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研究.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08523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7.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俗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民俗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民俗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民俗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民俗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俗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俗研究.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民俗研究1、用精神分析理论简单分析小红帽的故事。 答:精神分析理论以弗洛伊德为代表,主要有以下四种理论:无意识理论、性理论、梦的理论和文明观。无意识理论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可分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个精神层次。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指的是原始的自己,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按快乐原则行事;自我是自己可意识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弗洛伊德将人格阶段分为:口唇期、排泄期、俄狄浦斯情结、生殖崇拜期。无意识理论是精神分析的核心内容,因为只有假定无意识领域的存在,才能够合理地解释人们的

2、精神生活无意识是人类行为背后的内驱力。在性理论部分,性的内容包括一切与“爱”字相关的本能和生物的本能的性。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个:快乐原则和死亡本能。快乐原则的目的是保持种族的繁衍和个体的生存,追求一切快乐的欲望。死亡本能是促使人类返回生命前非生命状态的力量。性理论对文化,包括艺术、文学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梦的理论部分,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精神现象,一种心理现象,更重要的是,梦是无意识愿望的达成。梦的材料是最近几天印象较深的事情,梦选择的原则完全不同于清醒状态的原则,而专门找一些不重要的、被忽视的小事,梦完全受儿时最初印象的左右。在睡眠时超我的检查松懈,无意识中的欲望以伪装的方式,绕

3、过前意识的检查,趁机闯入意识而形成梦。梦的运作过程有凝缩、转移、投射、戏剧化、润饰。文明观理论部分,弗洛伊德认为文明发展是与性本能相对立的。而神话等同于梦,因而神话的内容即无意识愿望的达成。神话的产生类同于梦的运行机制。神话的表现形式与文化关系密切,必须放置在其文化背景下进行分析。文化的特点会表现在神话的内容上。神话的目的是无意识情绪的宣泄和释放。 应用精神分析理论分析小红帽故事之前,我们首先确定小红帽的故事的文本:小红帽在妈妈的嘱咐下去外婆家看外婆,在路上贪玩摘野花,遇到大灰狼,大灰狼从小红帽口中骗知她的目的,决定把外婆和小红帽都吃了。它先偷跑到外婆家把外婆吞吃了,然后装扮成外婆,等小红帽到

4、达后又把小红帽吞吃了。猎人发现了大灰狼,并且用斧子把大灰狼肚子划开,救出了外婆和小红帽,并在大灰狼肚子里填上石头,把伤口缝合上。大灰狼摇摇晃晃去喝水终于因为肚子太沉了坠到河里死掉了。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小红帽故事反映了口唇期的后遗症和男性对女性生育能力的嫉妒。大灰狼这个经典形象在精神理论中被认为是成熟的男性,大灰狼吞吃奶奶和小红帽,从而得到了口腹的满足,其实这是口唇期后遗症的一种反映。同时,在故事中大灰狼象征着男性,小红帽象征着新生命,从狼肚里里剖出小红帽,反映了男性对生育能力的幻想,并且强调男性创造女性。用刀切开肚子生育孩子,表明男性试图通过排泄创造新生命,创造世界。但大灰狼生产的结果是死亡,

5、这又表明了男性对生育结果的恐惧。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节,离不开当时的男性主导价值观、女性附属的社会环境的影响:男性希望主导一切,但是在生育这一方面他们无能为力。所以就有了这样的故事,达成了他们的无意识愿望。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神话故事、文化和无意识之间的关系:神话的表现形式与文化关系密切,必须放置在其文化背景下进行分析;同时分析神话故事里的无意识愿望时,也不能离开当时的文化,因为根据精神分析理论,文化本身就是对无意识的弥补方式,是无意识驱动表现的一种方式。 2、面对小红帽的文本,进化论学派和比较神话学派在分析思路、方法和结论上会有什么异同。 在分析思路上以泰勒为代表的进化论学派和以

6、缪勒为代表的比较神话学派都对神话的起源、传播、发展以及变异过程进行了研究,二者都属起源研究,并且二者也都从语言的角度对神话进行了分析。但比较神话学派认为神话是衰变语言的产物,语言形成与发展过程的特殊性,对神话产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故其分析思路是从语言疾病说的理论出发,认为古人对创造神话没有多少兴趣,他们只是比较喜欢用“诗化”的语言描述自然现象,这里所谓的自然现象多半与太阳的运行及其运行规律有关。而人类学派则认为语言的误解在神话的进化中只不过扮演了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色,神话中的不合理因素是某种思维状况的遗留,相应的语言现象是思维的反映,原始社会的神话多半是根据现实而明显的类化。故其研究神话的思路是

7、从文化进化说和残余论的角度出发,认为人类信仰的早期形式是万物有灵论。从“心理一致说”的角度分析神话的相似性。故在面对小红帽的文本时,比较神话学派会更侧重于研究故事的词汇,倾向于认为小红帽描绘的是与太阳有关的自然现象;而进化论学派会更侧重研究故事背后的文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原因,倾向于认为小红帽描绘的是原始人对某种自然现象的观察感受。 在分析方法上,比较神话学派和进化论学派都比较注重文本,很少进行田野调查。比较神话学派的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同一语系内语言之间的比较来探讨神话的起源及意义。而人类学派对神话的研究方法有1)比较法;(2)残存法:(3)统计法。他们认为现代的文明人是由野蛮人进化而来,这两类

8、人的思维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他们主张用人类学的方法“取今以证古”。与之相关,他们又认为未开化民族的神话与文明人祖先的神话,也存在着深刻的同一性。所以通过研究未开化民族的神话,并以之与文明人祖先的神话相比较,便有可能追寻人类文化和思维方式的进行轨迹。另外人类学派对神话的研究还强调广泛占有材料,因为材料愈多,统计的结果就愈正确。 故比较神话学派得出的结论是神话是“语言的疾病”,与语言的特性,包括“词性”“一词多义”“多次同义”“隐喻”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神话的产生主要是后人把前任遗留下来的名词相混并误用的一种结果。神话是语言发展某阶段中,人们试图理解和解读古代文字资料的一种尝试,可以说

9、是后人的一种“妄想”和“空谈”。神话的核心以及神的原初概念,归根到底总是太阳。他们认为小红帽是来源于神话而形成的故事。小红帽因为在文本中尤其强调了她的红色帽子,被比较神话学派认为代表的是被恶势力吞食最后又被吐出来的太阳,而狼被看作是吞食太阳的恶势力所以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小红帽描述的是一幅日食的自然景象,他们还认为,之所以会发展成小红帽这样的文本故事,全在于象征手法和具体化之间的混乱误用,导致了古今人理解上的不一致。而以泰勒为代表的进化论得出神话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初级阶段野蛮时期的产物,万物有灵论是其产生的基础,神话在某种意义上是原始人所做的对世界的最早探索,是人类求知欲的最早表现。神话就是古代社会

10、与文化的“残余物”,随着文化的“进化”而逐渐“退化”为传说和故事。因此,他们认为小红帽最初的文本描述的原始人对最早的冬春交替的看法。在小红帽中,他们认为小红帽指的是美好春天,是生命的象征,狼指的是与生命相抗衡的冬天。故事描述的过程表达了原始人认为冬春交替就是春天和冬天搏斗,最后春天获得了胜利的看法。这个故事反应了原始人对四季交替的观察和探索,认为冬天和春天等其他万物都具有人一般的性情。 3、通过对小红帽故事的文本分析,介绍神话仪式学派及其主要观点。:以弗雷泽为代表的仪式学派属于起源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神话的起源及其相似性问题。其中弗雷泽偏重巫术,他认为越是野蛮阶段,其对男女关系越要求高。并不是所

11、有地区都是从母系时代发展而来的。因而对人类学派的观点持怀疑态度。他认为早期的人类不需要神话,只有仪式,仪式,大多数情况下为巫术仪式,是人类实践和观察的结果,人们试图通过举行某种仪式来促进希望的事情发生,阻止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而仪式失败会让大家怀念前任巫师,仪式的多次失败使人们怀念古代。对巫术频繁失败的失望,使人们怀疑巫术,出现由多神一神进入宗教阶段。神话形成于从巫术进入到宗教过程。神话的内容都是对过去巫术的总结,怀念以前巫师,将其神化,又为宗教里神的出现合理性奠定了基础。仪式过渡到宗教是以仪式的失败作为代价的。他们认为野蛮时期世界各地的巫术是一样的体现在仪式上是一样的,从而对神话的相似性给出

12、了解释。仪式都有三个步骤即分离,通过,再进入。早期的神话多侧重于描述以往的成功和失败的仪式,以前仪式主持人的虔诚和献身精神。此时,神话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是为现行的仪式树立典范,二是确立一个仪式评价的标准。弗雷泽认为神话和仪式关系密切,或者说神话源于对仪式的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仪式在前,神话在后。以小红帽的故事为例,仪式学派认为这是一个描述原始人在冬春交替时节举行的仪式文本。其中扮演小红帽的年轻女子头戴玫瑰花冠,象征着春天,她被狼吞出是仪式里的“分离”;狼象征着冬天,猎人象征着原始人,猎人杀死了狼是仪式里的“通过”,代表猎人驱逐了冬天;而小红帽被救出来,则是“再进入”代表着春天的到来。这跟仪式

13、学派认为早期仪式的目的是一致的,都表现了原始人根据自己的理解,通过仪式来促使事物向好的方面发展,阻止事物向坏的方向发展。 4、通过俄狄浦斯的故事,解释一下什么是“俄狄浦斯”情结。 俄狄浦斯描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神预言俄狄浦斯,有一天将会杀死他的父亲而与他的母亲结婚。底比斯王对这个预言感到万分震惊,于是下令把婴儿丢弃在山上。但是有个牧羊人发现了他,把他送给了邻国的国王当儿子。俄狄浦斯并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父母是谁。长大后他做了许多英雄事迹,赢得伊尔卡斯忒女王为妻。后来国家瘟疫流行,他才知道,多年前他杀掉的一个旅行者是他的父亲,而现在和自己同床共枕的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俄狄浦斯王羞怒不已,弄瞎了自己的双

14、眼,离开底比斯,独自流浪去了。后来弗洛伊德将“俄狄浦斯”这个名字推向了普通人的生活,成为了一个如今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为人们所熟知的名字。 俄狄浦斯情节又被称为“恋母情结”,是人类的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精神活动。弗洛伊德认为在人类的成长过程中,人格发展都要经历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即俄狄浦斯情节阶段。其特点是儿童开始从外界寻找自己的“爱恋”对象。在此之前,他们一直是通过“吃”和“排泄”来获得快感的。儿童选择的第一个“爱恋”对象就是自己的母亲。同时他们的视线中也就出现了第一个假想的“敌人”父亲。所以。儿童心中就产生了一种“杀死父亲,独占母亲”的念头。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俄狄浦斯情结。俄狄浦斯情结只是一种

15、幻觉因为是产生于幼儿时期,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绝大多数的人都能够成功的度过俄狄浦斯情结,并把这种情绪压抑到“无意识”当中,所以我们基本上想不到它,但这并不等于我们精神中的俄狄浦斯情结就消失了。实际上,俄狄浦斯情结会时刻寻找进入人们意识的途径。后来弗洛伊德将俄狄浦斯情结进行了扩展,他认为俄狄浦斯情结在事实上包括一切核心家庭引起性欲和侵越性情感的所有可能性。即不仅包括“杀父取母”情结,还包括“杀母嫁父”情结等等。 总之,弗洛伊德将俄狄浦斯情结归结为一种文化进化的必然,人类原初受到压抑又要寻求发泄途径的性与侵略的冲动在人们的无意识中一直存在,要借由种种途径得以表达。俄狄浦斯情结产生于人的生物性进化过

16、程,导向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它普遍存在于各种文化的人中间。 5、什么是“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举例说明。 答:二元对立概念是人们对这个世界进行思考的产物,人们往往通过找寻一种中间状态来解决这一矛盾状态。二元对立是指相反或相对两面之间彼此对立的一种组合关系。所谓二元对立思维,指的是“相反的两方之间的关系纯然为对立和对抗,丝毫不存在统一和转化。”列维.施特劳斯认为我们逻辑的运转便是通过二元对立及象征意义最初的显示相吻合这种手段来进行的。结构主义学派把各种文化视为系统,并认为可以按照其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加以分析。根据他的理论,文化系统中的普遍模式是人类思想中恒定结构的产物。人类的思想可以被看作是各种自

17、然物质的一个储存库,从中选择成对的成分,就可以形成各种结构。对立的两种成分,可以分开,割成单一成分,这些单一成分又可构成新的对立成分。将这些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对立概念上升为一种固定的二元对立关系,从而形成一种普遍的结构分析模式“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二元对立的神话思维模式是中华神话宇宙原型模式的时空坐标简化后得到的垂直系统和水平系统,即以上下为尺度,划分出男与女、生与死等二元对立范畴,其下又派生出价值,也就是抽象的价值等式“昆模式”:上=阳=南=神界=天=光明=正=夏=白昼;“昔”模式:下=阴=北=鬼=水=黑暗=负=冬=夜晚。这两个等式象征了一种对应关系: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的社会制度、政治

18、礼仪、礼俗规定、建筑布局及性别指称的对应、等价。原始思维中最初的逻辑分类即为二元对立,秩序与浑沌的对立便是文明与原始的对立:苏美尔人的一则古老神话:牛是月亮的象征,也代表黑暗;狮子是太阳的象征,代表光明。狮搏牛象征着光明驱散黑暗。体现在兽搏图中的二元对立,则为被搏杀或被追逐的动物代表着坏、恶、黑暗、弱等否定因素;而后面的食肉动物则代表着好、善、光明、强等肯定因素(有时为两只猛兽或怪物相搏),其文化意味即为肯定因素战胜否定因素。二元对立模式的举例:生死中介物;白色羽毛的面具代表善良,而动物皮毛装饰的面具多为邪恶的;鸟象征阳性、玉、天,蛙象征阴性、瓦、地。 6、你怎样理解中国传统的“感生神话”?

19、感生神话是关于人类始祖诞生的一种神话类型,一般包括了这样的故事情节:一个少女身体接触到某物,或者在某种特殊条件下感受到某物,或者意念涉及到某物而怀孕,然后经过一个过程,会诞生人类的始祖或领袖,该女性即为人类始祖或领袖之母。感生神话通常包括始祖之母、感生物或图腾、诞下的始祖、感生地四个部分。 人类学派的万物有灵论我们知道,人是从自然界中脱胎而来的,而刚刚脱离自然母体的早期人类一般在精神上都留有一根尚未被剪断的原始脐带,人并未将自己与万物完全分开,也还没有被赋予一种突出、领导的地位,人与动物、植物甚至无生命物质,都还位处在一种平等的位置上,人相信万物都是有情有灵的,就是将自然现象予以人格化,这样在

20、感生神话中,在人类的始祖与动植物、自然天象之间建立了特殊的“血缘”的对应的关系,解释人类的起源。感生神话实际上是原始思维的产物,在古代人们的知识水平低,当人们试图认识或解释超出其认知范围内的事物时,只能用一种比较朴素而原始的角度来感知,将自己的意愿、情感生命投射到客体世界中,并通过想象和幻想幻化出种种超现实和超自然的神奇事物,以此来解释世界。 此外从结构主义的观点来看,对于人类的的起源,自古以来就有“人源于一”和“人源于二”的二元对立,而感生神话则可以作为一种中间状态来缓和二者的尖锐矛盾。 7、对“产翁制”这一习俗,功能主义和精神分析理论将怎样进行分析,分别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所谓“产翁制”

21、,就是男子在其妻子生产期间,模拟妻子“分娩”,或在妻子分娩以后装扮成产妇卧床抱子,代替妻子“坐月”,而真正的产妇则照例外出干活,并为卧床“坐月”的丈夫准备饮食。在这里,模拟妻子“分娩”、代替妻子“坐月”的产妇之夫便称之为“产翁”或“产公”。 以马林诺夫斯基为代表的功能主义否定了神话的释源性,放弃了神话的起源研究,而转向功能研究,专注在寻找神话的功能,神话为什么能在民间得以保存和广泛流传。在功能主义看来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不管是抽象的社会现象还是具体的物质现象,都有满足人们实际生活需要的作用,即都有一定的功能。神话的功能就在于它能维护信仰,巩固和强化传统,规范秩序,控制道德和社会行为。神话最重要的

22、地方,乃在它是回溯既往,瞻顾当前而自成的活的实体。神话是随时重生的,每一项历史变迁都创造一个神话,可是神话只是间接的与历史事件有关。于此相关,其他的文化现象如民俗也必然有一定的功能。 从功能主义的角度分析,“产翁制”是对父亲形象的确立和为得到社会承认而采取的一种手段。母亲与孩子的关系不需任何证明就可以得到社会的承认,因为母亲从怀孕到分娩的过程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孩子的父亲,却需要仪式的判定。故父亲通过模拟母亲“分娩”或代替母亲坐月子,向世人展示他对孩子的出生和抚养负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在社会中确立自己的父亲地位。 精神分析理论以弗洛伊德为代表,说明同第一题。从精神分析的理论角度来看,“产翁制

23、”体现了男性对女性生育能力的嫉妒和改变这一局面的愿望的达成。远古在母权制度下,女性是生活的主宰,而男子则始终处于服从的地位。后来,随着男性在社会中经济地位的提高,人类开始走向父系社会。这时,男性对于以往那种子随母姓、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社会现状再也不能容忍了,他们力图要改变这种局面。然而,生儿育女毕竟不是男子能完成的事情,但是为了享有它,并剥夺女性的这一特权,因而有了产翁制的习俗。 8、结构主义理论是怎样分析“杀父娶母”这一情节因素的? 答: 结构主义是对于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生活的模式的研究。研究的重点是现象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现象的本身。其终极目的在于揭示“人类心理”的结构,建立“人类心理

24、”的普遍真理,找到对全人类的心里都普遍有效的思维构成原则。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引入语言学派的“二元对立”的分析模式,把研究对象分为一些结构的成分,并从这些成分中找出对立的、有联系的结构。神话可以被分割成最短语句,即神话的基本要素。神话各要素之间相似的要素合在一起成为神话束,神话束与束之间往往是成对出现的,如生与死。神话的结构模式是先引出一对对立的因素,然后提出一个中介物来消除或缓和这种对立,即二元对立加中介物的模式。神话的普遍目的是为克服矛盾而提供一种逻辑的模式,即神话是人类用来克服矛盾,从而达到前后一贯的一种方式。神话的功能是公开表现以化了装的形式出现的普遍的无意识矛盾

25、。神话是野性思维的产物,结构主义即是把神话还原为最原始的结构,而不是用现代思维来解读。 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神话学在分析俄狄普斯神话时,他首先将神话分为一个一个的神话素,总结出了四束两两相对的结构形式:俄狄浦斯杀父俄狄浦斯娶母,对应的概念是血缘关系过分疏远和血缘关系过分亲近;俄狄浦斯杀死怪兽斯芬克斯俄狄浦斯肿脚,对应的概念是否定人起源于土地和坚持人起源于土地。神话真正的意义就在于这些神话束之间所表现的关系上:对于亲属关系的矛盾态度,实际上表现希腊人对“人类是否起源于土地”这一几乎无法得到解答的问题的困惑。通过这一故事的讲述,给人提供了一个社会生活和宇宙秩序相互印证的机会,使人们的困惑能够得

26、到合理和有效的处理,以一种合乎逻辑的方式提供克服矛盾的方法。它其实是在试图通过一组相对而言,对立不那么严重的概念,来缓和一组对立更严重更无法调合的概念矛盾。 9、根据你的知识,洪水神话中的“兄妹婚”可以有几种解释方法? 根据我们所学习过的知识,我认为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三种理论:人类学派、功能主义、精神分析出发解释洪水神话中的“兄妹婚”。 按照进化论学派的观点,我们可以把“兄妹婚”看作原始时期人类的文化现象。原始人刚脱离动物界时,过着毫无节制的群婚生活,近亲交配的血缘使原始群退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而种族的繁衍又是原始人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原始群智能的开启和思维的进步,他们慢慢地意识到群

27、婚生活对种的繁衍所造成的威胁。由于对死亡的恐惧,对兄妹婚的禁忌就产生了。这一从日常现象到禁忌的发展过程,就形成了神话中“兄妹婚”的母题。“兄妹婚”是原始时期许多地区人类共同的文化现象。它是人类从低级到高级必经的阶段,在这个进程中处于较为低级的阶段,而这个阶段对应的文化还比较落后。 在以列维一斯特劳斯为代表的功能主义者看来,“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不论是抽象的社会现象,还是具体的物质现象,都有满足人类实际生活需要的作用,即都有一定的功能。“兄妹婚”实现的是什么功能呢?首先它解决了一个人们面对的矛盾:兄妹之间是不许结婚的,但人类的始祖是怎样做的呢?难道一开始就有那么多的家庭吗?他们又是谁生出来的呢?神

28、话告诉我们,只有在大洪水后,才有兄妹婚的必要和可能性。告诉我们人类的祖先确实是兄妹婚。但是这不过是后人的臆测,认为原始人和我们一样有着“To be or not to be”这样一类问题的烦恼。那么我们又发现,这一神话也是有实际生活当中的作用的。据记载,讲述洪水神话的场合,全部是为了以法律的权威宣布同族不得婚配,并为对触犯戒律者的处罚提供依据。因此,兄妹婚的母题恰恰在告诫人们兄妹不能婚配 从精神分析学派的角度看,禁忌是矛盾情感的产物,那么按逻辑推理,最重要的禁忌应该隐含着最强烈的矛盾情感。因此,如果乱伦行为遭到禁忌如此竭力的拒斥,我们应该料想在这种压抑下的潜意识中隐含着恰恰相反的目的,换句话说

29、,赋予意识内容中弃绝乱伦以巨大重要性的动机,一定是出于一种在无意识中肯定乱伦的同样巨大的需要。因而,禁忌的存在应归因于一种强有力然而被压抑的要冲破它的愿望。根据弗洛伊德的幼儿性欲理论,男孩最早的爱恋对象具有乱伦性,是受禁的对象他的母亲和姐妹。但是通常情况下都会受到压抑。不能实现的欲望被埋在无意识中,形成情结。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禁忌的形成是因为欲望的存在。兄妹间乱伦禁忌之所以普遍存在,反应的正是人们本身具有把异性手足作为性爱对象的本能欲望,以及对自身这种乱伦欲望的恐惧。兄妹婚神话中反应的兄妹姐弟结为夫妇传衍人类的情结,反应了欲望与压抑之间此起彼伏的斗争。精神分析让我们从人格结构角度,去观察兄妹

30、婚神话所反应的血亲与性、生与死相互交织的问题,在实在、想象、象征不同层面的交互作用。之所以世界各地各民族中都普遍流传这同一类型的神话,是因为大家面临着共同的现实问题,具有相同的基本人格结构。 10、根据你的知识,小红帽中的“狼”的形象可以有几种解释方法? 比较神话学主要观点语言疾病说和太阳中心说,认为神话是语言的疾病,神话的产生主要由于后人把前人遗留下来的名词相混并误用的一种结果,神话的核心以及神的原初概念,归根到底总是太阳。在比较神话学看来,小红帽是太阳的化身,而狼就是吞噬太阳的恶势力。 进化论学派以泰勒为代表,主要观点是文化进化论,万物有灵论,残余论,心理一致说,多源论。在他们看来小红帽代

31、表春天,大灰狼代表冬天,这个故事讲的是冬天与春天搏斗,最后春天获得胜利的现象。 研究神话起源的仪式学派,极其强调神话与仪式的关系,认为神话源于对仪式的描述。代表人物有弗雷泽和拉格兰。他们认为小红帽的故事实际上是赶走冬天迎接春天的仪式,小红帽头戴玫瑰花冠,是春天的象征,而狼象征着寒冷的冬天。 以马林诺夫斯基为代表的功能学派,认为一切文化现象都具有满足人们需求的一定功能,因此,重视文化现象在现有状况现有条件下的作用,神话同样也具有某些功能。在这种理论下小红帽的故事具有其现实功能,小红帽代表涉世未深的女性,狼代表成熟的男性,因此起到提醒女性小心男性的道德提醒的作用。 精神分析理论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主

32、要观点是无意识理论,性理论,梦的理论,文化观。人格阶段:口唇,排泄,俄狄浦斯情结,生殖崇拜。他还认为神话等同于梦,神话就是无意识愿望的达成,是无意识情绪的宣泄和释放。小红帽的故事中里狼象征着男性,狼吃掉小红帽和外婆,得到了口腹的满足,是口唇期的后遗症,同时从狼肚里剖出小红帽,实际上反映了男性对女性生育能力的嫉妒,男性对生育、创造生命的幻想。 11、如果用结构主义理论分析灰姑娘的异文,可能会从什么角度入手,结论如何? 结构主义是对于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生活的模式的研究。研究的重点是现象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现象的本身。其终极目的在于揭示“人类心理”的结构,建立“人类心理”的普遍真理,找到对全人类的

33、心里都普遍有效的思维构成原则。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引入语言学派的“二元对立”的分析模式,把研究对象分为一些结构的成分,并从这些成分中找出对立的、有联系的结构。神话可以被分割成最短语句,即神话的基本要素。神话各要素之间相似的要素合在一起成为神话束,神话束与束之间往往是成对出现的,如生与死。神话的结构模式是先引出一对对立的因素,然后提出一个中介物来消除或缓和这种对立,即二元对立加中介物的模式。神话的普遍目的是为克服矛盾而提供一种逻辑的模式,即神话是人类用来克服矛盾,从而达到前后一贯的一种方式。神话的功能是公开表现以化了装的形式出现的普遍的无意识矛盾。神话是野性思维的产物,结构

34、主义即是把神话还原为最原始的结构,而不是用现代思维来解读。 “灰姑娘”式的神话在世界各地的异文不下于1500种。仅在中国被记录保存至今的异文故事就有72篇。但其大体都是讲述一位美丽而善良的女主人公,由于母亲的离世,新组建家庭里的后母及后母带来的女儿对她百般折磨。直到有一天,灰姑娘在她养过的鱼的鱼骨头或者种植的小树苗或者曾受过她恩惠的老婆婆的帮助下有了漂亮的衣服和鞋子去参加舞会或洞节而被王子或洞主看中,之后总是由于鞋子而被王子或洞主找到,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将灰姑娘的异文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可以从中分出一下几个简单的对立:善良狠毒;美丽丑陋;永久短暂;智慧平庸; 真实虚假; 丰富空洞;身份卑贱

35、身份高贵。故事中的灰姑娘与后母及后母带来的女儿构成了二元对立。灰姑娘在家中地位卑贱,食不裹腹,穿的是粗布麻衣,但她却是真善美的化身,勤劳、善良、美丽、智慧等等。后母及姐姐身份高贵但是却狠毒丑陋,咄咄逼人、虚假空洞。使故事从始至终都贯穿着美丽和丑陋的对立。故事中存在介于二元对立之间的中介来消解这个二元结构。这个中介就是王子。王子的出现使得聪明漂亮善良的灰姑娘改变了地位卑贱的处境,获得了身份高贵的幸福生活。 灰姑娘的故事在各地都有,通过故事中的二元结构的对立可看出后母虐待前妻孩子的劣根性长期存在。人类自古都重视血缘传统,在一夫多妻的家庭,每个妻子都只维护自己的孩子,为自己的孩子争夺利益。因而灰姑娘

36、在失去亲生母亲后处境凄惨就不足为奇了。而作为中介的王子的存在,则可看出自古以来的重男轻女的社会陋习。女性地位低下,要想获得幸福只能通过男人的拯救。 12、史诗歌手是凭借自己超凡的记忆力来演唱史诗的吗? 史诗歌手不是凭借自己超凡的记忆力来演唱史诗的。史诗是指以口头形式流传和保存的长篇“复合”故事歌。在传统观念中,史诗歌手被认为是通过“梦传神授”的途径获得演唱史诗的能力,史诗歌手具备超凡的记忆能力。但以米尔曼帕里和埃尔伯特洛德为代表的口头程式理论认为并非如此。口头程式理论认为史诗的结构是高度程式化的。史诗的结构从下到上依次为:程式、主体和典型场景、故事类型或模式。程式,即词汇,或者说是一种句法结构

37、,主要指在史诗演唱过程中一种常用的固定的描述性短语。其主要特点是具有节奏性、重复性和稳定性,程式的主要功能是帮助歌手在演唱过程中迅速而又流畅的讲述故事而不必担心语言本身的问题。程式往往是成组出现的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有限的调整。因此史诗歌手不是凭借自己超凡的记忆力来演唱史诗的。 13、举例说明什么是“集体无意识”? 答:“集体无意识”是以荣格为代表人物的分析心理学的研究核心。 分析心理学认为人格作为一个整体就被称为精神。精神分为三个层次: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是心理中与个人无意识有区别的一部分,它存在于人脑中,并且它的存在并不取决于个人后天的经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在人的整个一生

38、中从未被意识到。集体无意识聚集了人类在历史进程中的集体经验。从个体出生之日起,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为每一个个体的人提供了一套预先形成的形式即一个人出生后将要进入的那个世界的形式作为一种心灵意象,已先天地为人所具备。例如人对蛇和对黑暗的恐惧。人并不需要通过亲身经验才获得对蛇和对黑暗的恐惧, 当然亲身经验也可以加强一个人的先天倾向。我们之所以具有怕蛇和怕黑暗的先天倾向, 是因为我们的原始祖先对这些恐惧有着千万年的经验。这些经验于是深深地镂刻在人的大脑之中。如果集体无意识中存在着母亲这一心灵虚象,它就会迅速地表现为婴儿对实际的母亲的知觉和反应。这样,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就决定了知觉和行为的选择性。我们之所以

39、很容易地以某种方式知觉到某些东西并对之作出反应,正是因为这些东西先天地存在于我们的集体无意识中。 集体无意识的内容被称为“原型”。原型不同千人生中经历过的若干往事所留下的记忆表象,而更象是一张必须通过后天经验来显影的“照相底片”。四种典型原型: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自性。 人格面具让一个人能够自由转化角色。它是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其目的在于给人一个很好的印象以便得到社会的承认。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只一个人格面具。上班的时候戴的是一幅面具,下班回到家里戴的是另一幅面具,当与朋友一道玩高尔夫球玩扑克牌的时候,他很可能又戴上另一幅面具。但不管怎样,所有这些面具的总和,也就构成了他的“人格面

40、具”。他不过是以不同的方式去适应不同的环境罢了,这种适应机制实际上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原型的表现。正因为人格面具是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荣格才把它称为精神的“外部形象,而把男性的阿尼玛和女性的阿尼姆斯称为“内部形象”。阿尼玛原型是男人心理中女性的一面;阿尼姆斯原型是女人心理中男性的一面。每个人都天生具有异性的某些性质,从心理学角度考察,人的情感和心态总是同时兼有两性倾向。要想使人格和谐平衡,就必须允许男性人格中的女性方面和女性人格中的男性方面在个人的意识和行为中得到展现。但这两种原型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发展。造成这种差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西方文明似乎过分重视性格的一致性,因而歧视男人身上的女性气质和女

41、人身上的男性气质。这种歧视早在童年期便已开始,那时所谓“假妹子”和“很小子”就经常遭到嘲笑。人们总是希望男孩子成为符合文化传统的男人,期待女孩子成为符合文化传统的女性。这样,人格面具当然就占据了上风,并因而压抑了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如同我们讲过的那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心象总是投射到异性身上,井决定两性之间关系的性质。 阴影代表了一个人自己的性别,并影响到这个人与和他同性别的人的关系。阴影中容纳着人的基本的和正常的本能, 并且是其有生存价值的现实洞察力和正常反应力的源泉。阴影的这些性质在需要的时候对于个人来说意义重大。人们往往面临某些需要人们作出迅速反应的时刻, 这时候人们根本来不及分析估计形势和

42、考虑作出最适当的反应。在这种情形下, 人的自觉意识自我被形势的突然变化搞得措手不及,而无意识阴影就会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此作出反应。阴影常常被压抑但却不那么容易屈服。一个农夫可能受到灵感的召唤,要他去成为一个诗人(灵感往往是阴影的产物),但这个农夫根本不认为这种灵感的召唤是能够实现的,很可能正因为他作为一个农夫的人格面具过分强大,所以他总是一再拒绝这种内心的呼声。但由于阴影施加的顽强的压方,这种内心的呼声不断地扰乱他的心情。这种情形一再发生,他总是不予理睬。直到最后有一天,他终于不得不作出让步,拿起笔来写诗。 人格或精神的统一体, 并不是象七巧板那样把各个部分拼凑来组成的。人的精神或人格, 尽管

43、还有待成熟和发展, 但一开始就是一个统一体。这种人格的组织原则是一个原型, 荣格把它叫作“自性”。自性在集体无意识中是一个核心的原型, 就自性是统一、组织和秩序的原型, 它把所有别的原型, 以及这些原型在意识和情结中的显现, 都吸引到它的周围, 使它们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起到自我调整和自我整合的作用。当一个人说他感到他和他自己与整个世界都处在一种和谐状态之中时,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 这正是因为自性原型在有效地行使其职能。反之, 如果有人说他感到不舒服、不满足,或者内心冲突激烈, 感到自己的精神即将崩溃, 那就表明自性原型未能很好开展工作。 14在我们学过的理论中,你觉得哪一种更有道理,为什么?

44、 答:精神分析理论,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见第一题。人们在人格阶段所受到的伤害都会在前意识的作用下被压抑到无意识中。关于无意识(unconscious) 的学说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和基础。对于精神分析来说无意识是人的一切行为最根本的动力所在。无意识是由各种受到压抑或者被遗忘的情绪、欲望、动机所组成。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过程主要是无意识的,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仅仅是整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无意识不仅是一个心理过程,而且是一个具有自己的愿望冲动、表现方式、运作机制的精神领域,它像一双看不见的手操纵和支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任何意识起作用的地方都暗自受到无意识的缠绕。 精神分析理论从神话的起源、功能等

45、多个方面对神话进行了研究和解释。民俗,无论是神话、故事或是歌谣传说都是有关幻想的描述,都是具有隐喻和象征意义的,精神分析理论不是去研究其表层内容,而是研究其表达的潜在内容。例如梦会有许多意义,必须通过对梦境进行解构才能理解他的深层意义。对于民俗的研究不应只是表面的意义以及母题、分类等,而应该是人类生活当中的重要事项,对人们精神的表达。这些在民俗中都是用隐喻和象征等方式表达出来。用精神分析理论的方法就能揭示这些民俗的潜在内容。 15、试对一种或两种理论提出批评。 神话仪式学派强调神话与仪式的关系,认为仪式是神话的基础。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能解释最根本的源头问题。如果一个神话来自仪式,那么这个仪式又来

46、自哪呢?弗雷泽和拉格兰对此并没有进行说明。并且还有许多学者发现了相反的事实, 即神话是仪式的基础。此外只有部分神话与仪式有关,故其只能用于解释部分神话。例盘古开天辟地就与仪式无关。另外有时仪式停止了表演但神话还以故事的形式继续。神话仪式学派将神话里的故事用了许多象征、类似以及自己的想象,联想,比喻来沟通了神话与仪式的关系,带有很多主观色彩。无法证明此种解释的唯一性,只是提出了一种可能,起源研究只是一种推测、假设而缺乏有效的证明。 比较神话学派以缪勒为代表,它认为语言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词的形成期、方言期 、神话期、民族语言期。而由于语言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特殊性,语言形成时词义不固定,会发现

47、一词多义,多次同义、隐喻的现象语言继续发展词义逐渐固定某个词被选来表达某种意义,它的原来的其它含义就消失了,这导致后人对古代词汇的意义及其用法的知识的缺失,造成后人对古人遗留下来的语言文字资料理解上的障碍,使后人把前人遗留下来的名词相混并误用而产生了神话。也就是说它是语言发展某阶段中,人们试图理解和解读古代文字资料的一种尝试,可以说是后人的一种“妄想”和“空谈”。神话的核心以及神的原初概念,归根到底总是太阳。他认为古人对创造神话没有多少兴趣,他们只是比较喜欢用“诗化”的语言描述自然现象,这里所谓的自然现象多半与太阳的运行及其运行规律有关。我们现在看到的神话大都与太阳的运行及其规律有关。 局限性

48、:缪勒的神话学系统观点是以印欧语系分析为基础的,它过分狭窄。缪勒颠倒了人类创造神话故事的次序,隐喻来自于神话,而不是神话来自有毛病的隐喻。一个新神话的产生,并不是在那些保留其真实意义来源的神或英雄故事之后,各地的初民中,不存在语言的混乱,但却有着根据他们的信仰来编造故事的倾向。缪勒认为原始人不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因而缺乏抽象词汇,这显然是对古代人丰富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贬低,并且研究也发现“原始人”并不缺乏抽象概念。在缪勒的神话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神的名字做语源上的考证和分析。但以缪勒为首的语言学派的神话理论并不总是做出符合于他们理论主张的论证,并不仅仅把神话的研究局限于对神的名字做语源上

49、的研究。另一方面他想在所有神话中寻找这种语源成分,使得他的理论和研究蒙受损害。他的主要研究方法在于想把神的希腊名字都还原为他们在梵文中的同源词,这样不管他所论证的是否是雅利安语的神话,其牵强附会是不可避免的。他所有的研究结果都是他本人的推测。过于强调神话与自然现象关系,把复杂现象简单化。这个学派过分关注神话的起源而不太注意神话和神话思维的历史发展,难以说明丰富的神话世界和原始宗教生活。过分强调语言学的发展, 很少关注原始共同神话、宗教产生的不同社会、文化和物质状况的影响。仅仅利用语言工具去解决神话学、原始宗教学的基本问题, 显然力量单薄。 16、起源研究包括哪些理论?为什么? 起源研究产生于19世纪初期,主要包括以缪勒为代表的太阳神话理论,以泰勒为代表的进化论学派理论和以弗雷泽、拉格兰、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