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聊斋志异中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26919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6.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聊斋志异中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析聊斋志异中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析聊斋志异中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析聊斋志异中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析聊斋志异中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聊斋志异中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聊斋志异中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聊斋志异中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浅析聊斋志异中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 专业 汉语言文学 姓名 王小刚 聊斋志异是在广泛继承了神话、传说、史传、志怪、传奇以及宋元明白话小说等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在艺术上集志怪与传奇之大成,“用传奇法,而以志怪”,是文言小说长期发展积累的必然结果。作者继承了六朝志怪和唐宋传奇以来,以狐鬼幽冥等超现实事物反映现实、表达理想的传统,并加以创造性的发展,让读者在领略了情节的紧张刺激之后,掩卷而思,体味其中的人生意蕴。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意愿,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

2、宿命论思想。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禁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聊斋志异中优美动人的花妖狐形象,是现实生活中美好的人的艺术升华,是幻想的创造物,与一般小说作品中须眉毕现的纯写实的东西不同,而有某种虚幻性和飘忽型。作者常常不作精雕细刻的外形描写,而着意于描绘人物的内在风神,接近于绘画中的写意。聊斋志异这些艺术形象或感情缠绵、行为谨慎、或天真爽朗、无拘无束、个性突出,绝不雷同。 聊斋志异 人物形象 艺术特色 浅析聊斋志异中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已基本完成,此后不

3、断有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由短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及其丰富。 在几千年的中国文言小说史上,聊斋志异的地位就如同红楼梦在中国通俗小说史上一样,是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作者蒲松龄在继承魏晋志怪和唐宋传奇的基础上,以隽永之笔、博爱之笔写就聊斋志异,使其如奇峰突出,达到了中国文言创作的最高峰。聊斋志异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其艺术魅力的根源,在于它一书而兼两体,鲁迅先生称之为“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书中作品构思奇幻委曲。记事诙谐曼妙,西行文典雅纯熟,风格寒峭高古。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上,这些人

4、物既属于一定的社会阶层,有其社会本质,有都有鲜明的个性。例如“同是年轻的女性形象,有感情缠绵拘于叔父严训而行动谨慎的青凤,也有天真烂漫、肆意言笑,不受任何礼教约束的婴宁。有爱诗善歌,谈词风雅却心境凄苦的林四娘。也有不懂世故,顽皮憨跳,乐不知愁得小谢。有“瘦怯凝寒”,无力自卫的连锁(连锁)。也有“艳如桃李”“冷如霜雪”,只有为父报仇的侠女等等,这种成就的取得,通过鲜明的个性表现出来。仅以婴宁为例,真是她到那里,笑声就到那里。 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媪又唤曰:“婴宁,汝姨兄在此。”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媪嗔目曰:“有客在,咤咤叱叱,是何景象?”女忍笑而立,生揖之。媪曰:“

5、此王郎,汝姨子。一家尚不相识,可笑人也。”生问:“妹子年几何矣?”媪未能解。生又言之。女复笑,不可仰视。媪谓生曰:“我言少教诲,此可见矣。年已十六,呆痴裁如婴儿。”生曰:“小于甥一岁。”曰:“阿甥已十七矣,得非庚午属马者耶?”生首应之。又问:“甥妇阿谁?”答云:“无之。”曰:“如甥才貌,何十七岁犹未聘?婴宁亦无姑家,极相匹敌;惜有内亲之嫌。”生无语,目注婴宁,不遑他瞬。婢向女小语云:“目灼灼,贼腔未改!”女又大笑,顾婢曰:“视碧桃开未?”遽起,以袖掩口,细碎连步而出。至门外,笑声始纵。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婴宁天真烂漫的性格特征就跃然纸上。 婴宁爱花,人们常说,马上看将军,花间看美人。古代文人爱

6、用花写女性。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李白“荷花羞玉颜”。蒲松龄让花自始至终左右着狐女婴宁,甚至花决定她的命运。婴宁一露面,捻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她看到王子服对自己一个劲地盯着看,笑吟吟地说:“个儿郎,目灼灼似贼。”然后大大方方地把花丢到地上,跟丫鬟有说有笑的走了。婴宁说的“贼”不是“小偷”,是淄川方言。淄川人叫心爱的小男孩是“小狼贼”。婴宁似乎无意的丢花,其实是丢的是爱情信物。王子服捡起花,害了相思病,怀里揣着花,千方百计寻找捻花人。婴宁再露面,执杏花一朵,她爬到树上摘花,看到王子服,哈哈大笑,差点儿从树下掉下来。王子服拿出珍藏的花给婴宁看,婴宁说:“枯矣,何留之?”王子服说,他保存

7、花是为“相爱不忘”, 婴宁说:这好办啊,等你走的时候,让老奴把园中花折一巨捆负送之。王子服说:我非爱花,爱捻花之人,并进一步表白,这种爱不是亲戚间的爱,而是夫妻间的爱。婴宁问:“有以异乎?”夫妻之爱和亲戚之爱有什么区别呀?王子服回答:“夜共枕席耳。”婴宁低头寻思许久,回答:“我不惯与生人睡。”婴宁竟然说出这样的话,表面看,她憨极了,简直是个傻大姐,实际上她假装不懂王子服的爱情表白,是为了让他把爱情表达得更热烈,更赤诚,让王子服进一步把爱捻花之人的话说出来。婴宁还把“大哥欲我共寝”这句话,当着王子服的面说给母亲听,吓得王子服魂飞天外。其实,她说“大哥欲我共寝”的话时,丫鬟出去了,而她母亲是个聋子

8、!听到这个话而且着急得不得了的,只不过是王子服。婴宁是在跟王子服进行妙趣横生的爱情逗乐,让王子服把爱情表白得更炽热一点。 古代小说爱情描写从没像婴宁这样的别致的样式,古代小说人物画廊从未有过婴宁这样的脱俗少女。婴宁是古代文学女性形象笑得最烂漫,最恣肆的一个,最优美的一个。婴宁天真烂漫,是真性情的化身,在三从四德肆威的社会,能允许婴宁这类人存在吗?不可能,小说结尾,因为婴宁惩罚了轻薄的西邻子,县官都放过了这似乎过分的行为,她的婆母却狠狠教训了她,说她一个劲地笑,大失体统,差点儿要让王家的媳妇到公堂上丢脸。于是,婴宁表示:我再也不笑啦,“矢不复笑”。笑姑娘从此永不再笑!即便特地逗她笑,她也决不再笑

9、。一个如此纯洁的少女来到如此肮脏的社会,哭还来不及,哪儿笑得出?婴宁是蒲松龄最喜欢的人物,称为“我婴宁”,“笑矣乎我婴宁”,婴宁是聊斋神鬼狐妖艺术形象的杰出代表。 蒲松林写妖精,它的艺术创造就是它有一个拿手好戏,他特别擅长创造亦物亦人、亦人亦妖、就是他把这种生灵原有的那种生物性和人的个性结合起来,使得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平常的人,他不会是妖精。我们再看这些故事的时候,我们感受的是人世间的穷达祸福,现实社会当中的爱情情仇。 一、聊斋志异中的狐魅形象 蒲松龄曾将他的志怪小说题名为“狐鬼史”,这清楚不过地说明了狐鬼在其作品中的地位和比重。凡读过聊斋志异的人,无不对其中那个光怪陆离的狐魅世界留下最深刻的印

10、象,也从接受的角度证明了这一点。众所周知,将狐魅作为文学的表现对象,决不是蒲松龄的专利,但只有到了他的笔下,才创造性地实现了对这些异类的意象化改塑,从而赋予了其新的面貌和内涵。 蒲松龄承继了狐魅幻化这一大的情节框架,但在具体的表现中则推陈出新,与六朝志怪已然貌合神离。聊斋志异中的异类,尤其是女性,是以人的形神、性情为主体,只是将异类的某些属性特征融入或附加在其身上。花姑子是獐子精,所以让她身上有香气;阿纤是鼠精,写其家窖有储粟,人“窈窕秀弱”,“寡言少怒”,与鼠的本性相符;绿衣女“绿衣长裙,宛妙无比”,“腰细殆不容掬”,善歌“声细如蝇”,都是依据蜜蜂的特征写出的。这种幻化、变形不是神秘的,而是

11、艺术的幻想。狐魅形象更只是写其为狐为鬼,带有些非人的特点,性情则完全与常人无异。 像宦娘中的鬼女,虽年十七八,却美如天仙,不仅聪明好学,还喜好音律。只可惜未曾拜师学琴便以夭折。死后百年,听到弹琴高手温如春的弹奏,倾心向往,温如春曾见其面,爱慕求婚,她却恨自己已是狐魅而避之。温如春后与官宦葛公之女良工相恋,因遭葛公反对而受阻。宦娘以鬼魂的神异技能和便利成全了二人的婚事,作为向温如春学琴的报酬,终于习得高超琴艺。作品称赞了对这种其死而不已的求艺精神和克己而成人之美的品格。 还有婴宁叙写王子服追求狐女婴宁结成连理故事,但并非爱情主题,读后给人印象至深的是婴宁的爱笑和憨痴。她的憨痴也令人惊异,竟不懂得

12、“蒹莩之情”与“夫妻之爱”的区别,也不明白有些事是不可向外人道的隐私。“年已十六,呆痴才如婴儿”,的确不可思议。但蒲松龄本来就不是在写实,他不过是借此来表达自己的意念而已。“婴宁”之名,取自庄子所说:“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宁者也。”所谓“婴宁”,就是指得失成败都不动心的一种精神境界,婴宁的形象可以说是这种境界的象征体现。赞美婴宁的纯真,正寄寓着对老庄人生哲学中所崇尚的复归自然天性的向往。 狐狸狡猾,狐狸聪明,狐狸善变,这是中国的传统观念。所以聊斋志异的狐狸精她不仅是美丽,她还智谋过人,她们靠自己过人的才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在家庭里面安身立命

13、,实现自己人生的最大价值。这些狐狸精总体说来,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她们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有明确的道德规范,一旦认准绝目标不动摇。第二个特点,她们对人生的困境有清醒的认识,还能根据这个认识采取相应措施。所谓审时度势,机谋权变,善于把握局面,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这些狐狸精的个性反而散发出璀璨的光辉。第三个特点,她们头脑极其冷静,她们擅长应对复杂的局面,擅长有针对性地对待社会上的各色人等,所谓看人下菜碟。聊斋的狐狸精她们是一些公关好手,她们是一些处理难题的好手。这些才智过人的狐狸精是怎么样度过人生的难关的,她们怎么样处理她们所遇到的非常棘手的问题,对我们今天还有参考价值。 二、聊斋志异中其它

14、的花妖精怪 聊斋志异四百九十余篇作品,塑造了大量的艺术形象,或人或仙,或鬼或狐,无不在极其简洁的描述中表现出鲜明而生动的个性,花妖狐魅大都借助于人的外貌形态出现,如婴宁中的婴宁姑娘,莲香中的一狐一鬼,黄英中的陶氏姊弟,假如不是在结尾处写出其真实身份,谁也不会想到他们竟然是些异类。这些艺术形象或感情缠绵、行为谨慎,或天真爽朗、无拘无束,个性突出,绝不雷同。 蒲松龄给后人留下一个神奇瑰丽的虚幻世界。同时,也给我们塑造了一大群耀奕闪光的女性形象。她们或人,或鬼,或狐,或仙,大都鲜活艳丽,风情万种,德才情色,冠绝群芳,而且她们身上已完全摆脱了兽性、神性、妖性,“多具人情,和蔼可亲”,完全代表着蒲氏心目

15、中的理想女性。 花妖形象的五大特点 凡是除人类以外的动物、植物、器物幻化成人,或者虽然没变化成人却能像人一样说话,跟人交往,就叫妖精。这是妖精的宽泛定义。聊斋志异中花妖的故事,就像一个变幻莫测的万花筒,一篇一个新样式,一篇一种新生物,让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总是能获得新奇感,其花妖形象有以下特点: 人性:“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是聊斋志异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而花妖们既没有仙人的神通广大,也没有狐妖的狡黠主动,更没有女鬼们的幽怨自卑,在她们身上人性的表现另有一番风味。作者让她们与市井凡人共处同一屋檐下,围绕着普通百姓的种种琐屑纠葛,在看似神奇的表象之下,展现出的是生动鲜活的人间万象。

16、 物性:以花喻人自古有之,所以花妖身上的物性比一般的精怪要明显贴切得多。首先作为花,她们都美貌优雅,芳香四溢,这是无庸置疑的.但其美其香又各有特色:荷花三娘子形体苗条荏弱,“遥闻香泽,展视领衿,犹存余腻”正是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静植”的写照.“宫妆艳绝”的葛巾“异香竟体”“玉肌乍露,热香四流,偎抱之间,觉鼻息汗熏,无气不馥”也符合紫牡丹富丽妖艳之美;“素衣掩映花间”的香玉则“袖裙飘拂,香风洋溢”这是白牡丹娇柔纯洁的的表现.对“绝世美人”黄英的外貌特征作者并未多谈,然而从她的优雅善谈,不轻易退缩的言行中似乎能找到菊花傲霜斗雪的影子。 妖性:花妖虽无呼风唤雨的神通法力,

17、但也有与自身特点相结合的小小法术。例如她们都善变幻,荷花三娘子,忽而石,忽而人,忽而纱,忽而花,可说是最善变的一个.其他的如香玉,绛雪,陶生等也能在人与花之间变换自如。另外,荷花三娘子,陶生能预知未来,绛雪临危托梦,葛巾日行千里,黄英姐弟使残枝变佳种,这些都迷离莫测,充满了妖性。 理想性:作为艺术形象,花妖们身上还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其中既有积极意义,也有矛盾与困惑,正因为如此,这些形象才被塑造得更加厚重,有血有肉。 诗意性:蒲松龄在花妖形象上寄托着美好的理想,但也隐藏着许多矛盾之处,当这些矛盾无法在现实中消除时,他往往借助诗意的方法,在幻想中解决.而花妖形象的诗意性比之其他形象更为浓郁。 花妖

18、形象艺术特色的体现 蒲松龄在描写花妖狐魅所幻化的人物时,常能掌握妖魅原型的特点,也有助于人物个性化的塑造。如绿衣女中写绿衣女是“绿衣长裙”,“腰细殆不盈掬”,其声“娇细”,便活画出一个绿蜂幻化的女子形象。此外,作者还善于通过个性化的人物对话和生动有趣的生活细节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并注意通过矛盾斗争来描写人物,如席方平中的席方平,利用同篇中与其他人物的对比突出其性格上的特点。如成仙中的成生与同生,莲香中的莲香与李女,她们出现在小说里的时候都是美丽多情的女性,紧要关头,突然变了,成了大自然某一类精灵。 在绿衣女中,于生深山夜读,一位美少女推门而入,“于相公,勤读哉。”少女绿衣长裙,婉妙无比,于生跟少

19、女相爱,少女唱起歌来,声音幽细。少女离去后,于生听到呼救声,发现房檐下一只小绿蜂被蜘蛛捉住。于生救下它,绿蜂飘然而去。原来,绿衣女就是绿蜂,绿色长裙就是绿蜂的翅膀!绿衣女唱的歌儿:“树上乌臼鸟,赚奴中夜散,不怕绣鞋湿,只恐郎无伴。”原来乌臼鸟把雄蜂吃掉了,小雌蜂只好到人间找书生做恋人。绿衣女的低调和胆怯,很像人间遭受过爱情挫折的女性,总是那样胆怯。 在阿英中,甘珏路遇美少女阿英,阿英说:“令尊跟我有婚姻之约。”甘珏说:“我不知道。”回去问哥哥,哥哥也不知道,但哥哥发现阿英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甘家的人发现阿英特别懂事,特别会说话,还有分身法,既在这边陪着嫂嫂喝酒,又在那边陪着甘珏聊天,甘家的人

20、害怕了,一再追问,阿英化成鹦鹉飞走了。原来,甘珏的父亲养过一只聪明的鹦鹉,喂鸟时,四五岁的甘珏问:“饲鸟何为?”父亲就开玩笑说:“将以为汝妇。”鹦鹉认为,这就是婚姻之约,来给甘珏做媳妇。 在黄英中的黄英是菊花精,名字便由“菊有黄花”化出。菊花由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被赋予高洁的品格,喻淡薄名利,安贫乐道的清高节操。蒲松龄笔下的黄英,精于种菊、卖菊,以此致富。她认为“自食其力不为贫,贩花为业不为俗”,以种菊、卖菊致富是“聊为我家彭泽解嘲”。她与以市井谋利为耻的士子马子才婚前婚后的分歧、纠纷,马子才总是处在尴尬不能自处的位置上。黄英的名字寓意与实际作为之间的背反,象征着传统的清

21、高观念的变化。 白居易诗说:“少府无妻春寂寞,花开将尔当夫人。”宋代文人说“梅妻鹤子”,到了蒲松龄笔下,几种鲜花,牡丹,菊花,荷花都变成了读书人的妻子。鲁迅先生说聊斋“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 ,蒲松龄写人和大自然的谐合,写人和包括狼虫虎豹在内的生物和睦相处,可以算中国最精彩的“绿色环保”小说了。 蒲松龄写妖精,他的艺术创造就是他特别擅长塑造亦物亦人、亦妖亦人,将生物性和人性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得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平常的人,她不会是妖精。我们在看这些故事的时候,我们感受的是人世间的穷达祸福,现实生活当中的爱恨情仇。 吴组缃教授写过这样两句诗:“虫鸟花卉畜与鱼,百千情态足愉娱。”聊

22、斋志异的精灵是由虫、鸟、花、木、水族、走兽幻化而成的人,这些千姿百态的生物和人的个性,结合成一些特殊的形象,构成了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是倍受各阶层、各个知识结构读者欢迎的成人童话,给我们带来阅读惊喜,阅读快乐,所以就使得聊斋志异有着日久弥新的永恒生命力,也使得研究者能够不断地发现新意。 通过这林林总总的女性形象,蒲松林诠释了人生,指出了那个时代女性之路该怎么走,怎么把人的潜力发挥到极致,应该是蒲松林笔下女性形象所蕴含的深层社会意义。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作了这样的分析:聊斋志异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

23、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叙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如霍女中的霍女在黄生家极俭约,勤操家务,后来使其家极富贵。虽然贤惠万分,但毕竟出身不好,最后,她帮黄生娶得张贡士女后飘然而去,让原来的贫士,现在的富豪娶得一个门当户对、出身清白的闺秀为妻而不至于为难。 辛十四娘中狐女辛十四娘救冯生于牢狱之灾,为其置美妻后 ,为绝冯生之心,不惜自毁容颜老死,还不忘为他留下一罐钱财让其致富。莲香中狐女莲香先是夜来扣斋、启户延入、自荐枕席,而后是两度救治桑生因与女鬼李氏纠缠而惹下的病根,当李氏借尸还魂后,她又逼桑生去求婚,并亲为其操办,最后因产后暴病而死,十五年后投胎再嫁桑生。 蒲松龄以神鬼狐妖画苍生,以天马行空的志怪描写沧海桑田的人生。人神交往,人鬼交替,人妖转换,花妖狐魅异化为芸芸众生,构成聊斋最和谐的美。将聊斋志异造就成集志怪、神话、寓言于一体的小说宝典。 1、林志峰,聊斋艺术的魅力,学林出版社,1995.4 2、李厚基、韩海明,人鬼狐妖的艺术世界,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3 3、马瑞芳,神鬼狐妖的世界:聊斋人物论,中华书局,2002.10 4、张友鹤,聊斋志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4 5、刘烈茂,灵狐妙鬼话聊斋,汕头大学出版社,199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