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结构的文化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结构的文化意义.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汉字结构的文化意义汉字结构之美 总有人找我说要练书法,我便很开心很热情的给他找字帖笔纸等应用之物。他说,你先教教我写名字吧,我便诚惶诚恐,规规矩矩、认认真真地给写了个名。他看了明显的露出不满意的样子,说,能不能给我写的帅一点?不好意思,我不是大街上设计签名的。 但是其实大家的心我了解,无非是想让自己的字体现出一种潇洒大气之美。这个想法是好的,阳刚大气,我们这个时代太缺少这个,缺少一种丈夫气。在古代,丈夫的意思是男儿,和娶不娶媳妇没必然关系。而我们也希望自己的笔下有这种气息。 好!那今天,我们就讲字的大气。大气给我们的感觉是阳刚,豪情,潇洒,奔放。像我们看到长江大河,高山青松,是美学里的壮美,是
2、一种舒放的状态,是一种大的美。那么怎么才能大气呢?但是真的大就是大气吗?好,写两个字,“武”“神”,两个让我们看到就觉得应该英姿飒爽,精神振奋的字。写大点,感觉到大气没?我们总是很以无知无畏的精神崇尚大气,于是很多人开始特意的飞扬,处处无所不能,甚至野蛮无礼。对不起,这不是大气,只是大而气人。 所以大气的核心不在于大,而在于气。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那这种气该怎么体现?就是要收与放 收与放是汉字里也是中国文化里最重要的一个关系,古语曰“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收放的运用产生了视觉的对比感,用反差的方式刺激了我们的眼球,触动了我们的心灵。这是几乎所有艺术最常用的手段。但是真正的大
3、气不是放,而是收。是知收敛,懂容让,并且偶尔露峥嵘!大气是恃强而不凌弱,是位高而仍有谦虚谨慎之心;是位卑未敢忘忧国。因此大气是收的多放的少,所谓的“厚积薄发”。只收不放,就了无神采,只放不收,那是神经病。因此艺术必须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只有理性而没有感情的倾注,那是工匠,仅凭感情的宣泄而没有理性的把控,那是疯子。艺术就是在掌握高超的技术的基础上忘掉技术,孔子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们看一副作品,颜真卿的裴将军诗,我们发现他的很多字收的非常紧,结体稳重,但是在这种紧缩之中会突然舒放的爆发出一个字或一笔,一下子打破了平稳的节奏,获得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于是我们觉得他大气,觉得超迈入神。所以
4、在实践中,我们写字就要知收放,基本要义是,收放是一种对比关系,有收的对照,才会显出放来一个字里不要出现两个以上的放,要收多放少,一般来说,都是前收后放。 好,看实例。还是神。武。我们收缩大部分,只突出其中一笔,使收缩部分紧缩,然后大胆的放开一笔,看,像不像武术里的团身飞起的一脚,有没有虎虎生气的英武之感? 再看神字,紧缩前面所有的笔画,这是厚积,最后一笔,喷薄而发,神完气足! 这两个字,一个楷书一个是行书,但在表现上运用的技法是一样的,体现出来的效果也是一样的。如果融会贯通,那么写一笔大气的字还难吗?当然还要做一个大气的人。只是,在教科书上并没有这样的讲解,也没这样的教程。书上就讲某个字的写法
5、,所以,你费了很大劲学会一个字,发现只会了一个字。而这种方法,也就是单纯的技法,这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一直被认为很低级的。因为他只只注重了表象,二失去了精神。那什么才是高级的呢道 二、技与道 道可道非常道道是什么呢?简单的理解,就是总体的规律。那么技是什么,是具体的某一项技法。如果只是一种技术,而这种技术又没有表现出总体的艺术内涵,那只是工匠。所以,这直接体现了中国文化精神的 形与意 中国传统思想是讲究“意会”重于“言传”的。他很少用直白直接的语言明确的表述出来自己的本来意思,大多是通过隐喻的手法来表述。甚至对于直接直露的表达很不屑。如果话说的太直白,没有让人回味的余地,那是没水平。比如李清照“
6、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干嘛啊,排除法。比如要给媳妇买手机,说,买个小米吧,不吱声,说要不华为也不错,还不吱声媳妇说,算了,不买了。买苹果,好啊!所以电视剧里演的,纪晓岚骂了和珅,和珅三天后才反应过来。这是我们津津乐道的水平。 南北朝时有个人叫陶弘景,不愿意做官,便跑到了山里隐居,皇帝写了份诏书问他“山中何所有?卿何恋而不返?”他写了首诗回答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山中和所有啊?我这没雾霾。我这没有京城的繁华富贵,但我这的美好你也享受不着。 诏书不就是说,你在那个荒山上,都穷死了,咋不出来当个官呢?但是没这么直接的说,而陶弘景不就是拒绝吗?也没直接说,看,
7、中国精神多美,连拒绝都这么艺术范,要西方人不直接说“NO”! 庄子说:得鱼忘筌,得意忘言。陶渊明的诗也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真忘了吗?是懒得和你说。回到书法:后世评价王羲之书法“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苏轼评价米芾的书法,用了8个字“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啥意思? 我们来看作品,王羲之的丧乱帖,看,在同一幅作品中有些字很安稳厚重,雍容,雄浑安静之美。有些字,飞动,轻灵;飘逸灵动之美。但是在两种美学风格在一幅作品中有事和谐无间的,这也是刚才所讲到的“违与和”,他用比喻的方式说出了王羲之行书的动与静完美统一。 米芾的书法,“风樯阵马,沉着痛快”说了三层意思,一是斜势,二是动感,三是力度。有了
8、这三个条件,所以米芾书法的潇洒爽利,帅气就出来了。所以,在中国书法作品里,汉字是活的,是能动的,是有姿态的,是有情感的。 想想,我们中国人是不是这样?我们讲韵味,重内涵。认为这样说话,这样做文化、做艺术才是有内涵,有深度的,是高级的;而太直白了便没了味道。孔子的理念是“述而不作”,他没有发表过CNKI,没有课题,没有著作。就平时的聊天,便可半部论语治天下。就让我们学习两千年,没有英文注释,但是却远播世界。但最近出了个很神奇的国家,说孔子是他们的,还有李白是他们的,端午是他们的,四大发明也是他们的,中国这点东西都是韩国发明的了,那中国人发明了什么呢?如果我们自己再不重视书法,也快被韩国人抢去了。 中国书法是一门正大而浪漫的艺术。它用最单纯的色彩表现了最丰富的内涵。正是所谓的大道至简。它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集中的表现,但是现在的我们,早已很久都没拿起笔了。太多的去依赖电脑上没有生命气息的字,它们蚕食了我们创造力和想象力,扼杀了我们的艺术思维。把我们的眼睛和思想禁锢在4:3或16:9的小框框里。我们希望能从那里看到世界,却最后只是看成近视眼。 拿起笔来吧,写出一个中国人的样。如果我们不做,还能指着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