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式教学解读.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25208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动式教学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活动式教学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活动式教学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活动式教学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活动式教学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活动式教学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动式教学解读.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活动式教学解读活动式教学解读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进行新一轮规模宏大的课程改革,它是跨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思想、教育内容乃至教学方法的一次重大创新与积极探索。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展开,如何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学思想革新与教学方法变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中,教学方法的变革成为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没有教学方法的变革,课程改革将难以深入、持久。那么新课程又需要怎样的教学方法呢?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

2、的能力。”概言之,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呼唤新的教学方式,呼唤教师转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思维与教学行为。我们认为,活动既是人生命存在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主体发展和素质提高的基本手段,新的教学方式的核心思想与精神实质就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主体活动得以发展,在主体活动中寻求完美,只有通过自主、丰富、开放、创造的活动,学生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与个性丰富。活动教学是一种借助多样化的主体活动、以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谋求学生和谐发展的教学方式。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近年来,活动教学的研究与实验日趋活跃,活动教学已经成为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方式,成为新世纪我国教学改

3、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活动教学有以下基本特征: 实践性。哲学上的实践指人类有目的地能动地改造和探索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它是对人类总体实践活动的哲学抽象。而活动教学中的实践不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直接目的,而是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改造学生的主观世界,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探索未知领域,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自主性。传递教学是在教师的直接干预和控制下进行的,教师主导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自主性较低。活动教学中,教师仅仅给出原则性指导和一般建议,发挥组织、指导、评价的作用,学生对于活动的具体设计、展示、实施乃至评价具有较大的独立性,自主性体现得更为充分。如果说,传递教学中教

4、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那么在活动教学中,教师则是导演,学生成为演员。随着学生主体能力的提高,学生愈益集编、导、演于一身,教师则发挥指引、激励、促进作用。 开放性。传递教学是在精心设计的讲授中进行,学生依据教师的讲授思路进行系统学习和思考。而活动教学基本上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探究,教师较少干预,学生的活动过程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再者,由于活动教学课题资源的广泛性和活动学习借以凭借的工具、手段的多样性,活动教学场所具有较大的开发空间,不局限于课堂室内,还延伸到课外校外。 整体性。一般地讲,传递教学着眼于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承、逻辑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相关情趣的陶染,但是,它往往“只重书本

5、知识、语言文字的作用,而忽视了诸如工具、价值、人际关系和形象等等的学习要素”。在活动教学中,主体活动要求全身心地整体投入,不仅有逻辑因素,而且还有更丰富的情感渗入和直觉色彩,能达于逻辑与直觉互补、理智与情感相容、动手与动脑结合之境界。而人的活动“既有对客 2 观必然性的认识,又有对世界的改造,是认识和实践、思想和行动的统一。”正是在此意义上,活动教学有着更强的整体性。 创造性。创造性既是主体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主体性的高度体现。传递教学以授予演绎系统化了的人类科学科学文化知识尤其是理论形态的知识为基本目标,决定了传递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学习本质上一种再现、占有式的内化学习。而在活动教学情境中,学

6、生的学习是在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中进行的。它籍系统的知识、原理为基础,通过学生的活动操作、感受体验、思考探索,获得相对于学生个体而言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学习成果。 上述特点表明,活动教学中的“活动”具有独特的规定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相对独立的实践性主体学习与发展活动。活动教学不同于教师主导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传递教学,它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具体而言,活动教学中学生的活动具有下述表现形式:动手操作、实验实习、游戏劳作、演讲辩论、艺术创造等等。这些活动包括从简单的实验操作到复杂的思维运演,既包括个体活动,又包括群体活动。总之,活动教学含义中的活动具有多种层次和形式,不能简单理解

7、为外显的动手操作。 至此,活动教学教学的概念可以做如下的规定: 活动教学是教学的一种基本形态。它是教师指导下的,以技能性知识、情感性知识、问题性知识为基本内容,通过学生自主、开放、创造的实践性活动,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教学。 二、活动教学的功能 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教学形态,活动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和功能。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 知识获取的功能:活动教学有助于知识的获取。 皮亚杰在发生学意义上探讨了活动对儿童知识获得的意义。皮亚杰把人类知识划分为逻辑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两种形式。他认为逻辑数学知识是由儿童早期的动作结构本身内化而来的。以数卵石为例,他认为当儿童对卵石进

8、行排列和计数时,顺序是通过动作而赋予卵石的。正如卵石的总和和本身也是被赋予它们的一样,由于“综合”和“组合”的活动,“主体所发现的并不是卵石的物理性质,而是排成序列与组合这两个相对独立的动作之间的关系。”即逻辑数学经验来源于主体施加于、作用于客体的动作、活动。而不是客体本身。而经验性知识虽然是关于客体本身的,但它是以前运算的图式框架才得以构成的。总之,所有知识皆起源于动作或活动。“我们的各种认识形式既不是来自感觉,也不是知觉,而是起源于整体行为,知觉在这一整体中只起着信号作用。” 能力发展功能。活动教学有助于能力的发展,尤其对动手操作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增进有独特影响。 能力是在活动中得以开

9、发和提高的。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是活动的结果。“从事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活动要求相应的能力,活动提供了应用和锻炼一定能力的机会。一个人只要有从事某活动的需要,或把活动当做是实现需要(完成任务)的手段,那么活动对活动者不断提出的能力要求就会与活动者现有的能力水平处于矛盾之中。人如果不是放弃活动,而是积极地通过活动去完成任务,那么人的能力就会在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活动越多样,能力发展也就越多方面。”正因为如此,历代教育家特别重视活动对儿童能力发展的作用。 4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人们可以提供一个物体或其他什么东西,但是却不能提供智力”,“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播给人,谁要

10、享有发展和培养,必须用自己的内部活动努力来获得”。杜威对活动的能力发展价值也予以高度重视和充分估计,他说:“教育并不是一种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问题,实行这个原理,要求改变教学和管理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直接地和连续不断地利用东西作业。这里“作业”即儿童活动。在杜威看来,增进学生能力和智慧发展是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实现的。因此,活动教学对于实际操作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养成和提高尤有特别的意义。例如,小学生的故事会有益于培养、锻炼学生的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实验对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则有重要作用。 人格完善功能:活动教学有助于人格的整合与完善。

11、人格又称个性,主要包括兴趣、态度、情感、品德、价值观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个性发展与活动密不可分,“个性也和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活动”。个性不是天赋的,是在先天生理结构基础上,通过后天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个性发展与活动密不可分,个性的形成过程同活动发展过程相一致,当主体在生活中所参与的各种活动慢慢形成一种并列从属关系时,主体的个性也随之形成,个性的结构即是“主体的活动整体的特殊结构”。换言之,人格培养、陶冶唯有通过学生的多种主体活动、践行、体验,才能形成、巩固和完善。活动的主体性、多样性能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对学生的人格品行产生潜移默化的持久性影响,活动的整体性对人格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整合功能。总之

12、,活动教学对学生人格发展、完善有着决定性作用。 5 关于活动对儿童人格特别是道德发展的作用,教育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皮亚杰认为,活动对道德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在活动中通过对各种行为之间的协调,“既消除了自我中心主义,又打破了道德实在论,因而也促进规范的内化。”第二,在相互交流和合作活动中,儿童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行为发展水平及具体程度不同,引起儿童间道德思维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状况,这种不平衡又引起儿童产生新的道德需要。可见,在皮亚杰看来,是活动促进了外在道德准则转化为儿童的道德品质的。此外,杜威、苏霍姆林斯基也对儿童活动对于儿童个性、道德发展有很重要的论述。 三、活动教学法的实施要点

13、: 所谓活动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体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活动教学是依据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好动、好奇的年龄特征,按照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原则,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照不同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例如卡通动画、师生游戏、歌曲童谣、角色扮演、竞赛争先、实物展示等,把教材内容编排成形式各异的课堂活动,直观生动地展示于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心愉快地学习,自由轻松地掌握,在做中学,从活动中学,在学中做,让教学内容实现抽象

14、变形象,化难为易,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实施范围:小学低年级 教学目的:活动教学就是要真正还课堂于学生,通过活动建构学生、体验学生、发展学生,唤起学生思维活动,培养思维能力,最终让小学生 6 不憎恶童年学校,使自己得到身体健康、精神和谐和心智丰富。 教学过程: 预热准备 。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用唱歌曲、童谣等方式让学生进入自由学习状态,进行学生分组、选小组长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在一个宽松而富有激情的环境创设中进入教学状态。 课堂展示。教师以各种手段和方式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让小学生初步感知,对教学内容有直观印象。课堂上教师还教学内容一个鲜活面容,深深吸引学生,

15、刺激学生感知神级系统,让“好奇尝试”的感觉和心理时时激励他们。 开展活动。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竞赛和课堂表演,让每一位小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让他们感受自己成功的喜悦和参与的快乐。教师本着全体参与的原则,让学生处处有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不怠于活动,不倦于感知。 激励评价。教师要在课堂上设臵好各种形式的评价栏,组织开展好各类评价活动,教师用口头、实物或荣誉奖励激发学生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评价形式可以不拘一格,评价内容可以丰富多彩,评价结果可以因人而异,只要能激励学生就行。 总结巩固。在活动结束后,教师给优胜组颁奖的同时,再次向全体学生强调教学内容,明确学习任务,并且激励学生不断努力,不断上

16、进,争做课堂小明星,争做小红花得主,激发全体同学参与活动的热情,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特征:低年级课堂活动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重学生兴趣培养和集体参与,重学生自我体验和养成教育,淡化知识的强行输入和过分的死记硬背,避免由于过于强调知识要点的强化而导致学生注意力转 7 移,继而厌学弃学,活动教学注意创设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注意学生的集体参与和成功体验,让学生从小受到良好的言语训练和个性发展。 预期效果:低年级活动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参与意识,能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形象直观呈现于学生,让课堂由“教学”转化为“活学”,能面向全体,大面积提高课堂效率,在轻松愉悦中实现师生协调发展,全面提高。 注意问题: 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价值。活动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获得个性自由,得到全面发展,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游戏的进行都必须突出课堂教学目的,切不可任意放流,漫无边际,无的放矢,坚决反对为活动而活动,活动表面开展热热闹闹,实则一片空白,完不成教学任务,留不下任何对学生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组织作用。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组织者、策划者和参与者,在活动开展中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要体现活动的自主、开放和创造,要创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适时点拨,积极引导,准确矫正,恰当扶持,认真参与,做好平等中的首席。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