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熟人社会现象的危害及对策.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626807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熟人社会现象的危害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熟人社会现象的危害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熟人社会现象的危害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熟人社会现象的危害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熟人社会现象的危害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熟人社会现象的危害及对策.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熟人社会现象的危害及对策浅析熟人社会现象的危害及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今后五年,我国要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报告还指出,要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与此相对,我们目前所处的正是一个发展中的法治社会,或者说还存在着熟人社会的现象,权力运行缺乏公开监督,社会的公平、公正正受到严峻挑战。熟人社会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中,他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其特点是人与人之间有着基于血缘、地缘的私人关系,人与人通过这种关系联系起来,构成一张张关系网。在这种熟人社会中,背景和关系成为

2、典型话语,“办事找熟人”、“熟人好办事”成为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熟人社会说到底就是以人治来代替法治,其表现如:办事不讲规则和程序,处处论“交情”、讲“关系”;把功夫下到人上,而不是下到事上;“多个朋友多条路”,有熟人就能“摆平”成为社会“潜规则”等等,其弊端是显而易见,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不可谓不大。 第一、破坏规则,无视法纪。中国历来是一个“人情社会”,有着“礼尚往来”的传统,但一旦礼大于法,以“关系”代替制度,“人情”代替法律,就会弱化法制,破坏法纪,使得社会公平正义的天平发生倾斜。熟人社会之所以大行其道,实际上就是一种公权私用的现象。办事所依据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亲密程度、感情深浅程度,而

3、非制度和规定。公共权力被用来解决私人利益问题,熟人关系成为人们追求私人利益的工具和手段。权力的滥用同熟人社会相结合,就极易产生以权谋私、任人唯亲、拉关系、走后门等现象。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屡屡在廉洁问题上“栽跟头”,应该说与这种社会生态不无关联。 第二、破坏公平,阻碍发展。在熟人社会里,社会公平受到破坏。比如排队,因为你有熟人而插队节省了自己的时间,然而别人却因此额外增加了排队的时间,实际上就是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在其他一些领域,情况同样如此,利用熟人关系谋取私人利益损害的就是公众的利益。所谓熟人行为,不但没有提高社会的整体效率,反而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导致社会的低效率和不公平性。熟人行为越

4、是普遍,社会的效率和公平性也就越差,资源的分配就会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下。人们为了达到个人的功利目的,不得不极大地扩展自己的熟人范围,而熟人关系被用得越多,社会规则就被破坏得越严重,社会效率就更加低下,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第三、破坏和谐,败坏风气。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首先要求是一个公平的社会,而一个以熟人关系而非制度为准则的社会在破坏公平公正的同时,也必然会破坏社会的和谐。清代顾炎武在其日知录里曾言:“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熟人社会所引发的社会腐败、寻租行为的泛滥,将导致整个社会风气以及党风的败坏,也使人们的价值观遭受严重冲击。另一方面,在人情关系潜规则的暗流下,人与人之间的诚信

5、越来越少,人们只相信熟人、“自己人”,对“圈外人”、陌生人一概抱着怀疑、敌视的态度,任何正常的事情都会被“熟人关系”变得不正常,社会的伦理道德也将受到严峻的挑战。可见,一旦熟人社会过分发育,其对法治社会的腐蚀、市场经济的摧残、和谐社会的破坏是十分严重的。 建设法治社会,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目标。法治与和谐是密不可分的。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公平即和谐。而在我国古代,孔子也曾提出:“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就必须实现从熟人社会向法治社会的转变,通过制度和规则的完善和实施使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从而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一要健全制度,严

6、肃法纪。一个法制的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依法办事,违法必究。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健全干部岗位责任制,规范行政行为,公开行政程序,强化督查和监督制度,把权力运行置于阳光之下,接受全体公民的监督;另一方面要严格纪律,严肃责任,严予追究,维护法律和制度的尊严,对于任何违法违纪、破坏公平、以权谋私的行为都应该予以严惩,提高破坏规则的成本。要让制度成为保障,彻底地排斥人情关系和熟人观念。实现从熟人信任到制度信任、从熟人关系到契约关系、从熟人社会到法治社会的转变,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各种腐败的土壤。 二要加强教育,端正作风。加强干部队伍廉政建设是建设法治*重中之重的工作。“从官贵恭慎,立身贵廉明”

7、。自古以来,廉政问题就与政权稳定、社会安定紧密相关。管子就曾说过:“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清碑官箴里有一句话:“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唐代王勃的自励之言则是“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解决好熟人社会的问题,必须紧紧抓住干部这个关键环节,强调廉洁自律,开展思想教育,提高干部素质,督促干部廉洁奉公,任劳任怨,以民为本,公正严明。 三要净化风气,营造氛围。拉关系、走后门、依赖熟人关系,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文化的表现。从熟人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变,实际上就是从“关系文化”向“制度文化”转变。如果说加强制度建设是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加强作风建设是提高干部自身素质,那么建立正确而高尚的思想文化导向就是提高社会道德水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从根本上解决熟人社会问题。一方面,我们要加快转变*职能,推进*法制建设,强调依法依程序办事,在整个社会营造一种浓厚的“制度文化”;另一方面要培养社会诚信体系,弘扬以诚实守信为荣,见利忘义为耻,打破人们对人情和关系的心理依赖,建立权责明确,诚信相处的人际交往文化,努力营造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公平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