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经贸大学 马原重点 经典缩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经贸大学 马原重点 经典缩印.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河北经贸大学 马原重点 经典缩印109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1.物质观的体现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 (核心)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
2、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综述,物质是世界本源,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2.质量度,质变量变及其相互转化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一物将化为他物.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有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
3、,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互相渗透的.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的统一。 3.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 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
4、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对立统一律(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
5、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5.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另一方面是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一
6、下四个方面: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生产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当然,理论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理论的作用恰恰相反。 6.真理及其客观性:相对性和绝对性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具有客观性,凡是真理都是客观真理.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观来说,真理只有一个,
7、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辨证统一的.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辨证转化的.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不是两个真理,而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同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辩证统一的. 7.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上看,真理是人们对
8、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其次,从实践的特点上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8.如何理解价值和真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师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作是一切
9、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应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其表现在: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其次社会意识内部何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0. 生产方式及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两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
10、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概括了其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及其形式。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其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反之阻碍。 1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这一规律在实践意义上是为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为我国的当前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理
11、论依据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得以确立统治地位并巩固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政治,思想条件。任何上层建筑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都能直接或间接地从社会的经济结构中得到说明。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定着其变革的方向。 1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这种矛盾运动的实际运动中是极为复杂的。其一,在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中,上层建筑的不完善部分,没有反应经济基础要求的部分都同经济基础发生矛盾。其二,在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中,
12、矛盾更为复杂,主要表现在: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同就上层建筑的残余,未来上层建筑的萌芽之间的矛盾,新旧上层建筑之间,新旧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等。其三,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时,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一般是适应的,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没落时期,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则是不适应的,其矛盾变为对抗性的,全局性的矛盾。 13.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一,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其二,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其三,改变了社会的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 其次,对生活方式
13、产生了巨大影响。 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总之,科技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像一把双刃剑,既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和这回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存在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1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及其意义 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5.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14、,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16.劳动的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劳动可以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产品,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实践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
15、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方面,两一方面,具体劳动所反应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17.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主要作用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1)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2)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18. 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1)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
16、劳动做出新的界定 2)深化对科技人员,经济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3)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4)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19.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划分依据;在剩余价值中的不同作用及意义 依据,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劳动资料和劳动力的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1)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生产资料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其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2)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可变资本的价
17、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 不同作用及意义:它表明,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这种划分也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20.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 1)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用的阶段性决定的。资本主义在生产的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危机 萧条 复苏 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