感,盲目追求自我价值,自我意识呈膨胀趋势。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钱就有一切”,使得一些未成年人失去了奉献精神,将基本思想道德品质“责任、义务、奉献、感恩”忘记,因而在未来生活中更加迷失自我。 3.2家庭方面的原因 1、过度溺爱,重身轻心。自从计划生育实施以来,独生子女受到家庭的过分宠爱,并把这种关爱变

17、成了溺爱,使孩子变得自私自利,性格上骄横乖张。做事上懒散无纪律,并且懦弱不能经受困难。对用这种情况,家长也没有好的对策,只能听之任之,视而不见,更使得子女变本加厉的追求享受,最后为追求非物质利益而犯罪。 2、忽视全面发展,重智轻德。孩子的发展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但是在现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一心只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将来挣钱,当官,对孩子的智力开发不遗余力,不惜工本,可是对孩子的爱好,身体,兴趣,以及个性心理,思想品德,道德水平,价值观念以及感情生活忽视。 3、忽视自我监督,重他律轻自律。在防止犯罪心理形成方面,总是内心自律为主,外在他律为辅。一些家庭对孩

18、子的言行偏重外在的管教和约束,不准这样,不准那样,否则就要怎么样,但是却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正确的方法去教会孩子自觉遵守社会规则。于是,这些孩子在缺乏他律的场合就容易越轨。 3.3学校方面的原因。 1、重智育轻德育。我国未成年罪犯几乎都曾经是或正在是在校学生,学校是培育未成年人的摇篮,更是未成年人从家庭走向社会,顺利实现社会化过程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却十分明显,老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分数而学,对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心理品德的培养长期被忽视。 2、重生理卫生、轻心理健康。目前我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属于一个半真空状态,都是停留在落后的时代,没有

19、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老师与家长都比较避讳青春期生理问题,都是停留在简单介绍一些生理卫生知识,而心理健康辅导,心理辅导,心理保健等方面,缺乏专业能力,方式不够科学,不够系统,起步不仅晚,内容和人员也缺乏,远远不能满足未成年人成长的需要。 4、重处罚轻教育。许多学校对学生的缺乏公正系统的管理,学习好就是好学生,学习不好就是坏学生,、对于犯错误或者表现不好的学生处理过于简单,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以处分为法宝,这样,易使这些学生产生悲观、消极心理,从此一蹶不振,最终可能沦为违法犯罪者。 3.4社会方面的原因。 1、经济、文化、法制等大环境因素欠佳。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犯罪心理是客观存在

20、的各种不良因素在犯罪人头脑中反映。目前,由于社会上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扭曲了部分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迷失自我,只追求物质利益,把获取钱财作为人生目标。社会上的其它各种丑恶现象和阴暗面也与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形成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 2、居住、交往及上述讲到的家庭和学校等小环境欠佳。目前,带有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恐怖残忍等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书刊、影视、音像制品普遍存在于未成年人的居住和活动环境之中,一些歌舞厅、网吧、酒吧、按摩场所和游戏娱乐场等的业主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准许甚至招揽未成年人进入这些不适宜他们的场所。上述物品或场所对一些未成年人构成了极大的诱

21、惑,与它们的接触必然有害于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另外,社会上总是会有一些心术不正的坏人,一旦他们进入了未成年人的交往圈子,也很有可能会“近墨者黑”,危害未成年人的心理。 4预防未成年犯罪的措施 4.1社会预防 根据目前未成年犯罪的特点,全社会要建立、健全未成年犯罪预防机制,并从不同的角度开展预防工作。 一是加强“未成年维权岗”建设。要建立相应的机构,完善规章制度。检察官、法官、律师要适时进入校园进行法制宣传,与学校合作建立法制教育基地,积极开展法制课教育,预防警示基地教育。法制教育的形式不是单纯的读法律条款,而是要以生动、活泼的小故事、小案例的形式,深入浅出吸引学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

22、的印象,从而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使未成年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护法; 二是对于已经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司法机关要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以教育和挽救为主,惩罚为辅,帮助他们认清犯罪的危害性,形成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给他们回归社会,重新做人的机会; 三是未成年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学校,校园内外及周边环境对未成年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外部环境的整治力度,取缔校园周围的网吧、游戏厅,彻底消灭滋生未成年犯罪的温床。通过综合治理,努力清除对未成年合法权益的侵害行为、影响未成年健康成长的违法犯罪行为,以及扰乱教学秩序的行为,使校园内外

23、及周边的环境得到净化,给未成年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是对辍学的未成年的教育由基层有关部门依地域分工负责,对有劣迹的未成年则由司法等相关专业部门定期摸排、跟踪教育。坚持以预防为主,从根本上扼杀未成年犯罪的苗头。 4.2家庭预防 家庭是未成年生活、成长的第一空间,未成年的身心能否健康发展,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是未成年具有逆反心理比较重,好奇心较强,社会经验不足,应变和自控能力较差的特点,一旦脱离家长的监管,很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家长要切实担负起教育子女的重任。一要当好启蒙老师,在孩子面前要做榜样,不要把自身存在的和社会

24、上的不良习气传染给孩子。二要科学合理的管教孩子,管教要讲究策略,不能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通过父母精心的教育和引导会缩短孩子形成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间。三要多交流、沟通,和孩子做朋友,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发现有不良行为动向时,适时的予以教育引导,将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 二是家人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未成年的家人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健康的思想、高尚的品行教育和引导未成年进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要言传身教,让自身良好的品行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预防和制止未成年吸烟、酗酒、泡网吧等不良行为。 三是家人要优化未成年的教育环境。在家庭教育中,未成年的

25、家人要尊重未成年的人格尊严,多关心,多交流,多沟通,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心理动态,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循循善诱,动之以情,因材施教,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促使他们健康成长、进步。 4.3学校预防 学校是塑造人格的地方,对预防未成年犯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教育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唯分数论”观念,对成绩不好,德行一般的学生疏于管理,为一些未成年犯罪在学校阶段就埋下伏笔。针对这种情况, 一是必须加大对教育管理方式的改革力度,确立素质教育的观念,摒弃唯分数论的错误思想,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未成年在学校阶段得以健康成长。 二是要加强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

26、制教育和人生观的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优秀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三是要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完善学习、纪律等规章制度,把预防学生犯罪作为衡量学校工作的重要标准。不断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和法治意识,用良好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 4.4未成年年自身预防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起: 一是未成年要注重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法制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未成年要针对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自觉加强思想品德及法律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坚决避免不良环境的影响。目前城区及乡镇驻地有不少酒吧、网吧、游戏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由于涉足该类娱乐场所的人员成分复杂,

27、流动性大,许多违法犯罪人员混迹其中,一些未成年出入这类场所,很容易受到腐蚀。所以未成年要坚决拒绝进入这类娱乐场所,要增强抵制不良环境影响的能力。 三是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的诱惑。有劣迹、有不良品行的未成年结合在一起,进行不良的社会娱乐活动,是导致违法犯罪的诱因之一。同时,社会上一些有劣迹的成年人利用未成年社会经验缺乏、控制力薄弱等特点,以多种方式传播犯罪思想,教唆作案手段,使未成年误入歧途。有不少未成年正是由于不良交往,受到不良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未成年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健康的人际关系,要坚决拒绝不良交往。 5参考文献 高歌: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因素分折,跨世纪20088 2004 年 4 月 27 日中国法院网 6 未成年人犯罪案例 康树华。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答问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 李海鸥。 青少年犯罪成因、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DB/OL。百度文库。2011,3,13。 罗大华,刘邦惠,赵桂芬、刘建清、邢红枚。犯罪心理学M。第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罗莉娅。 浅析青少年犯罪心理的预防与矫治J。黑龙江史志。2009。24。 傅涛。 青少年犯罪成因、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J。 河西学院学报。20094 张保平,李世虎。犯罪心理学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