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清照的修辞手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李清照的修辞手法.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李清照的修辞手法浅析李清照词的修辞手法 内容提要 李清照是婉约派之尊,其词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在艺术表现上都有很高的成就,深刻的思想内容通过完美的艺术技巧表现出来,形成了一种属于她自己的风格李易安体。 李词刻画细腻,造景清新,用词鲜明生动,感情色浓郁。以俗为雅,多用口语,形成了独特而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精于运用各格修辞手法:叠音回环,意味无穷,使她的词更具感染力,语意更鲜明突出;对比中抒情,抒情中对比,不仅使其词结构巧妙,而且具有了震憾人的魅力;拟人入物,清新别样;比喻抒情,新颖贴切;语意双关,寓意深长;融情反问,耐人寻味;顶真妙用,流畅自然;借代、设问等修辞手法又无不使李词新鲜而奇特,语
2、言极富创造性。以上李词对于修辞手法的精妙运用,不仅是她自己的,而且也为后世作出了典范,极大的影响了后人,使她当之无愧成为一代尊师。 关键词 李清照 词 修辞手法 影响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府人。她的一生,既享受过幸福,也饱经苦难。18岁与情投意合的赵明诚结婚,夫妇俩诗词酬唱,共同收集整理金石文物,生活颇舒心适意。闺房绣户是她的生活世界,而美满的婚姻爱情便成为她主要的人生理想。随着赵明诚的出仕,夫妻暂离,生活出现了暂时的缺憾。作为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并没有把自己完全封闭在闺房之内,而是常常走向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丽,以拓展胸襟,陶冶情操。如果把她前期词作中所表现的情感世界分为两半,可以
3、说一半是对丈夫的钟情,另一半则是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以及对禽鸟花草的眷顾:靖康之难后,李清照家破夫亡,受尽劫难和折磨。人生命运的剧变,也引起心境和词境的变化。失去了丈夫,她深切地感受到人间的孤独和人生的乏味,往日的一切都失去了意义和亮色。往日大雁带来的是丈夫的温情与慰藉,如今见到大雁,引发的是绝望与伤心;从前见菊花,虽人比花瘦,但不失孤芳自赏的潇洒,而今黄花憔悴凋零,则隐含着生命将逝的悲哀。从前轻盈妙丽的望夫词如今变成了沉重哀伤的生死恋歌,词境由明亮轻块变成了灰冷凝重。这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李清照的情感世界是独特的,她的艺术表现方式也是独特的。她善于先取自己日常生活中
4、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如添字丑奴儿中“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的动作描写,传神地表现出初到南方时不习惯夜雨霖霪的烦躁心理。而“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等动作用细节,也典型地表现出年老寡居所独有的生活情态和寂寞心境。 她的词分两个时期,南渡前,多写优裕的闺阁生活,儿女想思及离情别恨,题材局限于个人生活,风格清新俊秀;南渡后,其词作在内容上有所扩展,表现出更深沉的感伤,主要表现了国破家亡之后的凄惨心境,充满着爱国主义情感,风格慷慨悲凉,沉郁凝重。李清照词刻画细腻,造景清新;用词鲜明生动,感情色彩浓郁;善于营造结构,语言清新自然。善于书
5、写真情、真感,这些使她最终成为宋代词坛上的杰出作家之一。李清照的词之所以有这么高的成就,而奠定她的词坛霸主的地位,是与她精于运用叠字、回环及对比、拟人、比喻、双关、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是分不开的。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深味。 一、叠音回环,意味无穷 李词注重语言提炼,慎用叠音,通过对叠字的应用,使人获得更强烈的感受,语意更加鲜明突出。如: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靖康之变,把李清照个
6、人生活同民族灾难连结在一起,故乡沦陷,青州老家付之一炬,金人入居中原,词人流寓江南,丈夫又不幸病故,国破家亡,离乡背景的遭遇,使她痛定思痛,怎能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词人的情感比以前更加深沉痛切,所抒发的愁怀已不是往日的“闺情”可比了。词的上阙一开头的三句便连用了七组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表达了词人空虚迷惘,孤寂沉痛的心理状态,词人好像已经抑制不住了,所以在连续不断的倾诉内心的悲苦。“寻寻觅觅”,经历了巨大的打击,往日欢乐已成梦寐,丈夫已经去逝,生活已经破碎,一切都消失了,她好像彷徨于歧路,在寻觅着什么;但自己也说不出,也不可能有所得。“冷冷清清”,承上句是“寻寻觅觅
7、”的结果,写她丧失一切后,劫余的处境极为恰切。“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这时的心境极难叙说,词人以大量叠词渲染感情,怅惘之感充溢于字里行间,表达的十分准确,又很有层次,下阙叠字“点点滴滴”与其说是打在梧桐上的滴滴秋雨,毋宁说是词人滴在人们心头上的点点血泪,以上字词平平常常,但叠用新颖奇妙,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几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赞赏传诵。 二、对比抒情,结构巧妙 李清照词中今与昔的对比,是其词作能够打动人心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比手法的运用,能使意像更加鲜明,感情更为深切,如,词一开篇将“一寸”柔肠和“千缕”愁思相提并论,这种不成比例的并列,在强烈的对比中,让人产生一种
8、强烈的压抑感,仿佛使人看到了驱之不散,挥之不去的沉重愁情,压在那深闺中孤苦寂寞的弱女子心头,使她柔肠寸断,再也承受不住的凄绝景象。又如永遇乐以今昔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对比,抒发了深沉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又如: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人比花,生出人不如花之慨,使人想到一幅西风瘦菊,佳节冷落,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 四、拟人入物,清新别样 李清照的词尤其擅长运用拟人来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如:“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此词为伤别之作,清照中年与明诚聚少离多。多情自古伤离别,少妇们在空虚寂寞的生活中所形成的闲愁闺怨在男权社会中是普遍的、必然的现象,而李清照作为深处
9、闺中的少妇,深刻地体验着这种别离带给她的忧愁和痛苦。并且以高超的艺术手法进行了抒写。李清照是一个痴情的人。因为思念明诚,她倚楼凝望,她那盼望的眼神无人理解,她那盼望的眼神无可与语,只有楼前流水,映出她终日倚楼的身影、映下她那钟情凝望的眼神。流水本是无知无情之物,但作者却赋予它鲜活的生命和丰富的感情。前人盛赞此句为痴语、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痴语,是因为她痴情,她用拟人手法很好地表达了情感,刻画了词人形象。如怨王孙,上片写宜人的秋景。作者不说人何喜欢山水,倒说“水光山色与人亲”,将大自然人格化、感情化了。下片写对美好秋景的依恋,却说“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将鸥鹭人格化,手法相同。但上片写
10、“山水与人亲”,下片写“鸥鹭恨人归早”,一亲一眼间,就给读者以清新别样之感,以简单地描绘秋景和直抒对秋景的喜爱、迷恋要好得多。 四、比喻抒情,新颖贴切 李清照的词还善于用比喻抒情,如: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诗词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就以形容怨和情来说,词史上有不少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些优美的诗句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
11、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都饶有新意,各具特色。在这首词中,李清照写道:“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用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自然妥贴,不着痕迹。它紧承上句“轻舟”,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她的这一用法。影响了后来的作家。 六、语意双关,寓意深长 李词中口语用的自然,双关也用的贴切,如行香子结句“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霎儿”是当时的口语,意谓:天这么一会儿晴,一会儿下雨,一会儿又刮风,大约牛郎和织女已在分离了吧?这几句语意双关,构思新颖,用天气的阴晴变化,隐喻人的悲喜交集,由喜而悲;而风起云飞,双星隐没,又自然使人想到牵牛、织
12、女的含恨别去,叠用三个“霎儿”逼肖烦闷难耐声口,写得幽怨不尽。 七、融情反问,耐人寻味 反问句的运用能使语气更加强烈,感情的抒写更加浓重。这对擅长抒写离情别恨的李清照来说,就使他的感情更加沉郁凝重,凄切哀婉,如声声慢中,“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由于季节转换天气忽冷忽热,这对于年岁已经增长,又经受了如此之多的不幸遭遇的人来说,是很难将养对付的,淡酒怎能敌住风寒,饮酒又怎能消除愁闷,一个反问句,愁闷难消之意、心中凄楚之情,尽情泼洒了出来。下片承上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水堪摘?”又来一反问,萧杀之情显露无遗,往日赏菊时的美景不见了,代之而存的是满地都已憔悴凋损的黄花,到此时谁还
13、有心情去摘它,赏玩它呢?“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只有独自一人坐在窗前,在这样的心绪,这样的天气中,怎样捱到黄昏呢?言外之意,实在是难以捱到黄昏,读到此,真是让人肝肠寸断,苦泪横流。即使捱到黄昏,“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确实了不得。秋夜梧桐雨点点滴滴打在心头“这次第”这许多情况,一个“愁”字,怎能包容得了呢?一定不能。“愁”字重点点击,写出了无尽的愁绪,传达出了种种难以言传的哀痛,这一切都得力于反问句的运用,才使其情、其意掷地有声,足以让人伤心流泪。 八、运用顶真、文如流水 李清照的词中不乏有顶真格的运用,由于上下文句子结构一致,音节相等,再加上有相同词语的递接
14、,所以读来如明珠相连,圆和自如,滚滚而下,流畅自然,使文章结构严密,气势连贯,所抒写的感情激烈,如凤凰台上忆吹箫下片后半段就用了顶真格,使各句之间衔接紧凑,而语言节奏也相应加强,感情的激烈程度也随之增强,词中所写的“离怀别苦”达到了高潮,“惟有楼前流水”句中的“楼前”是衔接上句的“秦楼”,“凝眸处”是紧接上句的“凝眸”,把它们连起来吟诵,便有一种自然的旋律推动吟诵的速度,而哀音促节便在不知不觉中搏动人们的心弦。古今词论引张祖望云:“词虽小道,第一要辨雅俗,结构天成,而中有艳语、隽语、奇语、豪语、苦语、痴语,没要紧语,如巧运斤,毫无痕迹,方为妙手。”并举清照此词“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二
15、句,说这是痴语,这个评价可谓揭示了个中真谛。古代写倚楼怀人的不乏佳作,却没有如李清照写的这样痴情的,她心中的“武陵人”越去越远了,人影消失在迷 蒙中地雾霭之中,她一个人被留在“秦楼”,呆呆的凝望。她那盼望的心情,无可与语,她那凝望的眼神,无人理解,唯有楼前流水,映出她终日依楼的身影,印下她钟情凝望的眼神,流水本是无知之物,怎么会记住她终日凝眸呢?这不是痴语吗?情深而至于痴,是由于慵而瘦的进一步发展,词笔至此,主题氵 似已完成,到“凝眸处”人们不仅要问,怎么会又添一段新愁呢?这大概就是“凝眸”的必然结果,小小的顶真用处,竟能体现出如此之深情,确实让人叹服,这也进一步体现出李清照文笔的绝妙了。 在
16、李词中,除以上各种修辞格的运用之外,其他如借代、设问等修辞格的运用,又无不是用妙笔传情达意的,如李词的如梦令,篇幅虽小,内容却很深刻,感情很含蓄,语言也十分通俗明白,浅显如语,虽用得是寻常语,却写得优美动人。其中词人用“绿肥红瘦”四个词来形容海棠的叶多花少。“绿”和“红”是两种颜色,作者这里用“绿”和“红”来代指叶和花,又配以“肥”和“瘦”来形容叶子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就使形象特征更显明、生动、形象。绿、红、肥、瘦本来都是很平常的字,经李清照一用,就显得很有生气,新鲜而又奇特,这也是李清照在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设问的运用,如一剪梅一词中:“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三句,“云中谁寄
17、锦书来”应是李清照的想象之词,作者想象丈夫应该寄书信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应是作者对自问的相应:大雁来了,书信也该寄到我这洒满月光的西楼!此情此景,收到大雁捎来的书信,该是多么富有诗意,然而又是多么冷清、凄凉。作者写得委婉曲折,而又楚楚动人,一个设问,一个自答,就深切地透视出了词人当时的心境。 综上所述,遍观李清照的词作,她不愧为一个大家,其词对于修辞格的运用,确实达到了绝妙的境地,正是由于她对于修辞运用的精妙,才使她的词体出神入化,几百年来一直为后人传诵,她的这种词风也被后人借鉴,如:辛弃疾行香子 三山作之“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明显脱胎于易安词,可见后人对李清照词的赏识。又如她浑然天成比喻的用法,也影响到了后来的作家,如: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则把愁从船上卸下,驮在马背上;王实甫西厢记写道:“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更把愁从马背上卸下来,装在车子上。这样的描述,确是总结了一备艺术经验值得我借鉴。 参考文献 唐诗宋词程郁缀著 2002、11版 李清照程千帆 徐有富著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2、10版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温儒敏 1987、6版 赵祖谟主编者 北京大学出版2002、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