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体质的判定和调理.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10249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虚体质的判定和调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气虚体质的判定和调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气虚体质的判定和调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气虚体质的判定和调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虚体质的判定和调理.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气虚体质的判定和调理气虚体质的判定和调理 一、气病 中医关于气的病证一般分为气虚、气滞和气逆。 1.气虚 气虚,是指全身或某脏出现机能衰退的病理现象。其主要症状是呼吸气短,神倦懒言,四肢乏力,头晕,食欲不振,舌淡而胖嫩,脉濡无力。 2.气滞 其病因多由于情志不舒,饮食失调,感受外邪或外伤等。通常以肺、脾胃及肝的气滞为主。以胸、胁、腹部胀闷,疼痛为主要症候。其特点:疼痛时轻时重,且与精神因素有关,情志不舒则疼痛加重,疼痛部位不固定,表现“串痛”等。脾胃气滞者,表现症候为脘腹胀满、疼痛、饮食不消化等。肝气郁滞者,表现症候为情志不舒、两胁胀满作痛、月经不调、乳房作胀等。 3.气逆 肺、胃之气以下为顺

2、,如果肺不肃降或胃气不降,便发生肺气上逆的喘咳或胃气上逆之恶心呕吐。其主要症状是,肺气上逆为咳嗽气急,呼多吸少。胃气上逆则为呃逆、吸气、呕吐等。 二、什么是气虚体质 什么是气虚体质呢?黄帝内经素问中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千,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也就是说,气足的人,比较容易抵御各种病菌的侵袭,而气不足的人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这就是气虚体质。 在中国中医的调查研究报告中,是气虚体质的人占总人群的12.71%,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体质。 通常情况下,气虚体质会少气懒言、全身疲倦乏力、声音低沉、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虚热,自汗,脱肛,子宫下垂,舌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脉弱等,

3、为功能减退,不一定有病,气虚者需补气,补气的药物可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等。 判定气虚体质的基本方法,可以提以下问题,如果答案大多为是,就可认定有气虚: 你容易疲乏吗? 你容易气短吗? 你容易心慌吗? 你容易头晕或站起时眩晕吗? 你比别人容易患感冒吗? 你喜欢安静,懒得说话吗? 你说话声音低弱无力吗? 你活动量稍大就容易出虚汗吗? 气虚体质的主要表现是人体的生理功能处于不良状态,脾肺功能偏弱,体力和精力都明显缺乏,稍微活动一下或工作、运动就有疲劳及不适的感觉,以疲乏、气短、自汗等表现为主要特征。若患病则诸症加重,或伴有气短懒言,咳喘无力;或食少腹胀,大便溏泄;或脱肛,子宫脱垂;或心悸怔忡,精神疲

4、惫;或腰腿酸软,小便频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带清稀。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形体消瘦或偏胖,体倦乏力,面色苍白。 常见表现为: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注意:如果上述诸项大多数相符合或者非常接近,则可判定为此体质。 气虚体质的人身体免疫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往往明显低于身体健康的人。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容易忽视这种气虚现象,以为只是身体功能的疲惫,好好休息一下就可以,却常常背道而驰,越是睡觉就越失去活力和

5、精神。现代医学将这种情况归于亚健康范畴。 三、气虚体质如何调理 气功锻炼 肾为元气之根,故气虚宜作养肾功,其功法如下。直立,双脚并拢,两手交叉上举过头,然后弯腰,双手触地,继而下蹲,双手抱膝,心中默念“吹”字音,连续做十余次,常练可固肾气。 饮食调理 可常食粳米、糯米、小米、黄米、大麦、山药、马铃薯、大枣、胡萝卜、香菇、豆腐、鸡肉、鹅肉、兔肉、鹌鹑、牛肉、狗肉、青鱼、鲢鱼。若气虚甚,当选用“人参莲肉汤”补养。 补气虚的食品:牛肉、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蘑菇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气虚忌食物品:山楂、佛手柑、槟榔、大蒜、苤蓝、萝卜缨、芫荽、芜菁、胡椒、荜拨、中指、紫苏叶、薄荷、荷叶; 忌食或少食:荞麦、柚子、柑、金橘、金橘饼、橙子、荸荠、生萝卜、地骷髅、芥菜、薤白、君达菜、砂仁、菊花、茶叶及烟酒。 相应膳食:怀山百合莲子汤;参药煨乳鸽;五香牛肉;花生米大枣烧猪蹄; 药物养生 平素气虚之人宜常服金匮薯蓣丸。脾气虚,可选四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肺气虚,宜选补肺汤;肾气虚,多服肾气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