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西方教育差异.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627505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东西方教育差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东西方教育差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东西方教育差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东西方教育差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东西方教育差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东西方教育差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东西方教育差异.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东西方教育差异浅谈东西方教育差异 学院:班级:学号:姓名: 浅谈东西方教育差异 :本文从文化、教育方式、考试方式等不同方面对东西方教育现象的差异进行分析,结合笔者自身的学习生活经历和所学专业与西方教育进行对比,总结西方教育中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部分,以利于自身素质更好的发展。 :东西方差异 教育差异 应试教育 平民教育 护理学 我是一个中国传统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规规矩矩的中国学生。但是我却无时无刻不羡慕着西方的学生。电影,美剧以及新闻,杂志中的西方的学生,他们总是那么轻松,快乐,他们的生活看上去丰富多彩。有意义。所以,无论是作为一个过来人,还是一个中国应试教育的试验品,我都想知道我和西方国家

2、的同龄人到底不同在什么地方? 下面我就以我自己为例子,和我在书籍、媒体及网络中了解到的西方教育做以对比和简析。 一、应试教育与宽松教育 一名英国本科生这样对一名中国高中生说。 “因为高考,你人生中最美好的两年被毁了。十六七岁应该是谈恋爱、建自己的乐队、去心动的地方旅游,做一切今后再也没胆量做的事情的年纪。但是你们没机会,你们不可以因为爱唱歌而断然去学音乐,因为要背历史,背一切没用的错误的东西。” 他这句话说得虽然有些偏激,却也说的我心里很是别扭。实话说,我在初高中一直为了一个目标在学习考大学。回想我之前接受的中式教育,多以应试为目的,强调背诵和记忆,仅在考试范围内反复练习,达到熟能生巧。但是否

3、真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探讨。把高中的最后一年作为复习迎考的冲刺,是有效率的学习?那或许根本就是在浪费时间。 在我寒窗苦读了十余载以及复读了一年后,终于踏进大学校园时,大一上半年,坦白说我是迷茫的。感觉生活没有了目标,像是完成了一项任务。后来我总感到不能这样消极下去,我要为我自己的未来找到方向,认清我自己真正喜欢想做的事。我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了营养师,心理咨询师,通过了计算机二级考试,两次获得奖学金。现在的我,最喜欢的事就是泡图书馆。我早晨早早的就起床去图书馆学习,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去学习看书充实自己。讽刺的是这些自己自觉主动去学习的事情,两年前的我是万万做不出的。妈妈曾开玩笑的跟我说,如

4、果我能在高考时拿出这股劲头,一流大学都不成问题。 我也在反思,为什么应该学习的时间里我却想逃离的远远的,想方设法的偷懒不学习?其实正是因为那时候的我在考试名次的巨大压力下,丧失了对学习的一切兴趣。在这方面美国学生个人的考试成绩是不允许公开的,这是美国老师保护学生隐私的一种方法。 减轻了学生的压力,同时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美国也有类似于“中国高考”的SAT,但这只是考试,SAT成绩在美国高校录取过程中只占很小的权重。据了解,十多年前美国哈佛大学就曾把165个SAT满分的“高考状元”拒之门外,理由是综合素质较差,普林斯顿大学拒绝了将近一半以上SAT成绩接近完美的申请学生。现阶段,大多数美国前十名

5、顶尖大学都有类似情况。其实根本上还是美国高校的招生规则是“考录”。 二、何时才能独立自主 我觉得很幸运,我的父母从我上大学以来就非常尊重我自己的意愿。他们在我上大学前明确表态,以后不会再干涉我的事情,让我自己决定我以后的人生。这一点做的倒很像大多数的西方父母。 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揽,孩子的吃饭、穿衣、洗衣服等等全部由父母包办,父母陪读,孩子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父母不成熟,没有成熟的人格,孩子也因此不成熟。父母在一方面在生活上纵容孩子,忽视孩子独立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又在学习上对孩子严格要求,这种不平衡带来了很多让人难以接受的结果。很多成年人在现实生活中,常常选择忽视竞争,甚至是逃避竞

6、争。孩子80%的意识来自父母,父母不能正确的认识竞争,了解竞争,也很难正确的面对竞争,这必然会让孩子缺乏竞争的意识和能力。 虎妈,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原名蔡美儿,近日她出版了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引起轰动。该书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她骂女儿垃圾、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虎妈的教育方法轰动了美国教育界,并引起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如今讨论随着时代周刊的参与几乎达到了一个高潮。 我特意在网上找来了“虎妈”这本书,我觉得人们应该把这本书读完。其实这本书的前半部分被拿出来引用说是中国式的教育,但是“虎妈”在后半部分她写到她放弃了原来的中国

7、式教育,成功的转型为美国式的教育。蔡美儿自己提到说,女儿18岁以前按照中国的方法教育,18岁以后再采用西方的方法,这是她理念上比较大的转变,也是她作为妈妈受到惨痛教训后的反思。因此她自己写信给出版社提出抗议,但是出版商为了增加销量才专门把她严苛的部分拿出来炒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应在孩子自主选择的基础上,给孩子更多的专业训练和培养。家长需要做的是等待孩子自主做出决定,用专业的眼光帮助孩子进行选择、判断,而不是逼孩子成才或者规划孩子成才。 西方的孩子在独立自主方面表现的则比我们更为出色。这与西方的教育方式是分不开的。我一直比较关注网络上国际名校视频公开课。我曾听过Michael J. Sa

8、ndel教授的公正,该如何做是好、耶鲁大学Ben Polak教授的博弈论,由于对心理学很感兴趣,我也聆听了哈佛大学TalBen Shahar教授的幸福课和耶鲁大学Paul Bloom教授的心理学导论。这些教授的共性在于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学生和教授围坐在圆桌前,大家就一个主题、一个事件、乃至一部电影发表自己的看法。往往教授和学生的发言时间各占一半。学生在教授的启发下慢慢接近问题的关键,发现问题的本质,自觉主动的明白一个问题,掌握一个知识。 我最喜欢的流行美剧绯闻女孩中,Serena的活泼开朗,落落大方以及浓厚的时尚气息被耶鲁的负责人看中,并发给她一份入学通知书。但是她真正想去的却不是人人羡

9、慕的耶鲁,而是布朗大学。而她最终终于遂了自己的心愿。同样Nate也放弃了祖父为他铺好的耶鲁求学、*官员的康庄大道,选择了向哥伦比亚大学递出申请。只有这样能够自己做主自己的人生,才能够真正的成长,不是吗? 三、教育的目的 中国初等教育将开发孩子的智力和高分看成首要目标,“学多悟少”。而在西方,初等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的教育,“学少悟多”。 我从小到大都在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下苦读课本、关注大大小小的考试。而美国教育界的思维方式恰恰与此相反,他们在建立学生自信、自尊的过程中,对考试排名不那么看重,而是看重个人特点。李开复在世界因你不同一书中说:10岁孩子被送进美国学校,上英文课

10、,老师布置的作文竟然是写论文,题目居然大的冲天;上历史课老师让孩子们扮演美国总统顾问,给国家决策当高参;在物理课上,作业竟然是一个市政研究项目城市照明系统的布局;德育教育竟然让孩子们从爱护小动物开始。没有统一的教科书,没有统一的考试,没有对学生三六九等的分类排位。而美国孩子的想象力就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题目中得到的。 在美国人的眼里,只有二流学生是去读博士的,一流学生不会读完书的。客观对待辍学就是一个平民教育的观念。在美国,学历并非越高越好。在一个法治的市场经济社会,政治家、商人的地位肯定是很高的,他们不需要高学历。在美国,如果市长、州长的名片上印有一个博士学位,会被别人视为怪物。在美国人看来,

11、市长更多应该是体验民情,应该20多岁到社区服务、社区演讲,了解平民百姓的疾苦,读完博士应该去做研究。我们中国人往往把学位当做是一个提高地位的表现。一位在美国某制药公司研发中心担任首席科学家表示他很想回国,可如果回去,因为没有博士学位,可能三本的学校都不会要他。 因此,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在目的上的差别就是: 从不同的观点看问题,没有正确答案; 经过参与和实践真正了解; 团队合作,避免零和思维; 对孩子兴趣培养的重视程度; 正确看待平民教育。 四、东西方护理学学生的差别 因为我自己就是医学院护理学的学生,相对的我就比较关心东西方医学院学生的差异。 中国对医学院学生的要求是很单一的,需要学好的功课,

12、就是三大部分:基础理论、应用基础、临床课。缺少科学门类基础,缺少数理基础,更没有人文方面的教育。培养的时间太短,知识面太窄,社会实践不够,不注意也不善于与人沟通。有些医学院开始注意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学生的知识太单一,不能是学医的就只学医,除了专业知识其他都不懂。”现在很多医学院开始和综合类大学合并,原因之一就是已经意识到这样下去,路子会越走越窄。 我们同学之间曾这样开玩笑的说过,以后去医院看病一定不能找我们这样的,在学的东西基本都是期末背的那点儿,谁敢把命交给你啊。 在美国,选择医学院的学生是非常严格的,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报考。医学院招收学生除了基础和专业知识外,要看学生知识的全面性,还对学生

13、有人文学科方面的要求。学生的来源要有配比,一个班的学生除了医学预科生外,还有学理工的,学文科的,学生物的。他们要求生源知识的全面和多样。这样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有一个相互学习多种知识的环境,以及训练未来的医生与各种背景的人的互动交流、切磋提高。 在我看来,目前,我们最缺少的是参与各种时间活动和丰富自己的经验和阅历。哈佛医学院的学生就许多非正式的组织,如学生的学习小组每天早出晚归,刻苦学习。再介绍一个与课程相关性很大的课外活动,叫做专科兴趣小组。这是美国很多医学院的学生都有的一类组织,哈佛医学院也不例外。他们有几十个这样的专科兴趣小组。小组的组织者是医学生,包括低年医学生和高年医学生。成员还有医院医

14、师。活动有讲座、座谈、聚餐等等,内容可以是各科的医师讲该科的特点,也可以带病人讲介绍疾病,也可以是医师或者高年级医学生讲自己的研究。 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才可以使我们加深对护理不同方面的了解,有更多机会参与相关的研究项目,还可以建立人际关系网络,对以后选择职业提供帮助。 综上知,东方与西方的教育各有千秋。我们应该像西方学习可取之处。培养创新意识和探求精神,真正的主动学习,为了自己的成长学习。学习不是为了考试,是为了培养能力,适应未来的能力和克服自身压力的心理能力。多了解,多借鉴,多思考,才能有益于我们更加全方面健康的发展。 : 1、中、日、美三国道德教育目的的差异,教育在线,XX年7月 2、董稀潭,如何客观看待东西方教育模式海外文摘XX年第二期 3、王晓红,国外的教育,中国社会出版社XX年版 4、李开复,在圣玛丽学校感受到的东西方教育差异新书选载李开复新浪博客, (2009-11-03 10:55:48) 5、宣树青,改变教育现状,重铸教育思想由东西方教育差异想到,教书育人XX年10月刊 6、“虎妈”争议当归于“良性干预”,人民日报,XX年x月x日 7、端木,平生见到最值得深思的文章-美国教育的“创造性”中国青年报2011-09-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