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627817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传统文化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传统文化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传统文化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传统文化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传统文化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传统文化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浅谈传统文化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如东县桂芝小学 汤春卫 语文教学作为一种本土文化的承传,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因为,我国灿烂的五千年文化历史,有着无比深厚的底蕴;有着无比丰富的知识资源让我们去开采、去发展;而小学生正处于对新生事物感到好奇的生理年代,作为教者,灌输一定相对比较浅显易懂的传统文化基本知识,对吸引学生听课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有莫大的帮助。据笔者所调查,当前我们上小学语文课时,对传统文化基础知识方面很少涉及,或者基本没有涉及过。我们都知道,要一个人去学好和做好某种事物,就必须让他们先喜欢上这类事物。也就是说,先激发他们对某

2、事物的兴趣好奇心是人类最优秀的指挥者。所以,我们必须在课堂上涉及、讲解一些基本的传统文化知识,催化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们都喜欢去翻书、喜欢去读书,那就大大的提高了学生语文知识水平,同时也促进了我们作为教者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我们讲究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能单单按部就班,以文解文,进行枯燥无味的、空洞的、使人厌烦、使人昏昏入睡的授课;不能以“一切为了考试过关”作为授课的目的;不要“填鸭式”的教学;我们必须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己任,改变授课方式,只有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范围,才能说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我们应以学生素质的提高为重,搞好语文教学。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某些科学、

3、技术领域落后与世界的顶尖技术潮流,这种情况的引导下,一些国民意识到学外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也就自觉不自觉地偏离了本土的母语文化的学习,以为只要可以说外语,在人生旅途上就无忧无虑了。这种带盲目性的主观追求,导致了一些学生重外语而偏母语的现状。从这出发,如果,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精华基因,培养学生对我国古文化的好奇和责任感,势必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笔者认为,对学生灌输古代传统文化基本知识,除了可以提高学生的文科综合素质以外,主要还有如下几方面作用。 一、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如我在讲授马踏飞燕时,在讲述第三自然段时,适时插入讲述唐代唐三彩的描述,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唐三彩在马的

4、制作方面也有同样高超的技术和有同样的艺术价值:唐代有一种与“马踏飞燕”制作原料不同的艺术品,叫唐三彩。它是一种陶瓷,盛行与唐初,产于洛阳,制作素材很多,有人、动物等,其中以马的塑造表现最为出色,有的扬足飞奔、有的引颈嘶鸣、有的俯首舔足,表现出各种生动、 1 逼真的姿态。有着非常之高的艺术价值。唐三彩因为它做工精细、制作规整,所以不变形、不裂缝。 这样,在讲述东汉文物的同时又让学生了解到了唐朝陶瓷唐三彩的一些知识,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认识了古人卓越的才能,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能够起陶冶情操的作用。 例如讲授示儿时,我在讲完此文后穿插讲述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生平、他的一些事迹以及他的重要

5、作品离骚的情况。我通过简单易懂的言语描述,可以产生比较好的效果:我国古代诸如示儿这样的爱国诗数不胜数,同样,爱国诗人也非常之多,其中影响最大的应算战国末期的屈原。屈原学识渊博,但不幸的是,在朝廷给当权派排挤,遭流放的境地;但他始终不忘国事,时时刻刻关心国家的安危,他这种献身与理想的高尚情操、坚贞不屈的伟大人格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后代子孙,尤其是知识分子产生了去大的影响。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诗歌无情得揭露斥责了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充分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热爱国家、疾恶如仇的修身洁行、坚贞不屈的高尚人格。离骚高度的艺术成就与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完美得结合为一体,使

6、它成为光照千古的绝唱,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信,经过教者这样“点拨”,学生在课后一定会记得在中国古代有这么一个文学家、爱国诗人的存在,而他的情操、品格也一定会萦绕与同学们的心中;对屈原的离骚,他们也许一辈子也忘不了它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以后,有意无意间他们也一定会去翻阅、浏览,甚至成诵!最重要的是,他们曾深深地震撼与屈原的高尚的爱国情操当中。 三、有利于对学生性格的塑造,使其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如在讲授将相和时,因为课文描述的是春秋战国时的事情,所以我向学生描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的一些人物情况:春秋时期的文化是中国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的一页。当时出现过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等伟大的文学大家。其中孔子可能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位,他给后人称之为“圣人”。他手执着“仁政”的大旗,挺身而出,奔走与各个诸侯国,呼唤着他的神圣的理想,呼唤着正义和他所崇尚的道德。这个知识渊博而又勇敢的老人;这个真诚而又执着的“圣人”,一生都为实现他的理想而奔走呐喊,一生都在维持着正义和良知。他是一个伟大的学者,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显而易见,这样的插入收到的效果肯定比较好。因为它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实践表明,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认知结构都有帮助。笔者认为,此举不失为语文教学的一种可行的教学方法。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