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五年级诗词理解.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619270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五年级诗词理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沪教五年级诗词理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沪教五年级诗词理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沪教五年级诗词理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沪教五年级诗词理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教五年级诗词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五年级诗词理解.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沪教五年级诗词理解九年义务教育课本 五年级 语文 古诗词解析与训练 1.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山坡、原野间草木茂盛,一片葱茏,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农活,闲着的人很少。他们刚忙完了采桑养蚕的事又要开始插秧了。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南宋诗人,有“乡村诗人”之名,作品以精致优美的七言绝句见长。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四月特有的景象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平实的用词,充分地衬托出“乡村

2、四月”农民劳动的紧张、繁忙。全诗动静结合,绘声绘色,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和赞美之情也体现无遗。 2.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纺线织布,农家男女各司其事,各管一行。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他的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细致的描绘,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前两句写乡村男耕女织,日夜辛劳,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后两句通

3、过细节描绘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烂漫,既生动又富有生活情趣。 3.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等不同距离不同高度去看,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自己就身在庐山之中啊!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造诣。 题西林壁是诗人游观庐山后的总结,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前两句概

4、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景、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后两句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充满了哲理,为人们广为传诵。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4.溪上遇雨二首 唐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 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 却是山前晚照明。 我独自坐在山间的岩石上,看见前面浓密的乌云饱含着雨水喷洒在前方起伏的山峦上,而此地却依然阳光灿烂。我正悠然欣赏大自然这一奇观时,忽然大吃一惊滚滚的乌云挟带着狂风骤雨,已泻到了我的头上!不过我却意外地发现:

5、前山青翠的山峰上,映照着一抹夕阳的余晖! 崔道融,自号东瓯散人,晚唐诗人。 这首写景诗不同于一般唐诗。它是咏夏天的骤雨,你既不能从中觅得何种寓意,又不能视为作者心境的写照。因为它实在是为写雨而写雨。全诗以“坐看”从容起,而用“忽惊”、“却是”作跌宕转折,写出夏雨的疾骤。而一“衔”一“喷”,不但把黑云拟人化了,形象生动,而且写出了雨的力度,具有一种猛烈浇注感。写云曰“黑”,写雨曰“猛”,均穷极形容。诗人还通过“遇雨”者表情的变化,先是“坐看”,继而“忽惊”,侧面烘托出夏雨的瞬息变化难以意料。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6、我独自一人在远离故乡的地方生活,每逢遇到佳节良辰就更加想念亲人。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当他们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单单少了我一个人。 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苏轼赞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古时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要插上茱萸。本诗是王维的一篇思乡怀亲的名作,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独在异乡”,暗写了孤独寂寞的环境,对于离家的少年来说,对这种环境特别敏感。“异客”则更强调了游子在异乡举目无亲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前面情绪的合理发展。“遥知”以

7、下全是想象,揣想重阳节到来之时,亲人们定同往年一样登高饮酒。结句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未再直言思亲,而其情自见,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6.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老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我到他的田舍做客。幽美的村庄,四周绿树环抱,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推开窗子,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圃,共饮美酒,闲谈农务。告别时就又盼望着快到重阳佳节,那时我还要再来品尝美酒,观赏菊花。 孟浩然,唐代诗人。其诗歌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与王维齐名,人称“王孟”。诗风清淡,多反映隐逸生活。 这首五言律诗是孟浩然

8、田园诗的代表作。首句像叙家常一样娓娓道来,显得轻松自如,简单而随意;接着描写“故人庄”的自然环境美;继而描写在故人家的生活场景:打开窗子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园,举起酒杯情不自禁谈起农桑之事;最后描写了诗人为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所吸引,酒足饭饱之后意犹未尽,在临走时向故人直率表达了重阳节再次造访的愿望。 7.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孤零零的玉门关耸峙在群山峻岭之间,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去埋怨春光迟迟呢,要知道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王之涣,字季凌,唐代著名诗人。

9、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隋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本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既是一幅西北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又是一首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怨歌,二者统一于短短的四行诗中,引人遐想,耐人寻味。 8.示 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去了,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待到大宋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陆游,字务观,号

10、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一生留下了近万首诗歌,这些诗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了他诗歌创作最显著的特色。 示儿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是一首感人至深、传诵千古的名作。诗人悲的是国土的沦陷,念念不忘的是国家的统一。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著、深沉、热烈、真挚!这种爱国情怀,融入了整首诗中。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表现其对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 9.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柳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炎热的夏天,绿树枝叶繁茂,树阴浓密;水平如镜的池塘,倒映着山上的亭

11、台楼阁。微风吹来,水晶帘子轻轻飘动;满架的蔷薇正在盛开,整个庭院都弥漫着醉人的芳香。 高骈,字千里,唐末大将。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绿树阴浓夏日长”,诗人是从感官着笔写夏日;“楼台倒影入池塘”,诗人是从视觉写夏日,写看到的景观;“水晶帘动微风起”,这句是从触觉角度写夏日;“满架蔷薇一院香”,诗人又从嗅觉角度来写夏日。诗人捕捉了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地描绘了夏日山亭的宁静,在炎夏读来倍感清凉安详。全诗流露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 10.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高高的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激荡

12、。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边驶来。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 望天门山是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李白无比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全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诗中有山有水,有远有近,如同一幅山水画卷。 11.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胜败乃兵家常事,是难以预料的,能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真正的男儿。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如果项羽当年重返江东,

13、说不定还能卷土重来。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杰出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诗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这首诗依据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项羽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如日中天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诗中暗寓讽刺之意。 12.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寒冷的夜雨与江面连成一片流入江南,清晨送你走后,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询问我的近况,请告诉他们我的心像玉壶中的冰一样晶莹透明。 王昌龄,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

14、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13.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清晨的细雨湿润了飞扬的尘土,旅店周围的嫩柳格外青翠清新。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向西出了阳关后就可能再也遇不到老朋友了。 本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极负盛名的送别诗,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这首乐曲在唐代非常流行,不

15、仅是由于短短四行诗句饱含着极其深沉的惜别情绪,也因为曲调情意绵绵、真切动人。诗的前两行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和地点,后两行字面上似乎只是劝酒,实际上却是衷心地祝愿好友,在那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一切平安,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平淡的话语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 14.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国都已经残破,只有山河尚存,京城春天满目凄凉,到处草木荒深。花都感伤时事而落泪,鸟都怅恨而叫得惊心。战火长时不息,一封家书都很难得到。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少,简直就梳不成发髻插不住簪。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16、。与李白并称“李杜”。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 15.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依然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可远戍万里的将士还没有回来。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英勇善战的李将军现在依旧健在,绝不会让匈奴骑兵越过阴山。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

17、的感叹。第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男儿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第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愿望,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16.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青白在人间。 只有经过无数次的锤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骨碎身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于谦,号节庵,字廷益。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作者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

18、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训练题 一、古诗填空 1.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 。 2.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 。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3.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4.溪上遇雨二首 唐崔道融 坐看黑云 , 喷洒前山 。 在头上, 晚照明。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为异客, 倍思亲。 登高处, 少一人。 6.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 。 绿树村边合, 。 开轩面场圃, 。 待到重

19、阳日, 。 7.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 羌笛何须怨杨柳, 。 8.示 儿 宋陆游 , 但悲不见九州同。 , 家祭无忘告乃翁。 9.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 。 感时花溅泪, 。 烽火连三月, 。 白头搔更短, 。 10出 塞 唐王昌龄 , 万里长征人未还。 二、古诗连线 山亭夏日 题乌江亭 芙蓉楼送辛渐送元二使安西 , 不教胡马度阴山。 11.石灰吟 明于谦 出深山, 若等闲。 全不怕, 在人间。王维 劝君更尽一杯酒 高骈 江东子弟多才俊 王昌龄 绿柳阴浓夏日长 杜牧 洛阳亲友如相问 卷土重来未可知 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片冰心在玉壶 楼台倒影入池塘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 五年级

20、语文 古诗词解析与训练 一、古诗填空 1.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2.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3. 远近高低各不同 只缘身在此山中 4. 衔猛雨 此独晴 忽惊云雨 却是山前 5. 独在异乡 每逢佳节 遥知兄弟 遍插茱萸 6. 邀我至田家 青山郭外斜 把酒话桑麻 还来就菊花 7. 一片孤城万仞山 春风不度玉门关 8. 死去元知万事空 王师北定中原日 9. 城春草木深 恨别鸟惊心 家书抵万金 浑欲不胜簪 10.秦时明月汉时关 但使龙城飞将在 11.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粉骨碎身 要留青白 二、古诗连线 山亭夏日 王昌龄 劝君更尽一杯酒 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 高骈 江东子弟多才俊 西出阳关无故人 芙蓉楼送辛渐 王维 绿柳阴浓夏日长 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元二使安西 杜牧 洛阳亲友如相问 楼台倒影入池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